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QìhǎiCV6[中國鍼灸學詞典]
qìhǎ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V6[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N6[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身體部位·氣海
4.1 四海之一·氣海
氣海爲四海之一[2]。指膻中[2]。又名上氣海[2]。是宗氣會聚發源之處[2]。《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膻中者,爲氣之海。”膻中指胸中部位,肺居其中,行呼吸,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能佈散水谷精氣,以充養全身,所以把膻中部稱爲宗氣匯聚之海,又稱上氣海[2]。
4.2 丹田·氣海
氣海指丹田[2]。又名下氣海(《類經附翼》)[2]。丹田爲人體部位名[3]。位於臍下三寸關元穴部位[3]。道家認爲這裏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宮的所在處[3]。後世作關元穴別名[3]。
5 經穴名·氣海
穴位 | 氣海 | ||
---|---|---|---|
漢語拼音 | Qihai | ||
羅馬拼音 | Chihai | ||
美國英譯名 | Vapor Sea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CV6 | |
日本 | 6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C6 | |
富耶氏 | VC6 | ||
德國 | KG6 | ||
英國 | Cv6 | ||
美國 | Co6 |
氣海爲經穴名(Qìhǎi CV6,RN6)[3]。出《脈經》。別名脖胦(《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季胦(《鍼灸學》(南京)),丹田(《脈經》),下肓(《鍼灸甲乙經》),肓之原(《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下氣海(《鍼灸學》(南京))。屬任脈[3]。氣海是肓的原穴[3][4]。氣即元氣,海乃深大也,此穴爲元氣匯聚之處,故名氣海[4]。氣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脹,泄瀉,胃下垂,脫肛,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陰挺,尿瀦留,腸麻痹,神經衰弱,便祕,疝氣,經閉,虛脫,胃脘脹痛,呃逆,嘔吐,瀉痢不禁,水谷不化,閉經,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產後腹痛,早泄,滑精,癃淋,癥瘕,中風脫證,中暑,虛勞羸瘦,四肢厥冷,五臟氣虛,腰痛,厥逆,尿路感染,腸梗阻,下腹疼痛,中風脫症,脘腹脹滿,氣喘,心下痛,臟器虛憊,真氣不足,四肢力弱,奔豚,失眠,腸炎等。氣海有強壯作用,爲保健要穴[5]。
5.1 氣海穴的別名
脖胦(《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季胦(《鍼灸學》(南京)),丹田(《脈經》),下肓(《鍼灸甲乙經》),肓之原(《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下氣海(《鍼灸學》(南京))。
5.2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肓之原,出於脖腴。《脈經》: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針氣海。
5.3 穴名解
氣,爲人體呼吸出入之息,指人身的元氣與各種氣病。海,廣大深遠之意。穴居臍下1.5寸,爲先天元氣之海。《鍼灸聚英》:“男子生氣之海。”《醫學入門》:“主一身氣疾。”《黃帝內經靈樞·陰陽清濁》謂“肺之濁氣,下注於經,內積於海。”故《營衛生會》謂:“氣出於下焦。”因此人身之生氣出於臍下,充塞周身。《管子·心術》:“氣者,身之充也。”充,塞也,無處不至也。《黃帝內經靈樞·五味》:“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乃是指膻中爲上氣海而言。上下相應,氣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矣。按海字之義,又可喻爲事物廣泛,作無邊無際解之。試觀海水之化雲升騰,降爲雨露,即天地間之氣化循環也。在人身凡屬氣息升降失調,其治皆以本穴爲主。裴廷輔治一氣逆患者,呃咯不休,先刺膻中,微取之,以開行氣之路,再刺本穴,使引上逆之氣下達臍下,立即生效。猶導川入海,則水不橫逆矣。古人定膻中爲氣會者,蓋以後天之氣鼓蕩於胸,以促臍下之氣相與送迎,即老子之喻元氣升降,猶橐萮也。[6]
《道藏》服元氣法,略謂氣海與兩腎相屬,腎屬水,氣與水互爲子母。水在人身爲陰,獨陰不能升化,必須濟之以陽。心屬火,火在人身爲陽。《書經·洪範》雲:“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合之人身陰陽不可偏盛。人之飲食、呼吸、寐寤、動靜,只是調停自身水火而已。故養生家以心意之陽,下降腎宮,而溫存以守之,則猶天日之陽下照江海。陰水得陽火之照射,則化氣升騰,雲行雨施,澤被大地。其於人身則正氣流行,邪氣自不幹攪。視此水火升降,則知地天之所以爲泰也。在醫理上,亢熱之症,得辛涼而汗解者,即水火交而得既濟也。亦即《黃帝內經素問》:“身若燔炭,汗出而散”之義也。若稍涉辛溫,則猶澆油救火矣,則其爲敗必可致也。王太僕謂:“寒之不寒,是爲無水,熱之不熱,是爲無火。”三復斯言,可發深悟。[6]
