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邪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xié

2 英文參考

dampness pathoge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溼邪六淫之一,是指具有易阻氣機、重濁、黏滯、趨下等特性的邪氣[1] 。溼爲長夏主氣,過極則構成病因長夏多溼病[2] [3] 。溼屬陰邪,性質重濁黏膩,能阻滯氣活動,影響脾的運化[3]外感溼邪,則見肢體沉重、睏倦乏力、骨節肌肉疼痛、痛處不移[3]溼濁內阻腸胃,則見納谷不香、脘悶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3]。《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溼,首如裹。”《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太陰之上,溼氣主之。”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3.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