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燒傷

燒傷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iàn shāo shāng

2 英文參考

electric burn

3 概述

自從200多年前人類發明電以來,隨着工業生產和現代文明的不斷髮展,電已成爲工、農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能源。但隨着電被廣泛應用,電引起的損傷也日益增多。

損傷在臨牀上有兩類。其一是全身性損傷,稱電擊傷。其皮膚損傷輕微,電流進入體內立即傳遍全身,主要損傷心臟,引起血液動力學劇烈改變。由此呈現心心悸眩暈意識障礙等,可發生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驟停。急救使病人迅速脫離電源,施行復蘇術。另一類是局部損傷,電流在其傳導受阻的組織產生熱力,造成組織蛋白凝固或炭化、血栓形成等,稱電燒傷。而且電流傳導路徑的組織細胞(例如血管內皮),還可因電解作用受到損害,發生變質、壞死電燒傷病人並非受全身性損傷,但因後者程序輕,只有一時性症狀,恢復後局部損傷爲主要問題。

4 疾病名稱

電燒傷

5 英文名稱

electric burn

7 ICD號

W87.9

8 流行病學

引起電燒傷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數與工作中失誤有關。在我國,主要是缺乏安全用電知識及事故防範措施的落實如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或誤送電,電工未經安全用電培訓不懂電的基本知識,私接私拉電線。隨着家用電器的普及和發展,因電器的質量問題和使用不當等也使電燒傷患者逐步增多。據48978例燒傷原因分析電燒傷發生率爲3.72%(表1)。

另一報道,對全國88家醫院9695例電燒傷患者分析電燒傷佔同期收治病例總數的5.56%,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爲7∶1,青壯年患者佔3/4。這與從事帶電作業人員的性別和年齡的分佈是相吻合的。損傷部位以四肢最多,佔82.66%。9695例中行2649例行截肢術,截肢率高達27.34%。死亡率爲3.11%。高壓電燒傷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國外學者報道爲15.4%~22.2%。在致死原因中,70%是由於急性腎衰竭。同時,電燒傷患者的其他併發症發生率也很高,達到75%左右。

9 病因

電燒傷有電接觸損傷、電弧損傷閃電損傷3種類型。引起這3種電損傷的原因、臨牀特徵不同,應加以區分。

電接觸損傷指電流通過人體時由電能轉變成熱能引起的組織損傷。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電流還有非熱性損傷機制所造成的特異性損傷,如細胞的去極化、細胞膜的電崩解機制,也稱之爲真性電損傷

電弧損傷有電弧和電流兩種致傷因素。人受高壓電損傷不一定要直接與高壓電源接觸,當人體與高壓電源之間達到放電距離時,空氣由絕緣體轉入導電狀態,電流經空氣進入人體導致電損傷。這種現象電工學稱爲空氣間隙擊穿,也稱放電。同時伴有的弧光可產生大約3000℃的高溫,在如此高溫之下,創面上所有組織可以被氣化,形成一個深坑,所致的燒傷常常爲深度燒傷,有時深達肌肉骨骼甚至內臟電力部門制定了高壓電的安全距離,10000V時的安全距離爲0.2m,35000V時的安全距離爲0.4m。如果電線電壓極高,人在數米外也能被電流吸引,形成電弧放電,人體內可有瞬間電流通過引起嚴重的電弧損傷和電流通過的電損傷。電弧還常常使衣服燃燒導致火焰燒傷

閃電損傷是電損傷的一種特殊形式,皮膚表面具有特徵性的樹枝狀或蜘蛛狀的紅色條紋,稱爲閃電紋。在雷擊現場,閃電擊中的患者常呈昏迷狀態,有些患者尚有自主呼吸,以後逐漸失去自主呼吸,進入深昏迷,出現脈搏消失、瞳孔擴大,這時也不能輕易診斷爲死亡,應積極進行人工心肺復甦輸液搶救。

臨牀上常見的是電接觸損傷和電弧損傷,同時伴有電火花或弧光以及引燃衣服所致的燒傷,但後者只是一般火焰燒傷

10 病機

電流造成人體損傷主要由於電能在體內轉變成熱能引起,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熱性致病機制包括電流強度、電壓高低、電流性質、組織電阻、接觸電源的時間、接觸電源的面積觸電部位的容量、電流通過人體組織的途徑等,其中以電能本身的因素最爲重要。此外,一些非熱性致病機制,如電流導致的細胞去極化、細胞膜的電崩解機制、損傷細胞產生的炎性介質導致血管收縮和細胞壞死等。

10.1 熱性致病機

10.1.1 (1)電流強度

電流的電能可轉化爲熱能、機械能和化學能。電燒傷的嚴重程度與電流強度密切相關。根據焦耳定律:Q=0.241I2Rt(Q即熱量、I爲電流強度、R代表組織電阻、t是電源接觸人體的時間),電流通過人體後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強度的平方、組織電阻和接觸電源的時間成正比。一般認爲,5mA以下的電流爲安全閾值,但1~2mA的電流就可使人產生刺痛感覺。15mA以上的電流足以刺激神經肌肉產生強直性收縮,使人體不能脫離電源,20mA的電流使人體產生較嚴重的燒傷,50~80mA的電流能使人呼吸麻痹、心室開始顫動,100mA以上的電流持續3s則可使心臟停止跳動,達到6A的電流使人呼吸停止、嚴重燒傷及一些其他損傷(表2)。以上可能是實驗室測得的結果,因爲在實際發生事故時,有很多複雜因素,無法得知有多大強度的電流通過患者的身體。

10.1.2 (2)電壓

引起組織損傷的是電流,而不是電壓,但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與加於人體的電壓有關。據歐姆定律:I=U/R(I爲電流強度、U代表電壓、R代表組織電阻),電流的大小與電壓成正比,電壓越高,進入組織的電流越大,所產生的熱能也越多,造成的組織損害越嚴重。電壓高低與致殘率有明顯的關係,與死亡率並不成正比。這是由於高壓電損傷較少引起心室顫動,它所引起的呼吸肌強直性收縮而致的呼吸暫停經積極搶救,患者即可恢復,而低電壓(100~120V)易引起心室顫動或心搏驟停而立即死亡。60~65V、60Hz的交流電就可導人死亡。電工學將36V以下的電壓稱爲安全電壓,但也有將24V稱爲安全電壓,12V以下是絕對安全電壓。一般把大於1000V的電壓稱爲高壓電。

10.1.3 (3)電流的種類

在相同的電壓下,交流電比直流電更危險,低電壓交流電的危險性大約是相同電壓直流電的3倍。大於50V的交流電即產生危險,而小於200V的直流電很少引起死亡。直流電損傷發生在實驗室中,生活中發生的電損傷多爲交流電。交流電易產生快速電脈衝,使肌肉刺激達到40~110次/s,導致強直肌肉痙攣,使受害者難以擺脫電源,而電流通過人體時間的延長可導致組織的嚴重損傷,且心臟呼吸中樞對交流電敏感。不同頻率的交流電對人體的影響不同,民用及工業用的交流電大多爲50Hz,而50~60Hz的交流電最爲危險,可引起致命的心室顫動。交流電隨着頻率的增加致病作用減弱,200Hz以上的電流對人體的危險性很小,而頻率大於20000次/s的交流電有微弱熱效應,使深部組織溫度升高,引起充血代謝增加,臨牀用於物理治療。生活中發生電燒傷,絕大部分爲交流電引起。

10.1.4 (4)組織電阻

熱的產生與人體組織的阻抗成正比。電流通過身體時因傳導路上各組織的電阻不同,因而產生的熱量也不同。人體爲一電流導體,不同組織的電導率各不相同,這主要取決於它們的含水量和相對密度。含水量高的組織肌肉和腦組織,密度相對低,導電能力良好,阻抗就較低,含水量低的組織骨骼,密度高,導電能力差,阻抗則較大。人體組織的電阻從小到大的順序爲血管神經肌肉皮膚脂肪肌腱、骨組織。在上述各組織中,各種不同成分的電阻亦不相同,如皮膚的電阻主要集中在角質層,手胼胝的電阻可達100萬Ω。各組織含水量及血流量不同時,電阻也會有很大變化。如乾燥皮膚電阻可達10萬Ω/cm2;潮溼皮膚的電阻則大大下降,爲2萬~3萬Ω/cm2,甚至爲1000Ω/cm2皮膚和電極緊密接觸時,電阻亦可下降到1000Ω/cm2以下。皮膚和接觸的電極面積大小、通過電流的種類對電流的阻力也有重要影響。1cm2手指皮膚對直流電電阻爲5萬Ω,而對交流電電阻則爲15000Ω。15cm2皮膚對直流電電阻爲6000Ω,對交流電電阻則爲2000Ω。此外,因爲皮膚的電阻隨着燒傷而降低,進入人體的電流就會增高,產熱量就會隨之增高,造成內部組織的損害也就越重。在電壓和電流相同的情況下,人體觸點電阻高,局部損傷嚴重,但引起的全身性影響輕;反之,引起的局部損傷輕,但全身性損傷重。

