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阿弗他口炎

口腔科 口腔黏膜病 疾病 口腔黏膜潰瘍類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見的潰瘍類疾病,祖國醫學早有記載,歸入“口瘡”範圍內,患病率高達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因具有明顯的灼痛感,故冠之以希臘文“阿弗他”——灼痛。同義名有:複發性口腔潰瘍(recurrent oral ulcer,ROU),複發性口瘡複發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等。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週期性復發,但又有自限性,即多在1~2周內自愈,愈後多不留瘢痕。爲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潰瘍潰瘍進展達頂峯時有劇烈的自發性燒灼樣疼痛,遇刺激加重。頻繁反覆發作期多侷限於某一年齡段,如青少年時期或月經期女性或絕經期後。根據潰瘍大小、深淺及數目不同,分爲輕型阿弗他潰瘍重型阿弗他潰瘍皰疹潰瘍三種。

由於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的病因複雜,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瞭,因而治療方法雖多,但療效均不理想。臨牀上經過局部治療結合全身治療可延長其間歇期,縮短其發作期,但很難根治。局部治療以消炎、止痛、促進癒合爲主要原則。全身治療以病因治療、減少復發、促進癒合爲主要原則。復

預防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需摸索復發規律,尋找復發誘因,避免和減少誘發因素的刺激注意調節生活工作節律,調攝情緒,均衡飲食,少喫刺激性食物。

3 英文名稱

recurrent oral aphthae

4 別名

複發性口腔潰瘍複發性口瘡複發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ecurrent oral ulcer

5 分類

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口腔黏膜潰瘍類疾病

6 ICD號

K12.0

7 病因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病因複雜,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研究報道的發病因素甚多,但尚無統一的確切說法。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

7.1 免疫因素

(1)細胞免疫異常:細胞免疫主要是指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細胞免疫主要由兩類不同的T細胞亞類參與,一類是細胞T細胞(CTL),另一類是遲髮型超敏T細胞(TDTH)。前者通過特異性溶解破壞靶細胞,後者通過分泌淋巴因子引起非特異性效應細胞在特定部位集聚。因此,與細胞免疫有關的關鍵因素包括抗原T細胞功能淋巴因子以及機體的反應性。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是否與此相關,國內外學者圍繞着上述4個關鍵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首先,是對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有關的病原體抗原)的研究。有人在其潰瘍部分分離出了腺病毒,且在患者體內和循環免疫複合物(CIC)中發現了單純皰疹病毒(HSV-1)的DNA,因而認爲病毒是其抗原。然而多數學者未能在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病損中分離出HSV,用病損分離腺病毒淋巴細胞轉化試驗,亦與正常人的轉化率無區別,因而不支持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病毒病原體感染有關的論點。因此,有人認爲病毒感染至多隻是一種誘因,而不能作爲始動病因。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尚在探索中。其次,對T淋巴細胞功能測定、T細胞亞羣分析淋巴因子的大量研究顯示出細胞免疫異常與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發病相關的一些證據。例如:Lehner(1969)發現本病前驅期病損區即有大量T淋巴細胞浸潤。其中,潰瘍前期是T輔助細胞(CD4,Th/i)佔多數,潰瘍期則T毒性細胞(CDR,Ts/C)爲主,癒合期又回覆到CD4爲主。提示T淋巴細胞在RAU的發病中起重要角色。其後,不斷有人採用免疫組化法,運用抗淋巴細胞表面的單克隆抗體OKT系統對RAU病損區或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細胞亞羣進行研究,雖然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但總的來說,在潰瘍前期潰瘍發作期和間歇期,CD3(總T淋巴細胞)、CD4、CDR以及CD4∶CD8均有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證實了T淋巴細胞及其亞羣之間的構成關係失去平衡介導了免疫應答反應。又如:有人對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患者外周血用3H-FdR摻入法檢測PHA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能力表明,患者T淋巴細胞增殖能力顯著低於正常對照組。OT試驗結果也顯示RAU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再如:有人發現將RAU患者的黏膜組織標本製成勻漿,能明顯地誘導白細胞移動抑制;來自RAU患者的單核細胞在對鏈球菌反應中也可以誘導產生明顯的白細胞移動抑制作用;RAU患者外周血的白細胞還能產生腫瘤壞死因子(TNF)參與發病機制。再次,對CTL的體內外研究表明,當CTL與上皮靶細胞一致時,CTL細胞核出現切跡,異染色質聚積,細胞漿膜出現微突。與鄰近的上皮細胞漿膜形成橋樣結構,並出現漿膜模糊,顯示出細胞溶解作用。說明機體上皮細胞本身的抗原特性在RAU發病中起到了觸發機體應答反應作用

