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

中醫診斷學 導引功法 望診 養生學 中醫學 小兒指診法 養生方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 duàn jǐn

2 英文參考

baduanj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ight-sectioned exerci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ight infantile finger loops and whorl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八段錦:1.導引功法名;2.小兒指紋診法

4 導引功法名·八段錦

八段錦傳統醫療保健中一種體育方法[1]。指由8節肢體動作組成,有保健作用導引方法[2]

八段錦歷史悠久,簡單易學,功效顯著。共八節,又分武八段與文八段兩種。武八段多爲馬步式或站式,又稱北派,適合青壯年與體力充沛者。其名稱出北宋·洪邁《夷堅志》:“政和七年,李似矩爲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南宋·曾慥《道樞》輯其基本功法爲:仰手上舉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鵰;東西單託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復顧所以理其傷勞;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臟咽津補氣左右挑起手;擺鮮魚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醫方類聚》、《靈劍子導引子午記》等均載有類似功法。現在流行的是晚清時所傳的歌訣:兩手託天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結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文八段又稱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氣。其圖式出南宋·河濱丈人《攝生要義》。明·王圻《三才圖會》載有類似圖式並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箋》括爲歌訣:“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生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腳頻。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精。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汨汨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子後午前後,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亦附有功法八圖,並於歌訣有詳細註釋。曹無極《萬育仙書》曾轉載此訣,後世流行頗廣。

八段錦流傳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具有簡單易學之特點,且對增強體質、調節體內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有顯著功效,故爲一項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傳統好功法。本功要求不可用力,動作宜柔、宜緩、呼吸要靜勻細長。

4.1 功法源流

八段錦的“八”字,不是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繫,循環運轉。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箋》中“八段錦導引法”所講:“子後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錦”字,是由“金”“帛”組成,以表示其精美華貴。除此之外,“錦”字還可理解爲單個導引術式的彙集,如絲錦那樣連綿不斷,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八段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所著《夷堅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爲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說明八段錦在北宋已流傳於世,並有坐勢和立勢之分。

立勢八段錦養生文獻上首見於南宋曾慥著《道樞·衆妙篇》:“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鵰焉;東西獨託,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這一時期的八段錦沒有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訣化。之後,在南宋陳元靚所編《事林廣記·修真祕旨》中才定名爲“呂真人安樂法”,其文已歌訣化:“昂首仰託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鵰;東脾單託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於腰;人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明清時期,立勢八段錦有了很大發展,並得到了廣泛傳播。清末《新出保身圖說·八段錦》首次以“八段錦”爲名,並繪有圖像,形成了較完整的動作套路。其歌訣爲:“兩手託天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從此,傳統八段錦動作被固定下來。

八段錦在流傳中出現了許多流派例如,清朝山陰婁傑述八段錦立功,其歌訣爲:“手把碧天擎,雕弓左右鳴;鼎憑單臂舉,劍向半肩橫;擒縱如猿捷,威嚴似虎獰;更同飛燕急,立馬告功成。”另外,還有《易筋經外經圖說·外壯練力奇驗圖》(清·佚名),《八段部體操圖(12式)》等這類八段錦都出於釋門,僧人將其作爲健身養生方法和武術基本功來練習

總的來看,八段錦被分爲南北兩派。行功時動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動作的,被稱爲南派,僞託梁世昌所傳;動作多馬步,以剛爲主的,被稱爲北派,附會爲岳飛所傳。從文獻和動作上考察,不論是南派還是北派,都同出一源。其中附會的傳人無文字可考證。

八段錦究竟爲何人、何時所創尚無定論。但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導引圖》可以看到,至少有4幅圖勢與八段錦圖勢中的“調理脾胃須單舉”“雙手攀足固腎腰”“左右開弓似射鵰”“背後七顛百病消”相似。另外,從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輯錄的《養性延命錄》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動作圖勢 。例如,“狼距鴟顧,左右自搖曳”與“五勞七傷往後瞧”動作相似;“頓踵三還”與“背後七顛百病消”動作相似;“左右挽弓勢”基本與“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相同;“左右單託天勢”基本與“調理牌胃須單舉”動作相同;“兩手前築勢”基本與“攢拳怒目增氣力”動作相同。這些都說明,八段錦與《導引圖》以及《養性延命錄》有一定關係。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非常重視。20世紀50年代後期,人民體育出版社先後出版了唐豪、馬鳳閣等人編著的《八段錦》,後又組織編寫小組對傳統八段錦進行了挖掘整理。由於政府的重視,習練八段錦羣衆逐年增多。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八段錦作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始進人我國大專院校課程。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八段錦理論的發展,豐富了八段錦的內涵。

通過對大量文獻史料的查閱、考證,有以下基本認識:

