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葛根湯

中醫學 方劑學 解表劑 方劑 中藥學 辛涼解表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ēng má gě gēn tāng

2 英文參考

Cimicifugae and Puerariae Decoc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hengma gegen deco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升麻葛根湯同名方劑約有15首,常用方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方記載者。其組成爲升麻10g、葛根15g、赤芍藥10g、炙甘草10g,具有解肌透疹之功效,主治麻疹初起[1]。本方在臨牀上主要是用於治療小兒麻疹初起,疹點尚未發出或疹點雖已發出,但尚未完全出齊,並伴有發熱惡風口渴舌紅苔幹,脈浮數等症的一首常用方劑[1]

4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湯

方劑麻疹水痘單純皰疹等疾病的病原可能有直接殺滅或抑制作用,對上述疾病所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而致的循環障礙通過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損傷、抗缺氧作用而得到好轉,對上述病原所致的免疫抑制可通過該方劑免疫調節而獲得恢復,因而該方劑麻疹等疾病有效[2]

4.1 別名

平血飲[3]

4.2 處方

升麻葛根芍藥炙甘草等分[3]

升麻10g、葛根(細銼)10g、芍藥6g、甘草3g[4]

升麻10g、葛根15g、赤芍藥10g、炙甘草10g[5]

升麻白芍藥甘草(炙)各十兩,葛根十五兩[6]

4.3 製法

上藥爲粗末[6]

上爲粗末[6]

4.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湯功能辛涼解肌透疹解毒[6]。治傷寒溫疫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或未發[6]。近代常用治麻疹風疹皰疹感冒肺炎溫疫熱毒諸症[6]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湯具有辛涼疏表解肌透疹[6]。主治麻疹初起[6]。症見麻疹初起未發,或發而不透,感受時氣溫疫身熱頭痛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脈數[6]

瘡疹初發未發;陽明下痢;及牙痛腮腫、喉痛。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已發及未發。寒喧不時,人多疾疫,乍暖脫衣,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遍身生瘡,膿血脊脹,極痛且癢。脾臟發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目上下皮腫而硬者。爛喉丹痧初起,頭脹惡寒,肌膚紅熱,喉間結痹,腫痛腐爛,致身發斑疹隱隱。

4.5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水煎,不拘時服[6]

每服9克,用水45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日二三服,以病去身涼爲度。小兒量力服之。

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煎取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一日二三次[6]。以病氣去,身涼爲度[6]

4.6 方解

方中葛根清熱解肌透疹升麻昇陽透表芍藥和營泄熱;甘草調和諸藥。合用則解肌透疹,和營解毒[6]

麻疹是小兒既有肺胃蘊熱,又復感麻毒時疫而發[6]麻疹初起,疹發不出或發而不透,當因勢利導,透疹泄毒,故治宜辛涼解肌透疹解毒[6]。方中升麻味辛甘而性寒,善於解肌透疹清熱解毒葛根味辛甘而性涼,善於解肌透疹清熱生津,二者相伍,既能清解肺胃蘊熱,又能透散麻毒時疫,共爲君藥[6]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清解血絡熱毒,爲臣藥[6]炙甘草益氣解毒,又調和諸藥,爲佐使之用[6]。諸藥相伍,共奏解肌透疹之效[6]

本方原治痘疹,今多用於麻疹初起[6]。麻爲陽毒,以透爲順,若外泄鬱表,肺氣失宣,疹毒鬱而不得暢發,抑制麻疹不出或發而不透,身熱惡風頭痛肢疼,咳嗽,脈浮數;風邪疹毒上攻則目赤流淚;熱灼津傷則口渴舌紅苔幹[6]。恰當辛涼解肌透疹解毒[6]。方中升麻入肺胃經,味辛甘性寒,解肌透疹,爲君藥[6]葛根胃經,味辛甘性涼,解肌發表,生津除熱,爲臣藥[6]芍藥和營泄熱爲佐[6]炙甘草既可配芍藥增強益陰之力,又可調和諸藥,是爲佐使之用[6]。四藥配伍,共奏疏風解肌透疹解毒之功[6]

