紫斑

中醫內科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常見病飲食療法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血證 紫癜 中醫常見病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bān

2 英文參考

suggillation[朗道漢英字典]

cutaneous purpur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purpur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urpur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紫斑爲病證名[1],又稱肌衄(見《醫宗金鑑·失血總括》)、葡萄疫(見《外科正宗·葡萄疫》)[1]。指血液溢出於肌膚之間,皮膚表現青紫斑點或斑塊的病症[1]。即紫癜

紫癜(purpura[2][3])爲病名[4]《中醫內科學》紫斑,也有稱爲肌衄(見《醫宗金鑑·失血總括》)、葡萄疫(見《外科正宗·葡萄疫》)者[4]。是指以皮膚黏膜出現紫暗色斑塊及其他部位出血爲主要表現的疾病[4]。是小兒出血性疾病中一種常見的疾病。臨牀以血液溢於皮膚、粘膜之下,出現瘀點、瘀斑,壓之不退色者爲其特徵。

醫宗金鑑·失血總括》:“皮膚出血肌衄

醫學入門·斑疹門》:“內傷發斑,輕如蚊跡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無頭疼身熱,乃胃虛火遊於外”

外科正宗·葡萄疫》:“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鬱於皮膚不散,結成大小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頭面……邪毒傳胃,牙根出血,久則虛人,斑漸方退”

溫熱經緯·葉香巖外感溫熱病篇》:“按方書謂斑色紅者屬胃熱,紫者熱極。”

紫斑多發於學齡兒童,常見於西醫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等疾病。

4 定義

中醫藥學名詞》(2004):紫癜是指以皮膚黏膜出現紫斑爲主要表現的血證[4][4]

中醫藥學名詞》(2010):紫癜是指以皮膚黏膜出現紫暗色斑塊及其他部位出血爲主要表現的疾病[4]

5 紫斑病因病機

紫斑發生,主要由外感邪熱脾虛氣弱、肝腎陰虧而致。外感邪熱熱毒熾盛,內伏血分,則迫血妄行;脾虛氣弱,脾不統血氣不攝血,則血不循經;肝腎陰虧,陰虛火旺,血隨火動,均使血離常道,外溢肌表而成紫癜

6 診斷要點

1、起病較急,紫癜反覆出現,可發生於全身各部位的皮膚、粘膜。皮疹多樣,小者如針尖樣,大者則成瘀斑或血腫,亦可融合成片。皮疹顏色初起淡紅或鮮紅,壓之不退色,數日後轉成淡紫淡青而逐漸消退。急性起病時,常伴有鼻衄齒衄便血尿血嘔吐腹痛關節腫痛等症狀

2、紫癜屬於血證範疇,應與溫熱病所出現的斑疹作鑑別。溫熱病發生多與四時不正之氣有關,每有傳染性,先見高熱頭痛,後見斑疹,起病急,傳變快,甚則昏迷抽搐

3、實驗室檢查:若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凝血時間正常,血塊收縮不良,抗血小板抗體測定陽性束臂試驗陽性,則提示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若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和血塊收縮等均正常,則提示爲過敏性紫癜

7 紫斑辨證治療

紫斑的治療總原則:血分實熱者,治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陰虛內熱者,治宜滋陰降火氣不攝血者,治宜益氣攝血;兼有血瘀者,治當兼用活血化瘀之品。

紫斑辨證應首辨病情之緩急,繼辨證虛實。病發初期,病情發展較急,斑疹量多,斑色鮮紅,常見發熱面赤口渴煩躁舌紅脈數等候,此屬血熱內壅的實證。如症情發展緩慢,紫斑時現時隱,並見低熱、盜汗手足心熱舌尖紅,苔少,脈細數者,多爲陰虛火旺之侯。如病程較長,斑塊色淡,面色白光白或萎黃神疲乏力者,則爲氣血俱虛之候。

7.1 風熱傷絡

紫癜·風熱傷絡證(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juring collaterals[4])是指風熱襲表,灼傷血絡,起病較急,以皮膚紫癍色較鮮紅,呈腰部以下對稱性分佈,略高出皮膚,或有癢感,伴發熱腹痛關節痠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爲常見症的紫癜證候[4]

7.1.1 症狀

起病較急,斑多發於四肢,以下肢及臂部爲甚,皮膚紫癍色較鮮紅,呈腰部以下對稱性分佈,成丘疹或紅斑樣,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略高出皮膚,或有癢感,伴發熱腹痛關節痠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4]

7.1.2 治法

疏風清熱,涼血止血

7.1.3 方藥治療

7.1.3.1 主方

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黑荊芥10克,薄荷6克(後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黃15克,蟬蛻8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劑。皮膚搔癢者,加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關節腫痛者,加秦艽10克、防己10克。尿血者,加大小薊各10克、旱蓮草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10克、苦蔘10克。