1.傳統八段錦流傳年代應早於宋代,在明清時期有了較大發展。

2.傳統八段錦創編人尚無定論,可以說八段錦是歷代養生家和習練者共同創造的知識財富。

3.清末以前的八段錦主要是一種以肢體運動爲主的導引術。

4.八段錦無論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練法,都同出一源,在流傳中相互滲透,逐漸趨向一致。[3]

4.2 功法操作

4.2.1 一、兩手託天三焦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徐徐分別自左右兩側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翻掌,掌心上託,兩臂充分伸展,放鬆,如伸懶腰狀。同時緩緩抬頭上觀,緩緩吸氣。然後翻轉掌心朝下,在身前下落,至胸前邊落邊翻轉掌心朝上,微低頭,同時緩緩呼氣,眼視雙手。如此反覆練習4~8次。

4.2.2 二、左右開弓似射鵰

兩腳平行開立,略寬於肩,成馬步站式。上體正直,兩手握拳,食指與拇指成“八”字撐開,兩臂平屈於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左手緩緩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時右臂屈肘右拉,右拳停於右肋前,拳心朝上,如開弓狀,眼視左手。然後復原後換右臂在上,左臂在下,接着作左拉弓狀,動作同右拉弓,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反覆操作4~8次。

4.2.3 三、調理脾胃臂單舉

左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左臂伸直後,左手翻掌上撐,指尖向右,同時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左手覆掌在身前落下,同時引氣下行,隨之全身放鬆,恢復自然站立。接着右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動作同左手,唯方向相反。如此反覆操作4~8次。

4.2.4 四、五勞七傷往後瞧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或叉腰。頭頸帶動脊柱緩緩擰轉,眼視後方,同時配合吸氣。頭頸帶動脊柱徐徐向右轉,恢復前平視。同時配合呼氣,全身放鬆。換一方向作同樣動作。如此左右後瞧反覆4~8次。

4.2.5 五、搖頭擺尾去心

馬步站立,兩手叉腰,緩緩呼氣後擰腰向左,屈身下俯,將餘氣緩緩呼出。動作不停,頭自左下方經體前至右下方;頭象小勺舀水似的引頸前伸,自右側慢慢將頭抬起,同時配合吸氣。擰腰向左,身體恢復馬步樁,緩緩深長呼氣。同時全身放鬆,呼氣結束時,兩手同時作節律性掐腰動作數次。然後換一方向作同樣動作。如此左右反覆操作4~8次。

4.2.6 六、兩手攀足固腎腰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掌分按臍旁,兩掌沿帶脈分向後腰,接着上體緩緩向前傾,兩膝保持挺直,同時兩掌沿尾骨大腿後側向下按摩至腳跟,沿腳外側按摩至腳內側;然後上體直起,同時兩手沿兩大腿內側按摩至臍兩旁,兩掌沿帶脈分向後腰,以兩手抵住腰骶部,上體緩緩後仰。如此反覆俯仰4~8次。

4.2.7 七、攢拳怒目增氣力

馬步樁,兩手握拳分置腰間,拳心朝上,兩眼睜大。左拳向前方緩緩出擊,成立拳或俯拳皆可。擊出時宜微微擰腰向右,左肩19嘈f之前傾。換拳變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於腰間。然後換右拳緩緩向前擊出,動作同左拳。如此左右交替反覆擊出4~8次。

4.2.8 八、背後七顛百病消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或兩腳相併。兩臂自身側上舉過頭,腳跟提起,同時配合吸氣。兩臂自身前下落,腳跟亦隨之放下,配合呼氣,全身放鬆。如此起落4~8次。

4.3 治病

本功法對老年病、慢性病以及頸、腰椎疾患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還能對圓背、脊柱後突等不良姿勢矯正作用

4.4 注意事項

1.本功法動作簡單,不強求意念,但應儘量排除雜念,以免影響效果。

2.不強求呼吸,但要求呼吸平緩細勻,有時配合動作呼吸。

3.動作要求柔和,不僵硬,不可用力。動作時要緩慢而連貫,一氣呵成。

5 小兒指紋·八段錦

八段錦又稱八片錦,是小兒指紋的紋形改變及其延伸方向共八種類型的合稱,即小兒指紋名稱[3]。魚刺形主驚風痰熱;垂針形主傷風泄瀉水字形食積;乙字形主肝病驚風;環形主疳積吐逆;珠形主病危[3]。此外還有亂紋形、蟲紋形,計八種,故名[3]

四診抉微》:“魚刺形,主驚風、痰熱;懸針形,主傷風泄瀉積熱水字形,主食積咳嗽驚疳;乙字形,主肝病驚風;蟲紋形,主肝蟲、大腸穢積;環形,主疳積吐逆;亂紋,主蟲;珠形,主死。”

其中有些指紋,臨牀較爲少見,有待探討[3]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易筋經 五禽戲 六字訣 八段錦[M].中國: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94-19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