養生家以動靜調寒熱,以寒熱平水火,同此一理。宋代大儒邵康節,冬不爐,夏不扇,蓋即深得此理,而善調自身水火者也。[6]
5.4 特異性
5.5 所屬部位
下腹[7]
5.6 氣海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7]。
氣海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氣海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5.7 氣海穴的取法
在臍下1.5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仰臥位,先取關元,當臍中與關元連線中點處,腹白線上取穴[8]。
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中央向下與關元(在下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中央向下4橫指處即是關元穴)之間的中點處即是氣海穴[9]。
5.8 氣海穴穴位解剖
氣海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臍周靜脈網。深層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5.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膚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9]。
5.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動脈分佈;深層有肋間神經和腹壁下動脈分佈;再深層可及腹腔[9]。
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9]。
5.9 氣海穴的功效與作用
“氣海”義爲諸氣匯聚之處,故有補氣、調氣之功,本穴位居下焦“丹田”部位,主要對肝、脾、腎三髒之氣虧虛和真氣不足所產生的氣虛之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銅人腧穴鍼灸圖經》載氣海主治“髒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說明本穴多主治與氣虛有關的病證。[10]
氣海穴爲先天元氣彙集之處,具有益氣調氣、溫中補腎的作用,故多用於髒氣虛憊、真氣不足之虛證。以及中焦、下焦之虛寒證。[10]
氣海穴居臍下,爲先天元氣之海。主治髒氣虛憊,真氣不足,如氣喘、臍下冷氣上衝等各類氣證。存調補下焦、補腎益氣、振陽固精之功。[10]
氣海穴與肺氣息息相關,爲腹部納氣之根本。苟氣海處不作吸引,則中氣不能達於臍下。男子腹呼吸,全賴氣海爲之鼓盪,乃有吐納也。養生家調息,綿綿若存動而愈出者,全在於此。故養生家以本穴爲大氣所歸,猶百川之匯海者。又以本穴能助全身百脈之暢通,凡氣之所至,血乃通之,故中醫常雲,氣爲血之帥。[10]
5.10 氣海穴主治病證
氣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脹,泄瀉,胃下垂,脫肛,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陰挺,尿瀦留,腸麻痹,神經衰弱,便祕,疝氣,經閉,虛脫,胃脘脹痛,呃逆,嘔吐,瀉痢不禁,水谷不化,閉經,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產後腹痛,早泄,滑精,癃淋,癥瘕,中風脫證,中暑,虛勞羸瘦,四肢厥冷,五臟氣虛,腰痛,厥逆,尿路感染,腸梗阻,下腹疼痛,中風脫症,脘腹脹滿,氣喘,心下痛,臟器虛憊,真氣不足,四肢力弱,奔豚,失眠,腸炎等。
氣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脹、泄瀉、胃下垂、脫肛、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陰挺、尿瀦留、腸麻痹、神經衰弱等[10]。
氣海穴主治腹痛、泄瀉、便祕、遺尿、疝氣、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虛脫、形體羸瘦(本穴有強壯作用,爲保健要穴)[10]。
氣海穴主治胃脘脹痛,呃逆,嘔吐,腹痛,泄瀉,瀉痢不禁,水谷不化,便祕;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產後腹痛,陰挺;陽痿,遺精,早泄,滑精;癃淋,遺尿;癥瘕,中風脫證,疝氣,中暑,虛勞羸瘦,四肢厥冷,五臟氣虛,腰痛[10]。
氣海穴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以及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10]。
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遺尿,陽痿,遺精,滑精,閉經,崩漏,帶下,陰挺,中風脫症,脘腹脹滿,氣喘,心下痛,臟器虛憊,真氣不足,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
氣海穴具有強壯作用[10][10][10]。爲保健要穴[10]。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斜刺向下進針1~1.5寸,局部有酸脹感,並可向外生殖器放射[10]。