7.1.3.2 中成藥

(1)銀翹解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2)羚翹解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7.1.3.3 單方驗方

疏風止斑湯(朱大年《實用中醫兒科手冊》)處方防風6克,荊芥6克,薄荷3克(後下),山梔子6克,牡丹皮4.5克,丹蔘6克,鮮生地黃12克,白芍6克,茜草6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7.2 血熱妄行

紫癜·血熱妄行證(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bleeding due to blood heat[4])是指血分有熱,迫血妄行,以皮膚驟見青紫或鮮紫色點或癍狀,此起彼伏,身熱煩渴,面紅目赤便祕,伴齒衄鼻衄,甚或便血尿血月經過多舌紅絳,苔黃燥,脈數有力等爲常見症的紫癜證候[4]

7.2.1 症狀

起病較急,患者皮膚出現青紫斑點或斑塊大小不等,此起彼伏,或有發熱口渴,面紅目赤便祕,或伴有鼻衄齒衄,甚或便血尿血月經過多,血色鮮紅或紫紅,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數[4][5]

7.2.2 證候分析

熱壅經絡,迫血妄行,血溢肌腠:熱壅脈絡,追血妄行,血出於肌腠之間,故見青紫斑點或斑塊。若熱毒極甚,損傷鼻、齒、腸、胃等處之脈絡,則伴見鼻衄齒衄便血尿血內熱鬱蒸,故發熱。熱盛津傷,故口渴便祕舌紅苔黃,脈弦數,爲實熱之徵象。[5][5]

7.2.3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5][5]

7.2.4 方藥治療

7.2.4.1 主方

可用犀角地黃湯[備註]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黃丹皮芍藥治療。方中以犀角地黃清熱解毒滋陰涼血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爲治療血熱妄行的常用有效方劑。可合十灰散[備註]十灰散(《十藥神書》):大薊小薊側柏葉荷葉茜草根山梔茅根大黃丹皮棕櫚皮涼血止血熱毒熾盛,發熱出血廣泛者,加生石膏龍膽草紫草沖服紫雪丹[備註]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滑石石膏寒水石磁石羚羊角青木香犀角沉香丁香升麻玄蔘甘草朴硝硃砂麝香、黃金、硝石。熱壅胃腸,氣血鬱滯,症見腹痛便血者,加白芍甘草木香地榆槐花緩急止痛,涼血止血邪熱阻滯經絡,兼見關節腫痛者,酌加秦艽木瓜桑枝等舒經通絡。[5]

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處方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黃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生石膏30克,茜草根10克,山梔10克,茅根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尿血者,加大小薊各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炭各10克。腹痛者,加白芍10克、木香6克。便祕者,加生大黃10克(後下)。

7.2.4.2 中成藥

(1)牛黃清宮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3次。

(2)牛黃清腦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7.2.4.3 單方驗方

白仙消癜湯(賴天松等《臨牀方劑手冊》)處方:白蘚皮50克,血見愁30克,茜草根25克,仙鶴草50克,牡丹皮7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黃炭20克,金銀花20克,丹蔘30克,叄七10克,羚羊角10克(剉細末),紫草20克。水煎2次作4次服,每日1劑。

7.2.5 食療

7.2.5.1 推薦食材

紫癜·血熱妄行證患者建議食用白茅根木瓜丹皮生地黃紫草大棗、鮮藕、蘆根[5]

7.2.5.2 推薦食療

1.赤豆紅棗湯(《中國食療大全》):赤豆250g洗淨,加水適量煮爛,再加入大棗100g同煮至爛,加入適量紅糖[5]

2.生地黃粥(《飲膳正要》):鮮生地黃100g切細,加水煮30分鐘,取汁,再煮一次,取汁約200mL;粳米100g洗淨,先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粥成時加入藥汁攪拌均勻。[5]

3.芝麻拌藕片(《中國食療大全》):鮮藕500g洗淨,切薄片,油炸至六成熟撈出,芝麻100g,撒在藕片上拌勻。[5]

4.茅根生地飲水牛角30克,生地黃15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15克,白糖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

7.3 陰虛火旺

紫癜·陰虛火旺證(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5])是指陰虛火旺,迫血妄行,以皮膚出現青紫癍點或瘀塊,時發時止,伴鼻衄齒衄月經過多顴紅心煩口渴手足心熱,或有潮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紫癜證候[5]

7.3.1 症狀

皮膚紫斑點或斑塊時發時止,常伴鼻衄齒衄月經過多顴紅心煩口渴手足心熱,或有潮熱盜汗心煩不寧,舌質紅,苔少,脈細數[5][5][5]