4.7 運用

1.本方在臨牀上主要是用於治療小兒麻疹初起,疹點尚未發出或疹點雖已發出,但尚未完全出齊,並伴有發熱惡風口渴舌紅苔幹,脈浮數等症的一首常用方劑[6]

2.加減法:若疹出不暢者,加荊芥薄荷、蟬衣、牛蒡子以增強透疹之力;咽喉腫痛者,加桔梗馬勃玄蔘以清熱利咽目赤甚者,加菊花連翹疏散風熱[6]

3.醫案

(1)陽明熱毒:丁會成,年四十餘。春季右腿正面忽痛麻。診之,右三部洪數五、六至,問口渴?曰:是也。升麻葛根湯二貼而愈。

(2)頭面溼疹:曹某某,女,成,脈細弦,舌紅白苔,顏面部發生疣狀物甚多,先發於前額,近來向面部擴展,無痛無癢。證屬溼邪鬱於肌膚不化,擬健脾化溼爲治:升麻白芷、生甘草各5g,焙乾葛、地膚子各10g,赤芍6g,苡仁30g,服二劑後基本痊癒

4.使用注意:若麻疹已完全出透以及由於疹毒內陷而出現了咳嗽氣喘、呼吸急促者,不宜用之[6]傷寒未入陽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陽明也。

4.8 現代適應

[7]

適應證:常用以治療麻疹初起,疹發不透以及單純皰疹水痘等病符合上述證治要點者。

4.8.1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經呼吸道及個別密切接觸傳播的一種傳染病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細胞及局部淋巴結,在此處繁殖,同時少量病毒入血形成全身性病毒血癥。之後病毒在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活躍複製後,大量病毒在此人血引起全身廣泛損害,麻疹病毒直接侵入T淋巴細胞並釋放抑制細胞因子,在麻疹病程中及以後一過性的免疫抑制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細胞免疫損傷在發病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由於病毒免疫系統抑制,又可繼發細菌感染,全身淋巴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真皮毛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血漿滲出,紅細胞相對增多而形成麻疹淡紅色斑丘疹,疹退後,表皮細胞壞死、角化形成脫屑,肺間質發炎形成巨細胞性肺炎,腦脊髓初期可有充血水腫,少數後期形成脫髓鞘改變,形成亞急性硬化全腦炎。免疫反應可造成真皮毛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皮膚黏膜出疹性損傷,也可造成肺間質損傷及腦的損傷而致麻疹性腦炎。臨牀主要表現爲發熱、皮疹、口腔黏膜Koplik斑。

4.8.2 水痘

水痘是人類皰疹病毒3型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的一種傳染病病毒首先在呼吸道黏膜細胞內增殖,2~3天后形成病毒血癥,引起器官病變,主要損害皮膚,偶及內臟皮膚病變只限於棘狀細胞層,呈退行性變和水腫。由於細胞裂解、液化和組織液的滲出形成水皰,黏膜病變與皮疹類似,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可發生全身播散性水痘,病變可累及及多個器官,受累器官發生局竈性壞死及炎性細胞浸潤,並發腦炎者,可有腦水腫充血和點狀出血

4.8.3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病毒皰疹感染引起的人類常見病。單純皰疹病毒先侵犯皮膚、黏膜,在局部繁殖引起病變,隨後病毒沿所支配的感覺神經軸索逆行至神經節內的神經元潛伏,此即原發感染,之後由於外因及內在環境的改變,病毒重新活化,經神經軸索運行至神經末梢支配部位,侵犯局部細胞產生複發性感染。其典型病理改變是皮膚上形成水皰,而黏膜出現表淺潰瘍。臨牀上有皮膚、黏膜病變,急性皰疹性齦口炎,複發性口腔炎及脣皰疹皰疹樣溼疹,眼部感染生殖器皰疹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圍產期感染等。

4.9 藥理作用

[8]

4.9.1 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升麻體外實驗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綠升麻體外實驗對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孢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及紅色表皮癬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升麻有抗病毒作用,臨牀用於治療麻疹帶狀皰疹、流感有效;興安升麻總皁苷對猴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佐藥芍藥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以及上述各類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藥所含沒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甘草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抑制作用外,還對幽門螺旋桿菌、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有抑殺作用甘草所含的甘草酸化合物通過對多種病毒顆粒的直接作用和誘生干擾素,增強NK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間接作用而發揮廣譜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抑制作用甘草酸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較強;甘草酸單胺可滅活HIV;甘草甜素除對上訴病毒抑制作用外,還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熱水提取物有抑殺華支睾吸蟲作用