(2)體液免疫異常和自身免疫體液免疫是通過B淋巴細胞產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來實現的。自身免疫抗體對來自自身的抗原的一種應答反應。雖然在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自身抗原的研究中有人曾經用免疫熒光法證實RAU切片標本的棘細胞細胞質中可能存在自身抗原,但未能在口腔上皮中證實有抗原性結構改變。有人應用直接免疫熒光法對RAU患者進行免疫球蛋白補體測定,發現45%的基底膜有熒光效應。採用間接免疫熒光素標記抗體測定,有66%的患者的血循環中存在抗口腔黏膜抗體。但作爲自身免疫性疾病普遍存在的抗核抗體卻未能在RAU患者的血清中找到。RAU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95%以上屬正常範圍。補體成分C3、C4均屬正常。血清循環免疫複合物(CIC)有27%~40%的陽性率。依賴抗體的殺傷細胞(ADCC)在RAU早期階段即有活性增加。雖然目前還缺乏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力證據,但抗口腔黏膜抗體的存在和CIC、ADCC以及棘細胞細胞質中發現的自身抗體都說明體液免疫自身免疫反應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發病的可能因素之一。

(3)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有人證實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患者淋巴細胞對PHA和刀豆蛋白(ConA)的反應潰瘍各個階段都比正常人低下。用胸腺病毒抗原刺激機體時,RAU患者的刺激反應亦屬低下。HIV感染的RAU患者病情往往較重。說明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可能與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有關。

7.2 遺傳因素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遺傳標記物和遺傳物質的研究表明,RAU的發病有遺傳傾向。

家族系譜分析法是單基因遺傳病重要診斷依據。有人對6個家族4代人中318人的患病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發病第1代爲23.3%,第2代爲39.9%,第3代爲40%,第4代爲39.4%,有明顯的家族性,但沒有找到性連鎖遺傳單基因遺傳病的證據。

流行病學調查是確定多基因遺傳病的重要手段。多基因遺傳病遺傳環境兩種因素制約。其綜合指標是遺傳度。遺傳度越大,遺傳因素影響越大。有人對瀋陽地區3714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計算RAU遺傳度爲75%,與脣齶裂遺傳度76%幾乎相等,僅次於精神分裂症(80%)的遺傳度。此外,國內學者發現父母均無RAU,其子女發病的可能性爲12%~29%,父母一方患RAU的子女發病率爲30%~45%,父母均患RAU的子女發病率爲62%~67%,而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也與此相近。說明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是重要的遺傳標記物。HLA基因與免疫應答基因(Ir)相連鎖,因此通過尋找HLA與Ir連鎖的不平衡規律,可能發現HLA在該病發病中的作用。對RAU患者血液中的HLA基因產物-HLA抗原的研究表明,患者攜帶HLA-A2、B12、B4、AW29頻率明顯高於正常人。利用HLA-A、B、C和抗HLA-DR的單克隆抗體對RAU局部病損組織的上皮細胞進行HLA-Ⅰ、Ⅱ類抗原的研究,結果發現潰瘍前期HLA-Ⅰ、Ⅱ類抗原只存在於基底細胞層潰瘍期大量出現於整個上皮層,癒合後HLA重新大大減少。其規律與T淋巴細胞亞羣Te/s(CD8)的變化完全吻合。說明Tc/s對上皮的破壞與遺傳標記物HLA基因產生的調控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染色體遺傳物質的載體微核染色體斷片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核外遺傳物質。微核出現率反映染色體脆性大小。研究發現RAU患者微核率較正常人高。且與潰瘍數目有一定關係。患者染色體結構畸變率、分佈及類型在親子兩代均與健康人有明顯不同。說明染色體結構畸變與脆性增加對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發病有影響。