10.1.5 (5)接觸時間

電流對人體的損害程度與電源接觸時間的長短有關。據前述的焦耳定律,熱量的產生與電流接觸人體的時間成正比。通電時間越長,對機體造成的損害越嚴重。當高壓電隨着接觸人體的時間延長,皮膚表面的阻力由於組織損傷而下降,進入人體的電流也隨之上升,產生的熱量也越多,對組織損傷程度也隨之增大。在高壓電路中,一般都有自動開關及斷電等保護裝置,當發生短路時即會自動斷電。如10000V電路,自動斷電時限不會超過0.5s。在民用220V或380V電路中,發生觸電事故時也多伴電閘電弧放電或保險絲熔化而自動斷電。所以,實際上人體觸電受傷時真正觸電時間均以秒計算,遭雷擊者的觸電時間甚至只有幾十毫秒。

10.1.6 (6)觸電部位的容量

1976年,Hunt提出容積導體(volume conductor)的概念,即肢體截面積大小和各組織所佔截面積的比例不同,導致燒傷嚴重程度的不一致。他將兩具電極分別緊密連接在大白鼠的1個前肢和1個後肢上,當接通60Hz、250V交流電時呈3期表現:開始時,由於皮膚高電阻,電流強度緩慢上升,皮膚對身體深部組織是絕緣體;繼之,電流強度上升到最高值,克服了皮膚阻力;隨着液體汽化、蒸發脫水,電極和組織之間的電阻再次增大,發生電弧,電流中斷。因此提出,當電流克服阻力後,機體內部可視爲一個整體,具有統一的電阻,接觸面積和表面阻力是決定性的因素,即組織面積越小,通過電流密度越大,單位體積產熱也越多,對組織損傷也就大。同樣的電流通過上臂造成的損傷比通過軀幹的損傷爲重。電流在通過組織時,電流強度逐漸減少,因此,離接觸點越遠的部位,組織損傷也就越輕。局部組織溫度上升取決於該組織通過電流的密度,離接觸點越遠,電流密度越小,組織燒傷亦輕。與電源接觸面小,局部的電流密度就大,轉變產生的熱能就多,局部損傷就嚴重。但必須指出,接觸電面積過大時,進入人體的電流就有可能足以致人死地。例如躺在浴缸中洗澡時,不慎接觸電源者,因水就是導體,使觸電面積過大,可立即死亡,但體表並無明顯創傷痕跡。

10.1.7 (7)電流的途徑

電流通過人體組織的途徑是影響電損傷嚴重程度的又一因素。在人體觸電過程中,身體各組織並不像金屬導體緊密連接在電路中,而是電流必須首先克服皮膚的電阻,纔有電流通過其他組織,這些組織形成互相併無嚴格絕緣關係、串聯和並聯混雜的電路。以前認爲,電流是沿着直線最短的距離傳導的。其實電流通過人體的實際途徑很難確定,電流通過身體的途徑不僅僅取決於各種組織的電阻,而且和身體形成電路時的最高電位(入口)和最低電位(出口)之間的位置,以及身體是否還接觸其他低電位的導體有關。如電流經頭部或上肢進入體內,由下肢引出,因電流的通路與人體縱軸平行,進入人體的電流有9%~10%通過心臟。如果電流經軀幹的一側進入,由另一側引出,進入人體的電流約3%通過心臟。電流通過心臟時,可對心臟產生直接的損傷,出現心律失常,直至致命的心室顫動和心臟停搏。

家兔實驗發現,電擊後可有心跳驟停,經搶救恢復心跳後,還可出現其他的心律紊亂,甚至心室顫動,其中15%出現繼發性心跳停止。電流對心臟損傷的3個可能的原因是:①電流引起心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②電流通過引起心冠狀動脈內膜炎,造成心肌供血不足;③電流直接引起瀰漫性心肌損害。

電流從腳到腳的流經途徑,大多不會經過頭部、心臟內臟組織

10.1.8 (8)人體狀況對電損傷的影響

人體全身情況影響人體對電刺激敏感性,如在疲勞、寒冷、疼痛和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的情況下,對電刺激敏感性增加,而在麻醉狀態下對電流的敏感性降低。

10.2 非熱性損傷機制

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電損傷除了以焦耳公式爲基礎的熱性損傷機制外,還有一個非熱性損傷機制。

電流通過人體組織可使組織去極化(depolarization)。電流通過腦部,腦部細胞去極化可出現昏迷,呼吸、心跳中樞抑制。當電流通過心臟時出現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甚至心搏驟停。作用骨骼肌、呼吸肌,發生強直性痙攣。電流直接作用血管,使血管水腫變性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甚至壞死,血循環障礙,肌肉發生壞死,表現爲夾心樣、漸進性壞死。如面積過大,常多引起大量肌紅蛋白血紅蛋白釋放,K外逸緻高鉀血癥、嚴重酸中毒肝臟損傷急性腎衰竭心搏驟停。

當電流通過組織細胞時,可使細胞去極化。足量的電流還可使神經細胞纖維產生原發性炎性反應,隨之出現繼發變性反應。直流電對細胞蛋白質還可產生電解作用,如將針狀白金電極浸於新鮮卵蛋白或肌肉肝臟組織中,在陽極起酸性反應,在陰極起鹼性反應,可造成組織細胞代謝障礙、炎症反應甚至結構破壞,發生變性壞死

人體電燒傷後,有所謂肌肉的“漸進性壞死”及神經系統的遲發性損傷表現。人體觸電後,細胞發生休克”,鈉泵失效,細胞能量產生系統發生障礙。同時,電損傷激活磷脂酶A,此酶作用細胞膜膽固醇甘油三酯結合的磷脂,引起花生四烯酸產物PGF2X及TXA2釋放,造成微循環白細胞黏着及血管痙攣,導致組織繼發壞死動物模型研究表明,局部及全身應用抗血栓素及非特異性前列腺素阻斷物,可使電燒傷壞死長度減少,一些動物可完全避免肢體壞死並恢復一定程度的功能。1987年,有人提出了細胞膜的電崩解機制,在電燒傷中存在非熱性損傷因素,並提出強電場細胞膜有一種“電致微孔”作用(electroporation),即在強大電場作用下,細胞膜內、外液和膜內、外層面導電性懸殊,造成經膜的高電熱,使細胞膜上產生許多小孔細胞膜透性增大,細胞大分蛋白質及DNA等漏出,細胞內遊離鈣增多,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增多,細胞內、外電化學平衡改變,最終導致細胞膜崩解和死亡。這種滲透性的增加在小於閾值的電場作用下是可逆的,當電場超過一定程度後,將導致細胞膜破裂,細胞崩解,從而形成早發的和遲發的細胞損傷,並可將與電場排列並行骨骼肌破裂,但不產生導致燒傷的熱量。這個機制可能是遲發性神經損傷和進行性肌肉壞死的因素之一。在短時間觸電引起的電燒傷中,這種真性電損傷較明顯,而長時間的觸電,以電產熱造成的損傷爲主,可掩蓋細胞膜的電性破裂損傷作用

10.3 電燒傷的病理變化

人體觸電後,在電流的“入口”和“出口”處最明顯的損傷是高溫引起的燒傷,尤其是高壓電引起的組織燒傷最嚴重,其中大部分爲高壓放電產生電弧,局部溫度可達3000℃以上。

