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

經穴別名 腧穴學 特定穴 郄穴 鍼灸學 中醫學 足部腧穴 穴位特效按摩 足少陰腎經經穴 經穴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ǐ quán

2 英文參考

Shǔiquán KI5[中國鍼灸學詞典]

shuǐquá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I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水泉:1.經穴名;2.經穴別名;3.尿。

4 經穴名·水泉

穴位水泉
漢語拼音Shuiquan
羅馬拼音Shuichuan
美國英譯名Water Spring
各國代號中國KI5
日本6
法國莫蘭特氏R4
富耶氏
德國N4
英國K4
美國Ki5

水泉經穴[1](shuǐquán[2]KI5) 。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2]水泉足少陰腎經郄穴[2]。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腎主水,此穴屬本經郄穴,能治小便淋瀝水病,故名水泉[2]水泉穴主治婦科,前陰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妬乳小便淋瀝疝氣偏墜腹中痛目昏花,月經不調小便不利,目視昏花,腹痛頭昏目花,現代又多用水泉穴治療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炎,膀胱痙攣,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近視眼等。

4.1 水泉穴的別名

水原(《外臺祕要》)。

4.2 出處

鍼灸甲乙經》: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內踝下。

4.3 穴名

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腎主水,此穴屬本經郄穴,能治小便淋瀝水病,故名水泉[2]

水,指水液,小便水泉,本指地下水,又指下半身之水液,又,泉,錢也。泉與錢古今異名。小便失禁而稱爲水泉者,如水自錢孔流出點滴而下也,謂經氣在此如泉水之外流,亦通。本穴屬足少陰腎經郄穴,腎屬水髒泉水多從郄出,故經氣深集之郄爲“水泉”。《素問-脈要精微論》:“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張介賓曰:“腎與膀胱表裏,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遺溲失禁,腎臟失守也。”人身泉穴多在於郄,猶水源出於地也。其所治症,爲月事不調、小便淋漓等症,諸關於泉水者。取本穴猶疏水之極源也,故名“水泉”。[3]

4.4 特異性

水泉穴爲足少陰腎經郄穴

4.5 所屬部位

足部[4]

4.6 水泉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水泉穴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4]

水泉穴位於跟區,太溪(KI3)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中。仰臥或正坐垂足取穴[4]

水泉穴位內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中點直下1寸,跟骨結節前上方凹陷處[5]

水泉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水泉穴在足部的位置

水泉穴的位置

水泉穴在足部的位置

水泉穴的位置

水泉穴在足部的位置

4.7 水泉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太溪直下方1寸,當跟骨結節之內側前上部凹陷處取穴

水泉穴位於跟區,太溪(KI3)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中。仰臥或正坐垂足取穴[5]

正坐或仰臥位內踝尖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點,直下1寸之跟骨上取[6]

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穴(坐位垂足,由足內踝向後推至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即是太溪穴),直下用拇指量1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水泉[7]

4.8 水泉穴位解剖

水泉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屈肌支持帶、踝管及其內容。皮膚由隱神經小腿內側支分佈。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流向大隱靜脈,向後外方則歸流小隱脈。深筋膜發達,局部增厚,在內踝與舟骨、距骨、跟骨內側面之間形成屈肌支持帶,韌帶跟骨之間形成隧道似的踝管。管又由韌帶深面的纖維跟骨面發出間隔,將通過管內的肌腱之間和血管神經束分開。在踝管內,自前向後排列纖維鞘的內容有: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後動靜脈及脛神經、(踇)長屈肌(腱)。脛後動脈和脛神經在未入踝管前,發出跟內側動脈神經佈於跟骨內側面。

4.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跟骨內側面[7]

皮膚→皮下組織跟骨[8]

4.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隱神經分支和大隱靜脈屬支分佈,深層有脛神經乾和脛後動脈幹經過[8]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跟骨內側支,並有脛後動脈跟骨內側支通過[8]

4.9 水泉穴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益腎,通經活絡

水泉穴有通經調血、疏利下焦作用[8]

