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

中醫診斷學 中醫婦科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gōng tuō chuí

2 英文參考

hysteroptosisuterine prolaps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prolapse of uterus[朗道漢英字典]

hysteroptos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uterine prolaps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中醫·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爲病名[1][2]。又名子宮脫出陰挺陰脫陰癲、瘣疾、子宮不收子腸不收翻花[2]。俗稱吊茄子、㿗葫蘆[2]。與陰痔等病相似[2]。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嵴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都脫出於陰道外口[2][2]。屬祖國醫學陰挺”範疇[2]

3.1 病因病機

多由氣虛下陷帶脈失約衝任虛損,或多產、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產後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等,損傷胞絡腎氣,而使胞宮失於維繫所致[2]

多由產傷、盆底組織及支持子宮韌帶過度鬆弛、腹內壓力增加等原因所致[2]

3.2 症狀

症見子宮位置下垂,或脫出陰道口外,甚者連同陰道壁或膀胱直腸一併膨出[2]

3.3 診斷要點

患者自覺陰道內有腫塊脫出,重度者感下墜,可有小便困難[2]

婦科檢查:囑病人向下迸氣,當腹壓增加時,如子宮外口達坐骨嵴水平以下或露於陰道口,即可確診[2]

3.4 辨證論治

氣虛者兼見少氣懶言,面色㿠白小腹空墜等症,宜補氣昇陽,用補中益氣湯腎虛者兼見頭暈耳鳴腰痠腿軟等症,宜補腎益氣,用大補元煎鹿角膠升麻枳殼[2]

子宮脫垂因摩擦損傷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紅腫潰爛,黃水淋漓,陰門腫痛,小便赤數等症,宜清熱利溼,用龍膽瀉肝湯,外用燻洗方苦蔘蛇牀子黃柏烏梅五倍子水煎,先燻後洗[2]

鍼灸可刺維胞子宮三陰交等穴[2]

3.5 鍼灸治療

維胞子宮三陰交百會氣海足三裏等穴,交替使用,電針中等度刺激,選用斷續波頻率爲20~30次/分鐘,每次通電20分鐘[2]。另外芒針艾灸穴位注射等法對治療本病亦有較好的療效[2]

4 西醫·子宮脫垂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稱爲子宮脫垂。常伴有陰道前、後壁膨出。本病主要病因是盆底支持組織損傷、薄弱。 解放前在我國子宮脫垂爲常見婦女病之一。解放後在婦女勞動力較強的山區、丘陵地帶仍不斷發生,多見於已婚多產者,也可見於營養不良、腹壓增加的人。目前本病的治療採用子宮託療法和手術療法,療效好。

4.1 臨牀表現

1.下墜感及腰痠

2.陰道腫物脫出,最初於腹壓增加時脫出,嚴重者不能還納,長期摩擦可發生糜爛

3.排尿或排便困難;

4.檢查發現子宮脫垂

4.2 診斷依據

1.陰道內有腫塊脫出,下墜感,可伴大小便困難。

2.子宮脫垂分度:Ⅰ度輕:子宮頸距離處女膜緣少於4cm但未達處女膜緣;Ⅰ度重:子宮頸已達處女膜緣,於陰道口即可見到。 Ⅱ度輕,子宮頸已脫出陰道口外,但宮體尚在陰道內,Ⅱ度重,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已脫出於陰道口外。Ⅲ度,子宮頸及子宮體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

4.3 治療原則

加強或恢復盆底組織子宮韌帶的支持作用。可根據子宮脫垂程度,選用子宮託療法或手術治療。

4.4 用藥原則

1.子宮脫垂部分無炎症,可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絕經者用雌激素油膏

2.子宮脫垂術前用藥,口服雌激素(已絕經者)、慶大酶素、滅滴靈

3.術後以靜脈用藥爲主,注意加強支持療法和防止併發症,用藥療程根據病情而定。

4.術後如合併感染,可根據臨牀和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包括新特藥物)。

4.5 輔助檢查

1.單純子宮脫垂準備手術時檢查“A”項。

2.疑有盆腔其他併發症時查“A”、“B”加“C”項。

4.6 療效評價

1.治癒:治療後解剖位置基本恢復正常,症狀消失。

2.好轉:脫垂程度減輕,症狀減輕。

3.未愈:症狀、體徵無好轉。

5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2.

治療子宮脫垂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