注意:
孕婦慎用[10]。
5.11.2 灸法
用艾條溫和灸氣海,每次10~15分鐘,可治月經不調、痛經、腹瀉、消化不良等[10]。
《類經圖翼》:孕婦不可灸。
5.12 氣海穴的配伍
氣海配血海,有補氣養血,行氣活血,通經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塊,五淋,經閉不通。
氣海配大敦、陰谷、太沖、然谷、三陰交、中極,有行氣通經,養陰清熱的作用,主治痛經,血崩,血淋。
氣海配三陰交,有養陰填精,培元固腎的作用,主治白濁,遺精,下腹痛,經少。
氣海配大敦、陰谷、太沖、然谷、三陰交、中極,治血崩[10]。
氣海配關元、陰陵泉、大敦、行間,有行氣通經,清熱除溼的作用,主治小便淋瀝不盡,少腹脹痛,黃白帶下。
5.13 特效按摩
5.14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四時氣》: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裏。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臍下冷氣上衝,心下氣結成塊,狀如覆杯,小便赤澀,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療痛,針入八分,得氣即瀉,瀉後宜補之,可灸百壯。今附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治藏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鍼灸大成》:主傷寒,飲水過多,腹脹腫,氣喘,心下痛,冷病面赤,髒虛氣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奔豚七疝,小腸膀胱腎餘,癥瘕結塊,狀如覆杯,腹暴脹,按之不下,臍下冷氣痛,中惡,脫陽欲死,陰證卵縮,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婦人臨經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帶下,月事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繞臍療痛,閃着腰痛,小兒遺尿。
《醫宗金鑑》:一切氣疾,陰證痼冷及風寒暑溼,水腫,心腹膨脹,脅痛,諸虛癥瘕。
《普濟方》:針八分,得氣即瀉,瀉後宜補之。灸百壯。今附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一切氣疾,久不瘥皆灸之。
《類經圖翼》:昔柳公度曰:吾養生無他術,但不使元氣佐喜怒,使氣海常溫爾。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氣佐喜怒,若能時灸氣海使溫,亦其次也。
5.15 氣海穴研究進展
5.15.1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針刺氣海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使急慢性腸炎、菌痢、泄瀉、便祕等症狀減輕,康復加快,提示對腸功能有良好的調整作用。[10]
有實驗證明,每日針刺“氣海”、“關元”、“足三裏”,實驗性猴菌痢的機體中產生抗體,較對照組早4d,其凝集效價較對照組高2倍多。[10]
另據報道,針刺菌痢患者的氣海、天樞等穴,可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針後3d,達到高峯。[10]
5.15.2 治療精子缺乏症
5.15.3 對垂體-腎上腺素功能的影響
對垂體-腎上腺素功能有一定影響,淺刺溫針氣海、關元穴,可使尿17-羥類固醇含量增加,嗜酸性白細胞減少。[10]
5.15.4 對腎臟功能的改善
針刺氣海穴對腎臟功能改善較明顯,可使腎炎患者的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較針前增多,尿蛋白減少,高血壓下降,這種效應一般可維持2~3小時,個別可達數日。[10]
6 經穴別名·氣海
氣海爲經穴別名,即關元[10]。《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
穴位 | 關元 | ||
---|---|---|---|
漢語拼音 | Guanyuan | ||
羅馬拼音 | Kuanyuan | ||
美國英譯名 | Pass Origin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CV4 | |
日本 | 4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C4 | |
富耶氏 | VC4 | ||
德國 | KG4 | ||
英國 | Cv4 | ||
美國 | Co4 |
