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

中醫內科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常見病飲食療法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常見病推拿療法 癃閉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耳針療法 中醫病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óng bì

2 英文參考

retention of uri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urosche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國家基本藥物

癃閉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86271癃閉舒膠囊膠囊劑0.3g*36粒盒(瓶)33.6元中成藥部分*
86371癃閉舒膠囊膠囊劑0.3g*20粒盒(瓶)19.1元中成藥部分
86471癃閉舒膠囊膠囊劑0.3g*24粒盒(瓶)22.7元中成藥部分
86571癃閉舒膠囊膠囊劑0.3g*40粒盒(瓶)37.2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癃閉(retention of urine[1]、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2])爲病名[3]。是指以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至閉塞不通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3]。其中又以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爲“癃”;以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稱爲“閉”[4]。癃和閉雖然有區別,但都是指排尿困難,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稱爲癃閉[4]癃閉起病可突然發作,或逐漸形成[4]少腹或脹或不脹,但尿道疼痛感覺[4]。病情嚴重時,還可見到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胸悶喘促水腫,甚至神昏等症[4]

癃閉的病位是在膀胱,但和三焦、肺、脾、腎、肝均有着密切的關係。引起癃閉病因病機溼熱蘊結,肺熱氣壅,肝鬱氣滯,尿路阻塞,脾氣不升,腎元虧虛。

癃閉辨證首先應分清虛實然後權衡輕重緩急,進行治療:

脾腎陽虛津液虧虛所致者,爲虛證,見小便淋瀝不爽,排出無力,面色咣白、神氣怯弱,腰膝痠軟[5]。治宜清溼熱、散瘀結、利氣機而通水道

溼熱下注氣機鬱結或外傷瘀血、結石阻塞而造成者,多爲實證,見小便閉塞,少腹脹痛,或煩躁口渴[5]。治宜補脾腎,助氣化,而達到氣化得行,則小便自通的目的。

小便點滴不通的情況下,內服藥緩不濟急,還可選用多種外治法來急通小便[5]。目前臨牀常用的導尿法和鍼灸療法,既簡便,又有效,可以酌情選用[5]。針刺治療本病療效較滿意[6]。尿瀦留膀胱過度充盈時,下腹部穴位淺刺斜刺,忌深刺直刺[6]。對哮喘神昏等兼症應注意觀察,必要時應請相應科室醫生會診[6]

西醫學中各種原因引起的尿瀦留均屬癃閉範疇[6]多因中樞神經疾患和尿道前列腺肛門周圍疾患引起的神經性、反射性、機械性反應所致。癃閉應與腎臟實質性病變引起的無尿症加以鑑別。[6]

5 古人論述

癃閉之名,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該書對癃閉的病位、病因病機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如《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篇》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膀胱不利爲癃,不約爲遺溺”,《黃帝內經素問·標本病傳論篇》說:“膀胱病小便閉”;《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說:“三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闡明瞭本病的病位是在膀胱膀胱三焦氣化不利,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諸病源候論·小便諸候》中提出小便不通小便難病因都是由於腎與膀胱有熱,“熱氣大盛”則令“小便不通”;“熱勢極微”,故“但小便難也”。說明由於熱的程度不同,而導致小便不通小便難的區別。《備急千金要方》載有治小便不通方劑十三首。《外臺祕要》裁有治小便不通方劑十三首,治小便難小便不利方劑九首。《備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又記載:“胞囊者,腎膀胱候也,貯津液並尿。若髒中熱病者,胞澀,小便不通……爲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便愈。”這是最早用導尿術治療小便不通

元·朱丹溪認爲小便不通有“氣虛”、“血虛”、“有痰”、“風閉”、“實熱”等多種不同的原因,較巢元方也有進一步的認識。朱氏還根據辨證施治精神,運用探吐法來治療小便不通。《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中說:“氣虛,用參、芪、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芪藥中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探吐亦可;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氣閉塞,二陳湯木通香附探吐之。”並將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開其上竅下竅必利。

