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傷寒著作 醫經著作 東漢時期 中醫學 醫史文獻 古籍 中醫臨牀著作 書籍

医学百科APP 扫码下载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lùn

2 英文參考

Shanghan Lu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傷寒論》爲中醫臨牀著作,東漢張仲景[1]。10卷[2]。東漢·張機撰。約成書於3世紀初。

4 主要內容

傷寒論》的內容主要以六經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辨證爲綱,對傷寒各階段的辨脈審證大法和立方用藥規律,以條文形式作了全面的論述。此外,書中還有平脈法、辨脈法傷寒例、痙溼暍、霍亂陰陽易、差後勞復等病的證治和汗、吐、下等治法的應用範圍與禁忌證。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漢代以前對急性熱病診治的豐富經驗,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

六經病脈證並治是該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專門討論急性外感熱病——傷寒病的專著。張仲景吸取了《素問·熱論》中的六經分證法,以六經爲綱,將病者的病狀、脈候,根據其虛實表裏寒熱來劃分爲六個不同的病類。三陰三陽內連臟腑,外屬經絡,由於邪氣強弱以及病人體質的不同,又有不傳直中循經傳越經傳以及合病並病等不同情況,確立了傷寒病辯證的綱領。該書以條文的形式系統闡述了傷寒病不同階段的辨脈、審證、論治及立方用藥規律,在診斷方面,強調四診八綱綜合運用,對病者的病狀脈候等進行細緻的分析,確定其疾病部位與病理。在治療方面,依據其四診八綱所得的資料以及病因病理認識,確定治療大法,將汗下吐和溫清補八法靈活地運用於治療過程之中,或單用,或同用,立法謹嚴,然後選方用藥,用藥80餘種,其方劑多選藥精當,配伍有度,主治明確,療效顯著,被後世爲尊爲“經方”。

由於作者“勤求古訓,博採衆方”,注重理、法、方、藥的契合,選錄的方劑又多實用有效,故本書不僅有較高的臨牀實用價值,並對後世臨牀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由於《傷寒論》的巨大成就,後世研究者很多,其注本約有成無已系(《註解傷寒論》),方、喻系(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喻嘉言《尚論篇》),錢塘二張系(張志聰傷寒論集註》、張錫駒《傷寒論直解》)三大注本體系。歷代包括日本等註釋、發揮、方論、歌括、雜著等670餘家,足見其影響之大。

5 現存版本

本書是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16卷中有關傷寒病證爲主的部分。

原書曾經魏晉時王叔和整理,1065年復經北宋校正醫書局校訂而成。

現存較早的有明·趙開美影宋刻本《傷寒論》(簡稱“宋本”)和金·成無己注本《註解傷寒論》(簡稱“成本”)兩種刊本。全書22篇,除重複外,共397法,113方。宋代以後註釋或研究《傷寒論》的著作很多,有助於對原著的學習和參考。本書現有數百種刊本和注本。

傷寒論》、《金匱要略》不但在國內歷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數百家之多,爲歷代研究、治療急性熱病醫學家所遵循,成爲他們發展、發揮醫學理論和醫療技術的基礎、依據和教育後學的課本。

傷寒論》在國外也有着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許多《傷寒論》之珍本,並由日本再傳中國而發揮了巨在的影響,而且日本學者研究、註釋《傷寒論》的著作,僅就先後傳到中國而現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匱要略》較好版本也有收藏於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醫學家之研究《金匱要略》而有專著流傳至中國者,有10餘種之多。關於將《傷寒論》《金匱要略》並作重編、方論者,日本名家之專著流傳中國者有近20種,由此可見張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在日本的影響之廣泛和深遠。在日本現代醫學昌盛的今天,日本學者仍給予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視,許多醫學家在臨牀醫療中,仍然十分重視該書原方之應用,並取得很好效果,運用該書中成方製造的成藥,也爲日本醫界所依賴。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2.

全本在線閱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