關元爲經穴名(Guānyuán CV4,RN4)[11][12]。出《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篇。別名下紀(《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三結交(《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次門(《鍼灸甲乙經》),大中極(《鍼灸資生經》),丹田(《鍼灸資生經》),關原(《灸法圖殘卷》),大海(《難經集註·六十六難》楊注),溺水(《難經集註·六十六難》楊注),產門(《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血海(《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子宮(《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利機(《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精露(《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命門(《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氣海(《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屬任脈[12][12]。關元是小腸的募穴;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任脈的交會穴[12][12][12]。關即關藏,元即元氣,此穴在臍下3寸,爲關藏人身元氣之處,故名關元[12]。關元穴主要用於泌尿、生殖及腸胃疾患:如臍腹絞痛,癓瘕臌脹,小腹脹滿,少腹疼痛,小便赤澀,遺尿,癃閉,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赤白帶下,陰挺,陰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不盡,腹痛泄瀉,痢疾脫肛,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疝氣,帶下,不孕,中風脫證,虛勞羸瘦,痢疾,黎明瀉,便血,腸風,脫肛,五淋,尿頻,小便不利,小便澀痛,痛經,閉經,白濁,虛勞冷憊,發背,疔瘡,瘰癧,眩暈,頭痛,黃疸,消渴,心悸,腎虛氣喘,淋濁,尿血,經閉,霍亂吐瀉,黃白帶下,中風脫症,下消,現代又用關元穴治療休克,細菌性痢疾,胃腸炎,尿路感染,腎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經衰弱,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暈厥,休克,尿道炎,腸炎,腸粘連,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6.1 關元穴的別名
下紀(《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三結交(《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次門(《鍼灸甲乙經》),大中極(《鍼灸資生經》),丹田(《鍼灸資生經》),關原(《灸法圖殘卷》),大海(《難經集註·六十六難》楊注),溺水(《難經集註·六十六難》楊注),產門(《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血海(《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子宮(《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利機(《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精露(《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命門(《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氣海(《經穴纂要》雲出《經脈發揮》)。
6.2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背與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與十椎及上紀。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
6.3 穴名解
關即關藏,元即元氣,此穴在臍下3寸,爲關藏人身元氣之處,故名關元[12]。
關,是閉藏之意。亦爲樞機開合之關。元,氣之始也,指元氣。本穴位居臍下3寸,正當丹田,是處爲人體真氣、元氣發生之地,呼吸之門,爲全身臟腑、經絡的根本,以其該處爲人之根元,爲下焦元陰元陽關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養子息,合和陰陽之門戶,《醫經精義》雲“元陰元陽交關之所”,故名關元。“關”與“元”喻以重要之意。[12]
6.4 特異性
關元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任脈的交會穴[12][12][12]。
6.5 所屬部位
下腹[12]
6.6 關元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12]。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處。仰臥取穴[12]。
關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關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6.7 關元穴的取法
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處。仰臥取穴[12]。
仰臥位,於臍與恥骨聯合上緣中點連線的下2/5與上3/5的交點處,腹白線上取穴[13]。
6.8 關元穴穴位解剖
關元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6.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13]。