張景嶽癃閉病因歸納爲四個方面:因火邪結聚小腸膀胱者,此水泉乾涸而氣門熱閉不通;有因熱居肝腎者,則或以敗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有因真陽下竭,元海無根,氣虛不化而閉的;有因肝強氣逆,移礙膀胱,氣實而閉的。火在下焦膀胱熱閉不通者,可以利之;肝腎實火不清者,可去其火,水必自通;肝強氣逆,壅閉不通者,可破氣行氣。張氏在《景嶽全書·癃閉》中還詳細闡述了氣虛而閉的病理機轉:“夫膀胱爲藏水之府,而水之人也,由氣以化水,故有氣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達氣,故有水始有溺,經日氣化則能出矣!蓋有化而入而後有化而出,無化而出必其無化而入,是以其入其出皆有氣化,此即本經氣化之義,非單以出者言氣化也。然則水中有氣,氣即水也,氣中有水,水即氣也。今凡病氣虛而閉者必以真陽下竭,元海無根,水火不交,陰陽否隔,所以氣自氣而氣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氣不化水則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則浸漬腐敗者有之。氣既不能化,而欲強爲通利,果能行乎?陰中已無陽,而再用苦寒之劑能無甚乎?”因此,他提出治氣虛而閉者,必須要“得其化”,“當辨其髒氣寒熱。若素無內熱之氣者,是必陽虛無疑也,或病未至甚。須常用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湯丸,或壯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氣,隨宜用之,自可漸杜其原。若病已至甚,則必用八味丸料或加減金匱腎氣湯大劑煎服。”“若素稟陽髒內熱,不堪溫補,而小便閉絕者,此必真陰敗絕,無陰則陽無以化,水虧證也,治宜補陰抑陽,以化陰煎之類主之。或偏於陽亢而水不制火者,如東垣之用滋腎丸亦可”。張氏對氣虛不化而引起的癃閉治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清代,對本病的認識已漸臻完備,如李用粹在《證治匯補·癃閉》篇中將本病的原因總結歸納爲:“有熱結下焦,壅塞胞內,而氣道澀滯者;有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而氣化不施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經忿怒,氣閉不通者;有脾虛氣弱,通調失宣者”。李氏並詳細闡述了癃閉治法:“一身之氣關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氣不能宣佈者居多,宜清金降氣爲主,並參他症治之。若肺燥不能生水,當滋腎滌熱。夫滋腎滌熱,名爲正治清金潤燥,名爲隔二之治。燥脾健胃,名爲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腸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有氣滯不通,水道因而閉塞者,順氣爲急。實熱者,非鹹寒則陽無以化。虛寒者,非溫補則陰無以生。痰閉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導兼行。脾虛氣陷者,升提中氣下焦陽虛者,溫補命門。”

中醫對本病的嚴重性也早有認識。在《醫部全錄·大小便門》中記載了《備急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話:“人有因時疾,瘥後得閉塞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輕之。”說明癃閉也可引起死亡,告誡我們不可忽視。

6 癃閉症狀

癃閉以排尿困難、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爲主證[6]。起病可突然發作,或逐漸形成[6]少腹或脹或不脹,但尿道疼痛感覺[6]。病情嚴重時,還可見到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胸悶喘促水腫,甚至神昏等症[6]

脾腎陽虛津液虧虛所致者,爲虛證,見小便淋瀝不爽,排出無力,面色咣白、神氣怯弱,腰膝痠軟[6]

溼熱下注氣機鬱結或外傷瘀血、結石阻塞而造成者,多爲實證,見小便閉塞,少腹脹痛,或煩躁口渴[6]

7 癃閉病因

癃閉總由膀胱氣化不利所致[6]

正常人小便的通暢,有賴於三焦氣化的正常,而三焦氣化主要又依靠肺脾腎三髒來維持。所以本病除與腎有密切關係外,還常常和肺、脾、三焦有關。

肺主肅降通調水道。由於肺氣的肅降,使上焦的水液不斷地下輸於膀胱,從而保持小便的通利。若肺失肅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就可導致癃閉發生

脾主運化,脾在運化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需要的水液運送到周身各處,這就是脾的轉輸作用。若脾失轉輸,不能升清降濁,也可導致癃閉發生

腎主水液而司二便,與膀胱相爲表裏腎主水液,是指它在調節體內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體內水液的分佈排泄,主要靠腎的氣化作用,腎的氣化正常,則開闔有度。在生理情況下,水液通過胃的受納、脾的轉輸、肺的肅降,而下達於腎,再經過腎的氣化功能,使清者上歸於肺而佈散周身,濁者下輸膀胱,而排出體外,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水液運化,若腎的氣化功能失常,則關門開闔不利,就可發生癃閉

上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肺,肺失其職,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中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脾,脾土虛弱,則不能升清降濁;下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腎,腎陽虧虛,氣不化水,腎陰不足,溼熱凝結,均可引起膀胱氣化失常,而形成癃閉

此外,肝鬱氣滯,使三焦氣化不利,也會發生癃閉。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均可引起癃閉

7.1 溼熱蘊結

中焦溼熱不解,下注膀胱,或腎熱移於膀胱膀胱溼熱阻滯,導致氣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閉。所以《諸病源候論·小便病諸候》篇指出:“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

7.2 肺熱氣雍

肺爲水之上源,熱壅於肺,肺氣不能肅降,津液輸布失常,水道通調不利,不能下輸膀胱,又因熱氣過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爲熱氣閉阻,而成癃閉

7.3 脾氣不升

勞倦傷脾,飲食不節,或久病體弱,致脾虛清氣不能上升,則濁陰就難以下降,小便因而不利。所以《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篇指出:“中氣不足,溲便爲之變。”

7.4 腎元虧虛

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致膀胱氣化無權,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積熱,日久不愈,津液耗損,導致腎陰不足,所謂“無陰則陽無以化”,也可產生癃閉

7.5 肝鬱氣滯

七情內傷,引起肝氣鬱結,疏泄不及,從而影響三焦水液的運化及氣化功能,致使水道的通調受阻,形成癃閉。且從經脈分佈來看,肝經陰器,抵少腹,這也是肝經有病,導致癃閉的原因。所以《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指出“肝足厥陰之脈……是主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

