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

中醫診斷學 望診 望排出物 中醫基礎理論 婦產科疾病 中醫婦科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è lù

2 英文參考

loch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och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惡露:1.婦女產後由陰道排出的瘀血、黏液;2.養胎之血。

4 婦女產後由陰道排出的瘀血、黏液·惡露

中醫藥學名詞》(2004):惡露(lochia[1])是指婦女產後,由陰道排出的瘀血、黏液[1]

中醫藥學名詞》(2010):惡露(lochia[2])是指產婦分娩胞宮排出的瘀血濁液[2]

一般於產後二至三週內惡露應完全排盡。如果超過這段時間,仍然持續淋瀝不斷,排出或多或少均屬病態[3]

4.1 關於惡露不下

惡露不下指產後惡露滯留不下或排出很少而言[4]

4.1.1 病因病機

多因產後外感受寒涼或內傷生冷,寒邪乘虛侵襲胞脈瘀阻衝任[4]。或因氣血虛弱,產後益虛無血可下所致[4]

4.1.2 辨證論治

寒襲胞脈者,兼有小腹脹滿,刺痛無時,治宜散寒活血化瘀生化湯加減;中氣虛弱者,兼見小腹乍痛乍止,或綿綿作痛,治宜補益氣血,方用八珍湯炮姜肉桂[4]血虛者,兼見面色蒼白神疲畏寒心悸頭暈等症[5]

4.1.3 鍼灸治療

4.1.3.1 體針

氣海中極三陰交合谷等穴爲主[5]氣滯者加太沖間使血瘀者加氣衝地機血虛者加關元足三裏脾俞腎俞[5]

4.1.3.2 耳針

子宮、肝、腎、屏間神門等穴,強刺激[5]

4.2 關於惡露不絕

惡露不絕爲病名,又名惡露不止惡露不盡[6]。一般產後惡露持續二至三周應完全排盡,如超過這段時間,仍然持續淋瀝不斷則屬病態,稱之惡露不絕[6]

4.2.1 病因病機

多因產後氣虛下陷衝任不固;餘血未盡或感寒涼,敗血瘀阻衝任,新血不安;或因營陰耗損,虛熱內生,熱擾衝任,迫血妄行所致[6]

4.3 症狀

氣虛者症見惡露色淡,質清稀,量多,兼見面色蒼白,懶言,小腹空墜[6]。現代醫學認爲本病症與子宮復舊不良、宮內殘留胎盤胎膜感染有關[7]。臨牀上,氣虛者,症見惡露量多色淡,質清稀而無臭味,伴神疲懶言、面色蒼白少腹空墜等症;血熱妄行者,症見惡露量多色紅、質稠而有臭穢氣,兼見口乾舌燥、五心煩熱等症;血瘀者,症見惡露量少、淋瀝不爽或夾血塊,伴少腹疼痛等症[7]

4.3.1 辨證論治

治宜補氣攝血,方用舉元煎加減;餘血未盡者,惡露量少,淋瀝澀滯不爽,色紫暗有塊,伴有小腹疼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當歸益母湯加減(當歸川芎益母草炮姜延胡索紅花);血熱者,惡露量多,色紅,質稠黏,有臭味等,面色潮紅,治宜養陰清熱止血,方用保陰煎加減(白芍續斷旱蓮草阿膠黃芩、生地、烏賊骨黃柏[7]

4.3.2 鍼灸治療

4.3.2.1 體針

氣海中極血海三陰交等穴爲主[7]氣虛者加關元足三裏血熱者加中都陰谷血瘀者加石門地機[7]

4.3.2.2 耳針

酌取子宮神門下腳端屏間、腦、脾、腎、肝等穴。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7]

5 養胎之血·惡露

惡露養胎之血[7]。見戴武承《女科指南集》。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1.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1.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6.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2.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6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