10.3.1 (1)局部組織病變

皮膚:正常結構破壞,缺乏完整的皮膚附件,皮膚玻璃變性,皮下有凝固性壞死皮膚毛囊、血管周圍炎症

肌肉:初期肌纖維間有散在性充血水腫結構模糊。此後肌纖維大部分凝固,肌肉內有明顯充血淤血後期可見肌纖維結構溶解,個別呈脂肪變性及空泡變性

血管充血水腫,嚴重的血管損傷可見血管壁全層壞死結構模糊,管腔內血栓形成,大量炎性細胞浸潤

神經神經束衣結構存在,神經細胞崩解結構不清。

10.3.2 (2)臟器病變

早期發現心肌間質顯著充血水腫損傷嚴重時可見心肌細胞明顯腫脹,結構變疏鬆,後期可見心肌細胞變性壞死及竈性瘢痕形成。

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脫落。肺部主要病變爲肺出血、肺淤血肺泡壁內毛細血管明顯擴張。

細胞呈瀰漫性腫脹,血竇及小血管淤血,匯管區炎症明顯,進一步發展爲肝細胞脂肪變性細胞壞死細胞結構消失。

小球部分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腫脹,集合管內有蛋白管型和細胞管型,大部分間質有炎性細胞浸潤後期皮質內見楔形壞死區,皮質、髓質脂肪變性

這些病理變化證實高壓電對局部組織損傷除全層皮膚外,尚有深層組織的嚴重損傷血管栓塞是突出的病變。由於血管栓塞造成組織繼發性壞死,導致肌肉大片壞死神經受損,故臨牀上截肢率及致殘率均很高。高壓電燒傷對各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在電燒傷的處理中須監護心、肺、肝、腎等功能

11 電燒傷的臨牀表現

11.1 電燒傷的全身症狀

人體觸電時,如電流強度和電壓達到一定強度,特別是電流通過頭部時,患者可出現電休克狀態,表現爲意識不清、煩躁、呼吸急促、血壓升高、瞳孔縮小等,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嚴重者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或心室顫動,如不及時搶救可立即死亡。低電壓(110~220V)電流由於易引起致命的心室顫動,復甦的成功率低於高電壓。電流通過心臟時,如心臟處在舒張期前0.04~0.06s,最容易發生心室顫動。心律異常表現爲心動過速或過緩、傳導阻滯、期前收縮,心電圖可出現顯示心肌缺血的ST段異常、T波平坦、倒置,可見缺血圖形、傳導異位和急性梗死圖形,也可發生心律失常等。所以對嚴重電損傷病人應給予持續的心臟監護,一般應持續48~72h,直至心電圖檢查恢復正常。當軀幹直接接觸電源時,也可引起內臟損傷如腸穿孔、局竈性膀胱壞死膽囊壞死穿孔腹膜肌肉壞死伴局竈性胰腺壞死、脾局竈性壞死、局竈性肝臟凝固壞死,ALT升高、有時有第Ⅴ、Ⅹ凝血因子缺乏所致急性凝血病等。胸部可併發氣胸肺挫傷橫膈局竈性壞死等。因此,對電燒傷波及腹部損害者必須進行定期而細緻的腹部檢查以防漏診與誤診。如電流通過脊髓,可出現立即或延遲的脊髓神經損傷,表現爲四肢麻痹偏癱、橫斷性脊髓炎。全身可後遺神經質、遺忘症、癲癇頭痛和語言困難等。電流的直接作用還可立即出現末梢神經損傷,較常見於尺、橈神經,也可出現立即或延遲性脊髓神經損傷。延遲的脊索損傷包括四肢麻痹、橫斷性脊髓炎,或者類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綜合徵神經損傷的機理,早期可能是電流直接損傷神經元後期可能是包括營養神經幹或脊索的血管發生血栓形成的結果。

電燒傷面積較大,患者可出現典型的燒傷休克症狀。但患者休克症狀電燒傷的體表面積並不一致,這是由於嚴重高壓電損傷導致大片肌肉壞死,液體大量滲出在組織間隙而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嚴重高壓電損傷患者由於大量肌肉壞死血紅蛋白被破壞,還常伴有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釋放,造成嚴重的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尿。臨牀上表現爲暗紅色和醬油色尿,如處理不及時可堵塞腎小管導致急性腎功能急性腎衰竭

11.2 電燒傷局部損害的特點

11.2.1 (1)低壓電損傷

低壓電損傷造成的創面損害一般範圍小,創面較淺,一般爲深二度至三度燒創面。常侷限於觸電部位,如手、足、口腔等,個別可深達手或足部的血管神經肌腱

11.2.2 (2)高壓電燒傷

電流入口處可顯示炭化中心、創面凹陷,環以蠟黃色或灰白色皮革樣堅韌的壞死皮膚,其外層爲黑色或鮮紅色狹窄環,伴有略高的邊緣。進口可能不止1個。進口的大小變異較大,但這並不反映其下面組織損傷範圍及情況。出口可能較小,乾燥而呈圓形,也可能不止1個。電擊創面最突出特點爲,皮膚的創面很小,而皮膚下(正常皮膚下)的深部組織損傷卻很廣泛。深部組織損傷可累及肌肉肌腱神經血管骨骼肌肉損傷的表現從一般性的腫脹直至明顯的凝固性壞死壞死肌肉色澤呈灰白色或暗紅色,水腫、軟化,其壞死的範圍和平面很不均勻,損傷肌肉往往與正常肌肉分界不清,深淺層次不規則,可能淺層肌肉正常,而深層肌肉缺血、壞死。可呈夾心壞死現象,即在血運良好的淺部肌束下有深部肌束的壞死、同一肌束內的壞死可僅見於一段、同一平面血運良好的肌束中可能夾有片狀壞死肌肉,由於各部位組織結構及導電性、對熱損傷耐受的不一致,以及觸電時身體各處電場分佈的差異等,造成電燒傷的“多發性”、“節段性”、“跳躍性”及肌肉的“夾餡狀”壞死、骨周圍“套袖狀”壞死等複雜多樣化表現。

電流經皮膚進入體內,即沿電阻小的血液運行,當電流達到一定程度,可損害血管壁,內皮細胞釋放第Ⅷ凝血因子促進血細胞凝集和血栓的形成,引起血管多發性栓塞壞死血管堵塞前的血管造影提示,損傷血管呈不規則的狹窄以及“串珠狀”影像電燒傷的另一特徵是組織進行性壞死。由於電流在體內可通過電阻小的血管使血管壁內膜損傷,造成血管栓塞、管腔擴大或繼發性破裂出血電燒傷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PGF和TXA2的釋放和失衡,也導致微血管血栓形成組織壞死的範圍與血管受損有關,故在電損傷的早期難以確定損傷的深度和廣度。肢體電損傷後未有充分的切開減張可致筋膜綜合徵,導致肌肉腫脹受筋膜腔的限制,血管神經受壓,由於肢體循環障礙導致進一步的肌肉和軟組織壞死

頭部電燒傷常致頭皮壞死顱骨外露,甚至全層顱骨壞死以及常合併腦、脊髓眼球晶狀體損傷。面部電損傷可引起感覺器官的嚴重損傷,如面部爲電流的進口,則可導致患者眼、口腔、鼻子的壞死或缺損以及頜骨暴露,並導致毀容的後果。四肢的電損傷,作爲容量導體其截面直徑小,因此損傷嚴重。如手握電源未能擺脫,接觸時間長,則手指及掌部出現炭化、乾枯。觸電的肢體因屈肌收縮,關節處於屈位。嚴重的屈曲攣縮可引起肢體的開放性骨折以及關節脫位。在肘關節、腋部、膕窩部及腹股溝部,其相互接觸的近關節皮膚可因電流經過而產生間斷性創面。軀幹作爲容量導體,其截面積較大,電流通過軀幹很少引起內臟損傷,但如果軀幹作爲電流的進口,則病情複雜,可引起內臟損傷。胸壁直接接觸電流,患者可出現胸壁全層燒傷不伴有或伴有開放性氣胸,嚴重者可導致胸腔內心、肺等組織損傷。腹部直接接觸電流可造成腹壁的嚴重損傷或全層壞死,嚴重者可有腹內臟器的損傷,如肝、脾局部性壞死,腸、膽囊膀胱局部壞死和(或)穿孔損傷範圍差異很大。必須注意的是腹部電損傷累及腸管損傷時,在腸管破潰穿孔前可無明顯的腹部體徵。

