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餘德

現代 人物百科 醫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áo yú dé

2 註解

曹餘德,男,漢族,江蘇省揚州人,生於1921年1月。出身於中醫藥世家。原任上海華東醫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中醫學兼職教授。

194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曾從師於丁濟萬程門雪之傳授、 指點和培育,深得兩老學術之精髓,後懸壺滬上。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 得以深造學習完整的現代醫學知識。由於出身於中醫藥世家之優越條件,所以既能聆悉中西醫之醫術,又可懂得識辨中藥材之真僞,及炮製儲存之奧祕。

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靜安區第五屆及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衛生局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及上海市等級評審會評審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老年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學會老年藥學會委員,上海市靜安區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繼承老中醫學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曾三次獲華東醫院先進工作者稱號,於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受聘爲上海市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

從事中醫臨牀工作五十餘年,學貫中西醫,博採諸家之長,治學嚴謹,勤於臨牀醫療教學實踐,堅持以中醫爲主,崇尚中西醫結合。臨牀診治擅長扶正祛邪,治本側重脾胃。立方遣藥頗具韜略,倡導治療與養生爲一體。專於內科,精於老年病,對於癌症、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等疑難雜症,更具有獨到的心得和見解以及豐富的臨牀醫療經驗

《對於滑脈弦脈細脈脈圖的研究分析中西醫結合科學研究成果,先後獲得上海市二、三等獎。

3 學術觀點

3.1 百病源於正虛,擅長扶正祛邪

曹氏認爲, 在診治疾病時,無論是常見病、多發病, 還是疑難雜症,扶正祛邪均爲主要的醫療特色之一。

由於疾病發生,其原因總是人體正氣虛弱。正如《內經》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無論是外感六淫,病邪自口鼻而入,或從皮毛內侵,均因其正氣虛弱或營血虧少而不能御邪。更因內傷七情,可導致臟腑功能虛損,百病發生責於人體正虛。這一觀點:從正虛出發,以匡扶正氣,祛除邪氣,冀以改變邪正雙方力量之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愈的轉化。正,包含着臟腑組織功能活動、抗病能力以及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扶正是運用補養藥物或其它中醫綜合治療手段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和恢復健康的方法。邪,是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痰、瘀等。祛邪是選用攻逐藥物或其他中醫治療手段達到祛邪除病目的。在臨診中,既扶正氣,又祛邪氣,使正氣恢復而不留邪,邪氣祛除而不傷正。必鬚根據病情的正虛邪實的主次而採用不同的扶正祛邪方法,若正氣虛明顯者,以扶正爲主,兼顧祛邪;若邪實明顯者,則以祛邪爲主,兼顧正氣。同時根據病情的變化及需要,或先扶正後祛邪,或先祛邪後扶正,靈活應用,旨在必須要及時有效地祛除邪氣而即時促使正氣的恢復。

3.2 治本側重脾胃,用藥甘潤相濟

曹氏數十年來精研醫學典籍,深得《內經》“治病必求其本”之精髓。治本尤重脾胃,亦是又一醫療特色。李東垣先賢的學術觀點,給以豐富充實指明瞭治病時重視治本爲原則,認爲病無大小,必以治本爲第一要義。從疾病的證狀、體徵表現外在現象,經過充分蒐集,通過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分析辨證論治,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及病變機理,方可正確地實施辨證論治。脾胃爲後天之本,人身氣血生化之本源,爲五臟之根蒂。治本側重脾胃的特色,在調補脾胃時,遵循《內經》:“脈有胃氣曰生”。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施。所以在臨診時,凡陰陽氣血諸虛之病,皆當注重保護胃氣爲急,補養脾氣爲先。配伍用藥時,注重甘潤相濟,如調理胃氣,常以人蔘淮山藥、茯苓、蓮肉、甘草大棗或棗仁、沙蔘麥冬白芍砂仁谷芽麥芽等。補脾陰則用石斛牛膝白芍、棗仁、生地、枸杞子茯苓甘草車前等主用酸甘柔潤之劑。對於陰血虧損之證,首重脾胃之氣,若陽氣虛弱而不能生陰血者,常以六君子湯爲主治之。陽氣虛者酌加炮姜,若胃土燥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四物湯加味,若脾胃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則以八味丸加減之。

3.3 崇尚衷中參西, 辨證辨病結合

曹氏衷心於中醫事業,長期來堅持以中醫爲主,耕耘在中醫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同時棄門戶之見,博採衆長,衷中參西,倡導中西醫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又一醫療特色。

曹氏認爲中、西醫有其結合的基礎。中醫學經過長期的臨牀實踐,形成了以整體觀念,辯證診治爲特點的獨特理論體系。數千年來宏觀地指導着醫療實踐,體現着強勁的生命力,但在微觀上尚顯不足。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迅速時期,在某些領域,特別在微觀方面,充分體現了現代醫學所具有的優點及長處。但隨着科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存在着難以用微觀的方式來闡明一切的不足,而中醫宏觀理論確能給予明確的闡述。兩者在理論上是可以相互爲用的。中醫與西醫,這兩套醫學理論知識,在臨牀實踐中,不斷汲取他人長處爲我所用。在診斷上,可利用一切檢查手段,使中醫的診斷由宏觀逐漸走向微觀,西醫的檢查手段,是祖國醫學四診的延伸,可汲取之而洋爲中用。在治療上當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選用藥物上,既要符合中醫辨證的原則,又要符合現代醫學所具有的藥理作用

3.4 治療養生一體, 食療藥膳互助

遵循“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古訓。在治療各種疾病時,除給予藥物治療外,尤其重視食療、藥膳的應用,並且指導養生保健方法,逐漸形成了防治結合的又一醫療之特色。

蓋疾病的發生,關係到邪正兩個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正氣不足是疾病產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外邪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的強弱是由體質所決定的。因此增強體質,提高正氣抗邪能力的關鍵。認爲增強體質,要注意調攝精神,鍛鍊身體,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適當的藥膳、食療諸方面。在臨診中,經常不厭其煩地強調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調解精神,提倡精神愉快,不貪慾妄想,在心理上要做到“助人爲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無論在順境或逆境時,均應保持恬淡虛無,要做到精神內守

加強鍛鍊,自擬了一套適用於在小環境內或室內即可鍛鍊的保健操,簡稱爲“理頭、敲身、擱腿法”。理頭, 即用手指由前向後梳理頭部。理頭後能提高腦供血,增強腦組織血液循環和改善腦功能。因爲頭爲諸陽之會,“頭者,精明之府”,“諸髓者皆屬於腦”。堅持經常理頭可預防老年性癡呆腦缺血性疾病發生,可以延緩衰老而強身祛病。敲身,是利用雙手掌部,互相交叉拍打前胸後背,左、右肩部,並逐漸拍打到腰腿部,反覆打5~10分鐘,這樣可增加胸腹部組織血液循環活血通絡滑利關節,提高心、肺、腸胃功能。擱腿,是分別將單腿擱起,一腿站立、一腿伸直擱起,逐漸提高高度,凳子、臺子,窗臺等等都可利用。“衰老從腿起”,擱腿可提高腿部力量及下肢功能。尤其是能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長期堅持可使腰板挺直,步履輕捷。還有氣功療法等等之有益鍛鍊,均可自行選擇。鍛鍊貴在堅持,必須持之以恆,定有大益。平時應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藥膳食療。聖人之所以全民生者:“五穀爲善,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藥膳中,氣陽虛者常用人蔘米仁黃芪健脾益氣藥物陰血虛者常以西洋參枸杞子當歸麥冬等養血育陰藥物