6.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肋下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動脈分佈;深層有肋下神經和腹壁下動脈分佈;再深層可及腹腔[13]。
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13]。
6.9 關元穴的功效與作用
關元穴位於臍中下3寸,當“腎間動氣”之處,別名“丹田”,爲保健要穴[14]。
關元穴鄰近膀胱和胞官,爲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故可治療婦科病、男性病及小便異常[14]。
關元穴乃小腸募穴,可泌別清濁,通利二便,治療二陰病[14]。
關元穴位於元氣交會之處,可培補元氣、回陽救逆,治療元陽虛衰證、中風脫證、羸瘦無力,以及因虛所致眩暈等虛勞之證[14]。
關元穴內應小腸、膀胱和子宮的底部,具有大補元陽、溫腎、散寒之功,主治真陽不足、臟腑虛憊等證,以及婦科病、男性病和小便異常等[14]。
6.10 關元穴主治病證
關元穴主要用於泌尿、生殖及腸胃疾患:如臍腹絞痛,癓瘕臌脹,小腹脹滿,少腹疼痛,小便赤澀,遺尿,癃閉,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赤白帶下,陰挺,陰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不盡,腹痛泄瀉,痢疾脫肛,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疝氣,帶下,不孕,中風脫證,虛勞羸瘦,痢疾,黎明瀉,便血,腸風,脫肛,五淋,尿頻,小便不利,小便澀痛,痛經,閉經,白濁,虛勞冷憊,發背,疔瘡,瘰癧,眩暈,頭痛,黃疸,消渴,心悸,腎虛氣喘,淋濁,尿血,經閉,霍亂吐瀉,黃白帶下,中風脫症,下消,現代又用關元穴治療休克,細菌性痢疾,胃腸炎,尿路感染,腎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經衰弱,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暈厥,休克,尿道炎,腸炎,腸粘連,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關元穴主要用於泌尿、生殖及腸胃疾患:如臍腹絞痛、癓瘕臌脹、小腹脹滿、小便赤澀、遺尿、癃閉、水腫、遺精、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赤白帶下、陰挺、陰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不盡、腹痛泄瀉、痢疾脫肛等[14]。
關元穴主治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孕、中風脫證、虛勞羸瘦(本穴有強壯作用,爲保健要穴)[14]。
關元穴主治 腹痛,痢疾,黎明瀉,便血,腸風,脫肛;五淋,尿頻,尿閉,遺尿,小便不利,小便澀痛;痛經,閉經,崩漏,帶下,不孕,陰挺,陰癢,產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遺精,陽痿,早泄,白濁;中風脫證,虛勞冷憊,羸瘦無力;發背,疔瘡,瘰癧;眩暈,頭痛;水腫,黃疸,消渴,心悸[14]。
現代又多用關元穴治療休克、細菌性痢疾、胃腸炎、尿路感染、腎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經衰弱、高血壓等[14]。
關元穴主治中風脫證,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以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14]。
少腹疼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泄,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症,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6.11 刺灸法
6.11.1 刺法
直刺0.5~1寸[14][14],局部有酸脹感[14],可放射至外生殖器和會陰部[14]。
注意:
6.11.2 灸法
可灸,如藥物天灸,或用間接灸,或溫灸至局部溫熱舒適,艾炷灸壯數多累計百餘壯,強身保健可採用瘢痕灸[14]。
6.12 關元穴的配伍
關元配太溪,有補益腎氣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
關元配中極、陰交、石門、期門,有調達肝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痞滿。
6.13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鍼灸甲乙經》:奔豚寒氣入小腹,時欲嘔,傷中溺血,小便數,背臍痛引陰,腹中窘急欲湊,後泄不止,關元主之。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關元主之。胞轉不得溺,少腹滿,關元主之。暴疝,少腹大熱,關元主之。女子絕子,衃血在內不下,關元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臍下療痛,小便赤澀,不覺遺瀝,小便處痛,狀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臍下結血,狀如覆杯,轉胞不得尿,婦人帶下瘕聚,因產惡露不止,月脈斷絕,下經冷。