12 電燒傷的併發症

損傷併發症包括由電流本身造成的原發性損傷組織燒傷後引起的繼發性損傷。因此,它除了有一般熱燒傷的併發症外,還有電損傷發生或特有的併發症,如神經系統併發症、急性腎衰竭繼發性出血白內障等。

12.1 神經系統併發症

中樞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表現各異,多爲高壓電損傷所致。當電流從人體頭部通過時,神經系統受到電流的強烈刺激患者可出現電休克症狀,表現爲意識不清、躁動、抽搐、呼吸快而不規則、瞳孔縮小、血壓升高等,大多數症狀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極少數患者2~3周後神志恢復,一些患者留下後遺症,如癲癇偏癱、失語等。有的患者出現反應性精神病神經官能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如頭部作爲電流的進口或出口,則可造成嚴重的腦組織損傷患者可出現顱內高壓和腦疝症狀神經系統檢查陽性病理體徵。

損傷合併脊髓損傷較少,常爲電流通過脊髓所致,但如發生則很難完全恢復正常。患者常表現爲四肢麻痹偏癱和橫斷性脊髓炎等。脊髓損傷可立即發生或遲發性發生。遲發性脊髓損傷發生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爲脊髓營養血管損傷所致。

周圍神經損傷以正中神經、橈神經和尺神經爲多,大多爲早期電流對神經的直接損傷所致,少數患者後期瘢痕組織神經的壓迫所引起。組織深部的神經血管系統受損往往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神經麻痹,因此在深部組織清創時特別要注意保護尚未失活的神經。某些傷員在受傷當時無局部神經損傷徵象,傷後數天,甚至在傷後1~1.5年纔出現神經麻痹或缺損的症狀周圍神經損傷的恢復比較慢,常需1年以上甚至數年,有些患者則爲永久性的損傷

12.2 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電燒傷後較常見的併發症。原因可能有:①電流直接通過腎臟或使腎血管受損。②受損害組織釋出大量毒性物質、異性蛋白,如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等,當血中游離的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腎臟排泄時,可引起腎臟血管痙攣,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分子量小,能通過腎小球到達腎小管,在酸性的尿液中極易在腎小管中沉澱、積聚堵塞腎小管,造成腎小管變性壞死而致腎衰竭。其受損機理,頗類似大量肌肉受損的“肢體擠壓綜合徵”。③嚴重休克,如電燒傷低血容量性休克未及時進行充分的液體復甦。

早期患者表現爲肌紅蛋白血紅蛋白尿尿色呈暗紅色或醬油色,如處理不當,出現腎小管堵塞,患者尿色可突然轉清,尿量減少甚至無尿。實驗室檢查尿比重降低或固定在1.010左右,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其防治方法與一般燒傷者同。在電燒傷早期給予充分的液體復甦、適當增加水分、以5%碳酸氫鈉鹼化尿液、應用溶質利尿劑,尿量維持在每小時100ml以上,可有效地預防早期因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堵塞腎小管引起的急性腎衰竭。在患者全身情況穩定時,儘早行清創術去除壞死組織,減少肌紅蛋白尿,減少毒素腎臟毒性作用,對防止腎衰竭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腎功能障礙系由於肢體廣泛肌肉壞死所引起的,可考慮及早進行截肢。

12.3 繼發性出血

繼發性出血電燒傷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死亡。出血時間多在傷後1~3周,有時亦可長至4周以上。大多數是由於壞死組織脫落,而包圍在壞死組織中的血管由於本身有管壁的損傷而破裂出血電燒傷後併發動脈炎導致假性動脈瘤暴露血管未及時被健康組織覆蓋導致管壁乾性壞死組織感染累及周圍血管感染均是電燒傷繼發性出血的原因。已如前述,在清創過程中,應注意對已有損壞的血管結紮。清創後,仍應在傷員牀旁或患肢的近心側放置一止血帶。患者的肢體如有出血可能的,應放置於被子外面,一旦發生出血可及時發現。醫護人員應提高警惕,經常巡視檢查。一旦發現出血,立即將止血帶綁上或用手直接壓迫止血止血方法,一般採用在出血近側正常組織下切開皮膚尋找動脈結紮。不得已時才採用局部貫穿結紮的方法,因爲這樣處理仍有再出血的可能。對深部創面或截肢殘端,可作預防性的近心段的血管結紮。

以前保守的治療方法常常造成繼發性出血,現在由於電損傷治療的進展,早期徹底清創,一期修復組織缺損明顯降低了電燒傷繼發性出血。預防繼發性出血在創面處理時要注意儘早擴創,徹底去除壞死組織包括壞死血管,防止組織感染引起的血管壞死;裸露在外的血管和間生態的血管必須以血運豐富的皮瓣或肌皮瓣覆蓋;行血管移植術時要確保受區血管吻合血管內膜無損傷

12.4 白內障

白內障是電損傷特有的併發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數發生在頭、頸部直接接觸電流者,可爲單側或雙側。少數發生在傷後1~3周,大多數發生在傷後3~6個月,一些患者甚至在傷後數年才發生。一般不能自行吸收白內障完全成熟時可手術摘除晶體,預後大多良好。但如有眼底及視神經損傷,則影響視力的恢復。

12.5 氣性壞疽

在各種原因引起的燒傷中,電燒傷併發氣性壞疽者最多。及早進行壞死組織的清除,是預防氣性壞疽最有效的措施。如懷疑有氣性壞疽時,應將創面開放,徹底清除壞死組織,用雙氧水洗滌創面。若已明確診斷,應及時處理。處理方法同一般氣性壞疽。清除壞死組織後,如有條件,可應用高壓氧治療,對控制感染的效果較好。無芽孢厭氧細菌也是電燒傷中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在深部組織內的檢出率很高,值得重視。

12.6 肝臟的損害

電流通過肝臟常併發肝細胞壞死,臨牀化驗檢查血清中鳥氨酸羰基轉移酶(SOCT),在傷後24h以內,比正常高80倍,而一般的深度燒傷在傷後5天才出現高值。說明肝細胞已受電流的打擊,要注意肝臟的保護和治療。

12.7 腸道穿孔

腸道除常見的應激性潰瘍外,當電流從腹壁或背部進入腹腔時,常可引起小腸結腸穿孔。第三軍醫大學曾報道有2例腹部燒傷併發腸穿孔的病例,均經手術處理治療。因此對腹部電燒傷的病例密切觀察病情是十分必要的。

12.8 腦膿腫腦脊液漏

顱骨全層燒傷壞死者,因未去除壞死顱骨,或經顱骨鑽孔後繼發感染時,常可並發腦膿腫,以硬腦膜下膿腫爲多見。因此早期處理壞死顱骨或用皮瓣等覆蓋,是預防腦膿腫的有效措施。腦脊液漏常因高壓電直接損害蛛網膜下腔所致,且易繼發腦膜炎。宜選用有效抗生素局部或全身使用,經抗生素溶液外敷,培養生長肉芽創面後,及時在軟腦膜上植皮修復

13 診斷

診斷較容易,但應密切觀察深部損傷進展和併發的感染。還應重視低血容量、尿量少和尿成分異常(蛋白、管型、紅細胞等)、心電圖改變和貧血等。

14 電燒傷的治療

14.1 早期處理

14.1.1 (1)現場急救

電燒傷後死亡原因大多是在事故現場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因而電損傷患者的現場急救非常關鍵。急救的第一步應使患者脫離電源,最妥善方法是立即將電源電閘拉開,切斷電源。但對接觸某些電力設備而被電擊患者,在切斷電源後,可用乾燥木製絕緣物將患者從有關電力設備移開後,幫助者方可接觸,因這種設備可能具有巨大的殘餘電力的電容器性質。如電源開關距現場太遠或倉促間找不到電源開關,則應用乾燥的木器、竹竿、扁擔、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等不導電物品將患者與電線或電器分開,或用木製長柄的刀斧砍斷帶電電線。切不可用手或導電的物體去拉患者或挑開電線和電器,以防救助者自身也遭受電擊傷,以保自身安全。