進補首重人蔘,因爲人蔘是補藥之王,具有六種抗病作用,有抗疲勞、抗炎、抗菌、抗潰瘍、抗糖尿病、抗腫瘤作用。還具有調節大腦與植物神經系統平衡作用;調節各臟器之間植物神經系統平衡作用;調節單個臟器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以及應急能力適應能力作用人蔘中含14種人蔘皁甙、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多糖類、膽鹼、並且含有微量元素有機鍺和硒,所以對各種腫瘤癌症,人蔘具有多方面的功效,是頗有起死回生奇特救命之效。

4  證治經驗

治療癌症,當以中西內外針氣膳心協同作用

認爲治療腫瘤應採取協同綜合治療的措施,才能在臨牀效果上取得突破,獲得較好的療效。協同綜合治療可以概括爲“中、西、內、外、針、氣、膳、心”八字治療方針。

中:是指中醫。堅持以中醫爲主的原則, 以中醫理論指導臨牀醫療實踐。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和各個不同的體質進行辨證論治。對於腫瘤治療,必須做到防治相結合。預防腫瘤發生比治腫瘤更爲重要。主張防患於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應重視食療、藥膳、養生保健集一體的預防措施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正氣,增強抗邪能力,以防止腫瘤發生、發展。

西:是指西醫。認爲更好地治療惡性腫瘤中醫應同西醫結合起來,做到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這樣對於腫瘤治療更爲有效,這是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必由之路。西醫在腫瘤的診斷及治療都有其獨到之處,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日益發展,可視爲中醫四診的延伸。西醫已儘可能地實行微觀診斷,補充了中醫診斷定位的模糊概念。在治療上,創立了以手術、化療、放療爲主體的三種主要的治療方法。而三種治療方法亦在不斷創新、改進,應該值得借鑑。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首先以手術治療爲主。主張儘早、儘快地局部切除腫瘤,只要病員能承受手術治療的,就應以先手術治療。曹氏數十年的臨牀觀察體會,不主張施行大面積清除掃盡的手術方法,認爲以局部的腫瘤實施局部切除,也不主張作廣泛淋巴結切除。認爲淋巴結人體內的保衛機構,是人體的堅強衛士,若是大量清除淋巴後致無門戶要塞可守,則敵人更易登堂入室,如此腫瘤更易轉移。若是腫瘤復發或轉移時,在身體條件可許下,可以反覆多次手術,發現一處,就切除一處,那裏變性就切除那裏。曾有一位金姓患者,先後作四次切除手術,他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和與病魔作鬥爭的決心,目前病情穩定,仍可以乘車近兩小時去上班。至於放療、化療,特別是化療,認爲更應當量力而行。應根據各自的體質及承受治療的能力而定,不宜偏面強調足量及完成療程,體質不允許或承受治療能力不夠,則可推遲放、化療,或減量治療,甚至可停止放、化療。放、化療不宜再三施用,否則對整體的損害可能過大於功。

內:是指內服法。以內服中藥爲主。內服作爲傳統中醫治療方法。數千年已延用不息。內服藥物,重要的是能正確的辨證論治,合理的用藥配伍,要做到傳統的理論與民間驗方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方法扶正與祛邪靈活應用。

外:是指外治法。在人體的體表,按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採用藥物在體表以薰、浴、膏、敷等方法進行外治療法,可補充內服法作用。曹氏在腫瘤外治法中, 較多選用敷臍、局部外敷和藥物薰洗等。

敷臍。祖國醫學認爲,臍爲神闕穴,是人體穴中最大最特殊結構穴位,是任脈督脈衝脈的起源處,乃“一源三岐”。三脈經氣之間,具有對於奇經八脈縱橫交錯,可以百脈相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藥物完全可從皮膚吸收而發揮治療作用。故常採用蟾酥膏中加入雲南白藥敷貼臍孔,具有解毒、消炎、止血、活血、止痛,抑制癌細胞的多項作用

局部外敷。胸水明顯者採用民間驗方外敷,即以鮮蔥250g連根鬚洗淨搗爛糊狀,再加適量蜜糖調和,外敷於患部。對消胸水及止痛療效均佳。

藥物薰洗。可將內服湯藥在煎服二次後,充分利用原藥渣再加水2000ml再煎一次,煮沸後倒出藥液,作爲外用薰洗液,或可用溼毛巾浸藥液後在局部 外洗敷貼,可以止痛、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消炎療效頗佳。

針:是指針灸。是用鍼灸方法參與對腫瘤的治療。包括傳統的針刺、灸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針麻、紅外、激光脈衝磁療等治療儀等,以達到各盡所能,異曲同功,奇特而意想不到的療效。

氣:是指氣功療法氣功是一種通過訓練者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綜合性的意念、呼吸、按摩和肢體運動等訓練爲其特徵的治療方法。在腫瘤的防治中起到積極作用。例如郭林氣功,以動與靜相結合,以調心調氣相結合,使人體發揮最佳潛能,提高機體的修復和抗病能力。使血液內分泌免疫系統中可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力及防病能力等,是大有裨益。

膳:是指藥膳或食療。通過有目的的選擇某些食品作爲主食或輔食,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深受病家的重視和歡迎。在食療、藥膳中,根據具體病情,以辨證進行綜合分析,按虛、實、寒、熱的不同,採取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分別給予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的食品以及少量藥品治之。補氣常以人蔘爲主。以生曬參3~5克開水浸泡一夜,次晨隔水燉服。偏陰虛者可以西洋參3~5g燉服。補血常以當歸龍眼肉, 同時配蓮子抑制龍眼肉溫燥,煮粥飲服。補陽以鴿子肉、羊肉狗肉巴戟等燉服。補陰以龜、鱉、杞子等燉服。若能配合堅持藥膳、食療者,均具有更好的抗病、防病和提高生存質量的作用

心:是指心理療法。在防治腫瘤中,利用中西醫結合心理治療方法,來解除病員的心理障礙,正確地認識到疾病的性質,從而發揮人體內的內分泌神經免疫功能的潛在抗病能力,達到防治腫瘤的目的。尤其是對腫瘤患者心理治療中,可歸納爲“五要,五不要”、“三心”、“二知”、“二行”。

五要五不要: “要站起來,不要跪下去”。鼓勵病人樹立起戰勝癌症的信念,千萬不可自已喪失信心,被腫瘤所嚇倒。“要鬥爭,不要怕”。要鼓勵病人通過自己的鬥爭,最後是能戰勝腫瘤的,對腫瘤不要害怕,不能喪失鬥志。“要安定,不要亂”。這包含二個含義,一是指自己的心理狀態要調節到穩定狀態,正確對待癌症,不要心緒紊亂。二是指對治療方案要穩定,不要病急亂投醫。“要樂觀,不要悲觀”。鼓勵病人要保持樂觀態度與疾病作鬥爭,千萬不要悲觀失望。要經常參加公共娛樂活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最大限度的調節自己的抗病能力。“要重視,不要輕視”。癌症是疑難重症。在戰術上要重視,各方面的防治均要積極有效,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或加以忽視。

三心: 治療腫瘤要做到“增強信心,下定決心,堅持恆心”。即要有戰勝癌症的信心在,戰術上要有采用各種方法與癌症作殊死搏鬥的決心,要有與癌症打持久戰的恆心。只有這樣,才能戰而勝之。