4.9.2 抗炎、抗氧化、抗過敏作用

君藥升麻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其所含異阿魏酸能抑制炎性水腫,縮小潰瘍面而且含抗氧化物質;升麻水提取物抑制透明質酸的活性,抑制被動皮膚變態反應,並能抑制組胺5-HT等引起的皮膚血管透性增加,從而發揮抗過敏作用臣藥葛根所含大豆黃酮能拮抗組胺及乙酰膽鹼作用葛根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和抗Ⅰ型過敏反應作用,可消除因過剩抗原致敏而誘發的免疫耐受,並可促使遲髮型超敏反應細胞性免疫功能反應性恢復;葛根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血清、肝、腦組織的SOD活性,降低MDA、LPO含量以及脂褐素含量。芍藥對多種實驗性非特異性炎症免疫性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有效地抑制炎性血管透性增加、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同時白芍總苷還能降低MDA、LPO、NO、TNF水平,增強SOD及GHS-Px活性,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可抑制IL-1及PGE2過度分泌。甘草的抗炎作用不僅表現在其類糖皮質激素作用,還表現在能抑制纖溶酶系統的活化,降低血清毛細血管透性促進作用抑制細胞膜透性的亢進;甘草的抗過敏作用是由甘草酸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實現的,同時甘草Lx對小鼠過敏性休克具有保護性效應

4.9.3 解熱、降溫、鎮痛作用

君藥升麻提取物主要成分是異阿魏酸,具有明顯的解熱、降溫及鎮痛作用,其所含齒阿米醇亦有鎮痛作用升麻水煎劑還有抗驚厥及鎮靜作用臣藥葛根水浸液具有明顯的解熱、降溫作用,其強度與阿司匹林相似芍藥所含的芍藥總苷則通過增敏腦內H1受體而發生降溫作用,並通過對高級中樞作用而具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甘草本身具有類糖皮質激素作用,故而可解熱、降溫,甘草FM100不僅具有鎮靜、鎮痛作用,而且甘草中所含FM100及異甘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罌粟鹼特異性解痙能力,故而可解除乙酰膽鹼氯化鋇組胺所致腸痙攣,故對腹痛有治療作用

4.9.4 心血系統作用

君藥升麻所含升麻酸及蜂菜酸有抑制Ga2+內流作用,有抑制心臟、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抑制膽固醇形成的作用臣藥葛根同樣具有減慢心率、降低血壓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臟供血,拮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臟缺血,對缺血性心肌及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護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二者還能降低心肌氧耗量,減少心肌乳酸生成;保護心肌超微結構,改善微循環,減少TXA2生成,葛根素大豆苷元能降低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水平,減少兒茶酚胺含量,同時具有受體體斷作用,故而可降血壓,改善微循環葛根湯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血栓的形成,葛根素可使動脈內壁的膠原纖維含量相對減少,有利於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同時具有顯著抗缺氧和抗氧化功能;其總黃酮還能增加腦血流量;葛根素可影響心肌細胞膜對K+Na+Ca2+的通透性,降低心肌興奮性自律性和傳導性,具有明顯地抗心律失常作用白芍水提取物可顯著延長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時間,拮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肌缺血,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這與葛根總黃酮及葛根素作用位點完全一致,故二者可產生協同作用白芍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減輕血小板溼重,抑制血小板形成;降低整體氧耗,有抗氧化及氧化損傷作用使藥甘草多種提取物對多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血管緊張素ⅡAT樣作用,並能減少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範圍;甘草還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

