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清熱

中醫治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ǎng yīn qīng rè

2 英文參考

eliminating heat by nourishing yi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養陰清熱清法之一。用滋養陰液的穴位治療陰虛發熱方法。治療一般在針對某臟腑陰虛證立法處方的基礎上,配用大椎陶道等穴,補瀉兼施。[1]

參見補陰

補陰又稱滋陰養陰等。是一種治療陰虛症的方法。如心陰虛表現爲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舌質嫩紅、苔少,脈細弱而數等症,鍼灸常選神門心俞三陰交腎俞太溪(或復溜)等穴,針用補法肝陰虛表現爲眩暈頭痛耳鳴耳聾麻木、震顫、夜盲、舌幹紅少津、苔少、脈弦細數等症,鍼灸常選肝俞太沖曲泉復溜太溪等穴,針用補法肺陰虛表現爲咳嗆氣逆、痰少質黏、痰中帶血、午後低熱、顴紅、夜間盜汗虛煩不眠、口乾咽燥或音啞、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鍼灸常選肺俞太淵三陰交復溜等穴,針用補法腎陰虛表現爲腰痠腿軟、遺精頭昏耳鳴睡眠不深、健忘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鍼灸常選腎俞志室復溜太溪三陰交等穴,針用補法[2]

養陰清熱指一種清法。用滋陰降火方法治療陰虛發熱方法。例如心陰不足心火亢盛,症見心煩不得眠,午後發熱口乾舌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用黃連阿膠湯肺熱陰虛,症見乾咳少痰,或咳嗽帶血,午後發熱顴紅舌紅少苔,口乾咽燥,脈細數等,用百合固金湯加減;肝腎陰虛,症見腰膝痠軟五心煩熱顴紅盜汗耳鳴眩暈舌紅少津,小便黃赤,脈細數等,用知柏八味丸溫熱病後期,症見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者,用青蒿鱉甲湯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6.

有養陰清熱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