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溺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í nì

2 註解

遺溺   病證名。又名遺尿。《素問·宣明五氣論》:“膀胱…………不約爲遺溺。”《靈樞·本輸》:“虛則遺溺……。”可見遺溺虛證多見。其證包括睡中經尿牀,或昏迷小便自遺,或清醒時小便自出,或溺頻而難以自禁等情況。《景嶽全書·雜證謨》:“遺溺一證,有自遺者,以睡中而遺失也。有不禁者,以氣門不固而頻數不能禁也。又有氣脫於上則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此虛極之候也。”《類證治裁》卷七:“大抵遺溺失禁,由肺腎膀胱氣虛。肺虛補中益氣湯五味牡蠣腎虛菟絲子散膀胱虛,固脬丸;挾寒,家韭子丸;挾熱,白薇散;滑脫,祕元丹牡蠣丸;命火衰,右歸飲、鞏隄丸。”《景嶽全書·雜證謨》指出:“有熱客腎部而遺尿者,……其證發熱作渴,或時閉澀,或時自遺,或陰挺不能約制。午前小劑補中益氣加黑山梔;午後大劑生料六味丸五味子,常服自效。夏月暑病遺尿者,白虎加人蔘湯。一服即應。有先因病淋,服利藥太多,致溺不禁者,補中益氣稍佐熟附子。有所傷損,污血畜於胞中,亦令遺失鹿角屑炙黃爲末,和桃仁等分,酒調三錢。咳而遺溺,屬膀胱茯苓甘草湯;不應,五苓散。小兒胎中受冷遺尿,一味補骨脂,炒研,臨臥紅酒調服,即不遺。”亦可用桑螵蛸腎氣丸金櫻子補骨脂等方治療。參見遺尿小便不禁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