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概述
攝片可用於任何部位,它能顯示人體組織的細微結構,顯示透視所不易發現的病變。此外,所獲得的影像資料可以永久保存以利於複查時對比。由於肺部含有大量空氣,形成自然對比,所攝胸片影像信息量大,清晰度高,尤其是高千伏攝片(是指胸部攝影電壓≥125kV)。因此,胸部X線攝片是診斷肺結核病變的一種最常用方法。
7 準備
2.做好X線防護,醫務人員應戴鉛圍裙、鉛手套、受檢者應戴鉛帽。
8 方法
8.1 1.各種常規位置的投照
(1)後前位:顯示範圍爲肺組織、肋骨、鎖骨、心臟、橫膈及胸壁軟組織。由於後肋骨間隙展寬,心影放大較小,能最大程度地顯示肺野影像,同時雙側肩胛骨易於移至肺外,避免遮蓋肺野。
②投照位置:患者直立於胸片架前,面向暗盒,使身體正中矢狀線對暗盒中線,暗盒上緣超出肩部3cm(1寸),患者雙足分開站穩,雙肘彎曲,手背與腕部放於兩側髖部,兩肩儘量內旋,緊靠暗盒,以使兩肩胛骨完全位於肺野之外。
③中心線:對準第5胸椎(相當於肩胛下角水平),曝光時囑患者深吸氣後屏氣。
④攝影條件:普通胸部平片的攝影條件一般依據千伏值計算公式來確定,即“肢體厚度(cm)×2+基數=千伏值”。胸部後前位攝影時,胸部的厚度是指胸骨體中部至胸椎棘突的距離,原則上肢體厚度每增加1cm,其千伏值就要增加2kV。若進行高千伏攝影,其電壓選擇必須大於或等於125kV。所採用的毫安秒可根據增感屏的種類、膠片的感光速度等來確定。
(2)前後位、直立位或仰臥位:投照位置同後前位,前後仰臥位投照適用於衰弱不能站立者。但在一般情況下不採用此法,因此法使心臟影像增大而失真。
(3)側位:能發現前後位及後前位所不能見到的病變。能確定病竈位於肺內或肺外,尤其可測定異物在胸前或胸後,可確定病竈屬哪一葉。葉間胸膜之病變可與其他病變分清。
①攝影距離:150~200cm,有濾線器者可爲100~150cm。
②投照位置:患者側立,病側靠片,下頜稍擡起,兩手高舉交叉抱頭使雙肩胛骨儘量不與肺部重疊,腋中線對暗盒中線,暗盒上緣超出肩部,約與下頜齊平。
③中心線:對準第5胸椎平面的側胸壁,中點與暗盒垂直,曝光時囑患者深吸氣後屏氣。
(4)右前斜位:顯示胸部的側位影像。雖然兩側肺野影像相互重疊,但靠近胸片一側的肺部影像清晰。胸部側位影像易於顯示各肺段的解剖位置和心影后的肺野。
①攝影距離:立位150~180cm,應用濾線器者爲100cm。
②投照位置:患者直立於胸片架前,面向暗盒,身體正中面矢狀或脊柱對暗盒中線,雙足分開站穩,右前胸緊靠暗盒,右肘彎曲,手背放於髖部,左手上舉抱頭,左胸離開暗盒,使軀幹與暗盒成45°~60°角,角度的選擇主要根據臨牀需要而決定,暗盒上緣超出肩部,約與下頜齊平。
③中心線:對準第4胸椎,與暗盒垂直,曝光時囑患者深吸氣後屏氣。
(5)左前斜位:除改爲左前胸緊靠暗盒外,其他基本與右前斜位相同。
8.2 2.非常規位置的投照
(1)側臥後前位:可檢查少量的胸腔積液,測定空洞的大小,並決定空洞內有無液體的存在,對少量氣胸或液氣胸患者可採用此位置投照,以觀察肺部受壓情況。
①攝影距離:60~100cm。
②投照位置:患者側臥於檢查臺上,病側靠近檯面,暗盒側立,與身體平行,緊靠前胸,並以上臂抱住,使暗盒固定。靠檯面側手臂前伸,或高舉過頭,胸部與檯面中間可用棉墊墊起以擡高胸部,使整個胸部能包括在膠片內。
③中心線:球管成水平位,對準第5胸椎與暗盒垂直。曝光時囑患者深吸氣後屏氣。
⑤注意事項:如檢查少量胸腔積液時應使患側靠近檯面;但若檢查氣胸或液氣胸時,爲觀察肺壓縮情況,應使健側靠近檯面,並在呼氣後曝光。由於縱隔重力作用,此位置投照兩肺密度及肺野寬度常不一致,應加以注意。
(2)胸部前凸位:主要爲檢查肺尖的病變,由於鎖骨影像上移,肺尖部位得到更好的顯示,可使在前後位被肋骨或鎖骨遮蔽的空洞或病竈都得到清晰顯示。
①攝影距離:100~150cm。
②投照位置:患者背向攝片架直立,身體正中矢狀面或脊柱對暗盒中線兩足分開站穩,肘部彎曲,手背放於髖部,身體稍離開攝片架,上胸向後仰,使背部緊靠暗盒,腹部向前挺出,雙肩儘量內旋,使肩胛骨影像不與肺影重疊,暗盒上緣需超出肩部8cm(2.5寸)。
③中心線:球管向頭側傾斜12°,對準胸骨角與劍突聯線中點射入暗盒中心,曝光時囑患者深吸氣後屏氣。
④攝影條件:較後前位胸片電壓增加4~6kV,毫安秒(MAS)增加30%~50%。
①攝影距離:100~150cm。
②投照位置:患者側立於攝片架前,患側靠片,身體矢狀面與暗盒平行,兩足分開站穩,患側手臂上舉抱頭,腋部緊靠暗盒,健側上肢垂於身旁,並可提一沙袋,使肩部下垂,暗盒上緣超出肩部。
③中心線:向足部傾斜20°,對準健側肩部射入暗盒中心,曝光時囑患者深吸氣後屏氣。
(4)一側胸部過度曝光法:適用於一側胸部正常或有輕度疾病,而另一側肺部有密度較高的疾病,如肺硬化、胸膜增厚、或肺不張的病例。
①投照位置:投照位置和方法與普通後前位投照相同,並用黑紙裁成膠片大小的一半,放在透光正常側的膠片與增感屏之間,一般放在前面,然後以密度高的一側的投照條件進行攝影,這樣正常側增感屏所產生的熒光被黑紙部分吸收,而密度高的一側受到充分的照射,因此兩側胸部的影像密度趨於一致,以利於診斷。
②中心線:同常規後前位。
③攝影條件:按病變濃厚密度程度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