7.6 尿路阻塞

瘀血敗精,或腫塊結石,阻塞尿路,小便難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閉,即張景嶽所說:“或以敗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8 診斷要點

1、小便難出,點滴不暢,或小便閉塞不通,小腹脹滿。

2、多見於手術後、產後、老年男性患者,或腎功能衰竭者。

3、排尿雖困難,但不伴有尿道澀痛者。

9 類證鑑別

癃閉需要淋證進行鑑別:

淋證小便頻數短澀,滴瀝刺痛,欲出未盡爲特徵,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難與癃閉相似,但尿頻疼痛,且每天排出小便的總量多爲正常。癃閉則無刺痛,每天排出的小便總量少於正常,甚則無尿排出。《醫學心悟·小便不通》篇對癃閉淋證早就作了明確的鑑別:“癃閉淋證不同,淋則便數而莖痛,癃閉小便點滴而難通。”

10 癃閉辨證論治

癃閉辨證,首先應分清虛實。因溼熱蘊結、濁瘀阻塞、肝鬱氣滯肺熱氣壅所致者,多屬實證;因脾氣不升腎陽虧虛、命門火衰氣化不及州都者,多屬虛證辨別虛實的主要依據:實證多發病急驟,小腹脹或疼痛小便短赤灼熱,苔黃膩或薄黃,脈弦澀或數;虛證多發病緩慢,面色少華或㿠白,小便排出無力,精神疲乏,氣短,語聲低細,舌質淡,脈沉細弱。

癃閉的治療應根據“腑以通爲用”的原則,着重於通,但通之之法,又有虛實的不同。實證治宜清溼熱,散瘀結,利氣機而通水道虛證治宜補脾腎,助氣化,而達到氣化得行,則小便自通的目的。同時,還要根據病因,審因論治,根據病變在肺、在脾、在腎的不同,進行辨證施治,不可濫用通利小便之品。

10.1 膀胱溼熱

癃閉·膀胱溼熱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bladder[6])是指溼熱侵襲,蘊結膀胱,以小便點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熱發熱口渴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飲,或大便不暢,小腹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6]

癃閉·溼熱下注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6])是指溼熱下注膀胱,以小便量少難出,點滴而下,甚或涓滴不暢,小腹脹滿,口乾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數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6]

10.1.1 癃閉·膀胱溼熱證症狀

小便點滴不通,或小便量少、短赤、灼熱小腹脹滿,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飲,或大便不暢,苔根黃膩,舌質紅,脈數[6][7]

10.1.2 證候分析

溼熱蘊結膀胱,阻塞尿道溼熱壅積於膀胱,故小便不利而熱赤,甚則閉而不通。溼熱互結,膀胱氣化不利,故小腹脹滿。溼熱內盛,故口苦粘。津液不布,故但口渴而不欲飲。苔根黃膩,舌質紅,脈數或大便不暢,均因下焦溼熱所致。[7][7]

10.1.2.1 治法

清熱利溼,通利小便[7]

10.1.3 癃閉·膀胱溼熱證的方藥治療

10.1.3.1 方一

可用八正散[備註]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木通車前子萹蓄瞿麥滑石甘草梢大黃山梔、燈芯加減治療。方中木通車前子萹蓄瞿麥通閉利小便山梔清化三焦溼熱滑石甘草清利下焦溼熱大黃通便瀉火。若舌苔厚膩者,可加蒼朮黃柏,以加強其清化溼熱的作用。若兼心煩,口舌生瘡糜爛者,可合導赤散[備註]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生地黃木通竹葉甘草,以清心火、利溼熱。[7]

溼熱久戀下焦,又可導致腎陰灼傷而出現口乾咽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光紅,可改用滋腎通關丸[備註]滋腎通關丸(《蘭室祕藏》):知母黃柏肉桂加生地、車前子牛膝等,以滋腎陰清溼熱而助氣化[7]

若因溼熱壅結三焦氣化不利小便量極少或無尿,面色晦滯,胸悶煩躁噁心嘔吐,口中尿臭,甚則神昏譫語,宜用黃連溫膽湯[備註]黃連溫膽湯(《備急千金要方》):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枳實竹茹黃連大棗車前子白茅根木通等,以降濁和胃清熱化溼[7]

10.1.3.2 方二

八正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滑石30克,木通車前子各10克,萹蓄瞿麥各15克,知母黃柏梔子大黃各12克。水煎服。

10.1.3.3 中成藥

(1)通關滋腎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10.1.3.4 單方驗方

通閉方(薛吉楝《新中醫》1988.10)處方肉桂知母黃柏生地黃竹葉各10克。水煎服。

10.1.4 癃閉·膀胱溼熱證的飲食療

10.1.4.1 推薦食材

車前子萹蓄梔子、生甘草梢淡竹葉魚腥草冬瓜皮金銀花白茅根蘆根蒲公英[7]

10.1.4.2 推薦食療

[7]

1.竹草魚湯:淡竹葉15g,魚腥草15~30g,生甘草梢10g,冬瓜皮5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食用煎煮後的汁液。