二知: 對腫瘤的治療,要做到主客觀情況瞭解掌握提十分正確,即“知已知彼”。

二行: “量力而行,三思而行”。告誡病人特別是對放、化療,要充分考慮自己的體質,以病員體質能否承受其治療爲標準。不能偏面盲目追求療程劑量等,否則將不利於對腫瘤治療。治療惡性腫瘤,通過採用綜合治療方法,使不少患有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腎癌膀胱癌甲狀腺癌腮腺癌、喉癌患者獲得了新生。有的已基本治癒,不少病人已超過15年的生存率,生存質量已有顯著提高。不少患者已勝任正常工作,與常人無異。所以治療腫瘤,貴在堅持綜合治療,千萬不可偏廢,各種療法應當互相協同,要靈活應用,才能獲得較爲滿意的療效。

5 用藥特色

5.1 咳喘,制四法擬八方靈活取捨

大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胸膜炎,肺癌肺系疾病,出現咳嗽咯痰氣喘者均屬咳喘的範疇。在治療咳喘疾病方面,曹氏擬製了“宣、清、養、補”的治肺四大法則,按序漸進,擬處八方統治之。

宣肺法:本法療有二方。凡咳嗽初起,或復感新邪,症見咳嗽鼻塞胸悶畏寒氣促、骨楚,咯痰色白痰少,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浮等症者,以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扶正祛邪宣肺解表之功效。我認爲咳嗽之症,初起階段,往往內外兼病,屬於衛氣不和,治以調和衛氣,則表裏俱解,非小柴胡湯莫屬也。較之“三拗湯”更爲有效。常用藥物有:柴胡茯苓牛蒡子前胡桑葉枳殼桑白皮瓜蔞皮、蟬衣、薄荷等。凡久咳不止,咯痰色白,痰多而喘,苔白膩,脈濡滑等,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麻黃發汗解表寒,附子溫經扶陽,細辛散裏寒陽氣一振,則寒邪外達。本方爲補散兼施,表裏雙解之劑,溫化痰飲作用小青龍湯更爲明顯。常用藥物爲:麻黃附子細辛殭蠶桑白皮瓜蔞皮、象貝母天漿殼枳殼紫菀、款冬等。

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在宣肺法中選擇應用的區別於:表證明顯,痰少者用小柴胡湯表證不明顯、痰多,裏飲明顯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

清肺法:本法治療有二方,爲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加減。該方適用於咳嗽,痰稠或痰黃,或痰少不易咳出,或乾咳身熱口乾氣促、汗出不暢,苔薄黃膩,質偏紅或邊尖紅或有紅點刺,脈細數等。麻黃宣肺平喘石膏辛涼宣泄清肺熱杏仁甘草麻黃平喘桑白皮既清肺熱,又止咳平喘,輔以地骨皮瀉肺中伏火,並退虛熱,麻杏石甘湯清肺化痰平喘瀉白散瀉中有補,標本兼治。二方合用,取其辛溫辛涼配伍而具有清瀉肺作用,使肺熱得以宣暢清泄,咳嗽喘逆之症,自可得到平息。本法在應用中,不拘泥肺熱必有發熱之說,凡痰少而粘,或乾咳咳痰不暢,舌有點刺者,認爲均已呈痰熱阻肺之象,即可用本法治之。這樣痰熱的認識就擴大了。本法常用藥物有: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知母桑白皮瓜蔞皮地骨皮桔梗魚腥草、銀花、射干等。

養肺法:本法治療也有二方,爲生脈散桑杏湯加減。該方適用於久咳不止,口乾、口燥、短氣自汗、苔薄質偏紅,脈細數者,人蔘補益肺氣生津麥冬養陰清肺生津五味子固表斂肺而生津生脈散養心肺之陰,使氣血得以榮養一身,又有酸斂之品,收耗散之氣,具有止汗定喘之功。桑葉輕宣燥熱之邪,配以山梔清泄肺熱杏仁、象貝宣肺化痰沙蔘潤肺生津桑杏湯則具輕宣燥熱潤肺止咳之效。二方合用具有益氣養肺潤燥止咳之功。在本法中仍循扶正祛邪之大法。此立方遣藥有標本兼治之功。克服了一味攻伐有傷正之弊,或一味固本扶正而戀邪之嫌。養肺法常用藥物有:人蔘黃芪南沙蔘北沙蔘、天麥冬五味子桑葉桑白皮瓜蔞皮蘆根杏仁山梔、象貝母等。養肺法適用於津耗氣傷之證。

補肺法:本法治療有二方。爲參苓白朮散百合固金湯加減。該方適用於咳喘病緩解及穩定期。凡見咳嗽不多、腰痠乏力氣短口乾少津、苔薄質偏紅或淡紅,脈細數者。參苓白朮散之四君能平補脾胃之氣,米仁白朮健脾滲溼砂仁辛溫芳香醒脾,佐四君促中州運化,使上下之氣貫通,桔梗如舟楫載藥上行,達於上焦而益肺。百合固合湯以二地爲君滋陰補腎,以百合麥冬貝母爲臣、潤肺養陰當歸養血潤燥白芍養血益陰。全方能使陰液漸充,肺腎得養。二方合用共奏補益脾、肺、腎,三髒之氣,而杜絕咳喘之源。

在養肺階段當以救津傷爲主,在補肺階段則以補益氣陰兩虛爲主,所以治則有所不同。

以上治咳喘之四法,應當循序而進,原則上不能顛倒錯用,否則治療咳喘則難順愈。然而疾病絕無常勢,臨診中應當知常達變,始終應以辯證施治爲原則,應抓住疾病的本質及主要矛盾,給予相應的方法治療。治療咳喘不離四法,順序時可變,但四法法則不可變也。

5.2 曹餘德人蔘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 1996年第12期36頁

摘要:人蔘是一味補益要藥。曹餘德老師治療內科雜病、婦女病、老年病、腫瘤疑難病證用人蔘頗爲效驗。現將其巧用人蔘經驗介紹如下。

一、先天不足,培本固元

曹師認爲:補益方法是對虛證而言,有虛方補。至於如何進補,應以中醫補虛理論爲基礎,從病因病機辨證治則、方藥以及預防等方面考慮。補虛必須兼顧主次,纔能有的放矢而不致於濫補。所以要做到正確進補,首先要掌握各種虛證的表現和診斷要點,辨證進補,方可事半功倍。先天不足,往往是發病的根源,故曹師對其尤爲重視。稟賦不足而產生的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均是由虛引起,而腎氣不足,使五臟失去濡養,則心肺肝脾無可得病,臨證所見,看起來虛虛實實,難以分辨,其本質還是離不開一個“虛”字。對於此類病人,曹師常在立方遣藥中不忘補虛,得病初愈之際,告誡常服食人蔘,稱人蔘爲“藥用食物”。人蔘有安精神健脾補肺、益氣生津、大補元氣的功效,正確地進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使腎氣充足,陰陽和調。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內外調和,邪不能害”。

二、後天失養, 補疏相宜

曹師認爲:後天的調攝對五臟六腑有着重要的意義。只有脾氣升,胃氣降,元氣才能充沛,才能陰陽調和,氣化如常。在用藥中必須保護脾胃,若脾胃受損,則藥物就難以發揮其最佳效用;亦可因脾胃受損,導致心肺肝腎俱虛。故在治療時,只有做到“補中寓疏”、“疏中寓補”,才能事半功倍。