水泉穴爲足少陰腎經郄穴陰經郄穴主治血證,具有活血化瘀、調理經血、疏利下焦之功,故常用於治療婦科病[9]

水泉穴有調補肝腎之功,主治閉經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小便不利[9]

或問,穴名之關於火者,用以治火,其關於水者,用以治水。通以治塞,塞以治通,則鍼灸之能事畢乎?曰:否,雖雲顧名思義,尤須廣慮深思。譬如水在胸,而治以利腹;火在腎而治以潤胸,則必不效。又如水泉天泉極泉陰陵泉陽陵泉,同是泉也,合谷漏谷率谷陰谷然谷,同是谷也,而其作用則有所不同。必酌其得宜而用之,乃克有效。[9]

4.10 水泉穴主治病

水泉穴主治婦科,前陰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妬乳小便淋瀝疝氣偏墜腹中痛目昏花,月經不調小便不利,目視昏花,腹痛頭昏目花,現代又多用水泉穴治療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炎,膀胱痙攣,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近視眼等。

水泉穴主治婦科、前陰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妬乳小便淋瀝疝氣偏墜腹中痛目昏花等[9]

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陰挺小便不利,目視昏花等[9]

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腹痛頭昏目花[9]

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小便不利[9]

現代又多用水泉穴治療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炎、膀胱痙攣等[9]

1.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症

2. 其它:近視眼膀胱痙攣。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3~0.5寸[9][9][9],局部有酸、麻、脹感[9],可沿腎經循行向上至膝、股內側,胸腹部[9]

一般直刺0.5~0.8寸[9]

注意水泉穴不能深刺,以免刺傷脛神經、脛後動脈,引起足踝腫痛[9]

4.11.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9]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女性痛經,可在經期每天早晚各用艾條灸1次,每次10~15分鐘,可止痛[9]

4.12 水泉穴的配伍

氣海三陰交,有調經血,理下焦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承山崑崙,有舒筋活絡壯骨作用,主治足跟痛

水泉合谷中極三陰交太沖,治經閉[9]

水泉關元歸來三陰交,治月經不調[9]

水泉三陰交水分腎俞膀胱俞,治小便不利[9]

4.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月水不來而多閉、心下痛目䀮䀮不可遠視水泉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水泉照海,主淋,漏,月水不來而多悶,心下痛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月事不來,來即多,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百症賦》:月潮違限,天樞水泉細詳。

《循經考定編》:踝骨痛,偏墜

5 特效按摩

按揉水泉穴,可防治足跟痛[9]

5.1 水泉穴研究進展

5.1.1 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

嗜酸性粒細胞的變化爲指標,針刺水泉與注射ACTH的效應相等[9]

5.1.2 治療前列腺

腧穴注射法治療前列腺病52例,取一側水泉,注入維生素B12注射液1 mL,隔日1次,兩側交替注射。結果:治癒28例,佔53.8%;顯效16例,佔30.8%;好轉7例,佔13.5%;無效1例,佔1.9%。總有效率爲98.1%。[9]

5.1.3 治療痛經

點按水泉僕參治療痛經70例,症狀較輕者可兩足交替進行,症狀較重者兩足同時進行操作,治療的最佳時機從每次月經前1周開始,至月經結束爲止,7~10次爲一療程。結果:經點按治療均有止痛效果,其中2個療程治癒10例,3個療程治癒5例。[9]

6 經穴別名·水泉

6.1 大敦的別名·水泉

水泉經穴別名[9]。即大敦[9]。出《備急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載:“石淋小便不得,炙水泉三十壯,足大敦是出。”

穴位大敦
漢語拼音Dadun
羅馬拼音Tatun
美國英譯名Great Mound
各國代號中國LR1
日本1
法國莫蘭特氏F1
富耶氏F1
德國LE1
英國liv1
美國Li1