2.英花白粥:蒲公英15~30g,金銀花10g,白茅根15~30g,梔子15g,茯苓15~3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粥食用。

3.萹淡茶:萹蓄10g,淡竹葉10g,泡水代茶飲

10.1.5 癃閉·膀胱溼熱證鍼灸治療

10.1.5.1 方一

[7]

治法清熱利溼,通利小便

選穴:以俞募穴足太陰脾經穴爲主。取中極膀胱俞三陰交陰陵泉穴。膀胱俞中極爲俞募相配,可疏調膀胱氣化功能而通小便,使溼熱之邪去有出路。陰陵泉三陰交健脾利水,助膀胱氣化

隨證配穴溼毒上犯作喘者,加尺澤少商點刺出血心煩者,加內關神昏者,加水溝中衝點刺出血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

10.1.5.2 方二

三陰交陰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極照海等穴爲主[7]。若溼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澤少商放血;神昏人中中衝[7]

10.2 肺熱壅盛

癃閉·肺熱壅盛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ce of lung heat[7])是指肺熱壅盛,膀胱不利,以小便不暢或點滴不通,咽乾,煩渴欲飲,呼吸急促或咳嗽舌紅,苔薄黃,脈數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10.2.1 癃閉·肺熱壅盛證症狀

全日總尿量極少或點滴不通,或點滴不爽,咽於、煩渴欲飲,呼趿短促,或有咳嗽,苔薄黃,脈數。[7][7]

10.2.2 證候分析

熱邪鬱積於肺,肺失宣降,水道不利:肺熱壅盛,失於肅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小便涓滴不通。肺熱上壅,氣逆不降,故呼吸短促或咳嗽咽乾、煩渴、苔黃、脈數,都是裏熱內鬱之徵。[7][7]

10.2.3 治法

肺熱,利水道[7]

10.2.4 癃閉·肺熱壅盛證的方藥治療

10.2.4.1 方一

清肺飲[備註]清肺飲(《證治匯補》):茯芩、黃芩桑白皮麥冬車前子山梔木通加減。方中黃芩桑白皮麥冬等清泄肺熱,滋養肺陰車前子木通茯苓山梔等清熱通利,使上清下利,則小便自通。如心火旺而見心煩舌尖紅者,可加黃連竹葉等藥以清心火。舌紅少津,肺陰不足者,再加沙蔘茅根之類,以滋養肺陰大便不通者,加大黃杏仁,以宣肺通便。有鼻塞頭痛、脈浮等表證者,可加薄荷桔梗,以解表宣肺[7]

10.2.4.2 方二

清肺飲(李用粹《證治匯補》)加減處方黃芩桑白皮梔子麥冬茯苓、北杏仁各12克,木通10克,車前子18克。水煎服。

10.2.4.3 中成藥

(1)通關滋腎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10.2.5 食療

10.2.5.1 推薦食材

桑葉連翹車前子梔子淡竹葉金銀花蒲公英白茅根蘆根薄荷[7]

10.2.5.2 推薦食療

[7]

1.桑英魚湯:桑葉15~30g,蒲公英15~30g,魚腥草15~30g,桔梗15~3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食用煎煮後的汁液。

2.竹苓花粥:淡竹葉15g,金銀花10g,白茅根15~30g,生甘草梢1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粥食用。

3.桔荷茶:桔梗10g,薄荷5g,泡水代茶飲

10.2.6 癃閉·肺熱壅盛證鍼灸治療

10.2.6.1 方一

實證三陰交陰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極照海等穴爲主[7]。若溼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澤少商放血;神昏人中中衝[7]

10.2.6.2 方二

治則 清熱利溼,通利三焦

處方 中極 膀胱俞 三陰交 陰陵泉

方義 中極膀胱募穴,配膀胱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進氣化,通利小便三陰交通調足三陰經氣血,消除瘀滯;陰陵泉清熱利溼氣化疏利,癃閉可愈。

隨證配穴 肺熱壅盛—尺澤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10.3 肝鬱氣滯

癃閉·肝氣鬱結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7])是指肝氣鬱結氣滯水停,以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脅腹脹滿,多煩善怒舌紅,苔薄黃,脈弦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10.3.1 癃閉·肝鬱氣滯症狀

情志抑鬱,或多煩善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暢,脅肋或脘腹脹滿,苔薄或薄黃,舌質紅,脈弦[7][7]

10.3.2 證候分析

肝氣鬱結,疏泄乏力水道不通:肝氣鬱結,疏泄乏力水道不通:七情內傷氣機鬱滯,肝氣失於疏泄,水液排出受阻,故小便不通或通而不暢。脅腹脹滿,爲肝氣橫逆之故。脈弦,多煩善怒,是肝旺之徵。苔薄黃,舌紅,是肝鬱化火之勢。[7][7]

10.3.3 癃閉·肝鬱氣滯的方藥治療

[7]

治法:疏調氣機,通利小便

可用沉香散[備註]沉香散(《金匱翼》):沉香、石葦、滑石當歸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加減治療。方中沉香橘皮可疏達肝氣;配合當歸王不留行以行下焦氣血;而石葦、冬葵子滑石能通利水道。但本方理氣之力尚嫌不足,可合六磨湯[備註]六磨湯(《證治準繩》):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實大黃加減。若氣鬱化火,可加龍膽草山梔等以清其火。