7.3 系統性疾病因

臨牀實踐經驗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侷限性腸炎、肝炎、肝硬化、膽道疾病有密切關係。有人對30例RAU患者作胃鏡檢查,發現10例食管、胃、十二指腸存在與口腔潰瘍相似的淺表性散在小潰瘍。有12例伴慢性淺表性胃炎。有人報道腹脹腹瀉便祕消化功能紊亂約佔RAU患者發病誘因的30%。

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如糖尿病月經紊亂等也與RAU有一定關係。有人用放射免疫監測女性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患者血清黃體酮孕酮)含量。結果顯示黃體酮孕酮)含量明顯降低,用甲羥孕酮甲孕酮)口服3個月後症狀明顯好轉。臨牀實踐也發現有些女性患者發病與月經週期有密切關係,妊娠期哺乳期病情好轉。說明內分泌紊亂可能是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一種發病因素。

7.4 感染因素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是否屬於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有爭議。有人從病損中分離腺病毒,從患者循環免疫複合物中發現了單純皰疹病毒(HSV)的。DNA或從潰瘍表面培養出L型鏈球菌。有人用PCR技術檢測62例RAU患者口腔脫落上皮細胞的人類鉅細胞病毒(HCMV)的DNA,陽性率達46.8%。與正常人對照組陽性率3.6%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還有人對283例RAU患者行結核菌素試驗,結果73.5%陽性,67.3%抗結核抗體陽性。提供了RAU感染因素的證據。然而絕大多數學者在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病損區所作的病毒分離、培養、電鏡研究工作。都沒有得到HSV存在的陽性結果。而且認爲即使分離出了腺病毒,由於其在體內分佈極廣,不具臨牀意義。因此有關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感染因素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7.5 環境因素

包括心理環境、生活工作環境、社會環境等。大量精神神經方面的研究表明,RAU患者A型行爲類型問卷得分高於正常人;回顧發病1年內幾乎人人都有明顯的重要生活事件存在。有人對男性RAU患者的好發月份進行調查,發現好發月份與氣候環境呈正相關。對學生的調查發現考試前複發率明顯上升。對職業人羣的調查發現更換工作崗位,工作環境變遷等時期容易復發。國外有人對RAU患者常用的12種食物添加劑進行斑貼試驗,20/21有對被試食物的陽性反應,避免食用這些食物後,18/20的臨牀症狀得到改善,說明食物與RAU有很大關係。此外,研究表明食物中缺乏鋅、銅、鐵、硒等元素,或維生素B1、B2、B6葉酸等攝入不足,均與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發病有一定相關性。

7.6 其他因素

氧自由基能與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產生具有細胞毒性的過氧化脂質而引發疾病。正常情況下,體內超氧化物歧化化物歧化酶(SOD)有清除超氧自由基作用。國外研究表明RAU患者SOD活性有下降趨勢,而過氧化脂質(LPO)水平明顯升高,說明體內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發病有關。

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是與血管內皮細胞代謝有關的一對拮抗物,分別是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環素(PGI2)的較穩定衍生物。有人採用放射免疫法測定RAU患者血漿中TXB2和6K-PGF1α,發現兩者均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且6K-PGF1α下降幅度更大。推測兩者比例失調和總體水平下降與血管

細胞損傷有關,從而導致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患者的甲皺、舌尖、脣黏膜等部位的微循環觀察發現,患者毛細血管靜脈端曲張、叢數變少,管袢形態異常,血流速度減慢,血流量減少。血液流變學研究顯示血黏度增高等改變。運用中醫辨證分型結合微循環檢測發現氣虛型、血瘀型、血熱型等有不同的改變,但均屬微循環障礙範疇。分別運用補氣、活血、清熱等不同中藥後,症狀微循環狀況好轉而減輕,證實微循環障礙與RAU發病有關。