14.1.2 (2)立即施行心肺復甦

脫離電源後應立即檢查患者心、肺情況。患者往往昏迷,呼吸停止或不規則,心搏停止或減弱。對呼吸業已停止者,幫助者應立即施行持續的人工呼吸。如患者雖然無呼吸,但心跳仍有規律,則預後大多良好。在患者開始有一些恢復現象以後,人工呼吸必須繼續延長至恢復正常的自動呼吸爲止。看上去似死亡的患者,大多是因爲呼吸麻痹,持久不斷的人工呼吸可以將一部分人救活。有人主張人工呼吸至少應繼續4h以上,甚至6~8h。人工呼吸最好用口對口方法,14~16次/min,如送達急診室後,可以速行氣管插管。

患者發生心搏驟停但尚有呼吸者,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80次/min左右。如在頸動脈或股動脈處觸及輕微搏動,脣色由蒼白轉爲紅色時,表明有效。如胸外心臟按壓無效,應立即開胸直接按壓心臟。在受傷現場很難確定有無室顫,有時聽不到心音,摸不到脈搏,但心臟仍可能在微弱地跳動。若聽不到心音但於頸動脈處可見到微弱的搏動時,可能已有室顫。在這種情況下,胸外按壓是必要的。在急診室,應用電除顫以解除室顫。患者瞳孔擴大、固定並不是去大腦狀態的可靠指標,通常它並不意味腦死亡患者心跳及呼吸均停止,則應人工呼吸心臟按壓兩者同時進行,其比例爲1∶4~1∶5。

如現場有條件,在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壓時,可以應用洛貝林咖啡因、尼可剎米中樞興奮劑。如心跳停止,可在心臟按壓的同時靜注腎上腺素。當心電圖證實有室顫,應用腎上腺素藥物後行同步直流電除顫。如僅爲心搏微弱,未發現室顫時,忌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上腺上腺素,因其可使心肌應激功能增加,更易引起室顫。

14.1.3 (3)檢查及掌握傷情

迅速瞭解病史,如電源電流、電壓、電流進口接觸時間、曾否發生電弧或電火花、着地情況、有無從高處墜落及在現場所採取的急救方法等。全身檢查包括有無顱損傷內臟損傷骨折氣胸等。懷疑骨折的部位及胸部應行X線檢查患者受傷時可有短暫的昏迷,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可有眩暈神經過敏、搐搦脊髓損傷等,在搐搦時應行抗搐搦處理。應行心電圖檢查,特別對電流進口在左臂的患者。如心電圖有變化,應行持續的心電監護。取血測定動脈血氣、LDH、CPK及血澱粉酶。留尿或導尿檢查有無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等。

14.1.4 (4)液體復甦

電燒傷休克期的補液量,不能僅根據皮膚燒傷面積而做出計劃,因爲在高壓電燒傷時往往伴有深部肌肉組織的廣泛損傷壞死,液體大量滲出在組織間隙,特別在筋膜下和肌肉腔隙,液體的丟失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液體復甦量要明顯多於同等面積燒傷。一般輸液量比體表燒傷預計公式高4倍以上。第1個24h補液量可按每千克體重每1%TBSA 7~8ml計算,同時要根據患者輸液治療的反應全身情況、血壓心律、中心靜脈壓、末梢循環和每小時尿量來調節。開始時應輸入較大量液體以保證患者尿量在50ml/h以上,兒童尿量則要求達到每小時每千克體重2ml。電燒傷釋放的大量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在酸血癥時,更易沉積和填塞腎小管,會加重休克腎臟的損害,更易導致急性腎衰發生。對嚴重高壓電燒傷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傷特別是有過心搏驟停或心電圖異常或顱腦損傷時,輸入量應適當控制,以防止輸液過多,加重心臟負和引起腦、肺水腫。對有血(肌)紅蛋白尿患者,在靜脈補液使血容量得以恢復的同時,宜用甘露醇利尿沖洗腎小管尿量要維持在每小時100ml以上,以防止急性腎功能損傷。並可酌情投用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如果肌紅蛋白尿持續存在,則提示有大面積肌肉壞死,要及時對燒傷肢體等病竈進行手術探查。曾報道1例45%嚴重電燒傷病人,入院時有嚴重肌紅蛋白尿和血紅蛋白尿,傷後第5天,發現血清中NPN值升高至100mg/d,BUN值升高至57mg/dl,當時認爲可能系左下肢肌壞死所致。當即行左下肢高位截肢,術中發現左股動脈內血栓阻塞。手術後病情明顯好轉,從而防止了急性腎衰發生

14.1.5 (5)焦痂和筋膜切開減壓術

高壓電燒傷後,深部組織壞死體液大量滲出,造成筋膜水腫明顯,壓力增加。並在24h內進行性加重,易形成筋膜綜合徵,使腫脹肌肉筋膜腔的限制,血管神經受壓,肢體循環障礙引起進一步的肌肉壞死。對環狀區,應儘早施行焦痂及深筋膜切開術以減低肌間隙壓力,改善循環,或可挽救部分受壓而並未壞死肌肉。肉眼所見肢體水腫程度並不是肌間隙內壓力的表示。外在的腫脹也影響檢查肢體遠端的血管搏動。一個肢體的嚴重損傷表現爲:①輕度或中水腫。②觸之緊張、發硬。③被動伸展手指或足部時疼痛。④攣縮。⑤摸不到血管搏動。⑥遠端發紺。⑦毛細血管再充盈極差。

在腕部,壓力增加還可發生神經病變。手術時,應達到足夠的深度,切開深筋膜,使肌肉可以膨出,否則達不到目的。手和腕部的電損傷注意腕管和腕橫韌帶的切開。嚴重的肢體高壓電損傷,即使非環形焦痂,也要切開減壓,以免發生筋膜綜合徵。切開的創面開放,可以碘仿紗條覆蓋並縫合固定,塗敷磺胺嘧嘧啶嘧啶銀糊劑等防止感染。減壓術,不僅是治療措施,也是一個重要可靠的診斷手段,有助於判斷是否有截肢的必要或截肢的平面及手術時機等。如患者情況及醫療條件允許,早期手術探查,筋膜切開,受壓神經的減壓處理或早期重建血運,保留肢體。

14.1.6 (6)預防感染

電燒傷是開放性損傷,且伴有深層組織的廣泛壞死。該類傷口的化膿性細菌感染,爲深部組織的厭氧感染提供了條件,厭氧菌感菌感染發生率較高。早期應立即常規應用TAT 3000單位。爲防止其他厭氧菌感菌感染,尤其是梭形芽孢桿菌,可常規注射大劑量青黴素,直至壞死組織徹底清除乾淨。對於需氧菌的感染,應在病程中定期進行創面培養,並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注意防止全身性的真菌感染。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儘早修復創面纔是預防感染的關鍵。

14.2 電燒傷的創面處理

14.2.1 (1)低壓電燒傷

由於創面侷限、較淺,一般只需換藥或自體取植皮術即能癒合,極少數因指(趾)壞死行截指(趾)術。電弧或電火花燒傷因電流未通過人體,爲體表的熱損傷創面,處理與一般火焰燒傷相同。

14.2.2 (2)高壓電燒傷

由於電燒傷在初次清創時很難區分健康的和燒損的肌肉組織,再加上肌肉發生“漸進性”壞死,因而國外許多學者多不主張電燒傷初期清創後應用植皮或皮瓣一期修復創面,而採取延期修復創面的方法。即在第一次清創時切除明顯失去活力的壞死肌肉組織,由於清創切除往往不容易徹底,所以主張清創後的創面保持開放,應用抗生素溶液溼敷或用生物敷料覆蓋,然後每隔2~3天打開敷料再作觀察,將新發生壞死肌肉進行第2次或第3次清創,直到壞死組織壞死肌肉不再發生並被完全切除,或創面已有肉芽組織形成,最後應用植皮或皮瓣修復閉合創面。這種治療電燒傷方法,其優點是通過反覆探查和多次切除,最後的創面接受植皮或皮瓣的條件較好。但其明顯的缺點是患者需要的清創手術次數過多,如有的作者指出65個電燒傷患者共接受手術509次,平均每個患者行手術7.8次。而且,更重要的缺點是由於清創後創口不能立即閉合,深部組織肌腱血管神經、骨和關節暴露時間長,常因繼發性感染壞死。尤其是上肢手腕部屈側電燒傷,大多合併肌腱血管神經損傷,一旦發生繼發性感染壞死,恢復功能的希望極小,傷殘嚴重。由於手的肌腱神經壞死,手的運動功能和知覺完全喪失,形成嚴重的傷殘,患者最後多被截肢。這種方法,據報道可降低截肢的平面,保留肢體的長度,但截肢率仍高達26.6%和35%。國內報道的四肢截肢率也高達26.8%和44.4%。

