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iōng

2 概述

胸膜腔胸膜壁層和髒層構成,是不含空氣的密閉的潛在性腔隙。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損,空氣進入胸膜腔,稱爲氣胸(pneumothorax)。此時胸膜腔內壓力升高,甚至負壓變成正壓,使肺臟壓縮,靜脈心血流受阻,產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礙

用人工方法將濾過的空氣注胸膜腔,以便在X線下識別胸內疾病,稱爲人工氣胸。由胸外傷、針刺治療等所引起的氣胸,稱爲外傷性氣胸。最常見的氣胸是因肺部疾病使肺組織和髒層胸膜破裂,或者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皰、細小氣腫泡自行破裂,肺和支氣管內空氣逸入胸膜腔,稱爲自發性氣胸,這是本章論述的重點。

3 病因和發病機

常規X線檢查,肺部無明顯病變,但胸膜下(多在肺尖部)可有肺大皰,一旦破裂所形成的氣胸稱爲特發性氣胸,多見於瘦高體型的男性青壯年。非特異性炎症瘢痕或彈力纖維先天發育不良,可能是形成這種胸膜肺大皰的原因。

自發性氣胸常繼發於基礎肺部病變,如肺結核(病竈組織壞死;或者在癒合過程中,瘢痕使細支氣管半阻塞形成的肺大皰破裂),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氣腫泡內高壓、破裂),肺癌(細支氣半阻塞,或是癌腫侵犯胸膜、阻塞性肺炎、繼而髒層胸膜破裂)、肺膿腫塵肺等。有時胸膜上具有異位子宮內膜,在月經期可以破裂而發生氣胸月經氣胸)。

自發性氣胸以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最爲常見,其次是特發性氣胸。髒層胸膜破裂或胸膜粘連帶撕裂,其中血管破裂,可以形成自發性血氣胸。航空、潛水作業而無適當防護措施時,從高壓環境突然進入低壓環境,以及持續正壓人工呼吸加壓過高等,均可發生氣胸。抬舉重物等用力動作,咳嗽、噴嚏、屏氣或高喊大笑等常爲氣胸的誘因。

4 臨牀類型

根據髒層胸膜破口的情況及其發生後對胸腔內壓力的影響,將自發性氣胸分爲以下三種類型:

一、閉合性(單純性)氣胸

在呼氣肺回縮時,或因有漿液滲出物使髒層胸膜破口自行封閉,不再有空氣漏胸膜腔

胸膜腔內測壓顯示壓力有所增高,抽氣後,壓力下降而不復升,說明破口不再漏氣。胸膜腔內殘餘氣體將自行吸收胸膜腔內壓力即可維持負壓,肺亦隨之逐漸復張。

二、張力性(高壓性)氣胸

胸膜破口形成活瓣性阻塞,吸氣時開啓,空氣漏胸膜腔;呼氣時關閉,胸膜腔氣體不能再經破口返回呼吸道而排出體外。其結果是胸膜腔氣體愈積愈多,形成高壓,使肺臟受壓,呼吸困難,縱隔推向健側,循環也受到障礙,需要緊急排氣以緩解症狀

若患側胸膜腔內壓力升高,抽氣至負壓後,不久又恢復正壓,應安裝持續胸膜腔排氣裝置。

三、交通性(開放性)氣胸

因兩層胸膜間有粘連和牽拉,使破口持續開啓,吸氣和呼氣時,空氣自由進出胸膜腔。患側胸膜腔內壓力爲0上下,抽氣後觀察數分鐘,壓力並不降低。

5 臨牀表現

患者常有持重物、屏氣、劇烈運動等誘發因素,但也有在睡眠發生氣胸者,病人突感一側胸痛、氣急、憋氣,可有咳嗽、但痰少,小量閉合性氣胸先有氣急,但數小時後逐漸平穩,X線也不一定能顯示肺壓縮。若積氣量較大者或者原來已有廣泛肺部疾患,病人常不能平臥。如果側臥,則被迫使氣胸患側在上,以減輕氣急。病人呼吸困難程度與積氣量的多寡以及原來肺內病變範圍有關。當有胸膜粘連和肺功能減損時,即使小量侷限性氣胸也可能明顯胸痛和氣急。

張力性氣胸由於胸腔內驟然升高,肺被壓縮,縱隔移位,出現嚴重呼吸循環障礙,病人表情緊張、胸悶、甚至有心律失常,常掙扎坐起,煩躁不安,有紫紺冷汗、脈快、虛脫、甚至有呼吸衰竭意識不清。

在原有嚴重哮喘肺氣腫基礎上併發氣胸時,氣急、胸悶症狀有時不易覺察,要與原先症狀仔細比較,並作胸部X線檢查體格顯示氣管多移向健側,胸部有積氣體徵,患側胸部隆起,呼吸運動和語顫減弱,叩診呈過度迴響或鼓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右側氣胸可使肝濁音界下降。有液氣胸時,則可聞及胸內振水聲。血氣胸如果失血過多,血壓下降,甚至發生失血性休克

X線檢查是診斷氣胸的重要方法,可以顯示肺臟萎縮的程度,肺內病變情況以及有無胸膜粘連、胸腔積液和縱隔移位等。縱隔旁出現透光帶提示有縱隔氣腫氣胸線以外透亮度增高,無肺紋可見。有時氣胸線不夠顯現,可囑病人呼氣,肺臟體積縮小,密度增高,與外帶積氣透光帶形成對比,有利於發現氣胸。大量氣胸時,肺臟向肺門回縮,外緣呈弧形或分葉狀,應注意與中央型肺癌相鑑別。

肺結核或肺部炎症使胸膜多處粘連。發生氣胸時,多呈侷限性包囊,有時氣腔互相通連。氣胸若延及下部胸腔,則肋膈角顯得銳利。如果併發胸腔積液,則見液平面(液氣胸)。侷限性氣胸的後前位X線檢查有時漏診,在透視下緩慢轉動體痊,方能發現氣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