三、證病合參,推陳佈新

曹師治療腫瘤、老年病等氣血虧虛的病人,尤其喜用人蔘。認爲進補之王,首推人蔘,且用量宜大,根據病情,每日5~15g不等。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蔘有“六抗”作用:即抗疲勞、抗炎、抗菌、抗潰瘍、抗糖尿病、抗腫瘤癌症。還有調節大腦與下屬各植物神經系統平衡、調節各臟器間植物神經系統平衡、調節單個臟器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三種調節功能,可以增強病人的免疫能力應激調節能力適應能力。曹師對一般老年病人出現形寒怕冷,四肢不溫,精神不振,容易出汗陽痿早泄,舌淡胖,脈沉細等陽虛體弱者應用紅參爲多;對面色蒼白少華,頭暈眼花,動則氣短,食慾不振等肺氣不足脾胃虛弱者應用生曬參白參較多;如出現陰虛內熱,合西洋參枸杞子同用。野山參因其價格昂貴,且貨源較少,故一般較少應用。曹師治療腫瘤常以人蔘爲抗癌要藥,輔助他藥進行治療,療效顯著。曹師常說:腫瘤皆由正氣虛弱而致,故不論臨診表現實熱證寒實證虛實夾雜,都必須選用人蔘,根據寒熱不同,選用紅參生曬參西洋參

此外,曹師治療諸證,既結合現代藥理知識辯病用藥,又不脫離中醫辨證的原則,常以經方和臨診驗方相結合。如在治療腫瘤時,認爲此與人體過度疲勞或情緒不佳有關,導致機體鈣離子缺乏,所以常在補益疏通劑中加含鈣質較多的龍骨牡蠣、煅瓦楞等,以補充鈣質,調節機體功能;對哮喘病,常以人蔘麻黃宣肺補肺,通過增強自身免疫能力來達到治喘療效;對老年病,則尤以氣血兼顧,陰陽並補

6 醫案

案一、倪××,女性,69歲,工人。

1983年3月發現腹部有腫塊大便變細,經檢查診斷爲結腸癌,於1983年4月16日在我院外科,行結腸癌切除術。由於患者手術後數次化療,體質虛弱,加上本來有膽結石病史,故常出現右上腹疼痛,納不香,情緒煩燥,苔膩、脈細弦。此乃正氣不足,脾胃虛弱肝氣乘脾之證。採用疏肝健脾和胃固本之法,用自擬理氣固本湯出入:人蔘另煎)、柴胡枳實甘草川芎菝葜黃芪、黑山梔、枸桔李、佛手枸杞子米仁紅棗等,其中人參用量爲5g 黃芪用量爲30~60g 以加強益氣固攝作用

服上方七劑後,患者右上腹痛略有減輕,食慾增強,餘證同前,說明藥已見效,法不宜變,仍守前方14劑。

三診:患者右上腹脹痛消失,精神亦好轉,自感體力增強,兩便如常。前方加炒小茴香,十四劑。

四診患者精神飽滿,面色轉榮,體重增加,納谷香,夜寢安。守前方加減。經二年餘調治,諸症逐而皆除,醫院檢查癌腫未見覆發,門診隨訪至今,目前起居生活如常,歡樂自在。

案二、朱××,男,58歲,幹部。

咳嗽、動輒氣短1月,X線胸片檢查發現右下肺腫塊伴有少量胸水而住院。診爲肺癌,於1993年10月20日,在全麻下行肺癌切除術,術中發現腫塊6cm×6cm×4cm,並有縱膈淋巴結和腔靜脈淋巴結轉移。術後由於病人不能承受化療,於1993年12月初轉我科治療。證屬正氣虛衰,邪氣乘之,氣短乏力。以益肺降氣湯治之。藥物組成:黨蔘15g 沙蔘30g 麥冬15g 五味子10g 枸杞子15g 葶藶子15g 旋覆花10g 山海螺30g 川貝母10g 蜀羊泉30g 夏枯草20g 魚腥草30g 蛇舌草30g。當氣短甚時,加服生曬參10g;胸脅脹滿、舌質黯紅加服雲南白藥咳痰血者加茜草仙鶴草;胸水加商陸車前子胸痛劇烈,鮮蔥搗爛加蜜調外敷;痰多加膽星桔梗;低熱加銀柴胡地骨皮。每日1劑,連服3個月爲一療程。經治療服藥後、咳嗽、氣急明顯好轉。以後一直門診隨訪,半年後複查胸片,胸水吸收精神飽滿。1995年12月死亡,中藥治療後存活2年。

案三、吉××,男性,88歲。

1994年3月,經某醫院X線食道吞鋇攝片檢查,證實食道中段有一8cm大小狹長腫塊,並有粘膜破損。因病人不願手術,請曹師診治。其時形體消瘦面色蒼白,已數日不曾入湯飲,雖僅喝些牛奶,仍欲泛泛作吐,時時噯氣頻頻,胸中悶塞不振,苔花白而乾燥舌邊紫暗,脈來沉弦而數。此屬瘀熱痰溼交阻,壅滯中焦,結於膈上之象。曹師先以祛瘀熱、化痰溼、疏肝降氣,解鬱寬中之法,投以旋覆代赭湯四逆散加減:生曬參另煎)、旋覆花代赭石黃芪柴胡赤芍白芍甘草枳殼夏枯草瓜蔞皮鬱金川貝、象貝、當歸天龍殭蠶沉香石打穿。7劑後,其胸中堵塞感略松,可以進些牛奶湯汁,已不吐,但仍噯氣。再服7劑,並囑病家用人蔘10g合枸杞子30g隔水蒸服,此後噯氣減少,可食魚肉,情緒大好,談笑如常。門診隨訪8個月,病人已能進食米飯饅頭之類食物,還能獨自外出散步。

曹師認爲,本例食道癌屬中醫噎膈”範疇,其本質爲正氣不足,氣陰兩虧,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肝氣鬱結胃陰津竭、瘀熱痰溼交阻之證。按中醫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用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疏肝降氣柴胡赤芍白芍甘草鬱金寬中解鬱,夏枯草瓜蔞皮川貝象貝、當歸天龍石打穿祛瘀熱、化痰溼,配合人蔘黃芪扶正。待患者病情略有改善,再以滋陰固本加以鞏固,用生曬參枸杞子代茶長飲。標本兼顧,權衡消瘀補腎之輕重分別施治,收效頗佳。

案四、陳××,男,64歲。

幼年發有支氣管哮喘,以後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自1993年10月起由曹師診治。初診時面色少華,咳嗽痰多而喘,動則氣短。苔膩,舌質紅,脈濡數。辨證腎氣不足,封藏不固,以致邪入,肺失清肅,引動宿疾。治予清熱宣肺化痰補腎納氣。方用麻杏石甘湯合生脈散加味,其中人參用量爲5g(另煎)。7劑後咳喘明顯改善。再以原方出入調治2月,諸症均瘥。另囑病家經常服食人蔘,以培本固元,同時注意冷暖變化。隨訪3年,未見覆發。

案五、許××,女,45歲,門診號16-17188。

面部皮膚出現黧黑斑已有三月。1976年曾患子宮肌瘤手術摘除。平素月經不調,超前錯後,量少色暗,每適經前黑斑晦暗色澤加深,經淨後則斑塊邊緣清晰顏色變淺。夜間時有盜汗舌苔薄膩,質紅而幹,邊有齒印,脈細。證屬衝任失調,氣滯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調攝衝任,血府逐瘀湯化裁。

