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嶽全書》

明 張介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衄血(四十一)

雜病衄血,責熱在裏;傷寒衄血,責熱在表。《論》曰∶傷寒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發其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曰∶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此以傷寒之衄,爲其熱不在裏,在表而然也。然又《論》曰∶衄家不可發汗。而何以複用桂枝麻黃等湯?蓋衄由乎陰者,以陰虛火動也,故不宜再汗以亡陰;衄由乎陽者,以表邪未解也,故當用桂枝麻黃以發散。又《論》曰∶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此以表邪欲解,不從汗而從血,俗人謂之紅汗,所以衄後當愈也。由此觀之,則有因衄而愈者,以經通而邪散也;有治衄仍當發散者,以邪之將解未解,而因散其餘邪也。治衄之法,於斯可見。若寒氣不甚,而用麻黃桂枝,似屬太剛,或易以柴葛之類,自無不可,用者其酌之。《論》曰∶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蓋陽明之脈絡於口鼻,今其漱水不欲咽者,以熱在經而裏無熱,故當鼻衄也。一、有動陰血者,又非衄血之謂。《論》曰∶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故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此陰血也,乃爲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