大敦經穴名(Dàdūn LR1)[10]。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水泉(《備急千金要方》),三毛(《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大訓(《西方子明堂灸經》),大順《鍼灸學》(南京))。屬足厥陰肝經[10]大敦足厥陰肝經井穴五行屬木[10][10]。大爲小之對,敦即敦厚,此穴在大趾內側,局部肌肉敦厚,故名大敦[10]大敦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血崩不止陰挺陰縮陰中痛七疝五淋遺精遺尿癃閉小便失禁尿血癲狂屍厥,病症,瘼瘲,中風不省人事,小兒急慢驚風腹痛卒心痛大便不通口苦,噦噫,鼻衄不止,寒溼腳氣破傷風疝氣經閉崩漏癲癇小便不利中風,縮陰症,現代又多用大敦穴治療腸疝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下垂,睾丸炎血尿昏厥腦血管意外心絞痛膀胱炎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官出血子宮脫垂,腹股溝嵌頓疝,精索神經痛,睾丸腫痛,少腹痛陰莖痛,腦血後遺症,癲癇嗜睡胃脘痛便祕冠心病糖尿病等。

6.1.1 大敦穴的別名

水泉(《備急千金要方》),三毛(《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大訓(《西方子明堂灸經》),大順《鍼灸學》(南京))。

6.1.2 出處

《靈柩·本輸》: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爲井木。

6.1.3 穴名

大爲小之對,敦即敦厚,此穴在大趾內側,局部肌肉敦厚,故名大敦[10]

大,與小對言,有寬廣、高大、豐富之意。敦,有厚、聚義。有聚而未發之意,與少陽氣會於人身之最下(地五會)。則一陰厥陰生髮之氣,萌動於下,而資長全生,即動養萬物也。本穴當厥陰之初,承少陽交與之氣聚於足之大指。在拇趾背肌肉豐厚、汗毛聚集之處,形猶如土堆,凡陰氣之聚於下者,經之井穴經氣充盛,猶如井泉之水,源源不斷,至博至厚,故名“大敦”。[10]

6.1.4 特異性

大敦足厥陰肝經五輸穴井穴五行屬木[10][10]

6.1.5 所屬部位

大趾[11]

6.1.6 大敦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大敦穴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11]

大敦穴位於足趾,大趾末節外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臥取穴[11]

大敦穴位於𧿹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處[12]

一說“足大指爪甲根後四分節前”(《鍼灸集成》)。

大墩穴在足厥陰肝經的位置

大墩穴在趾端的位置

大敦穴的位置

大墩穴在趾端的位置

大敦穴的位置

大墩穴在趾端的位置(肌肉

大敦穴的位置

大墩穴在趾端的位置(骨骼

6.1.7 大敦穴的取法

正坐伸足或仰臥位,從拇趾爪甲外側緣與基底部各作一線,於交點處取穴

正坐或仰臥取穴[12]

伸足,在足大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處取穴;或在足大趾外側趾甲根角側後方(即沿角平分線方向)0.1寸,相當於沿爪甲外側畫一直線與爪甲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取穴[13]

6.1.8 大敦穴位解剖

大敦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趾骨骨膜。有趾背動、靜脈及來自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皮膚由腓深神經終末支的側支分出兩條趾背支,分佈至第一、二趾相對緣的皮膚

6.1.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踇趾遠節趾骨底[13]

皮膚→皮下組織[14]

6.1.8.2 穴區神經血管

有趾背神經(腓深神經皮支)和趾背動脈分佈[14]

布有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及趾背動、靜脈[14]

6.1.9 大敦穴的功效與作用

大敦穴具有回陽救逆調經通淋的功效。

大敦穴有疏肝理氣調經和營的作用[14]

大敦穴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淋、回陽救逆、鎮痙寧神之功效[15]

足厥陰肝經“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其經筋結於陰器,故肝經前陰病關係密切,又大敦肝經井穴,配五行屬木,應於肝,有調理氣機、清泄溼熱、疏通經絡的作用,是主治前陰病的主穴[15]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婦女以血爲用,肝失疏泄,氣機逆亂,失於藏血,可導致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等。大敦疏肝解鬱、調理氣機,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引起的婦科疾病[15]