經動物實驗發現,電損傷後創面立即出現3個同心圓區域:中央爲炭化區,中間爲蒼白缺血區,外周爲紅斑區。顯微鏡觀察發現,除了中央區,在中間和外周區也有血管栓塞。根據血管損傷的程度,血管損傷分爲3期:①三期:血管壁的完全栓塞壞死,常見於損傷的中央區;②二期:細胞壁或多或少的損傷伴有壞死,炎性細胞浸潤血管栓塞,常見於中央區域的外圍;③一期:血管壁只有輕微的變化,主要在內膜上,包括水腫內皮細胞分離血液組分向血管聚集。電損傷由於血管損傷,創面有一個加深過程。經臨牀觀察和病理學檢查指出,損傷的進展在72h穩定,3天后損傷在總的外觀上沒有改變,病理學檢查顯示從中心向外周損傷減輕,但外周區域最後將有壞死形成。從以上觀察可得出結論,手術治療特別是清創術必須在傷後3天進行,手術要有足夠的範圍,包括外周將要發生壞死的區域。保守的手術方法雖然保證植皮和皮瓣的成功,但由於清創後未及時閉合創面,易引起暴露血管神經肌腱、骨和關節繼發性壞死,截肢率很高或遺留嚴重的功能障礙,而且在病程中由於肌肉繼發性壞死和創面的感染患者發生功能損害。

近30多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基於間生態的血管神經肌腱等在健康組織的覆蓋下可以恢復正常這一觀點,以及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和抗感染治療的進展,主張早期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在功能部位或神經血管肌腱暴露部位,行一期皮瓣或肌皮瓣覆蓋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手術方法除了應用鄰近皮瓣、腹部帶蒂皮瓣外,隨着對皮瓣解剖研究的深入及顯微外科技術的廣泛應用,行吻合血管遊離皮瓣和軸型皮瓣術已有顯著的發展。軸型皮瓣由於血運豐富,抗感染能力強,使皮瓣修復損傷的一期癒合率達到90%以上。組織移植技術的發展,使一些嚴重受損組織修復成爲可能,挽救了一些以前需要截肢的肢體。

高壓電損傷常伴有大片肌肉組織壞死,故早期鑑別肌肉壞死是治療的一個重要步驟。肉眼觀察壞死肌肉有以下特點:外觀色澤呈灰白色或暗紅色,無光澤,肌肉軟化,擴創時不出血,切割和刺激肌肉時無收縮反應,但如在止血帶下手術,壞死肌肉由於血管栓塞不能排空血液呈紅色,而健康的肌肉由於血液被排空而呈蒼白色。99mTc焦磷酸鹽掃描可用於判斷肌肉是否有活力,掃描顯示“冷”或無灌流區,提示肌肉組織已經壞死,沒有保留的可能,掃描顯示正常灌流區,提示肌肉組織正常,掃描顯示“熱”或灌流增加,提示有部分肌肉組織壞死133硒掃描可測定肌肉組織血流量的變化,如血流量減少至每100g組織1ml/min,提示肌肉壞死。其他檢查磷酸肌酸激酶、MRI等。但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爲這些檢查或不夠準確,或費時、費力、不實用而難以推廣。亞甲藍組織染色法可作爲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用以鑑別壞死組織。在術前48h經健康組織向焦痂下注射2~4ml亞甲藍(用藥劑量不超過每千克體重1~2mg),術中發現壞死組織呈藍色,而有活力的組織不被染色。這是由於亞甲藍在健康組織中通過血液循環吸收後從尿中排出。同時亞甲藍還是一種氧化還原劑,可使活組織還原變成無色,根據組織被染成的不同深淺的藍色,識別組織損傷的不同程度。

損傷造成的血管損傷,特別是肢體的主要動脈損傷是截肢率高的因素之一。近年來開展的血管移植手術,尤其是腕部電損傷後血移植重建手部血循環術可挽救一些肢體。此外,吻合血管的複合組織移植術用於修復深度電損傷造成的各種組織缺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吻合血管術的應用使得正確判斷受區血管損傷的平面顯得十分重要。北京積水醫院等通過電損傷早期擴創遊離皮瓣移植的實驗研究指出,距創緣3cm以上的血管,其管壁彈性好,內膜外觀正常且與內膜下無分離,切斷後動脈呈噴射狀出血,供吻合用對皮瓣癒合良好。他們通過動物試驗和臨牀研究,提出了血管損傷的A、B、C 3段判別法。A段爲血管壁全部壞死,表現爲肉眼可見的變性,管腔塌陷,血流停滯或血栓形成;B段爲血管壁部分壞死,表現爲管壁水腫、紅染、污穢,管腔淤滯,剝離失去痙攣收縮能力,剪斷後噴血不暢,手術顯微鏡下可看到內膜分離或有附壁小血栓;C段爲內膜損傷段,肉眼觀察外觀正常,剪斷噴血良好,易致手術醫生判斷錯誤,但血管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在此處作血管吻合易導致血栓形成。因此提出,手術中剝離血管後,肉眼觀察完全正常時再向近端延長5cm以上,一般可認爲是安全的。對於一些受損但未壞死的間生態組織,特別是神經血管肌腱應予以保留,因爲間生態組織如果血運改善或在健康組織的覆蓋下,可以恢復常態,但間生態的肌肉組織則應切除以防止肌肉的進行性壞死而產生一些併發症。

14.2.3 (3)不同部位電損傷修復

14.2.3.1 顱骨電燒傷

高壓電接觸顱骨燒傷燒傷面積大小不等,嚴重者可深及顱骨內板、硬腦膜和腦組織。因顱骨電阻大,電流導致腦組織損傷較爲少見。當燒焦的頭皮脫落後,若骨面有光澤,呈淡黃色,提示顱骨外板有生機,若呈白色或灰色,提示外板骨質壞死,若呈灰黑色和焦炭色,提示全層顱骨壞死。當肉眼鑑別顱骨損傷的程度有困難時,可通過顱骨鑽孔法幫助鑑別,按層次探入時無出血者,證明該層已遭損害。過去傳統的治療方法常採用較保守的手術治療方法,去除壞死組織後,如顱骨暴露較小,則行局部皮瓣轉移修復。如顱骨暴露較大,在暴露顱骨上鑽孔至板障出血,孔間距離爲0.5cm,或者在鑽孔以後用咬骨鉗咬去孔間死骨,以後待肉芽組織長出後再行植皮術。或待死骨分離後在肉芽組織上植皮,但壞死顱骨分離常需數月。這些手術的方法簡單、方便,但病程較長。

但目前認爲鑽孔法是沒有必要的,壞死顱骨不必切除,局部覆蓋轉移皮瓣或遊離大網膜加遊離植皮覆蓋創面後,該壞死顱骨骨板將被吸收,新骨即可再生顱骨電燒傷創面可採用保留死骨支架,一期皮瓣修復方法。在局部創面尚未感染之前,切除壞死頭皮,保留顱骨(或者僅去除表層少許骨片),手術中可不把顱骨全層切除,立即用皮瓣修復創面。根據創面及暴露顱骨大小形狀,首選局部隨意皮瓣、以顳前動脈頂支或枕動脈爲軸型血管的頭部皮瓣,雙蒂推進皮瓣等,或用遊離皮瓣和遊離大網膜移植結合中厚皮片移植。該治療方法,使療程縮短,併發症減少,達到一期癒合的良好效果。

合併有硬腦膜下膿腫者,應及時引流和減壓。腦實質膨出時,小面積膨出者可在腦組織的肉芽創面上植皮,用肋骨條支架移植或用鋼帽保護。也可用遊離皮瓣和遊離大網膜移植結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復