對吸菸與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關係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很有意思:吸菸者RAU發病率較不吸菸者低。戒菸後RAU有增高趨勢。每天吸菸5支能基本控制潰瘍發作。可能與菸草燃燒產生的物質能刺激口腔黏膜角化有關。

8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臨牀表現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分型頗多,可依形態大小潰瘍多少、潰瘍深淺分型,尚無統一分型。從臨牀實用觀點出發,將複發性口腔潰瘍分3型,多采用世界公認的Lehner(1968)分型方法,即分爲輕型、重型及皰疹樣口炎。

8.1 輕型阿弗他潰瘍(minor aphthous ulcer,MiAU)

最常見,約佔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80%。潰瘍不大,一般直徑2~4mm。圓或橢圓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數目不多,每次發作1~5個。好發於角化程度較差的區域,如脣、頰黏膜。角化程度高的齦、齶部較少發生。發作時潰瘍有“凹、紅、黃、痛”特徵。即潰瘍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邊圍有約1mm的充血紅暈帶,表面覆有淺黃色假膜,灼痛感明顯。MiAU復發有規律,一般分爲發作期、癒合期和間歇期。發作期又細分爲前驅期和潰瘍期。前驅期有黏膜局部不適,觸痛或灼痛感;約24h後出現白色或紅色丘疹狀小點;2~3天后上皮破損。進入潰瘍期;再經4~5天后紅暈消失,潰瘍癒合,不留瘢痕。整個發作期一般持續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間歇期長短不一。因人而異。但一般初發間歇期較長,此後逐漸縮短。直至此起彼伏連綿不斷。MiAU因刺激痛影響語言、進食、心情,從而對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圖1~8)。

8.2 皰疹樣阿弗他潰瘍(herpetiform ulcer,HU)

又稱阿弗他口炎(aphthous stomatitis)。潰瘍小而多,散在分佈於黏膜任何部位,直徑小於2mm,可達數十個之多,似有“滿天星感覺。鄰近潰瘍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發紅,疼痛較MiAU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頭痛、低熱、全身不適、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發作規律同MiAU,不留瘢痕(圖9~15)。

8.3 重型阿弗他潰瘍(major aphthous ulcer,MAU)

又稱複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peri-adenitis mucosa necrotic recurrens,PMNR)、腺周口瘡潰瘍1~2個,大而深,直徑可達1~3cm,深可達黏膜下層甚至達肌層,潰瘍四周組織紅腫,邊緣略隆起,觸診較硬,潰瘍有灰白色假膜覆蓋,觸痛明顯,經1至數月癒合,愈後留有明顯瘢痕發生軟齶、軟硬齶交界處、齶垂或軟齶與咽旁處,可見瘢痕,色白,呈攣縮狀,或齶垂缺損而變形。如發生在頰部口角處,因瘢痕攣縮,張口受限。重型口瘡雖然潰瘍大而深,癒合時間很長,自發痛、激發痛較劇烈,但一般無全身症狀

有學者將重型口瘡又細分爲兩型:一爲成人型,如上所述;一爲青少年型,其特點爲年齡5~20歲;男性爲主;多有偏食不良習慣,體形清瘦;多發生於磨牙頰黏膜與翼下頜韌帶交界處或舌尖部位,而後者表現爲舌尖部裂溝狀深潰瘍或不規則深潰瘍,表面可有黃白色假膜覆蓋,或有白色角化損害(圖16~31)。