處方柴胡川芎紅花甘草(各)6g 當歸桃仁枳殼牛膝(各)9g 生地、赤芍白芍(各)12g 黃芪鬱金(各)15g。

連服兩週,面部黧黑斑變淺,範圍縮小,月經提前而來,量較前多,色仍偏暗。原方加脫力草30g 紅棗15g。連服1月,面部黑斑退淨,盜汗亦止。

按:黧黑斑爲常見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膚病,曹師在臨證中抓住月經紊亂,量少色暗的證候,詳細詢問經期前後面部黑斑色譯的變化。指出面部的黑斑月經不調有其內在聯繫,是同一病機的兩種表現。調治月經,使經水正常,氣血通暢,則面部黑斑自退。

案六、馬××,男, 52歲,門診號106-14590。

患者曾有血尿史。1986年1月15日B超提示:左右腎盂積水及上端輸尿管積水。目前神疲乏力腰痠明顯,眼瞼浮腫,時有尿頻尿急,尿常規檢查經常有紅、白血球。苔薄膩,脈細。乃腎氣虛弱,脾失健運,水溼逗留。適宜健脾益腎,利水化溼防己黃芪湯五苓散治之。

處方黃芪茯苓皮車前子山藥、川續斷杜仲、石葦各15克;澤瀉豬苓(各)12

防己白朮(各)9g 甘草6g。

連續服藥2月餘,自覺症狀逐漸好轉。5月4日B超複查:左右腎、輸尿管上端未見明積水膀胱未見異常。曹師囑其常服六味地黃丸以善其後。

按:《素問•玉真要大論》曰:“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曹師認爲腎盂積水一病是體內水液運化障礙所致,與脾腎兩髒關係密切。本例患者症見眼瞼浮腫腰痠尿頻等症屬脾腎兩虛,氣虛不能行水而致水溼逗留。治療中雖宜脾腎同治,但有輕重緩急之分。曹師指出凡有“腫滿”之症,先當治脾利水,選用防己黃芪湯補氣行水,酌加川續斷杜仲以補腎。腫滿消退後,重在補腎緩圖其功。

案七、嶽××,女,28歲,門診號135-521。

一月來前陰頻頻矢氣,咕咕有聲,無法自控。精神不振,煩躁不安,羞不能言。眼圈發黯,腰痠腿軟,白帶清稀。曾作婦科檢查未見異常,白帶化驗(一),診其苔薄膩,脈沉細,證屬腎陽不足,下焦虛寒。治宜溫陽補腎,金匱腎氣丸加味。

處方山藥澤瀉(各)15g 生地熟地、茯苓車前子(各)12g 枸杞子牛膝(各)9g 附子丹皮甘草(各)6g 桂枝5g 生薑3g。

7劑後陰吹明顯減少,偶在改變體位發生。再擬前方加當歸9g 去生薑。再服七劑而愈。

按:陰吹症據古代文獻記載:《金匱要略》用“豬膏發煎導之”;《溫病條辨》“飲家陰吹”用桔半桂苓枳薑湯。曹師運用金匱腎氣丸溫陽補腎而療陰吹,主要辨證抓住眼圈發黯,白帶清稀,脈沉細等症,爲腎陽不足,下焦寒溼停聚。用六味補腎,附、桂、姜溫化寒溼陰吹自止。

案八、王××,女性,8歲,自幼體弱,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

一週高熱惡寒咽痛咳嗽痰多,不思飲食、大便乾結、苔薄黃膩、舌質紅、脈細數。曾服西藥解熱鎮痛片和抗菌素,但療效不顯,曹師認爲:此乃陽明熱盛,以白虎湯加味治之,方藥:生石膏30g 知母15g 甘草9g 銀花15g 連翹15g 麻黃6g 野蕎麥根30g 蘆根15g 桑白皮15g 全瓜蔞30g 黃芩15g 牛蒡子9g 桔梗9g 服2劑後身熱退,咳嗽減少,再服餘下5劑,咳嗽消失,納谷漸香,大便通暢,藥盡而病癒。

曹師用如此平淡之方而奏功,是平凡之中見神奇,需要注意的是,石膏知母爲白虎,其清熱之功顯著,而本例高熱患者咽喉疼痛舌苔薄黃膩,宜佐透解,故加大力子、銀花、連翹蘆根咳嗽痰多,大便乾結,爲肺熱邪實之證,故加麻黃、野喬麥根、桑白皮全瓜蔞黃芩桔梗宣降肺氣,清肺化痰,體現了老師辯證論治之精當。

案九、張×× ,女性,45歲。

1989年12月發現右乳房腫塊,診斷爲右乳房癌腫,而行右乳房切除術,以後經常來老師處治療,由於病人自感已痊癒,停服中藥二年餘,1994年5月,病人咳嗽頻頻,時有低熱,消瘦神疲乏力、動則氣短、苔薄膩、質紅而幹、脈細數,再來曹師處求診,經檢查,發現有肺門淋巴結轉移,兩肺胸水、胸椎C4~6有損壞,此屬:肺氣虛弱,邪毒痰溼壅滯之症,治宜補肺降氣清熱解毒利水散結。方藥:人蔘5g(另煎黃芪60g 旋覆花10g 代赭石30g 葶藶子15g 大棗7只 沉香5g 魚腥草30g 蛇舌草30g 冰球子15g 山慈菇15g 山海螺15g 幹蟾皮12g 川貝、象貝(各)15g 甘草9g。

服上方14劑後,咳喘略有平穩,但低熱不退,納谷不香,苔薄,質紅幹,脈細數,再擬上法加減治之。

人蔘5g(另煎黃芪60g 旋覆花10g 代赭石20g 葶藶子15g 大棗7只 沉香5g 魚腥草30g 蛇舌草30g 半邊蓮30g 冰球子15g 山慈菇15g 甘草9g 商陸9g 夏枯草20g 青蒿15g 地骨皮15g。

同時囑患者用鮮蔥調蜂蜜外敷。

三診:服上方後,咳喘明顯減少,身熱退,氣平,但納谷不香,有疲勞感,苔薄,質紅,脈細數。X線胸片檢查,胸水減少,再以補肺納腎,清熱利水。

人蔘5g(另煎黃芪60g 天冬麥冬(各)15g 五味子9g 枸杞子15g 旋覆花10g 代赭石30g 葶藶子15g 大棗7只 甘草9g 山慈菇15g 幹蟾皮15g 豬苓15g 澤瀉15g 冬瓜子、皮(各)15g 商陸9g 陳皮9g 佛手9g。另用蔥蜜和巴布劑蟾蜍膏交替敷貼

四診:通過上述治療後,病人咳喘少,納谷漸香,精神有明顯改善,面色轉紅潤,苔薄白,質淡紅,脈濡數,經查,胸水吸收胸膜增厚,肺門淋巴結腫大不明顯,但胸椎損傷仍有,未擴大,以後門診隨訪二年,未見覆發。

本例特點是由於正氣不足,肺氣虛弱,以致邪痰溼壅滯造成,在第一診治療時,即以扶正祛邪爲大法,清熱解毒利水散結,服藥後病症狀就有改善,使肺氣略充,繼之補肺納腎,清熱利水來調理,以達到正氣充沛,陰陽調和,病邪自去的目的。

案十、陸××,男性,68歲。

咳喘反覆發作10餘年,每次因感冒後誘發喘息。先後數次住院治療。證見咳喘不能平臥,張口抬肩,咳嗽痰多,吐黃色稠痰,經檢查老年性肺氣腫,合併支氣管繼發感染舌質暗,苔薄黃,脈細數。乃肺經蘊熱,邪熱痰濁互結,加之平素腎氣不足,以致肺腎同病。先擬清熱瀉肺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9g 石膏30g 杏仁米仁(各)15g 甘草9g 黃芩15g 細辛6g 桔梗9g 茯苓15g 地龍15g 天漿殼7g 桑白皮15g 瓜蔞皮15g 生薑3片。