14.2.3.2 ②面頸部電燒傷

面、頸部深度電損傷,處理比較困難,一般採取較保守的處理方法。由於面部軟組織對覆蓋面部重要器官以及後期外觀的需要,切除過多或過少均不利於癒合,切除過多則組織缺損大,切除不夠則造成移植的皮瓣感染,手術失敗。面、頸部早期手術出血多而且壞死組織界限不清楚,手術困難,一般應等待一段時間,等創面壞死組織界限清楚後再行清創術。面、頸部深度燒傷,一般需皮瓣修復,如早期皮瓣修復有困難,可先用遊離植皮消滅肉芽創面,待壞死組織完全去除後再行皮瓣修復缺損的組織暴露的骨組織。有眼瞼損傷的應注意保護眼球組織,儘早作上下瞼粘連術,以保護眼球組織,避免眼角膜因暴露導致感染穿孔。若上頜竇和篩竇壞死則應及時清除和引流,以防顱內感染發生眼眶骨組織上齶骨或下頜骨等壞死可延期切除。面、頸部深度缺損修復常用的皮瓣有以顳淺動脈爲軸型血管的額部皮瓣,以面動脈甲狀腺動脈和頸橫動脈爲軸型血管的頸闊肌及皮瓣,以頸橫動脈爲軸型血管斜方肌肌皮瓣,以胸廓動脈穿支爲軸型血管的胸三角皮瓣,以胸肩峯動脈爲軸型血管胸大肌皮瓣和以胸背動脈爲軸型血管背闊肌皮瓣。

兒童將帶電電源插頭放入口中,發生短路,可以引起2500~3000℃的電弧熱損傷,導致口腔內和口脣部深度燒傷。7~12天后焦痂分離時可發生動脈嚴重的出血。入院後應定期經常的清潔創面,塗用抗生素油膏,嚴密觀察注意出突然大血。同時在口脣部放入口形填塞物,以減輕口角畸形

頸部電燒傷的最大危險是出血。對頸部電燒傷的病人,首先應查明頸部血管受損的可能性,必要時結紮近端血管,以免在大出血時措手不及。若頸總動脈受損,應劈開胸骨予以結紮,對頸部壞死組織,應儘早植皮封閉創面。

14.2.3.3 ③胸部電燒傷

A.未波及肋骨電燒傷:待傷員休克控制後,將全層壞死皮膚肌肉全部切除,但注意損傷肋骨骨膜然後用整張中厚遊離自體皮移植。如果對切除後的組織的健康狀況有懷疑時,可先用異體(種)皮覆蓋,以便進一步擴創和自體皮移植

B.非穿透性波及胸壁全層的電燒傷:在休克期後,將胸壁全層切除,用局部轉移皮瓣修復缺損,胸腔留置閉式引流48~72h。

C.穿透性胸壁全層電燒傷:若傷員情況允許,應立即進行胸壁全層切除、局部皮瓣修復缺損、胸壁閉式引流。若傷員情況不允許立即手術,可將胸壁壞死皮膚切除,簡單縫合封閉胸腔胸腔閉式引流,待傷員情況允許後,再按前法處理。

D.傷及胸腔臟器的電燒傷:如傷員情況允許,可將損傷部分的臟器切除,胸壁則按前法處理,胸腔閉式引流。如果傷員情況不允許進行臟器切除或胸壁修復時,亦可將胸壁在損傷臟器四周縫合,封閉胸腔,並作閉式引流,損傷臟器外露,待壞死組織分離脫落後,肉芽創面植皮。胸壁缺損待以後用皮瓣轉移縫合。早期胸壁擴創時,應避免損傷肋骨骨膜,切除已壞死肋間肌及肋骨時,應避免造成開放性氣胸。腹部或軀幹背側電擊傷時,應嚴密觀察有無內臟損傷

E.若胸壁缺損範圍很大,難以用皮瓣修復,可用腹部遊離皮瓣大網膜軸型皮瓣以修補胸壁缺損。

14.2.3.4 ④腹部電燒傷

A.單純腹壁電燒傷:在傷員情況允許時,爭取早期將壞死組織肌肉全部切除。如果腹膜尚未波及,腹壁缺損立即行局部皮瓣轉移修復,或直接縫合,如果腹膜燒傷,應一併切除,用闊筋膜、鉭合金網、國產紡綢、翻轉一側腹直肌前鞘等以修復腹膜缺損,然後用局部皮瓣修復腹壁缺損。

B.全層腹壁和腹膜燒傷,或併發內臟出血穿孔者,應及早進行剖腹探查術。切除受損的臟器,大面積腹膜缺損,除應用大網膜覆蓋加皮膚移植外,有條件的話,可行皮瓣轉移或帶蒂皮瓣覆蓋。

14.2.3.5 四肢、手、足、電燒傷

不論是工業或生活中引起的電燒傷,常是肢體首先接觸電源,在四肢電燒傷中上肢的發生率高於下肢。肢體電燒傷時,由於電阻大,截面積小,電流通過量大,損害常較嚴重,可累及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當電流通過肢體時,肢體屈曲,在關節屈側面形成短路,可損傷關節腔,甚至脫臼四肢電燒傷後,肢體截肢率很高。國外報道,肢體的截肢率(不包括手指和足趾)高達35%。國內作者報道,肢體截肢率爲26.8%~44.4%。如何儘量保持肢體的功能,避免截肢是治療的努力方向。

A.手部:手部電燒傷以手掌部爲重,常因手握電源,發生屈肌肌羣收縮,以致一時難以脫離電源使致傷時間延長。手掌部皮膚厚、電阻高,常使手掌深部的血管栓塞和指、掌骨壞死。以致不得不截除患手。約有3/4的電燒傷均累及手部。

對手和腕部電燒傷處理應包括:a.腕管和Guyon管鬆解,切口沿魚際區內緣上1/3作弧形切開至腕橫皺襞,然後折向尺側至前臂下1/3,使腕管減壓。b.徹底清創,徹底清除壞死組織至健康組織平面,以期重建血管牀以保證移植血管成活。切除壞死指屈淺肌肌腱和指屈深肌的壞死肌肉,並應徹底切除壞死的或夾層壞死的斜前方肌,只保留指屈深肌腱的連續性和正中神經與尺神經。局部充分沖洗抗生素使用是防止術後感染的重要環節。c.重建血運,該手術的適應證是腕部燒傷而遠端手部健存者。先切除損傷動脈,範圍應超過病變部分,必要時行冰凍活檢以確定動脈內膜的完整性,血管舒縮功能良好,近端噴血正常。然後取自體大隱靜脈血管移植。雙小腿大隱靜脈可滿足一側腕部尺、橈動脈缺損所需的最大長度。爲避免移植靜脈瓣阻礙血流,需逆向安置,即將大隱靜脈近、遠端分別與動脈的遠、近端吻合。d.面積小的手和腕部的高壓電損傷可用局部皮瓣修復。缺損範圍較大的手、腕部電損傷的皮瓣修復方法常選擇腹部帶蒂皮瓣、前臂島狀皮瓣或遊離皮瓣。手術時應根據受區的情況、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以及術者對皮瓣技術的熟練程度綜合考慮。腹部帶蒂皮瓣有隨意皮瓣和軸型皮瓣。腹部隨意皮瓣由於其血運和抗感染能力較差,而且受長寬比例的限制,對修復缺損範圍大的手、腕部有一定的困難。隨着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以腹壁淺層知名血管作爲腹壁血液供應來源,腹部帶蒂軸型皮瓣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據皮瓣所含血管的名稱和部位,腹部帶蒂軸型皮瓣可分爲帶旋髂淺動脈和腹壁淺動脈的腹股溝皮瓣、以腹壁淺動脈爲軸型血管的下腹部皮瓣、以腹壁下動脈肌皮支爲軸型血管的中腹部皮瓣、以腹壁上動脈肌皮支爲軸型血管的上腹部皮瓣和帶肋間動脈前皮支的側腹壁皮瓣,其中比較常用的是腹股溝皮瓣、側腹壁皮瓣和下腹部皮瓣。腹部帶蒂軸型皮瓣由於其抗感染能力強和長寬比例可達2∶1~3∶1的優點,基本上能滿足手和腕部修復需要。前臂島狀皮瓣大多選擇以尺、橈動脈皮支爲蒂,不犧牲尺、橈動脈。若以尺、橈動脈爲蒂的前臂島狀皮瓣,必須確定另一主要動脈完全未受損且無變異。對於帶蒂皮瓣修復有困難的手、腕部缺損可用吻合血管遊離皮瓣,但由於高壓電損傷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損傷注意受區血管吻合部位血管吻合位置,在無損傷血管部位吻合血管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北京積水醫院報道了57例68個肢體用帶蒂皮瓣和遊離皮瓣修復腕部電損傷後的效果,認爲吻合血管遊離皮瓣肌皮瓣和大網膜移植修復腕部電損傷,手術次數少、嚴重併發症少、創面一期癒合率明顯高於帶蒂皮瓣移植術吻合血管遊離皮瓣肌皮瓣和大網膜移植,由於其血液循環良好且能與創面緊密接觸無空隙,配合術後的有效引流和抗生素應用等措施,即使已經感染的創面,也常常能一期癒合。但上肢前臂高壓電損傷用皮瓣修復有一定的限度,如屈指深肌腱壞死保存一個沒有功能的上肢,還不如截肢後裝有功能假肢