9 實驗室檢查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早期黏膜上皮細胞內及細胞水腫,可形成上皮內皰。上皮內及血管周圍有密集的淋巴單核細胞浸潤,隨後有多形核白細胞漿細胞浸潤,上皮溶解破潰脫落,形成潰瘍潰瘍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假膜或壞死組織覆蓋。固有層內膠原纖維水腫變性、均質化或彎曲斷裂,甚至破壞消失。炎症細胞大量浸潤毛細血管充血擴張,血管內皮細胞腫脹,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有小的侷限性壞死區,或見血管玻璃樣血栓。重型阿弗他潰瘍可深及黏膜下層。除炎症表現外,還有小涎腺腺泡破壞,腺管擴張、腺管上皮增生,直至腺小葉結構消失,由密集的淋巴細胞替代,呈淋巴濾泡樣結構。可見肌束間水腫

10 診斷

10.1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診斷要點

(1)任何部位的口腔黏膜潰瘍,且有反覆發作病史。

(2)潰瘍表面以黃白色假膜覆蓋,周圍繞以紅暈,表面向內凹陷,疼痛明顯(自發痛和冷、熱、酸、辣、觸動刺激痛)。

(3)病因不明,可自愈

10.2 各型診斷要點(除以上共同診斷要點外)

(1)輕型口瘡潰瘍1個或數個,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一般1~2mm至4~5mm,一般1周癒合,愈後不留瘢痕

(2)重型口瘡潰瘍1個或兩個,面積大,直徑可過1~2cm或更大,邊緣不整齊,潰瘍深陷,可至肌層,疼痛劇烈,癒合需1個月以上時間,愈後明顯瘢痕攣縮,組織變形

(3)皰疹口瘡潰瘍多而小,一般十幾個至數十個,直徑多爲1~2mm,散在分佈多不融合,時久也可見融合者。一般1~2周癒合,愈後不留瘢痕

11 鑑別診斷

11.1 創傷性潰瘍

亦稱褥瘡潰瘍。一般潰瘍僅有1個,外形視致傷物而不同,如不良修復體的卡環或基託邊緣造成的潰瘍,多呈長條形;殘冠、殘根邊緣造成的潰瘍,與其邊緣形狀吻合,容易鑑別。病因去除,則潰瘍癒合。

11.2 Behçet病

亦稱Behçet綜合徵。除口腔內有反覆發作潰瘍外,還有眼部虹膜睫狀體炎前房積膿等病變,陰部黏膜潰瘍皮膚針反應等病損可幫助鑑別。

11.3 口腔癌結核性潰瘍

此兩種潰瘍較大、較深,無醫治不會變小癒合,亦不會反覆發作。遷延時間長,比複發性口腔潰瘍周圍硬,有浸潤。癌潰瘍基底可呈菜花狀,結核潰瘍基底呈肉芽狀,邊緣不規則。最終鑑別依靠組織病理檢查

11.4 壞死性涎腺化生病(necrotizing sialometaplaia,NS)

爲臨牀少見的良性炎性病變,爲自限性重型潰瘍,酷似重型口瘡,多發生硬齶或與軟齶交界處、小涎腺部位。初起腫脹隆起,後形成深及骨面的潰瘍潰瘍較大,圓形或不規則形,基底有肉芽組織,邊緣充血或隆起,病程長,多發生於男性,病因不明。診斷必須依靠組織病理檢查,可見鄰近梗死區小涎腺導管和腺泡有廣泛的鱗狀化生,小葉梗死,腺泡細胞消失。

11.5 複發性皰疹性口炎

發生兒童,在充血口腔黏膜上看到成簇小潰瘍,小如針尖,可融合變大,外形變不規則。疼痛明顯,流涎增加,進食困難。爲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可以從病損區分離出HSV-1型。

12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治療

由於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瞭,因而治療方法雖多,但療效均不理想。臨牀上經過局部治療結合全身治療可延長其間歇期,縮短其發作期,但很難根治。