4.9.5 免疫系統的影響

君藥升麻所含三萜類化合物能增強淋巴細胞活性,對PHA引起的淋巴細胞轉化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升麻苷可抑制核苷運轉,因而對淋巴細胞活化有抑制作用,同時升麻提取物能誘導淋巴細胞產生干擾素葛根能明顯增強小鼠肝、脾巨噬細胞對炭粒的攝取功能,對各種粒細胞中cAMP濃度呈劑量依賴性上升。葛根水溶性部分可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葛根水煎劑可提高SRBC抗體和卵清抗體生成水平。芍藥總苷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體內及體外試驗均表明其對T細胞功能功能和濃度依賴性雙相調節作用,可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調節細胞的誘導,同時對體液免疫也呈雙相調節作用白芍水煎劑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對網狀內皮系統有激活效果。使藥甘草所含甘草酸能提高小鼠NK細胞的活性,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甘草多糖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能力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抑制組胺釋放,還能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誘導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甘草次酸鈉能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生成,防治青黴素過敏性休克;β-甘草次酸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

4.10 各家論述

1.《古今名醫方論》(柯韻伯):升麻葛根提胃脘之陽,散肌肉浮熱芍藥甘草瀉肝膽之火,以解胃腑之實熱有汗則發,無汗則止。葛根稟性甘涼,可以散表實,協升麻以上升,則使清陽達上,而濁陰降下可知。芍藥斂陰精,甘草緩急和裏,則下利自止可知。治裏仍用表藥者,以表實下利,而非裏實故也。痘疹自裏達表,出於少陰而發於太陽,初起則內外皆熱,故亦宜於涼散耳!

2.《醫方集解》:此足陽明藥也,陽明多氣多血,寒邪傷人,則血氣之壅滯,辛能達表,輕可去實,故以升葛辛輕之品,發散陽明表邪陽邪盛則陰氣虛,故用芍藥斂陰和血,又用甘草調其衛氣也。升麻甘草昇陽解毒,故又治時疫

3.《中醫大辭典·方劑分冊》:葛根清熱解肌透疹升麻昇陽透表芍藥和營泄熱;甘草調和諸藥。合用則解肌透疹,和營解毒

4.11 歌訣

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8]

4.12 趣記

曹操(芍草)升格[8]

4.13 附註

升麻散(《斑疹備急》)、升麻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四味升麻葛根湯(《小兒痘疹方論》、平血飲(《觀聚方要補》卷八引《澹寮》)、解肌湯(《普濟方》卷三六九)、葛根升麻湯(《玉機微義》卷五十)、葛根湯(《片玉痘疹》卷六)、升麻飲(《赤水玄珠》卷七)、幹葛湯(《症因脈治》卷三),四味升葛湯(《瘍醫大全》卷三十三。)

4.14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5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七方升麻葛根湯

5.1 組成

梔子升麻葛根白芍藥柴胡黃芩各一錢,黃連木通甘草各五分[8]

山梔1錢,升麻1錢,葛根1錢,白芍1錢,柴胡1錢,黃芩1錢,黃連5分,木通5分,甘草5分。

5.2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鑑》卷六十七方升麻葛根湯主治心火熾盛,更兼酷飲嗜熱而生心癰,始發巨闕穴處,隱痛微腫,令人寒熱身痛面赤口渴引飲[8]

主治酒毒爲病而致心癰巨闕隱痛微腫,令人寒熱身痛頭面色赤,口渴,隨飲隨幹者。

5.3 用法用量

水煎,不拘時服[8]

水2鍾,煎8分服,不拘時候。

6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之升麻葛根湯

6.1 處方

升麻芍藥甘草,各二錢半。幹葛,三錢。

6.2 功能主治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之升麻葛根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發熱,及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

6.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6.4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7 不知醫必要》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湯

7.1 組成

葛根2錢,升麻1錢,秦艽1錢,荊芥1錢,蘇葉1錢,赤芍1錢,白芷1錢5分,甘草7分。

7.2 主治

不知醫必要》卷二方之升麻葛根湯外感邪在陽明頭痛連及目眶;及面浮腫而痛,屬於風者。

7.3 用法用量

生薑2片,水煎服。

7.4 加減

斑疹邪熱,加牛蒡子

8 《瘍科捷徑》卷下方之升麻葛根湯

8.1 組成

升麻、幹葛、白芍柴胡山梔木通甘草連翹

8.2 主治

《瘍科捷徑》卷下方之升麻葛根湯丹毒,遊風。

9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升麻葛根湯

9.1 組成

赤芍牛子升麻葛根木通甘草連翹

9.2 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升麻葛根湯治麻症,風邪入胃發熱,初出未明,口渴鼻幹,不臥,發斑。

