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診

鍼灸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ù zhěn

2 英文參考

palpatio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英文翻譯

palpation

解釋:a method of examination in which the examiner feels the size or shape or firmness or location of something (of body parts when the examiner is a health professional)

4 中醫觸診

觸診診法之一。又稱按診。是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脘腹及其他病變部位施行觸摸按壓,以測知局部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他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的一種診病方法。主要包括按肌表、按手足、按胸腹、按額部、按俞穴等。[1]

觸診 治療學名詞。系診法之一。又稱按診。用手對病人體表進行觸摸按壓,以測知局部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它異常變化,從而獲得診察資料的一種診察方法。包括按肌表、按手足、按胸腹、按額部、按俞穴等。

觸診是醫生用於對病人肌膚、四肢、胸腹等病變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分辨其溫、涼、潤、燥、軟、硬、腫脹、包塊及病人對按壓的反應,如疼痛喜按、櫃按等,以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

4.1 皮膚觸診

辨別溫涼潤燥及腫脹等。

皮膚的溫涼,一般可以反映體溫的高低,但需注意熱邪內閉時胸腹灼熱四肢額部不甚熱,甚至皮膚欠溫,皮膚潤燥,可以反映有汗、無汁和津液是否耗傷,如皮膚溼潤,多屬津液未傷,皮膚乾燥而皺縮,是傷津脫液,氣陰大傷,久病皮膚十分乾燥,觸之刺手,稱爲肌膚甲錯,爲陰血不足瘀血內結。皮膚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腫皮膚臃腫,按之應手而起者,爲氣腫,虛胖。

4.2 四肢觸診

四肢欠溫是陽虛的一種表現,四肢厥冷,是亡陽熱邪內閉,身發熱而指尖獨冷,可能是亡陽虛脫熱閉痙厥的先兆,手足心熱陰虛發熱的一種表現,此外,四肢觸診還應注意檢查四肢癱瘓強直

4.3 胸部觸診

診虛裏,可辨疾病的輕重虛裏的跳動(即心尖搏動),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間,內藏心臟,爲諸脈之本。凡按之應手,動而不緊,不緩不急,是宗氣積於胸中,爲無病之徵。其動微而不顯的,爲宗氣內虛。若動而應衣,爲宗氣外泄之象。若動甚僅是一時性的,不久即復原,則多見於驚恐或大醉後。正常情況下胖人跳動較弱,瘦人跳動較強,不表示病態。

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軟硬壓痛與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結胸,屬實;按之濡軟而不痛的,多是痞證,屬虛。

4.4 腹部觸診

辨病變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積聚的性質。

病變在脘腹(中上腹)屬胃、在兩脅下(左右側腹)屬肝膽,在臍周圍屬胃或大小腸,在小腹屬肝、膀胱或腎。

按壓後疼痛減輕的(喜按),多屬虛痛,按壓後疼痛加劇的(拒按),多屬實痛、熱痛

腹部有塊物,按之軟,甚至能散的,稱之爲瘕或聚,多屬氣滯,部位固定,按之較堅,不能消失的稱爲瘕積,多屬瘀血、痰、水等實邪結聚而成。

4.5 俞穴

臟腑病變可以在相應的體表穴位出現反應,通過在經絡俞穴上進行觸診,發現結節、條索狀物、痛點反應過敏點,可以作爲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如肝炎病人在期門和肝俞穴有壓痛;膽囊疾病的患者膽俞穴有壓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足叄裏穴有壓痛,急性闌尾炎患者闌尾穴(足叄裏下一寸)有明顯壓痛等等。

5 西醫觸診

觸診是用醫生手指或觸覺來進行體格檢查方法。通過觸、摸、按、壓被檢查局部、以瞭解體表(皮膚及皮下組織等)及臟器(心、肺、肝、脾、腎、子宮等)的物理特徵;如大小、輪廓、硬度、觸痛、移動度及液動感等、它可幫助醫生對檢查部位及臟器是否發生病變提供直觀的重要依據。觸診時必把觸診的發展緊密結合解剖部位及髒部、組織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方有診斷價值。

5.1 觸診方法

觸診可用於檢查身體任何部位,便在腹部檢查時尤爲重要,常用觸診方法有:

5.1.1 直接感觸法

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輕置於體表被查部位,以感觸被檢查部位的溫度高低、有無細震顫或搏動感等,主要用於體表檢查

5.1.2 淺部觸診

將右手放在被檢查部位,以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運動,進行滑動按摸以觸知被檢查部位有無觸痛或異常感覺。常用以檢查皮下結節肌肉中的包塊、關節腔積液、腫大的表淺淋巴結、胸腹壁的病變等。檢查時除注意手法輕柔外還應觀察有無壓痛、抵抗感及搏動,如有腫塊注意大小有與鄰近臟器之間的關係等。

5.1.3 深部觸診

運用一手或雙手重疊在被檢查部位逐漸加壓向深層觸摸,藉以瞭解被檢查部位深部組織及臟器狀況。常用於腹部位檢查,瞭解腹腔及盆腔臟器的病變。按檢查目的和要求可採用以下不同的手法

1.滑行觸診法:被檢查者應平臥屈膝、放鬆腹肌平靜呼吸,醫生以手掌置於腹壁,利用食、中、無名指的掌指運動,向腹部位深層滑動觸摸,對被觸及的臟器或腫塊應做上下左右滑動觸摸了解其形態大小硬度等。此法常用於檢查腸道病變有腹部包塊。

2.深插觸診法:以一至三個手指逐漸用力深插被檢查部位,以瞭解有無侷限觸痛點反跳痛。

3.雙手觸診法:用左手置於被檢查部位的背面(腰部)或腔內(陰道肛門)右手置於腹部進行觸摸。可用於檢查肝、脾、腎、子宮等臟器。

4.衝擊觸診法:用3-4個併攏的指端,稍用力急促地反覆向下衝擊被檢查局部,通過指端以感觸有無浮動的腫塊或臟器。此法用於有大量腹水且伴有臟器腫大或腫塊的病人。因急促衝擊下觸診可使腹水暫時移開而較易觸知腹水的臟器或腫塊

圖3-2-1雙手觸診

圖3-2-2衝擊觸診示意圖

5.2 觸診注意事項

(一)病人體位:一般爲仰臥屈膝,兩腿略分開,必要時可採用半坐位立位側臥位,側臥檢查時下腿應伸直,上腿略彎曲。

(二)醫生應位於被檢查者右側,面向被檢查者,隨時注意觀察觸診時被檢查者的表情

(三)檢查手法注意輕柔由淺而深由輕到重,手掌手指應保持溫暖以免刺激病人而混淆檢查結果,檢查時應遵循由遠離病變部位開始,下腹部檢查時病人應先排尿,以免將充盈膀胱誤診爲包塊。

6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