服首劑藥後,咳喘即減輕,連服七劑後,咳喘基本消失,患者能平臥,夜能入睡,脈弦細。但尺脈無力,乃肺腎兩虛之證。擬肺腎同治,上方去生薑細辛桔梗,加黃芪仙靈脾仙茅肉桂、引火歸元,固表補腎。40余天未再見喘息發作,精神轉佳,病情穩定

嗣後患者每遇感冒支氣管哮喘發作,甚者動則作喘,咳嗽吐痰,乃肺腎兩虛,表衛不固。擬麻杏石甘湯,玉屏風散二仙湯化裁,屢服屢效。患者有時夜間發作喘息較甚,白天尚可,即白天服固表溫腎之劑(玉屏風散二仙湯加減),夜間服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劑(麻杏石甘湯加味),二年門診隨訪,病情基本穩定咳嗽偶有,喘息已基本消失,尚能自理生活。

案十一、金××,男性,77歲。

1993年10月因神疲乏力耳聾,動則氣短,胃納不振,大便溏泄,苔薄,質淡紅,脈細數而入院,診斷爲慢性結腸炎,神經耳聾。投抗菌素維生素藥物,治療二週,療效不顯,且耳聾加重,遂來曹師處診治。曹師認爲此乃胃虛不能使脾承受營養,則脾失輸布精微供給九竅能力,治療宜健運脾胃,使胃納水谷,脾生精微,則清陽升,九竅利,方藥:黨蔘白朮茯苓甘草丹蔘白芍石菖蒲柴胡葛根扁豆山藥、蓮肉、木香、炒谷芽麥芽

服藥七劑後,病人症狀改善不明顯,大便次多,每日2~3次,再以上方加黃芪黃連陳皮炮姜,以加強健脾益氣之功、黃連炮姜,一溫一寒,相互制約,能起到相輔相成作用

三診:服藥14劑後。大便已正常,納谷漸香,耳聾有改善,苔薄膩,質淡紅,脈來,沉細,再擬原方出入調治二月餘,耳聾消失,納谷香甜,兩便如常,隨訪半年,未見覆發。

按:祖國醫學認爲:脾胃居於中焦,是升降運化的樞鈕,升則上輸於心肺,降則下歸於肝腎。因而脾胃升降功能正常,才能維持“清陽上竅濁陰下竅清陽腠理濁陰五臟清陽四肢濁陰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假如脾胃氣虛升降失常,內則五臟六腑外則四肢九竅就會發生異常,產生病變。《雜病源流》對脾胃的論述中指出:“脾也者,......水穀之海”,“爲十二經之根本”“六經之主”,“蓋脾統四髒,脾有病必波及之,四髒有病,亦必得養於脾。故脾氣充,四髒皆賴之煦育,脾氣絕,四髒不能自主。昔人云,後天之本絕,較甚先天之根絕,非無故也。凡治四髒者,安可不養脾哉!”四髒之疾,之所以要責本培源,乃因“人之臟腑以脾胃爲主”,“百骸九竅,莫不受其氣而母之”的緣故。此病例是根據“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爲辯證原則,立足於脾胃,本着“脾胃之氣即傷,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的理論,在用藥中,老師重視後天,疏補相宜,重用具有補氣之參、芪,配以健脾滲溼和胃止瀉,活血開竅之品,達到通利聰明的目的。

7 醫論

7.1 曹餘德中醫論治咳嗽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 1989年第6期第3-4頁

摘要:曹餘德中醫行醫40餘載,學驗俱豐。學術上遠宗仲景,近效杏軒,兼採諸家之長,融匯貫通,臨牀實踐,效驗甚衆。今將曹老治療咳嗽一證的經驗介紹如下,以示曹老匠心獨具一端。

曹老認爲咳嗽一證,雖非大病,但治不得法則纏綿難愈。無論外感內傷咳嗽均屬肺系受病,肺氣上逆而致咳,因此治療咳嗽,首當治肺。歷代對咳嗽分類名目繁多,曹老從臨牀治療的實踐出發主張不必拘泥於分類。因爲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寒證化熱虛中挾實等變化。故臨證應辨清寒熱虛實,隨證施治。他提出了治療咳嗽的四個步驟:宣通、疏理、清肅、潤養。大凡咳嗽經過此四步治療,多可基本治癒。然非所有咳嗽均需經歷此四步,每步治療時間的長短也各不相同,尚需根據臨牀具體症情而定。

7.2 宣通肺氣 首舉麻黃

曹老認爲外感咳嗽或慢性咳嗽加劇,均乃感受外邪所致。外邪客於肺中,肺氣失宣,故而咳嗽。每見鼻塞流涕,咽癢欲咳,咳而不暢,咳甚胸痛,痰稠粘附,咳咯不爽,此外邪鬱結肺中,阻塞肺氣宣通。治療當先宣肺肺氣宣通,方可驅邪外達。宣肺首推麻黃,曹老主張用宣散力強之生麻黃麻黃雖性溫,但無論寒邪熱邪均可使用,不必顧忌,關鍵在於配伍。他常常風寒三拗湯風熱以麻杏石甘湯爲基本方,酌加桔梗枳殼,一升一開,通達氣機前胡桑白皮辛散苦降,宣通肺氣,瓜蔞皮枇杷蘆根止咳化痰,清熱生津。對於要求服成藥者,也在用羅漢果糖漿的同時,主張加用單味麻黃煎沖服,以增強宣散之力,簡便有效,可謂創新之舉。

外邪未清之前,曹老不主張用斂鎮之劑,強止其咳。曹老說:臨牀上常碰到一些數月咳嗽不愈之患者,此多爲過早服用了配藥鎮咳劑與抗生素之故。抗生素可能屬寒涼性質,寒涼藥與斂鎮之劑可阻遏肺氣的宣通,不能使邪外達,縱然暫時見輕,也常反覆,終不能治徹。主要原因是閉門過早,賊未驅走。更不能認爲久咳屬虛,而妄投補益之劑,那樣錯上加錯。理應先開門而後驅邪,必須用麻黃宣通肺氣,才能因勢利導,則咳嗽可除矣。

7.3 疏理氣機柴胡

小柴胡湯出源於《傷寒論》,雖爲少陽證之劑,但臨牀應用範圍甚廣。曹老認爲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可治療太、少兩經之病,解半表半里之邪。咳嗽一症,若經宣散,表邪未解,續用麻黃之劑宣散外,可配小柴胡湯疏理氣機,以解胸中氣鬱結。方中柴胡黃芩一疏一清,既可疏通氣機,又能清透解表人蔘可用太子參代,扶正攘外;半夏生薑黃芩同用苦辛通降,可宣通氣機,消痞除滿。通常經過宣通、疏理後,則肺氣得以宣暢。曹老風趣地說,“此門已開,賊亦祛除,當宜閉門,以修善。”

7.4 清氣肅肺 止嗽加味

曹老善用止嗽散加味以清氣化痰,肅肺止咳。程鍾齡的止嗽散中,既有桔梗之升;又有白前之降;既有荊芥辛散,又有紫菀百部之潤收。臨證若見喉燥咽痛,咳吐黃痰,舌質偏紅,尖有紅點,此乃風邪化熱,熱傷肺津。在止嗽散基礎上加石膏知母黃芩清肺泄熱;桑白皮瓜蔞皮冬瓜子化痰熱;加沙蔘花粉蘆根清熱生津