10.3.4 食療

10.3.4.1 治法

疏肝理氣,調暢氣機,通利小便[7]

10.3.4.2 推薦食材

橘皮、榮莉花、玳玳花香櫞茯苓冬瓜皮、篇蓄、車前草[7]

10.3.4.3 推薦食療

[7]

1.香皮湯:香櫞15~30g,陳皮15g,萹蓄15g,玫瑰花lo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食用煎煮後的汁液。

2.香花粥:香櫞15~30g,玳玳花10g,車前草15~30g,將以上食物放人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粥食用。

3.三花茶茉莉花5g,玳玳花5g,玫瑰花5g,泡水代茶飲

10.3.5 癃閉·肝鬱氣滯鍼灸治療

10.3.5.1 方一

[7]

治法疏肝解鬱,通利小便

選穴:以足厥陰肝經、局部穴爲主。取太沖合谷中極歸來穴。太沖合谷相配稱爲四關穴,可疏解肝鬱,通利氣機中極膀胱募穴,與歸來相配可通利膀胱而利小便

隨證配穴脅痛者,加支溝口苦者,加大陵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

10.3.5.2 方二

實證三陰交陰陵泉曲泉膀胱俞中極照海等穴爲主[7]。若溼毒上犯而喘息者,加尺澤少商放血[7]

10.3.5.3 方三

治法清熱利溼,通利三焦

處方中極膀胱俞三陰交陰陵泉中極膀胱募穴,配膀胱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進氣化,通利小便三陰交通調足三陰經氣血,消除瘀滯;陰陵泉清熱利溼氣化疏利,癃閉可愈。

隨證配穴肝鬱氣滯太沖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10.4 尿路阻塞/瘀濁阻塞

癃閉·瘀濁阻塞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 and turbidity[7])是指瘀濁阻滯膀胱,以小便滴瀝不暢,或尿如細線,甚或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舌紫暗或瘀斑,脈澀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10.4.1 癃閉·瘀濁阻塞證症狀

小便點滴而下,或尿如細線,甚則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澀。[7]

10.4.2 證候分析

瘀血敗精阻塞於內,或瘀結成塊,阻塞於膀胱尿道之間,故小便點滴而下,或尿如細線,甚則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都是瘀阻氣滯的徵象。[7]

10.4.3 癃閉·瘀濁阻塞證的方藥治療

10.4.3.1 治法

行瘀散結,通利水道[7]

10.4.3.2 方一

可用代抵當丸[備註]代抵當丸(《證治準繩》):大黃、歸尾、生地、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治療。方中歸尾、山甲片、桃仁大黃芒硝等以通瘀化結。可加紅花牛膝以增強其活血化瘀作用。如病久氣血兩虛面色不華者,宜加黃芪丹蔘、歸身以補養氣血。若小便一時性不通,脹閉難忍者,可加麝香少許吞服。若尿路有結石,可加金錢草海金沙冬葵子瞿麥萹蓄通淋利水。若兼見尿血,可吞服參三七琥珀粉。[7]

10.4.3.3 方二

代抵當丸王肯堂證治準繩》)加減處方當歸尾、桃仁紅花茯苓車前子澤瀉各15克,大黃12克,穿山甲20克。水煎服。

10.4.3.4 中成藥

(1)前列通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複方淋通片,每次6片,每日3次。

10.4.3.5 單方驗方

(1)益母皁角湯(隋殿軍等《當代中國名醫祕驗方精粹》)處方益母草30克,皁角刺赤芍烏藥各10克,土茯苓蒲公英車前子玉米鬚各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2)浮小麥(隋殿軍等《當代中國名醫祕驗方精粹》)處方浮小麥200克,微炒,煎湯頻飲。

10.4.4 癃閉·瘀濁阻塞證鍼灸治療

10.4.4.1 方一

[7]

治法化瘀散結,通利小便

選穴:以俞、募穴爲主。取氣海血海中極膀胱俞氣海穴居小腹,可行氣化瘀。血海活血散瘀,疏通瘀閉。中極膀胱俞乃俞募相配,助膀胱氣化使小便得通。

隨證配穴腹滿疼痛者,加天樞太沖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

10.4.4.2 方二

治則清熱利溼,通利三焦

處方中極膀胱俞三陰交陰陵泉中極膀胱募穴,配膀胱背俞穴,俞募相配,疏通膀胱,促進氣化,通利小便三陰交通調足三陰經氣血,消除瘀滯;陰陵泉清熱利溼氣化疏利,癃閉可愈。

隨證配穴外傷血瘀阻絡—血海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10.5 中氣下陷證/中氣不足

癃閉·中氣下陷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middle qi collapse[7])是指脾氣不升中氣下陷,以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不暢,精神疲乏,食慾不振,氣短聲怯舌質淡,苔薄,脈象細弱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10.5.1 癃閉·中氣下陷證症狀