12.1 局部治療

以消炎、止痛、促進癒合爲主要原則。

(1)消炎類藥物:①藥膜:用羧甲基纖維素鈉山梨醇基質,加入金黴素、氯己啶,以及表面麻醉劑、皮質激素等製成藥膜,使用時取比潰瘍面略大的一片貼於患處。也可用羧丙基甲基纖維素(HPC)和鞣酸水楊酸硼酸製成霜劑,塗布於潰瘍表面,通過脂化作用形成具有吸附作用的難溶性薄膜,起到保護潰瘍面、延長藥物作用效果。醋酸地塞米地塞米松雙層粘貼片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取1片貼於潰瘍表面,能維持4~5h。②軟膏:0.1%曲安西龍去炎松醋酸氟羥潑尼松軟膏;或用含小牛血清的素高捷療軟膏甲硝唑糊劑等塗於潰瘍面。③含漱液:0.1%高錳酸鉀液,0.1%雷凡諾液,0.02%呋喃西林液,3%複方硼酸液,0.02%鹽酸氯己啶(雙氯苯雙胍己烷)液,2%四環素液,0.25%金黴素液等含漱,4~5次/d,每次10ml,含於口中5~10min後唾棄,含漱後不用清水漱口。其中,長期使用氯己啶漱口有舌苔變黑,牙齒染色等副作用,停藥後能自行消除。④含片西地碘華素片)片,每片0.8mg,3次/d,每次1片,含服,具有廣譜殺菌、收斂作用溶菌酶片,20mg/片,3~5次/d,每次1片,含服,有抗菌病毒作用,和消腫止血作用。⑤散劑複方皮質散(地塞米松1.5~2.25mg或潑尼松5~15mg;鹽酸氯己定250mg;鹼式碳酸鉍次碳酸鉍)100mg,共研爲末,合爲1劑)以及錫類散珠黃散青黛散冰硼散養陰生肌散西瓜霜中藥,少量局部塗布,3~4次/d,散劑唾液徐徐嚥下。⑥超聲霧化劑:將慶大黴黴素注射液8萬單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mg,2%利多卡因或1%丁卡因地卡因)2ml加入生理鹽水200ml,製成霧化劑後,置於超聲霧化器內,張口接受霧化,1次/d,每次15~20min,3天爲1療程。

(2)止痛類藥物:0.5%鹽酸達克羅寧液,在疼痛難忍和進食前使用。先擦乾潰瘍面,後用棉籤蘸取塗布於潰瘍處,有迅速麻醉止痛作用。1%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液用於飯前漱口,有止痛作用

(3)腐蝕性藥物:用具有腐蝕作用的藥液燒灼潰瘍能使蛋白凝固,形成假膜,促進癒合。例如10%硝酸銀、50%三氯醋酸、95%酒精、8%氯化鋅等。方法:棉卷隔離唾液,小棉籤蘸取少量上述藥液,勿使過多滴下。將潰瘍面擦乾,表面塗布麻醉劑後將棉籤置於潰瘍面至黏膜顏色變白爲止,勿超出潰瘍面,以免灼傷正常黏膜。

(4)局部封閉:對持久不愈或疼痛明顯的潰瘍,可於潰瘍部位作黏膜下封閉注射。常用曲安奈德5~10mg/ml、醋酸潑尼潑尼潑尼松潑尼松潑尼松龍混懸液25mg/ml加等量1%普魯卡因液,每次0.5~1ml,潰瘍下局部浸潤。每週1~2次。有止痛促進癒合作用

(5)理療:利用激光微波等治療儀或口內紫外燈照射,有減少滲出促進癒合的作用

12.2 全身治療

病因治療、減少復發、促進癒合爲主要原則。

(1)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①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該類藥物有抗炎、抗過敏、降低毛細血管透性,減少炎性滲出,抑制組胺釋放等多種作用。但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出現類似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向心性肥胖痤瘡、多毛、閉經乏力、低血鉀、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胃腸道反應失眠、血栓症等不良反應。有感染胃潰瘍者可能加重。長期使用後應注意停藥時要逐步減量,不可驟停,以免引起撤藥反應。RAU常用潑尼松片,5mg/片,2次/d,每次1/2~3片,口服。或2天總量於隔天晨間1次頓服地塞米松片0.75mg/片,3次/d,每次1/2~1片,口服。②細胞毒類:也稱抗代謝類。該類藥物抑制細胞DNA合成作用,能抑制細胞增殖,非特異性地殺傷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細胞抑制其轉化爲淋巴細胞,因而具有抗炎作用。但長期大量使用對骨髓抑制粒細胞減少乃至全血降低、腎功能損傷。可見噁心嘔吐、皮疹、皮炎、色素沉着、脫髮、黃疸腹水不良反應。故使用前必須瞭解肝腎功能和血象。常用環磷酸酰胺片,50mg/片,2次/d,每次1/2片。甲氨蝶呤片,2.5mg/片,2次/d,每次1/2片,口服。硫唑嘌呤片,50mg/片,2次/d,每次1/2片,口服,連服不超過4~6周。