《鍼灸大成》:主積冷虛乏,臍下絞痛,漸入陰中,發作無時,冷氣結塊痛,寒氣人腹痛,失精白濁,溺血,七疝,風眩頭痛,轉脬閉塞,小便不通,黃赤,勞熱,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搶心,臍下結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月經不通,絕嗣不生,胞門閉塞,胎漏下血,產後惡露不止。
《類經圖翼》:此穴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處。
《扁鵲心書》: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6.14 關元穴研究進展
6.14.1 對泌尿系統的影響
艾灸家犬“關元”能增加腎血流量、腎小球過濾率,以及Ca2+、Cl-、 K+的排泄,對膀胱張力有明顯調整作用,故對遺尿的治療有顯著效果。有人灸家犬“關元”,發現其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平均血壓都有明顯增加,但心率不增加。[14]
6.14.2 對垂體-性腺功能的影響
針刺中極、關元、大赫等穴,對垂體-性腺功能有促進作用,可引起血漿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可改善遲發排卵,對男子精子缺乏症也有一定療效。艾灸小鼠“關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細胞增加。[14]
6.14.3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艾灸關元可使腫瘤患者免疫力增強。如給小鼠接種腫瘤細胞後,直接灸“關元”,結果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數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腫瘤組織壞死程度亦較對照組輕,細胞分化程度好,淋巴細胞浸潤較多;對肝臟腺苷三磷酸酶反應及葡萄糖-6 -磷酸酶反應接近正常,均較對照組反應強。艾灸“關元”可延長腫瘤鼠的生存期。[14]
艾灸小鼠關元穴,隔日1次,每次2壯,10次後能延長接種HAC瘤細胞小鼠的存活期。
鍼灸關元穴可以提高機體免疫機能,並具有抗癌作用。組織學觀察,艾灸關元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並可延長接種HAC(小鼠腹水型肝癌)細胞後的小鼠存活期。艾灸關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細胞增加,免疫反應增強。艾灸關元,確能改善老年動物的免疫狀態,提高免疫力,從而產生抗衰老作用,施灸後心臟收縮力增強,心臟每搏指數穩定增加,動脈血每分鐘氧運輸指數和混和靜脈血氧分壓也呈相應增加。[14]
6.14.4 增加機體代償能力
現代研究證實,刺灸關元氧攝取率明顯降低,氧耗量明顯增高,故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
6.14.5 增高實驗性細菌性痢疾狗或猴抗體效價
針刺實驗性細菌性痢疾狗或猴的“關元”,可使抗體效價增高[14]。
6.14.6 治療尿瀦留
關元捻鍼,可使膀胱神經支配完整的尿瀦留患者逼尿肌收縮[14]。
6.14.7 治療老年性陰道炎
配復溜、三陰交,行弱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1次,7次爲1療程,兩療程間隔2~3天。
6.14.8 治療子宮功能性出血
隔姜麪餅灸,每次灸30分鐘,每5日灸1次。
6.14.9 治療痛經
配三陰交,針關元時針尖向下,針後加艾炷灸,以小腹部有熱感爲度。
6.14.10 治療遺尿
取關元透中極,配百會,行中強度刺激,留針20~30分鐘,針後灸關元。
6.14.11 抗休克
灸刺關元穴,對實驗家兔因組織胺導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並對組織胺引起的家兔實驗性休克,有抗休克作用。艾灸關元可增加兔的心輸出量,不增加心率,減輕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以及鈉、鉀離子的排泄。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2.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1.
- ^ [6]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7]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5.
-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73-374.
- ^ [9]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10]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73-374.
- ^ [1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9.
- ^ [1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0.
- ^ [13]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71-372.
- ^ [1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