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精神疲乏,體力欠佳,食慾不振,氣短而語聲低細,舌質淡,苔薄,脈細弱[7][7]

10.5.2 證候分析

脾氣虧虛,不能升清降濁,水道不利:清氣不升則濁陰不降,故小便不利中氣不足,故氣短語低。中氣下陷,升提無力,故小腹墜脹。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故精神疲乏,食慾不振。舌質淡,脈細弱,均爲氣虛之徵。[7][7]

10.5.3 癃閉·中氣下陷證的方藥治療

10.5.3.1 治法

升清降濁,化氣利水[7]

10.5.3.2 方一

可用補中益氣湯[備註]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人蔘黃芪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春澤湯[備註]春澤湯(《醫方集解》):白朮桂枝豬苓澤瀉茯苓人蔘加減治療。補中益氣湯中氣,升清氣脾氣升運則濁陰易降;春澤湯化氣利水[7]

10.5.3.3 方二

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加減處方黃芪黨蔘各30克,白朮15克,升麻9克,柴胡當歸各12克,陳皮肉桂各6克,澤瀉18克,甘草3克。水煎服。

10.5.3.4 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

10.5.3.5 單方驗方

益氣通關湯(張昇平《山東中醫雜誌》)1984.4)處方黃芪60克,冬葵子黨蔘各20克,茯苓12克,白朮知母石花各10克,柴胡升麻肉桂各6克,通草甘草各3克。水煎服。

10.5.4 癃閉·中氣下陷證的飲食療

10.5.4.1 治法

健脾益氣,升清降濁,化氣利尿[7]

10.5.4.2 推薦食材

人蔘黃芪黨蔘、生甘草梢山藥大棗大豆[7]

10.5.4.3 推薦食療

[7]

1.二黃山湯:黃精15~30g,黃芪15~30g,山藥50~100g,山楂5g,冬瓜皮5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食用煎煮後的汁液。

2.山棗豆粥:山藥50~100g,大棗6~8枚,大豆50g,黃精15~3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粥食用。

3.黃精茶:黃精10g,山楂5g,泡水代茶飲

10.5.5 癃閉·中氣下陷證鍼灸治療

10.5.5.1 方一

虛證關元腎俞三焦俞氣海足三裏等穴爲主,可多用灸[7]腰膝痠軟腰陽關心煩內關[7]

10.5.5.2 方二

治則溫補脾腎益氣啓閉

處方腎俞脾俞三焦俞關元命門火衰中氣不足,以腎俞脾俞溫補脾腎,振奮脾腎氣機;脾腎不足致三焦決瀆無力,取三焦俞以通調三焦氣機關元任脈足三陰經交會,溫補下元,鼓舞膀胱氣化,啓閉通便

隨證配穴腎陽不足—復溜中氣虛陷足三裏

操作:毫針刺,補法,亦可溫鍼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10.6 腎陽衰憊/腎陽衰微/腎氣虧虛

癃閉·腎陽衰微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exhaustion[7])是指腎陽虛衰氣化無力,以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㿠白,神氣怯弱,畏寒,腰膝冷而痠軟無力,舌淡,苔白,脈沉細而尺弱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癃閉·腎氣虛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qi deficiency[7])是指腎氣不足,氣化無力,以小腹墜脹,小便欲解不得出,或滴瀝不爽,排尿無力,腰膝痠軟精神委靡,食慾不振,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10.6.1 癃閉·腎陽衰微證症狀

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㿠白納呆,神氣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痠軟無力,舌質淡,苔白或薄白,脈沉細而尺弱。[7][7][7]

10.6.2 證候分析

腎陽虛衰氣化無力,膀胱失約,水道不利:腎氣虛膀胱氣化無力,故小便欲解不得出,或滴瀝不爽、排尿無力。腎虛命門火衰,故腰膝痠軟精神不振。脾失溫煦,則納呆面色咣白。畏寒腰膝痠軟無力,脈沉細尺弱,舌質淡,苔白等,都是腎陽不足之徵。[7][7][7]

10.6.3 癃閉·腎陽衰微證的方藥治療

10.6.3.1 治法

溫陽益氣,補腎利尿[7]

10.6.3.2 方一

可用《嚴氏濟生方》腎氣丸[備註]《嚴氏濟生方》腎氣丸(《嚴氏濟生方》):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炮附子桂枝牛膝車前子爲主方進行治療。方中肉桂附子下焦之陽,以鼓舞腎氣六味地黃丸補腎滋陰牛膝車前子利水,故本方可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使小便得以通利。[7]

如形神萎頓,腰脊痠痛,爲精血俱虧,病及督脈,多見於老人,治宜香茸丸[備註]香茸丸(《證治準繩》):麝香鹿茸、麇茸、蓯蓉、熟地、沉香五味子茯苓龍骨補養精血,助陽通竅[7]

若因腎陽衰憊,命火式微,致三焦氣化無權小便量少,甚至無尿、嘔吐煩躁神昏者,治宜《備急千金藥方》溫脾湯[備註]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附子人蔘大黃甘草乾薑吳茱萸湯[備註]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人蔘生薑大棗,以溫補脾腎和胃降逆[7]