7.3.2 證候分析

虛火內灼,灼傷脈絡,血溢肌腠陰虛則火旺,而火旺更易傷陰虛火傷及脈絡,故見肌衄或他處出血。水虧不能濟火,心火擾動,故心煩。火熱逼津液外泄則盜汗陰虛火旺,故潮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爲火旺而陰液不足之象。[5][5]

7.3.3 治法

滋陰降火,寧絡止血[5][5]

7.3.4 方藥治療

7.3.4.1 主方

可用茜根散[備註]茜根散(《景嶽全書》):茜草根黃芩阿膠側柏葉生地黃甘草加減治療。方中用茜草根側柏葉黃芩清熱涼血止血;生地、阿膠滋陰養血止血甘草調中解毒陰虛較甚者,酌加玄蔘龜版女貞子旱蓮草養陰清熱[5]

對於本證候中之腎陰虧虛而火熱不甚,症見腰膝痠軟頭暈乏力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沉細數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備註]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誑直訣》):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滋補腎陰,加茜草根紫草仙鶴草涼血止血[5]

大補陰丸朱丹溪丹溪心法》)處方生地黃15克,知母10克,牡丹皮10克,玄蔘10克,龜板20克(先煎),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茜草根10克,側柏葉10克,阿膠10克(烊衝),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低熱者,加鱉甲15克(先煎)、地骨皮10克。盜汗者,加五味子6克、牡蠣30克(先煎)。

7.3.4.2 中成藥

(1)大補陰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2)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7.3.4.3 單方驗方

滋陰茜地湯(梁劍波《兒科百例》)處方茜草根8克,生熟地黃各10克,焦山梔黃柏知母黃芩各5克,阿膠4克,炒龜板、煅牡蠣各20克,牡丹皮地榆炭各6克,當歸3克。水煎服,每日1劑。

7.3.4.4 食療
7.3.4.4.1 推薦食材

紫癜·陰虛火旺證患者建議食用旱蓮草甲魚阿膠龜肉枸杞子、青螺肉等[5]

7.3.4.4.2 推薦食療

1.百合粥(《本草綱目》):鮮百合50g,洗淨去皮,粳米洗淨,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煮半熟加入百合,再熬成粥。[5]

2.蟲草燉龜(《中國食療大全》):龜殺後洗淨,冬蟲夏草洗淨,將龜肉放入鉢內,蟲草放在四周,加入蔥、姜、料酒、鹽,蒸爛。[5]

3.龜肉百合湯(《中國食療大全》):龜肉150g洗淨,切小塊,百合30g,紅棗10個洗淨。放入砂鍋,加蔥、姜、料酒、鹽,文火煮爛。[5]

4.茜根水魚湯:水魚(鱉)1只,茜根10克,仙鶴草10克,調料適量。將水魚劏淨,茜根、仙鶴草煎湯去渣,入水魚燉熟。

7.4 氣不攝血

紫癜·氣不攝血證(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qi to keep blood[5])是指氣虛不能攝血,以病程較長,皮膚紫癍反覆發作,色暗呈烏青癍塊,面色晄白,神倦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紫癜證候[5]

7.4.1 症狀

患者久病不愈,反覆發生皮膚紫斑,色暗呈烏青癍塊,久病不愈,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少寐,面色蒼白萎黃,食慾不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5][5][5]

7.4.2 證候分析

中氣虧虛,統攝無力,血溢肌腠氣虛不能攝血,故反覆出血,久病不愈。氣血虧耗,筋脈百骸失於濡養,故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脾虛不能運化水谷,故食慾不振。舌質淡,脈細弱爲氣血虧虛之象。[5][5]

7.4.3 治法

補氣攝血[5][5]

7.4.4 方藥治療

7.4.4.1 主方

可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加味。可酌情選加仙鶴草棕櫚炭、地榆蒲黃茜草根紫草等,以增強止血及化瘀消斑的作用。若兼腎氣不足而見腰膝痠軟者,可加山茱萸菟絲子續斷補益腎氣[5]

歸脾湯嚴用和《嚴氏濟生方》)加減處方黨蔘15克,黃芪15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熟地黃15克,阿膠10克(烊衝),芍藥10克,仙鶴草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瘀點、瘀斑多者,加血餘炭10克、茜草10克。肢冷便溏者,加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焗)。出血多、汗出厥逆者,加人蔘10克(另煎)。

7.4.4.2 易方

紅棗20枚。煎湯連棗服,可常服。[5]

大棗4份,藕節1份,先加水煮藕節至水成粘膠狀,再加入大棗同煮,每天喫適量大棗[5]