肝經井穴具有平肝熄風、泄熱急救之特點,故大敦穴可主治肝風內動肝陽上擾之神志病[15]

通經開竅之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雲:“少陽根起於竅陰”,“厥陰根起於大敦。”亦即陰陽互根也。本穴治淋、疝、崩、厥、陰器諸病,以及小腹痛臍中痛、情志悒悒、喜寐、屍厥、膨脹、遺溺等症。[15]

6.1.10 大敦穴主治病

大敦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血崩不止陰挺陰縮陰中痛七疝五淋遺精遺尿癃閉小便失禁尿血癲狂屍厥,病症,瘼瘲,中風不省人事,小兒急慢驚風腹痛卒心痛大便不通口苦,噦噫,鼻衄不止,寒溼腳氣破傷風疝氣經閉崩漏癲癇小便不利中風,縮陰症,現代又多用大敦穴治療腸疝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下垂,睾丸炎血尿昏厥腦血管意外心絞痛膀胱炎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官出血子宮脫垂,腹股溝嵌頓疝,精索神經痛,睾丸腫痛,少腹痛陰莖痛,腦血後遺症,癲癇嗜睡胃脘痛便祕冠心病糖尿病等。

大敦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血崩不止陰挺陰縮陰中痛七疝五淋遺精遺尿癃閉小便失禁尿血癲狂屍厥、病症、瘼瘲、中風不省人事、小兒急慢驚風腹痛卒心痛大便不通口苦、噦噫、鼻衄不止、寒溼腳氣破傷風[15]

大敦穴主治疝氣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陰挺癲癇[15]

大敦穴主治遺尿癃閉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崩漏經閉陰挺中風癲癇疝氣,縮陰症[15]

現代又多用大敦穴治療腸疝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下垂、睾丸炎血尿[15]

現代常用大敦穴治療昏厥腦血管意外癲癇心絞痛膀胱炎前列腺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官出血月經不調子宮脫垂遺尿、腹股溝嵌頓疝、精索神經痛等[15]

大敦穴主治疝氣崩漏遺尿睾丸腫痛,月經不調陰挺癲癇[15]

生殖系統疾病:疝氣少腹痛睾丸炎陰莖痛,精索神經痛,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不調子宮脫垂

神經系統疾病:腦血後遺症,癲癇嗜睡

消化系統疾病:胃脘痛便祕

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冠心病

其他疾病:糖尿病

6.1.11 刺灸法

注意大敦穴孕婦慎用[15]

6.1.11.1 刺法

—般直刺0.1~0.2寸[15]

斜刺0.1~0.2寸[15]

淺刺0.1~0.2寸,局部有刺痛[15]

點刺出血[15][15][15][15]

6.1.11.2 灸法

可灸[15][15][15]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5]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注意:不宜用瘢痕灸[15]

6.1.12 大敦穴的配伍

大敦太沖氣海地機,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

大敦太沖地機氣海期門,治疝氣[15]

大敦隱白三陰交,治崩漏[15]

大敦百會氣海三陰交照海,治陰挺[15]

大敦隱白,直接艾炷灸,有補益肝脾調理衝任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大敦百會三陰交照海,有調補肝腎,益氣固脫的作用,主治子宮脫垂

6.1.13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鍼灸甲乙經》:卒心痛,汗出,大敦主之,出血立已。陰跳,遺尿小便難而痛,陰上下入腹中,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大敦主之。小兒癇瘛,遺精溺,虛則諸病癇癲,實則閉癃小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目不欲視,太息。主卒疝暴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天腫,臍腹悒悒不樂,小便難而痛,灸刺之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腫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屍厥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

鍼灸大成》:主五淋卒疝七疝小便數遺不禁,陰頭中痛,汗出,陰上入小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腹脹腫病,小腹痛中熱喜寐,屍厥狀如死人,婦人血崩不止陰挺出,陰中痛