10.6.3.3 方二

濟生腎氣丸嚴用和《嚴氏濟生方》)加減處方熟地黃山藥澤瀉巴戟天茯苓各15克,肉桂6克,山萸肉、熟附子各12克,車前子牛膝各12克,牡丹皮10克。水煎服。

10.6.3.4 中成藥

金匱腎氣丸,每次9克,每日2次。

10.6.3.5 單方驗方

溫陽利尿湯(賴天松等《臨牀奇效新方》)處方附子桂枝黨蔘白朮烏藥木香五味子麥門冬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晃白,腰膝冷痛。舌溫陽益氣,補腎利尿。質淡,脈沉弱。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精神疲升清降濁,化氣利水。乏,食慾不振,氣短而語聲低細。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小便點滴而下,或尿如細線,甚則阻塞不通,小腹脹滿行瘀散結,通利水道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澀。竹葉各10克,豬苓茯苓各20克,澤瀉40克。水煎服。

10.6.4 食療

10.6.4.1 治法

溫補腎陽化氣利尿[7]

10.6.4.2 推薦食材

肉桂胡桃仁羊肉狗肉牛肉[7]

10.6.4.3 推薦食療

[7]

1.二桂二香湯肉桂5~10g,桂枝15g,丁香5~10g,小茴香l5~30g,萹蓄1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食用煎煮後的汁液。

2.桂香肉粥:肉桂5~10g,丁香5~10g,小茴香15~30g,桔梗15~30g,羊肉100g,將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羊肉粥食用。

3.桃豆茶:胡桃仁10g,益智仁10g,刀豆20g,泡水代茶飲

10.6.5 癃閉·腎陽衰微證鍼灸治療

10.6.5.1 方一

[7]

治法溫陽益氣,補腎利尿

選穴:以俞、募穴爲主。取關元命門腎俞膀胱俞關元命門相配有溫陽益氣之功。腎俞膀胱俞相配,可補腎利尿而通閉。

隨證配穴: 食慾不振者,加中脘足三裏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亦可加灸。

10.6.5.2 方二

虛證關元腎俞三焦俞氣海足三裏等穴爲主,可多用灸[7]腰膝痠軟腰陽關心煩內關[7]

10.6.5.3 方三

治則溫補脾腎益氣啓閉

處方腎俞脾俞三焦俞關元命門火衰中氣不足,以腎俞脾俞溫補脾腎,振奮脾腎氣機;脾腎不足致三焦決瀆無力,取三焦俞以通調三焦氣機關元任脈足三陰經交會,溫補下元,鼓舞膀胱氣化,啓閉通便

隨證配穴腎陽不足—復溜中氣虛陷足三裏

操作:毫針刺,補法,亦可溫鍼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10.7 癃閉·腎陰虛證

癃閉·腎陰虛證(dribbling and retention of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7])是指腎陰虧耗,虛火內生,以時欲小便而不得尿,咽乾心煩手足心熱舌光紅,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癃閉證候[7]

11 癃閉的其他療法

11.1 取嚏或探吐法

打噴嚏或嘔吐,能開肺氣,舉中氣,而通下焦之氣,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通利小便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籤,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有用皁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本法可用於尿瀦留,而對腎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無尿,療效不甚顯著。[7]

11.2 外敷法

[7]

獨頭蒜頭一個,梔子三枚,鹽少許,搗爛,攤紙貼臍部,良久可通。

食鹽半斤,炒熱,布包熨臍腹,冷後再炒熱敷之。

蔥白一斤,搗碎,入麝香少許拌勻,分二包,先置臍上一包,熱熨約十五分鐘,再換一包,以冰水熨亦十五分鐘,交替使用,以通爲度。

本法可用於尿瀦留,而對腎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無尿,療效不甚顯著。

11.3 流水誘導法

使病員聽到流水的聲音,誘發尿意,使其隨之解出小便。適用於神經官能症引起的尿閉。

11.4 鍼灸療法

針刺足三裏中極三陰交陰陵泉等穴,反覆捻轉提插強刺激,體虛者可灸關元氣海,並可採用少腹膀胱區按摩。本法可用於尿瀦留,而對腎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無尿,療效不甚顯著。[7]

11.5 推拿療法

[8]

選穴:中極關元氣海髀關足五里三陰交陰陵泉膀胱俞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用掌摩法順時針方向摩小腹,約6分鐘。一指禪或指按揉中極氣海關元,每穴約1分鐘。

注意事項:

(1)推拿療法膀胱充盈性尿瀦留具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對真性無尿(如尿毒症等),目前尚不能治療。

(2)在推拿治療過程中,醫生手法要輕柔、緩和,用勁深沉。病人宜保持冷靜,配合醫生手法治療,同時應戒菸酒,少食辛辣刺激之品,節制房事。

11.6 導尿法

若經過服藥、鍼灸等法治療無效,而小腹脹滿特甚,叩觸小腹膀胱區呈濁音,當用導尿法,以緩其急。本法可用於尿瀦留,而對腎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無尿,療效不甚顯著。[8]

