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血後便

中醫診斷學 中醫症狀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xuè hòu biàn

2 英文參考

post-hemorrhatgic defeca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先血後便症狀[1]。亦稱近血[1]。出《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指大便下血,血在糞前[1]。《景嶽全書·血證》:“血在便前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肛門。”本症可見於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腫,瘜肉痔瘡肛裂等疾病[1]

參見便血腸風髒毒

便血症狀[2]。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又稱下血[2]。指血經肛門而出[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濁,或鮮,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後,或與泄物並下,……故日便血。”

髒毒爲病名[3]。見《聖濟總錄》卷一百四十三。

1.指髒中積毒所致的痢疾[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十五:“然腸風髒毒,自屬滯下門。髒毒,即是髒中積毒。”

2.指一種內傷積久所致的糞後下[3]。《醫學入門》卷五:“自內傷得者曰髒毒,積久乃來,所以色黯,多在糞後,自小腸血分來也。”以糞後下血污濁色暗爲主症,可伴見胃納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黃膩,脈濡數等[3]。治宜清解熱毒爲主,選用槐花散髒連丸黃連解毒湯清胃散防風黃芩丸等方[3]。鬱滯重者,亦可先用調胃承氣湯加減,次用清化之劑[3]

3.指肛門腫硬類似痔漏的病證[3]。《血證論》卷四:“髒毒者,肛門腫硬,疼痛流血,與痔漏相似。”

腸風爲病名[4]。《黃帝內經素問·風論》:“久風入中,則爲腸風飧泄。”係指一種以便血爲主症的疾病[4]。後世用其名而含義不一[4]

1.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4]。《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虛熱,……風冷熱毒,搏於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可用卷柏散內補散等方[4]

2.泛指內痔外痔、舉痔、脫肛肛瘻出血[4]。《世醫得效方·大方脈雜醫科》:“槐角丸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弩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瘻。”

3.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症[4]。《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亦稱爲風利[4]。《證治匯補·下竅門》:“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4]外風可選用槐角丸柏葉湯內風宜選用胃風湯人蔘胃風湯[4]

4.指以溼熱爲主因的下血[4]。《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溼熱鬱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湯阿膠山梔地榆。而其條分縷判,則有風入大腸,留滯不散,夾溼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有陰分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3.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9.

治療先血後便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