玉龍歌》:腎強疝氣發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關元兼刺大敦穴,此法親傳始得真。

長桑君天星祕訣歌》:小腸氣痛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

千金翼方》:狂走癲厥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壯。

6.1.14 大敦穴研究進展

6.1.14.1 治療崩漏

心脾兩虛型,配神門心俞氣海脾俞,用常規捻轉補法頻率爲每分鐘20轉;肝鬱型,配太沖肝俞,常規捻轉瀉法;脾虛型,配脾俞足三裏三陰交肝腎陰虛型,配肝俞太沖太溪,用常規捻轉補法留針15 min,每日或隔日1次,5次爲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共治60例,顯效41例,有效13例,無效6例,止血總有效率爲90%。②隱白大敦常規消毒後,於穴後1.5 cm處,用線帶纏緊,然後點刺出血2~3滴(可擠壓出血),再用無菌棉球止血,常規消毒,或敷以無菌紗布,以避免感染。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3次即愈。[15]

6.1.14.2 治療嵌頓疝

取患側大敦消毒後用0.5寸毫針捻轉進針,行平補平瀉手法得氣留針並加艾灸,直至嵌頓物被還納爲止。行鍼灸的同時,用手法在被嵌頓物上輕輕按摩,幫助嵌頓物還納,必要時肌內注射阿托品以緩解痙攣或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魯米那)以鎮靜。12例患者經上述治療後均獲效,其中留針時間最長者50 min,最短者6 min,一般在10~30 min內嵌頓物被還納,腹痛消失。[15]

針刺治療均經手法復位失敗改用本法獲效,共8例均獲顯效。

6.1.14.3 治療房事莖痛

常規消毒後,單側大敦三棱針點刺放血數滴。病情較重者,可點刺雙側。共治療14例,治療1次獲愈13例,2次獲愈1例。[15]

6.1.14.4 治療中風後遺症

大敦消毒後取0.5寸毫針,用旋轉式手法快速刺入皮下0.5分。根據其病的虛實來確定選用補瀉之法。如果針感反應強烈,則患者肢體的恢復功能強;反之則差。每日針刺1次,10次爲一療程。針刺後留針1h,每隔5 min行鍼一次,2個療程後評定療效。共治療60例,顯效38例,有效1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爲88.3%。[15]

6.1.14.5 治療嬰幼兒腹瀉

取雙側少商大敦消毒後,用2寸毫針依次針少商大敦,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5s出針,不閉針孑L,然後在每個腧穴上擠出數滴血。每日治療1次,一般治療3次。效果不明顯者,再針2次,慢性腹瀉者可加針足三裏。針刺治療期間無須其他治療,有脫水者可予口服生理鹽水。共治療145例,痊癒68例,顯效63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爲90.3%。[15]

6.1.14.6 降壓

針刺大敦有明顯的降壓效應[15]

針刺大敦穴,可加強神門穴的降壓作用[15]

現代研究證實,給狗注射垂體後葉素造成垂體高血壓,針刺大敦有明顯的降壓作用[15]

6.1.14.7 增強結腸下部、直腸蠕動

針刺大敦可引起結腸下部及直腸蠕動明顯增強[15]

針刺大敦穴,對大腸運動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可使不蠕動蠕動很弱的降結腸下部及直腸蠕動加強,是治療腸梗阻的有效穴。

6.1.14.8 治療急性睾丸炎

據報道針刺大敦,治療急性睾丸炎及副睾丸炎有較顯著療效,臨牀常配太沖氣海歸來曲泉等穴。

6.1.14.9 鞏固大腦皮質抑制效應

動物實驗提示,人工造成動物大腦皮質運動區優勢的情況下,針刺大敦可使大腦皮質抑制效應鞏固[15]

6.2 扶突的別名·水泉

水泉扶突的別名[15]

穴位扶突
漢語拼音Futu
羅馬拼音Futu
美國英譯名Supporting Prominence
各國代號中國LI18
日本18
法國莫蘭特氏GI18
富耶氏
德國DI18
英國Li18
美國LI18