9.3 用法用量

蔥白水煎服。

9.4 加減

春,加黃芩;夏,加黃芩石膏;風盛,加消風散

10 痧喉證治匯言》方之升麻葛根湯

10.1 組成

升麻1錢,葛根1錢,赤芍8分,荊芥錢半,牛蒡3錢(炒研),桔梗錢半,蟬衣1錢,櫻桃核2錢,浮萍草2錢,生甘草4分。

10.2 主治

痧喉證治匯言》方之升麻葛根湯治痧疹已出而覆沒者。

11 《痘疹全集》卷十四方之升麻葛根湯

11.1 組成

升麻1錢,幹葛1錢,白芍1錢,甘草5分,山楂1錢,牛蒡子1錢。

11.2 主治

《痘疹全集》卷十四方之升麻葛根湯初熱壯盛疑似未明,或疹已出而表熱甚者。

11.3 用法用量

加筍尖,水煎服。

11.4 加減

冬天,加麻黃5分,夏天,加紫蘇

12 扶壽精方》方之升麻葛根湯

12.1 組成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川芎白芷麻黃

12.2 主治

扶壽精方》方之升麻葛根湯傷寒十神湯大汗而不解者。

12.3 用法用量

生薑3片,蔥7根,水煎溫服。發遍身大汗

13 《便覽》卷四方之升麻葛根湯

13.1 組成

人蔘紫蘇前胡半夏葛根茯苓枳殼桔梗陳皮甘草

13.2 主治

《便覽》卷四方之升麻葛根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發熱,肢體煩痛,及瘡疹末發,疑似之間。

13.3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服。

13.4 加減

氣盛,去人蔘咳嗽,加桑白皮杏仁頭痛,加羌活川芎

14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升麻葛根湯

14.1 組成

升麻1錢,幹葛1錢,白芍1錢,柴胡1錢,黃芩1錢,山梔1錢,木通5分,甘草5分。

14.2 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升麻葛根湯丹毒,身體發熱,面紅氣急,啼叫驚搐。

14.3 用法用量

水2鍾,煎8分。不拘時候,母子同服。

15 雞峯普濟方》卷二十四方之升麻葛根湯

15.1 組成

乾薑升麻芍藥甘草葛根等分

15.2 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二十四方之升麻葛根湯傷寒瘟疫風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

15.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至1盞,不拘時候,溫服

1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6 《治疹全書》捲上方之升麻葛根湯

16.1 組成

升麻、幹葛、枳殼桔梗前胡、蘇葉、杏仁防風

16.2 主治

《治疹全書》捲上方之升麻葛根湯治疹發熱之初,憎寒壯熱,噴嚏腮紅,身體疼痛,眼光如水,嘔吐泄瀉咳嗽氣喘,雖未見點,多是疹候。

16.3 用法用量

蔥頭3個,水2碗,煎8分,熱服取汗。

16.4 加減

頭痛,加羌活身痛,加獨活鼻幹,加荊芥;飽悶,加萊菔子壯熱、煩渴,加黃芩;便閉,加山楂驚悸,加連翹;喉痛,加牛蒡;喘急,加麻黃無汗譫語,亦加麻黃

17 種痘新書》卷十一方之升麻葛根湯

17.1 組成

升麻、幹葛、赤芍甘草麥冬

17.2 主治

種痘新書》卷十一方之升麻葛根湯治麻退之後,餘熱未盡,熱乘於心,初起煩譫者。

17.3 用法用量

水煎。調益元散服。

18 《瘍科捷徑》卷中方之升麻葛根湯

18.1 組成

升麻、幹葛、白芍柴胡黃芩山梔木通甘草連翹

18.2 主治

《瘍科捷徑》卷中方之升麻葛根湯心癰酒毒。

19 參考資料

  1. ^ [1]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2. ^ [2]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8.
  4. ^ [4]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9.
  5. ^ [5]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9-30.
  8. ^ [8]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0-3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