(2)免疫增強劑:①主動免疫製劑:有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應答作用。常用轉移因子(TF)。每週1~2次,每次1支。注射於上臂內側或大腿內側皮下淋巴組織較豐富部位。左旋咪唑片劑,15mg/片或25mg/片,每天用量150~250mg,分3次口服,連服2天后停藥5天,4~8周爲1療程。偶有頭暈噁心白細胞減少。胸腺素注射液,每支2mg或5mg,每天或隔天肌內注射1次,每次1~10mg,有促進T淋巴細胞功效。卡介苗,每支0.5mg,每週2~3次,每次1支,肌內注射,3個月爲1療程。②被動免疫製劑:胎盤球蛋白丙種球蛋白等。對免疫功能降低者有效。肌內注射,每隔1~2周注射1次,每次3~6ml。胎盤多糖是人胎盤組織提取的脂多糖,有抗感染、抗過敏反應作用。每次0.5~1mg,1次/d,肌內注射,20天爲1療程。

(3)中醫藥:①成藥:可用昆明山海棠片,有良好的抗炎和抑制增生作用抑制毛細血管透性,減少炎性滲出。毒副作用較小,但長期使用應注意血象改變。每片0.25g,3次/d,每次2片,口服。②辨證施治:根據四診八綱進行辨證。分清虛實寒熱。脾胃伏火型宜清熱瀉火涼血通便。方用涼膈散清胃散玉女煎等加減,主藥及成人常用劑量爲:生石膏15~20g、知母12~15g黃芩12g、黃連6~9g、梔子9~12g、竹葉12~15g、生地15~18g、升麻6~9g、天花粉12g、懷牛膝15g、大黃3~6g;心火上炎型宜清心降火,涼血利尿,方用導赤散瀉心湯小薊子飲等加減,主藥及成人常用劑量爲:生地12~15g、竹葉12~15g、蒲黃9~12g、滑石9~15g、木通9~15g、梔子9~12g、燈心3~6g、蓮子心6~12g、黃芩12~15g、生甘草3~6g、紫地丁15~18g;肝鬱蘊熱型宜清肝瀉火理氣涼血,方用龍膽瀉肝湯小柴胡湯等加減,主藥及成人常用劑量爲:柴胡6~9g、龍膽草9~12g、梔子9g、香附3~6g、枳殼6~9g、芍藥12~15g、川芎9~12g、當歸12~15g、菊花6~9g、夏枯草15~18g、車前子9g、木通6~12g、甘草6~9g;陰虛火旺型宜滋陰清熱,方用六味地黃湯、杞菊地黃湯甘露飲等加減,主藥及成人常用劑量爲:生地12~15g、枸杞子12~15g、玄蔘12~15g、山萸肉12~15g、女貞子9~12g、旱蓮草9~15g、?板12~18g、白芍12~18g、天冬12~15g、麥冬9~15g、沙蔘12~15g、黃精6~9g;脾虛溼困型宜健脾化溼,方用健脾勝溼湯五苓散平胃散等加減,主藥及成人常用劑量爲:生黃芪18~30g、茯苓15~20g、白朮9~15g、蒼朮9~12g、半夏6~9g、苡仁9~15g、厚朴9~15g、澤瀉12g、藿香12g、佩蘭12g;氣血兩虛型宜氣血雙補,方用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加減,主藥及成人常用劑量爲:黃芪15~30g、黨蔘15~30g、山藥15~30g、茯苓12~18g、白朮9~15g、五味子9g、蓮肉15~30g、桔梗6~9g、木香3~9g、竹葉9~15g、白芍12~15g。