扶突經穴名(Fútū LI18)[16]。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水穴水泉。屬手陽明大腸經[16]。扶指旁邊,突即隆起,指喉結,此穴在喉結旁,故名扶突[16]

6.2.1 別名

水穴(《外臺祕要》),水泉[16]水突(《經穴匯解》)。

6.2.2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

6.2.3 穴名

扶指旁邊,突即隆起,指喉結,此穴在喉結旁,故名扶突[16]

突,泉名,又跳也,衝也凸出,突起之意。古有“鋪四指爲扶”之說,扶約當手之四橫指,等於同身3寸,該穴位喉結突起旁開一扶,故名之。亦曰本穴撫之突突應手,有如水泉湧突之狀,因名“扶突”。[16]

6.2.4 所屬部位

[17]

6.2.5 扶突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扶突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後緣之間[17][18]

扶突位於頸外側,喉結旁開3寸,胸鎖乳突肌後緣處;或於人迎穴後1.5寸處取穴(《鍼灸甲乙經》)[19]

另說扶突“在氣舍後一寸半”(《備急千金要方》);“在頸,當曲頰同身寸之一寸,人迎後”(《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注)[19]

扶突位於胸鎖乳突肌區,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中間。正坐,微仰頭取穴[19]

扶突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扶突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扶突穴的位置

扶突穴的位置

扶突穴的位置

扶突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扶突穴的位置

扶突穴的位置(肌肉

扶突穴的位置

扶突穴的位置(骨骼

6.2.6 取法

扶突穴位胸鎖乳突肌區,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中間。正坐,微仰頭取穴[19]

坐位,頭微側仰,先取甲狀軟骨與舌骨之間的廉泉,再從廉泉向外3寸,當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取穴[20]

6.2.7 穴位解剖

扶突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胸鎖乳突肌後緣、頸動脈鞘。深層內側有頸升動、靜脈分佈着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副神經皮膚由頸叢的頸橫(皮)神經分佈。皮下筋膜內除皮神經外,還有頸闊肌及頸外(淺)靜脈,前者由面神經的頸乳突肌後部,並深達頸動脈鞘後壁。胸鎖乳突肌副神經支配;頸動脈鞘內包括了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及兩者後方的迷走神經動脈靜脈的內側。動脈投影在下頜角和乳突連線的中點至右胸鎖關節的連線;左側連線的下端稍偏外側。此連線在甲狀軟骨上緣以下爲頸總動脈的體表投影,該動脈供應頭頸部血液的主幹,針刺時應注意避開。

6.2.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頸血管鞘的後緣[20]

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胸鎖乳突肌[20]

6.2.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頸橫神經分佈;深層有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頸橫神經鎖骨神經穿過深筋膜處,並有面神經頸支、副神經和頸外動脈分支分佈;再深層有頸血管[20]

布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副神經;深層內側有頸升動、靜脈[20]

6.2.8 扶突穴的功效與作用

扶突穴有清咽消腫,理氣降逆的作用

扶突穴有理氣開鬱,清利咽作用[20]

天鼎如爐竈,扶突猶如煙囪。用其通暢之力,瀉除幽鬱之火,治暴瘖、氣梗、喘息等症,與任脈天突義同[20]

頸部之腧穴有三突,天突穴以通天氣,水突穴以利水谷之氣扶突有扶天突水突以利氣機理氣化痰、清利咽膈之功[20]

6.2.9 治病

扶突穴主治咳嗽氣喘咳逆上氣咳嗽多唾喉中痰鳴咽喉腫痛暴喑瘰癧癭氣吞嚥困難膈肌痙攣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咽喉炎,急性舌骨麻痹低血壓等。

扶突穴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瘰癧癭氣[20]

扶突穴主要用於胸肺及頸部疾患等:如咳逆上氣喘息咳嗽多唾咽喉腫痛暴瘖瘰癧癭氣吞嚥困難[20]

現代又多用扶突穴治療膈肌痙攣甲狀腺腫大、咽喉炎、急性舌骨麻痹低血壓[20]