曹老在舌診方面有其獨特的經驗。他常說:“中醫舌診最客觀、最直接、最可靠”。他在臨牀上除觀察舌質舌苔的變化外,且十分注意有否紅點、瘀斑及其分佈位置;舌下靜脈充盈曲張的情況等。對於咳嗽一症,他認爲舌尖見有紅點,這是蕈狀乳頭充血的表現,在辨證時可作爲外邪化熱的標誌,表示肺經有熱。又認爲舌質暗兼有瘀斑,舌下靜脈粗張,屬血瘀現象。爲氣機不暢,痰氣鬱結所致,在臨牀治療上除用活血藥外可酌加疏通氣機之品,方能收效。

曹老認爲一般咳嗽多半經此治療而可告愈,少數肺陰虧耗嚴重或久病體虛者,尚需進一步潤養。

7.5 潤肺養陰 善用生脈

臨牀經常可見一些咳嗽延綿不休,又易感受外邪,病根較深,難取速效。其咳嗽特徵爲乾咳無痰或少痰,咳聲短促,此乃肺陰耗傷,肺氣虛弱所致。曹老認爲此時不宜再用宣散之品,防其更傷其正,治當滋潤肺陰,斂養肺氣,甚則補腎納氣。曹老十分讚賞生脈散,他說:“生脈散雖僅三味,氣陰兩面均能顧及”。人蔘補元氣,若無可以太子參代,如需偏重補陰,可與南北沙蔘同用;麥冬肺陰潤肺止咳五味子能斂肺氣,又能納腎氣,可謂少而精。若痰少不暢可加杏仁川貝肺熱黃芩知母陰虛玉竹花粉腎氣虛弱可合七味都氣丸同用。

總之,曹老運用此四步,在臨牀上治療咳嗽得心應手,每獲效驗。這是他多年臨牀實踐的結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7.6 固本化飲湯防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

出處:上海預防醫學雜誌 1996年第8卷第8期384-385頁

摘要:慢性支氣管炎常可在多種誘因下引起急性發作。發作的頻率與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後有密切關係。積極有效地控制急性發作可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筆者近年來,在華東醫曹餘德教授的指導下,採用標本兼治、溫涼並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方法,自擬固本化飲湯防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現將臨牀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對象 將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87例,其中男59例,女28例;年齡:25歲9例,26~45歲31例,45歲以上47例,平均年齡爲51.3歲;病程爲2~38年,平均病程爲6.7年。對照組74例,其中男52例,女22例;年齡:25歲8例,26~45歲22例,45歲以上44例,平均年齡爲49.9歲;病程爲2.5~31年,平均病程爲6.2年。

2.診斷標準 兩組病例均符合1979年11月全國慢性支氣管炎臨牀專業會議修訂診斷標準及病情判斷標準。治療組中病情屬中度者60例,重度者27例。對照組中屬中度者53例,重度者21例。

3.辯證分型 參照分型標準。治療組中屬熱痰18例,寒痰28例,熱喘14例,寒喘27例。對照組中屬熱痰14例,寒痰23例,熱喘12例,寒喘25例。兩組病例觀察條件無明顯差異(P(0.05)。

4.治療方法 治療組以固本化飲湯爲基本方:黃芪30g 白朮12g 沙蔘30g 麥冬15g 五味子9g 麻黃9g 灸附子9g 細辛6g 桑白皮15g 瓜蔞皮15g 枳殼10g 天漿殼15g 地龍15g 魚腥草30g 板蘭根15g。並隨證加減:熱痰加銀花20g 寒痰加乾薑6g 熱喘杏仁12克、生石膏30g(先煎寒喘蘇子12g 白芥子9g。每日1劑,水煎分2次內服。

對照組以抗炎、解痙平喘化痰爲基本治則氟哌酸每次0.2g 每日3次口服;氨茶礆每次0.1g 每日3次口服;敵咳每次15ml,每日3次口服。

兩組病例均以治療1周爲療程。1療程結束後綜合臨牀症狀判斷療效。

二. 結果

1.療效標準 參照全國慢性支氣管炎臨牀專業會議修訂的急性發作期療效判斷標準。臨控:咳、痰、喘及肺部哮鳴音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減輕:咳、痰、喘及肺部哮鳴音有好轉,但未恢復到發作前水平。無效:咳、痰、喘及哮鳴音經治療達1月內仍未恢復到發作前水平。

2.療效結果: 治療組87例中,臨控45例,減輕38例,無效4例,好轉率95.4%;對照組74例中,臨控32例,減輕34例,無效8例, 好轉率89%。兩組病例經統計學分析, 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

三.討論

現代醫學認爲慢性支氣管炎是由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免疫功能減低,機體抗病能力減弱等多種因素引起的。並可在細菌病毒以及物理化學氣候、過敏等刺激因素作用下導致急性發作。發作頻率與病變嚴重程度成正相關。祖國醫學認爲本病以咳、痰、喘爲主要症狀,屬於咳嗽喘證痰飲的範疇。外邪從口鼻而入,內合於肺,則氣上逆爲咳;或脾失健運,腎失氣化,氣血失於流通,津液輸布失常,以致積水成飲,飲凝成喘。其病機肺氣虛弱,痰濁壅肺,寒熱夾雜的本虛標實症。中、西醫的發病機理是極其相似的。

現代醫學認爲本病的治療應以抗生素爲主,輔以解痙平喘及增強免疫功能等。但反覆應用極易產生耐藥性及依賴性,並有一定的毒副反應。而祖國醫學歷來認爲治療應以急則治其標,治標以祛邪化飲爲要。認爲固本之治有戀邪之嫌而爲大忌。筆者認爲正氣虛弱,則無力驅邪外出;若一味攻伐則更傷其本。故遵循標本兼治原則,辯證與辨病相結合,溫涼並用。以生脈散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組成固本化飲湯治之。方中黃芪白朮沙蔘麥冬五味子以氣陰雙補而固本;麻黃附子細辛之溫而散寒化飲;桑皮、瓜蔞皮魚腥草之涼而清化痰熱;枳殼天漿殼地龍止咳化痰平喘標本兼施使正氣得以漸充而有力驅邪外出,伏飲得以溫化,痰熱得以清解而奏效。

現代藥理證實黃芪有誘生干擾素、增強自然殺傷(NK)細胞活性、促進單核一巨噬細胞功能,調整機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作用益氣養陰之劑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細辛除有鎮咳作用外,與魚腥草、板蘭根、銀花相配伍,對革蘭氏陽性菌、痢疾桿菌等有顯著的抑菌作用地龍枳殼天漿殼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使肺及支氣管顯著擴張而起平喘化痰之效。固本化飲效果更爲顯著。

7.7 愈潰湯治療消化性潰瘍48例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 1996年第10期17頁

摘要:自1993年以來,筆者在華東醫曹餘德老師指導下,採用自擬“愈潰湯”治療消化性潰瘍48例,取得較爲滿意的療效。

一、臨牀資料

48例均爲門診病例,參照《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1年版)診斷標準,並經胃鏡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爲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23~76歲,平均42.3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2.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週期性或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噯氣泛酸嘔血或黑便史。胃鏡見胃體潰瘍3例,胃竇潰瘍2例,胃角潰瘍4例,幽門管潰瘍2例,複合性潰瘍4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3例;均可見潰瘍表面糜爛黃苔附着,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明顯。病理檢查:炎性環死潰瘍8例,炎性壞死伴輕度腸上皮化生12例,炎性壞死伴輕度不典型增生4例,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4例。按辨證分型屬脾胃虛寒型18例,肝胃不和型14例,瘀血阻絡型13例,脾胃陰虛型3例。

