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嶽全書》

明 張介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經義

《至真要大論》曰∶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太陽之勝,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痿論》曰∶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爲筋痿,及爲白淫。《口問篇》曰∶中氣不足,溲便爲之變。《五癃津液別篇》曰∶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氣厥論》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評熱病論》曰∶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玉機真藏論》曰∶冬脈不及,則令人少腹滿小便變。《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爲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