(4)其他:針對系統性疾病、神經精神症狀營養狀態等可用H2受體阻滯劑治療胃潰瘍;用谷維素安神補心丸穩定情緒,減少失眠;用硫酸亞鐵葉酸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富馬酸亞鐵、鋅製劑等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藥物方法頗多,而迄今尚無一種藥物方法能制止潰瘍的復發。

12.3 療效評價標準

爲了有利於國內外學術交流,參照國外通行做法,結合我國實際,中華口腔醫學口腔黏膜病專業委員會2000年首次制定了我國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療效評價標準複發性阿弗他潰瘍療效評價試行標準(2000年12月中華口腔醫學口腔粘膜病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第三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

12.3.1 ①全身治療療效評價試行標準——IN分級法

A.評價指標

總間歇時間(天)(interval,I):評價時段無潰瘍時間總和潰瘍數(個)(number,N):評價時段潰瘍復發數目總和

B.評價指標分級

  • I1——總間歇時間延長(t檢驗P<0.05)    
  • I0——總間歇時間無改變(t檢驗P>0.05)    
  • N1——總潰瘍數減少(t檢驗P<0.05)    
  • N0——總潰瘍數無改變(t檢驗P<0.05)    

C.評價標準

痊癒口腔潰瘍終止復發1年以上

  • 顯效:I1,N1
  • 有效:I1N0或I0N1   
  • 無效:I0N0   

12.3.2 局部治療療效評價試行標準——DP分級法

A.評價指標

平均潰瘍期(天)(duration,D):評價時段各潰瘍持續時間總和除以潰瘍總數疼痛指數(分)(pain,P)——採用視覺類比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記錄潰瘍每天的疼痛分值。VAS的含義是採用10cm的直線,直線的0端表示“無痛”,10cm端表示“最劇烈的疼痛患者根據疼痛感覺程度不同,在直線的響應尺度作記錄,每天1次

B.評價指標分級

  • D1——平均潰瘍期縮短(t檢驗P<0.05)    
  • D0——平均潰瘍期無改變(t檢驗P>0.05)     
  • P1——疼痛指數減小(t檢驗P<0.05)    
  • P0——疼痛指數無改變(t檢驗P>0.05)    

C.評價標準

  • 顯效:D1P1   
  • 有效:D1P0或D0P1   
  • 無效:D0P0   

12.3.3 ③療效評價對象的確定

A.樣本含量

治療組和對照組樣本含量符合統計學原理。

B.人選標準

  • 全身治療:至少有2次RAU發病史,且病史1年以上;潰瘍每月發作1次以上。    
  • 局部治療潰瘍發生時間不到48h。    

C.排除標準

D.療效評價時段

  • 全身治療:治療6個月以上。評價短期療效(治療期療效),或遠期療效(治療後療效)。遠期療效可表述爲“治療後半年療效”、“治療後1年療效”或“療後更長時間療效”。    
  • 局部治療:經本次治療,潰瘍中合後即可評價療效。    

E.對照方法

自身對照、兩兩對照及其他對照方法符合統計學原理。

13 預後

1.輕型口瘡皰疹口瘡:一般1~2周可自愈,愈後不留瘢痕,預後良好。經常復發,潰瘍連綿不斷,給病人帶來精神和身體的痛苦。

2.重型口瘡:及時治療也需1~2個月癒合,癒合後留有瘢痕。如果瘢痕處於軟齶、咽齶弓、舌齶弓、頰側移行皺襞或口角內側黏膜,會影響器官功能,給病人造成更大痛苦。

14 複發性口腔阿弗他潰瘍的預防

摸索復發規律,尋找復發誘因,避免和減少誘發因素的刺激注意調節生活工作節律,調攝情緒,均衡飲食,少喫刺激性食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