11.7 穴位敷藥法

選穴:神闕

方法大蔥剝去老皮切碎,搗爛敷神闕穴;或取大蒜2枚,螻蛄2個共搗爛,紗布2層包裹,貼敷神闕穴;或田螺10個,麝香0.1g,將麝香末納入神闕穴,再將田螺搗爛敷神闕穴,外用紗布膠布固定,加熱敷。

11.8 耳針療法

11.8.1 方一

膀胱、腎、尿道三焦。中等刺激,每次選1~2穴,留針40~60min,每10~15min捻鍼1次。[8]

11.8.2 方二

選穴:膀胱尿道 三焦

方法毫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亦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3~5日更換1次。

11.9 電針療法

11.9.1 方一

取雙側維道沿皮刺針尖曲骨透刺約2~3寸。通電15~30min。[8]

11.9.2 方二

取雙側維道穴,沿皮向曲骨穴透刺,進針2~3寸[8]。通電15~30分鐘[8]

注意:對某些因機械性梗阻及嚴重神經損傷而造成的癃閉,宜同時採用其他相應措施[8]

12 醫案

馮××,男,13歲,因患脊髓前角白質炎而入院。入院後第三日因晝夜未排尿而發生尿瀦留。自述小肚脹痛,哭鬧不止,下腹脹滿拒按,脈沉數。用鍼灸治療,取穴中極,刺入後當即排尿700~800ml,一針而愈,未再復發。(鍼灸學簡編

楊××,男,58歲,教師。1980年6月1日因小便不通3日而入院。患者喘息支氣管炎8年餘,常服用激素類及抗生素等藥。3日前突然小便不通小腹膨脹,伴咳喘氣急。患者被人抬入診室,表情痛苦,呻吟不止。本人拒絕施導尿術。診斷:癃閉哮喘取穴列缺尺澤天突豐隆中極膀胱俞。經首次治療,咳喘大減。起針20min後小便排出。鞏固治療5次痊癒出院。(石學敏鍼灸集驗彙編)

謝某,女,75歲。患者小便閉塞不通半天爲主訴。於兩天前因“胃腸炎”服“痢特靈”後,於前日下午起未有小便排出,經自行熱敷下腹部無效,遂來診治。來診時症見:小便閉塞不通,時欲小便而不得出,小腹墜脹,精神疲乏,面色蒼白,坐臥不安氣短而語聲低細,舌淡胖,苔白,脈細弱。體查:表情痛苦,膀胱拒按叩診濁音區在恥骨聯合上4橫指,除膀胱充盈外,未捫及其他包塊。診斷:中醫癃閉。西醫:急性尿瀦留。以上法治療20分鐘後患者排出小便300ml,相隔20分鐘,再排出小便400ml。爲鞏固療效,用天灸藥粉敷貼腎俞命門腰陽關穴,貼藥後繼而排出小便300ml,排後患者自覺輕鬆,面色轉紅,精神愉快。隨防未見覆發。[8]

13 癃閉的預後

癃閉若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治療,尿量逐漸增加,這是病情好轉的標誌,通過治療完全可以獲得痊癒。如果失治或治療不當,病情可轉爲嚴重,此時臨牀上出現頭暈、目糊、胸悶喘促噁心嘔吐水腫,甚至昏迷抽搐等症,是由癃閉轉爲關格,若不及時進行搶救,可以導致死亡。誠如《景嶽全書·癃閉》篇所說:“小水不通是爲癃閉,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則上侵脾胃而爲脹,外侵肌肉而爲腫,泛及中焦則爲嘔,再及上焦則爲喘。數日不通,則奔迫難堪,必致危殆。”[8]

14 癃閉的預防調護

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憂思惱怒。

消除各種外邪入侵及溼熱內生的有關因素,如忍尿、過食肥甘、辛辣、酒、縱慾、過勞等。

15 文獻摘錄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三焦者……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

諸病源候論·小便不通候》:“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熱入於胞,熱氣大盛,故結澀令小便不通。”

類證治裁·閉癃遺溺》:“閉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閉爲暴病,癃爲久病。閉則點滴難通……癃爲滴瀝不爽。”

《謝映廬醫案·癃閉門》:“小便之通與不通,全在氣之化與不化。然而氣化二字難言之矣,有因溼熱鬱閉而氣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車之劑,清熱導溼而化之;有因上竅吸而下竅之氣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風開南牖之義,通其上竅而化之;有因陰無陽而陰不生者,用八味丸腎氣湯,引入腎命,燻蒸而化之;有因無陰而陽無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腎丸壯水制陽光而化之;有因中氣下陷氣虛不化,補中益氣,升舉而化之;有因冷結關元而氣凝不化,真武湯、苓姜術桂之類,開冰解凍,通陽泄濁而化之;有因脾虛九竅不和者,理中湯七味白朮散之類,扶土利水而化之。古法森立,難以枚舉,總之,治病必求其本。”

全日總尿量極少或點滴不通,咽乾,煩渴欲飲,苔薄黃,脈數。

1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7.
  4. ^ [4]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9-244.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9.
  6. ^ [6]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4-108.
  7. ^ [7]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5-98.
  8. ^ [8]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