連翹30克,水煎,分三次服。[5]

肌衄而兼有齒衄較甚者,可合用漱口藥:生石膏30克,黃柏15克,五倍子15克,兒茶6克,濃煎漱口,每次5~10分鐘。[5]

7.4.4.3 中成藥

(1)歸脾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2)人蔘歸脾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7.4.4.4 單方驗方

阿芪景天湯(賴天松等《臨牀方劑手冊》)處方阿膠黨蔘當歸熟地黃各10克,制首烏黃芪各12克,黃精景天叄七、槐花炭、炒白朮蓮子肉山藥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0劑爲1療程。

7.4.5 食療

7.4.5.1 推薦食材

紫癜·氣不攝血證患者建議食用黨蔘茯苓龍眼花生豆腐仙鶴草[5]

7.4.5.2 推薦食療

1.仙鶴草茶(《中國食療大全》):仙鶴草15g研末,加紅糖,用沸水沖泡,或加水煎煮飲。[5]

2.黃精雞骨醬(《中國食療大全》):黃精30g,仔母雞1只。將母雞剁成3cm見方的塊,放入沸水鍋內燙3分鐘撈出,洗淨血沫,裝入汽鍋內,加入姜、蔥、鹽等調料,再將洗淨切好的黃精放入,上籠蒸3小時即可。[5]

3.龍眼肉粥(《老老恆言》):粳米100g洗淨,與龍眼肉15g同放入鍋內,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5]

4.歸參雞(《中國食療大全》):母雞1只,當歸15g,黨蔘15g。把當歸黨蔘、蔥、姜、料酒、精鹽放入洗淨的雞腹內,入鍋加水,小火煨燉至肉熟爛即成。[5]

5. 花生衣紅棗湯:花生衣5~10克,紅棗10枚,黨蔘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7.5 血瘀氣滯

7.5.1 證見

瘀斑色深而暗,時有腹痛,伴噁心嘔吐大便下血,或有關節腫痛,或有腹中積塊舌質暗紫,有瘀點,脈弦或澀。

7.5.2 治法

活血理氣,消瘀止血

7.5.3 方藥

1、主方:桃紅四物湯吳謙醫宗金鑑》)加減處方桃仁10克,紅花6克,生地黃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短氣乏力者,加黨蔘10克、黃芪10克。時有腹痛者,加木香6克(後下)、枳殼6克。關節腫痛者,加桑枝10克、牛膝10克。舌質紫暗者,加乳香6克、沒藥6克。便血者,加地榆炭10克,側柏炭10克。

2、中成藥

(1)景天叄七糖漿,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2)活血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3)叄七粉,口服,每次1.5~3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活血化瘀方(賴天松等《臨牀方劑手冊》)處方川芎5克,丹蔘赤芍雞血藤各10克,益母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脾胃虛弱者,加山楂麥芽陳皮白朮厚朴各10克。出血較多者,加生地黃牡丹皮各10克,小薊15克。感染明顯者,加麝香少許,山豆根10克,黃芪連翹各15克,板藍根20克,大黃5克。

7.6 其他療法

7.6.1 鍼灸治療

(1)針刺取足叄裏、曲池合谷血海等穴。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2)耳針取脾、內分泌腎上腺、肺等。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7.6.2 食療

紅棗生地飲紅棗10枚,生地黃30克,紫草10克,甘草10克,水煎當茶飲之。

8 紫斑患者飲食禁忌

紫斑患者禁忌大寒大熱的食物,如蔥、蒜、辣椒、生魚蟹等,慎啤酒及各種冷飲[6]

9 關於血證

血證(blood disease[6]、blood syndrome[6])爲病證名[7]。見清·唐容川著《血證論》。是出血性疾病的統稱[7][7]。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滲出於肌膚所形成的疾患,統稱爲血證[8]。如吐血嘔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外傷出血、婦科經帶胎產出血[8]。其中鼻衄齒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血證爲內科所常見。

血證可由外感內傷的多種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機可以歸納爲火熱薰灼及氣虛不攝兩大類。在火熱之中有實火虛火之分,在氣虛之中有氣虛及氣損及陽之別。證候虛實方面,由火熱亢盛所致者屬實證;由陰虛火旺氣虛不攝所致者屬虛證。治療血證主要應掌握治火、治氣,治血三個基本原則。實火清熱瀉火虛火滋陰降火實證清氣降氣虛證補氣益氣。各種血證應酌情配伍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藥。[8]

中醫臨牀也有將血液系統疾病作血證專科者[8]

詳見血證條。

10 參考資料

  1. ^ [1]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0-10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98.
  5. ^ [5]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10-111.
  6. ^ [6]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03.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8.
  8. ^ [8]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93-1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