扶突穴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吞嚥困難暴喑癭氣瘰癧[20]

扶突穴主治咽喉腫痛癭氣暴喑舌根出血瘰癧咳嗽氣喘喉中痰鳴[20]

五官系統疾病:甲狀腺腫,甲狀腺機能亢進,急性舌骨麻痹,嘶啞,咽喉炎;

產科系統疾病;膈肌痙攣唾液分泌異常;

其它:喘息低血壓等症;

扶突甲狀腺手術常用麻醉穴之一。

6.2.10 刺灸法

6.2.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20][20][20],局部有酸脹感[20],可向咽喉部放散[20],出現發緊發脹之感[20]

直刺0.3~0.5寸[20]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現發緊發脹之感。

注意:針刺不可過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經反應[20]。凡穴下有跳突者,以指甲深掐,然後下針,防傷動脈[20]

6.2.10.2 灸法

可灸[20][20]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20]

艾炷灸3~5壯,溫和灸5~10分鐘。

6.2.11 配伍

扶突天突水突合谷癭氣[20]

扶突太溪天突喉鳴[20]

扶突合谷頰車外關,治痄腮[20]、暴忤氣哽。

扶突天突天溪,有行氣利咽作用,治咽喉病[20]

扶突天突合谷,治咳喘[20]

扶突大椎合谷,有清熱利咽作用,主治暴喑咽喉腫痛

6.2.12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暴喑氣梗,取扶突舌本出血

鍼灸甲乙經》: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息扶突主之。

鍼灸大成》:主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喑氣梗。

外臺祕要》: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息暴喑,氣哽。

備急千金要方》:扶突大鐘竅陰,主舌本出血

6.2.13 研究進展

針刺麻醉

針刺扶突穴可增強頭頸及胸部皮膚痛閾,常用於上述部位針麻手術[20]

針刺扶突翳風穴用於腦手術針刺麻醉,鎮痛效果良好,手術成功率達90%以上,優良率達80%。對前顱凹、顳頂枕區、後顱凹等,不同部位手術的鎮痛效果均優良。

針刺本穴配足三裏太沖,或配腕針用於甲狀腺瘤甲狀腺腺瘤甲狀腺次全或全葉切除術的鎮痛效果良好,針麻優良率達90%以上。

針刺扶突甲狀腺手術有良好的針刺麻醉效果,而且相當穩定。針刺扶突也可使胸內手術(肺、食管、縱隔)得到良好的針刺麻醉效果,對胸交感神經有一定作用(可能是外周阻滯作用),使胸腔區域內獲得良好的鎮痛作用,表明扶突針刺麻醉效應具有相對特異性[20]

增強大腦皮質興奮過程:

針刺扶突穴能使大腦皮層興奮過程增強[20]

以表面電極刺激神經誘發小魚際肌電,觀察針刺對腦血栓形成恢復期患者肌電幅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針刺患者扶突天柱,可使肌電幅度升高(P≤0.05),從針後5 min開始,持續45 min。針刺雙側扶突可引起健康人腦電圖的α波抑制β波增強,說明大腦皮質興奮過程增強。[20]

甲狀腺的影響:

實驗表明,針刺扶突可使正常人甲狀腺對碘的攝取量提高[20][20]

7 尿·水泉

水泉即尿[20]。《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尿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21]。尿爲津液之餘,它的產生,源於腎的化氣,經膀胱氣化而排出,又與脾對水溼的運化,三焦水道的通調,小腸泌別清濁臟腑功能密切相關,尿的排泄,對整體津液代謝有重大影響[21]

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2.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1.
  6.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67-268.
  7.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2.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67-268.
  10. ^ [10]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
  11. ^ [11]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3.
  12. ^ [1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
  13. ^ [13]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25-227.
  14. ^ [1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9.
  15. ^ [15]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25-227.
  16. ^ [1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9.
  17. ^ [17]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18. ^ [1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6.
  19. ^ [1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25.
  20. ^ [20]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3.
  21. ^ [2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