B.上肢:上肢電燒傷時,電流的入口與出口常在同一肢體,因此損害嚴重。臨牀上見有3種類型:

第1類:整個上肢,自腋窩到手部,除關節附近屈曲面損害嚴重外,整個上肢的深層組織“潛在性”肌肉壞死,或血管栓塞

第2類:、腕部環形電燒傷,伴有動脈損傷,但手部未燒傷或僅有淺度燒傷

第3類:上臂高電壓電燒傷,侷限性肱骨壞死,但仍能維持血運

除第1類行高位截肢或肩關節離斷手術外,第2、3種情況的燒傷,爲保留功能,北京積水醫院報道了14例15只傷肢切除受損的橈、尺動脈,用大隱靜脈移植重建腕部血循環,保留了手部,並恢復了功能

電燒傷伴有肱骨壞死者,可考慮將壞死肱骨節段截除,斷端內固定,使局部有肌肉保護。雖然肢體縮短,但避免了高位截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的功能

上肢電燒傷常伴周圍神經缺損和功能喪失,常見的是正中神經、尺神經和橈神經。因強烈肌肉收縮外傷所致的長骨骨折脫臼,以外固定最爲安全,若必須行內固定則要徹底清除壞死組織,以防骨髓炎及全身性感染發生

肢體電燒傷清創術應從患者肢體的近端向遠端進行,這樣可以儘早根據損傷程度決定是否有截肢指徵和決定截肢平面。截肢平面要考慮到以後假肢的安裝,並儘量保留肢體的長度,截肢平面遠端要保留適當長度的肌肉皮膚,以形成肌皮瓣或皮瓣包裹截肢殘斷。確定需截肢後,應儘早行截肢術,以防止發生致命的感染。肢體截肢的指徵爲:a.肢體廣泛性壞死炭化。b.主要動脈燒傷栓塞導致遠端無法挽救的缺血性壞死血管神經骨骼組織嚴重受損,無法重建修復,肢體無生存的可能。c.肢體壞死感染威脅患者生命。嚴重高位的上肢電損傷,在擴創截肢時爲防止大血管破裂出血,可先結紮腋下動、靜脈。結紮部位在腋下動、靜脈的第2段,此處腋動脈內側是腋靜脈,外側是臂叢,前面爲筋膜胸小肌胸大肌皮膚,動、靜脈暴露,手術較安全。腋下動、靜脈結紮方法:令患者頭轉向對側,上肢內收,在鎖骨中點下緣2cm處向外作4~5cm與鎖骨平行的切口,沿切口分離皮下組織胸大肌切開肌膜,按肌纖維走向分離胸大肌直至胸小肌外緣。胸小肌肌纖維走向與胸大肌肌纖維近乎垂直,將胸小肌外緣拉向內側就可見到血管神經束。小心解剖分離暴露出腋動脈,用動脈瘤針引7號絲線繞過動脈,進行雙重結紮,再小心分離靜脈,以同樣方法進行雙重結紮,關閉切口。凡腋動脈或肱動脈上段在創面內已經裸露者,應行鎖骨動脈結紮術,以預防大出血

上肢和肘關節損傷的處理:上肢和肘關節高壓電損傷的缺損,可視損傷範圍的大小和重要組織暴露情況選擇修復方法。缺損範圍較小,可選擇局部隨意皮瓣、帶血管蒂的局部皮瓣或上臂逆行皮瓣修復。缺損範圍大或重要組織關節囊關節韌帶暴露,可根據缺損的具體部位選擇帶血管蒂的軸型皮瓣,常用的有以胸背動脈爲軸型血管背闊肌皮瓣、以旋肩胛動脈爲軸型血管肩胛皮瓣、以9~11肋間動脈和肋下動脈分支爲軸型血管肋間皮瓣、以胸外側動脈爲軸型血管的側胸皮瓣,或遊離皮瓣修復。上肢電損傷缺損範圍巨大,可用聯合皮瓣修復,如肩胛動脈的分支旋肩胛動脈和胸背動脈所供血的區域肩背部和背闊肌組成的肩胛-背闊肌皮瓣,巨大胸腹部聯合皮瓣等。

C.下肢:除股動脈和股深動脈形成血栓需截肢外,一般應儘量保留肢體。若膝關節腔已暴露,應予充分引流,關節內滴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局部只保留膕動脈,可用“門”形鋼釘固定該膝關節的兩端,以形成骨強直膝關節固定,並將長骨壞死皮質清除,然後在肉芽創面或在新鮮骨髓上直接移植自體皮,以保存肢體的負重功能

關節部,因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菲薄,燒傷往往深達骨骼。足部常是電流的出口、或者在未穿絕緣鞋直接接觸電源時,也可是電流的入口,因此都可以成爲深度燒傷。足底皮層厚,局部表淺的損害常比深部組織嚴重。下肢高壓電損傷如有膝或踝關節組織暴露脛骨外露或足部肌腱關節暴露,應選用皮瓣修復。根據缺損的範圍和重要組織暴露情況可選擇局部皮瓣、局部筋膜瓣、局部肌皮修復。如局部皮瓣不能修復的深度缺損,需以吻合血管遊離皮瓣或交腿皮瓣來修復。下肢較常選用的局部皮瓣有以腓腸動脈爲軸的腓腸肌皮瓣、以脛後動脈爲軸的小腿內側皮瓣、以股前外側動脈爲軸的股前外側皮瓣、以隱動脈爲軸的隱動脈皮瓣、以足背動脈爲軸的足背皮瓣、以(蹠)內側動脈爲軸的足底皮瓣。

D.大關節損傷的處理:大關節部位電損傷,由於高壓電損傷的特點,患者除有軟組織壞死缺損外,常有關節囊肌腱韌帶和骨組織損傷,如採取保守治療,由於不能及時閉合創面,極易發生關節腔感染,導致關節粘連、僵直、功能喪失甚至截肢。大關節部位的電損傷,如患者全身情況穩定,應儘早行清創術,一般在3~5天內手術,一期癒合率較高。對損傷肌腱關節韌帶組織,由於其對恢復關節功能的重要性,除已感染、液化、完全壞死而不可能恢復外,應儘可能保持解剖的連續性。對僅有部分壞死肌腱韌帶,應作部分清除,間生態的肌腱韌帶也應保留,它們在血液供應良好的肌皮瓣覆蓋下,有自行修復再生和恢復功能的可能。如大關節燒傷伴有骨組織損傷,應儘量鑿除壞死的骨組織直至出血。手術清創時關節暴露、開放或部分壞死,則應切除壞死部分的關節囊,儘可能縫合關節囊。如無法縫合,則應以肌皮瓣或肌瓣直接覆蓋於創面上,肌肉深部的肌膜有助於閉合關節囊,應用肌皮瓣和肌瓣能較好地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由於肌肉組織血流量豐富,因此肌皮瓣能起到充填缺損、封閉死腔的作用。又因其抗感染能力明顯強於皮瓣,所以能改善間生態的肌腱神經血管關節囊關節韌帶和骨組織血液供應,對大關節功能恢復起了重要的作用

14.2.3.6 會陰電燒傷

會陰電燒傷往往伴有大腿根部及臀部的深部燒傷,亦可能爲電流的出口,以致導致外生殖器的廣泛損傷。男性傷員可造成陰莖(包括海綿體和前尿道)、陰囊睾丸的全部燒燬,也可是單純的後尿道損傷。女性傷員可造成大小陰脣、陰道口和尿道外口的毀損。對該類病人首先行恥骨上膀胱造瘻術,待壞死組織分界明確後再逐步行清創處理。外生殖器整個缺損時,則後尿道口可作爲永久性排尿口。女性患者大小陰脣全部焦炭化壞死,可待肉芽創面植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