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理氣法之一·行氣
行氣爲理氣法之一[1]。即行散氣滯,又稱利氣、通氣。是治療由氣滯所產生的胸腹脹悶疼痛等病症的方法。如疏鬱理氣、和胃理氣等均屬行氣法。
3.1 疏鬱理氣
疏鬱理氣爲治法[2]。理氣法之一。與寬胸、寬中、解鬱、開鬱等義同。是治療因情志抑鬱而引起氣滯的治法。症見胸膈痞悶,兩脅及小腹脹痛等。用香附、佛手、烏藥、砂仁之類。
3.2 和胃理氣
和胃理氣爲治法,理氣法之一[3]。是治療氣、痰、食、溼等病邪阻滯中脘的方法。症見脘腹脹悶、吞酸或吐酸水、噯氣等,用枳實、陳皮、姜半夏、炒萊菔子、煅瓦楞子等藥。
4 氣功術語·行氣
行氣爲氣功術語。是指一種逐漸延長閉氣時間的以習煉呼吸爲主的氣功功法,又稱閉氣法。
《抱朴子內篇》卷八釋滯:“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出入之聲,常令人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爲候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呼吸時,以輕、緩、勻、長、深爲要點。修習務須循序漸進。其法源於先秦,魏晉時流行不變,但因掌握不當易生弊端,故晚唐以後罕見傳行者。行氣的另一含意,是指以意識引導內氣在體內運行。如《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中有“行氣”一訣,即是指此。此法可用以運氣攻病。《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