二、治療方法

以愈潰瘍爲基本方:黨蔘丹蔘(各)15g 黃芪30g 蒼朮白朮(各)12g 藿香15g 佩蘭15g 川樸10g 赤芍20g 王不留行12g 刺蝟皮15g 炒小茴香6g 煅瓦楞30g 蒲公英30克、黃連5g。脾胃虛寒型加高良薑3g 香附12g 肝胃不和型加佛手9g 八月札15g 瘀血阻絡型加地鱉蟲9g 延胡索20g 脾胃陰虛型加生地15g 麥冬15g。每日1劑,煎湯分2次內服。連服3個月爲1療程。1療程結束後1周內作胃鏡複查,觀察潰瘍癒合情況,並在相同區域復取活檢作病理檢查,以判斷療效。

三、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按照《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治療結果見附表。

附表 愈潰瘍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

分型 痊癒 好轉 無效 有效率(%)

脾胃虛寒型 13 4 1 94.4

肝胃不和型 11 2 1 92.8

瘀血阻絡型 8 4 1 92.3

脾胃陰虛型 1 2 0 100

合 計 33 12 3 93.8

四、討論與體會

中醫學消化性潰瘍歸屬於“胃脘痛”“心下痛”等範疇。其病機與情志所傷、飲食不節、素體虧虛有關。筆者認爲,本病之本爲脾氣虛弱,標系瘀血阻絡,熱毒內盛,溼濁困脾,爲本虛標實之證。治療當以扶正祛邪,故取黨蔘黃芪白朮益脾胃之氣,丹蔘赤芍王不留行刺蝟皮化瘀生新,蒼朮藿香佩蘭醒脾化溼蒲公英黃連清熱託毒,佐以炒小茴香、煅瓦楞以理氣止痛。全方合用共奏益氣化瘀、清熱燥溼之功。

8 驗方

8.1 肺心病合併心衰:證屬本虛標實者:

急用: 參附湯黑錫丹

主方:朝鮮參10g 麥冬20g 五味子10g 北沙蔘20 貝母10g 葶藶子20g 大黃9g 黃芩15g 柴胡10g 瓜蔞皮15g 桑白皮15g 桃仁杏仁各15g 枳實10g 花粉15g。

8.2 肺腦病:以滌痰開竅

1.蘇合香丸1粒分化服

2.膽星15g 遠志10g 菖蒲15g 鬱金15g 白芥子9g 蘇子9g 枳實10g 半夏10g 茯苓10g。

3,羚羊鉤藤湯:證屬肝陽上亢,痰熱蒙竅,昏迷譫妄,身熱煩燥,雙目直視,痰咯氣喘舌絳少澤、脈弦細數,治當平肝熄風清熱開竅。用⑴ 羚羊角粉2g(分沖服), 竹瀝2支(沖服); ⑵ 桑葉15g 菊花12g 鉤藤15g 生白芍15g 生地20g 茯神15g 川貝母6g 竹茹15g 甘草6g。⑶ 痰濁蒙竅者多:用安宮牛黃丸2粒(1日4次, 化服)屬肝風痰熱者少,必須加以區別。

8.3 肺心病緩解期:

當以溫腎陽、滋腎陰、益腎氣

熟地15g 黃精15g 淮山藥15g 川續斷15g 天冬15g 仙靈脾18g 菟絲子15g 補骨脂15g 巴戟天15g 陳皮6g 黨蔘15g 黃芪15g。

8.4 支氣管哮喘小青龍湯加減:

小青龍湯乾薑3g 桂枝10g 麻黃10g 白芍10g 甘草6g 細辛6g 半夏10g 五味子6g。

加減法:熱甚加石膏30g 黃芩15g 桑白皮15g 魚腥草30g。

咳甚加:百部10g 仙鶴草30g 川貝象貝各10g 紫菀10g。

喘甚加:射干10g 白果10g 地龍15g 天漿殼7只, 殭蠶10g。

痰多加:白芥子9g 萊菔子10g 蘇子蘇梗各10g 紫菀10g。

若痰粘少者(陰虛)加: 沙蔘20g 麥冬15g 生地20g 枇杷葉10g。

面肢浮腫加:車前子20克(包), 陳葫蘆30g。

8.5 祕方:治久咳喘:

紫金丹砒霜1:明礬3:豆豉10比例製作, 糊丸綠豆大小, 每次5~6粒, 每日2~3次。

祕方:治久咳喘:

參蛤散:生曬參30g 蛤蚧1對, 研粉, 每次2g 每日2次。

常用治療腫瘤的有效經驗方:

胃癌辨證氣血兩虛氣滯血瘀型:

黨蔘15g 當歸15g 白朮15g 赤芍20g 生米仁30g 石斛20g 八月札20g 夏枯草50g(另煎水), 地鱉蟲15g 蛇舌草30g 鐵樹葉30g 牡蠣60g 白毛藤30g 仙鶴草30g 川楝子15g 車前子20g 菝葜30g 石打穿30g。

食道癌:晚期食道癌者:

八月札30g 枸桔李30g 廣木香15g 公丁香10g 幹蟾皮15g 生南星15g 蜣螂蟲15g 苦蔘15g 夏枯草30g 瓦楞子30g 蛇舌草50g。

若梗阻嚴重者:旋覆花15g 代赭石30g 威靈仙30g 半夏15g 刀豆子20g 急性子15g 菝葜30g 竹茹10g 五靈脂15g 山慈菇15g 青礞石30g 海浮石30g 天龍5條, 沉香6g(後下) 囟砂粉0.3g(吞服)。

肺癌:南沙蔘北沙蔘各15g 天冬麥冬各15g 幹蟾皮10g 守宮10g 八月札15g 百部12g 夏枯草15g 葶藶子15g 銀花30g 魚腥草30g 山海螺30g 白英30g 苦蔘15g 蛇舌草30g 生牡蠣30g。

8.6 肝癌原發性肝癌

茵陳30g 山梔10g 三棱15g 莪術15g 鬱金15g 枳殼10g 柴胡10g 生牡蠣30g 半枝蓮20g 七葉一枝花30g 蛇舌草30g 蜂房15g 牛黃醒消丸3(分吞)。若瘀熱鬱滯者:加敗醬草30g 紅藤30g 白英30g 地鱉蟲15g 炮山甲15g 生牡蠣30g 皁角刺15g 八月札30g 生米仁30g。

冠心病

主方:

仙靈脾15g 首烏20g 玉竹15g 當歸10g 瓜蔞皮15g 薤白頭10g 附子10g 肉桂6g 生地20g 麥冬15g 五味子10g 川芎10g 人蔘3g 西洋參3g 黃芪30g。

加減法:

房顫:仙靈脾15g 首烏20g。

室早:苦蔘10g。

傳導阻滯:附子10g 當歸10g 白芍15g。

心肌梗塞瓜蔞皮20g 薤白頭15g。

結代脈:肉桂6g。

高血壓草決明20g 山楂15g。

低血壓玉竹15g 首烏20g 黃芪20g 巴戟天15g。

肥胖二陳湯

體瘦:首烏20g 黃精15g。

酗酒:葛根15g 烏梅9g。

嗜煙:黃柏10g 蓮子芯3g。

和血:丹蔘15g 當歸10g 川芎9g 白芍15g。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