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散

清暑利溼 中醫學 方劑學 中藥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ì yuán sàn

2 英文參考

yiyuan powd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yiyuan s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益元散爲方名,同名方劑約有3首。

中成藥益元散的主要成分爲滑石甘草硃砂[1]。具有清暑利溼的功效。用於感受暑溼身熱心煩口渴喜飲,小便短赤。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益元散的藥典標準。

4 女科萬金方》之益元散

4.1 方名

益元散

4.2 組成

當歸川芎黃芩陳皮香附白芷甘草

4.3 功效

女科萬金方》之益元散具有安胎之功效。

4.4 用法用量

坐蓐之月服之。

4.5 加減

如虛,加人蔘

5 宣明論方》卷十之益元散

5.1 方名

益元散

5.2 別名

太白散(《傷寒直格》卷下)

天水散(《傷寒標本》卷下)

六一散傷寒標本》卷下)

神白散(《儒門事親》卷十三)

雙解散(《攝生衆妙方》卷四)

本方加青黛,又名“若玉散”(見《證治準繩·類方》)。

5.3 組成

滑石六兩,炙甘草一兩[2]

桂府膩白滑石6兩,甘草1兩(炙)。

5.4 功效

宣明論方》卷十之益元散具有利小便,宣積氣,通九竅六腑生津液,去留結,消蓄水,止渴寬中,補益五臟,大養脾腎之氣,安魂定魄,明耳目,壯筋骨,通經脈,和血氣,消水谷,保元,下乳催生;久服強志輕身,駐顏延壽之功效。主治身熱吐利泄瀉腸澼,下痢赤白,癃閉淋痛,石淋,腸胃中積聚寒熱,心躁,腹脹痛悶;內傷陰痿五勞七傷,一切虛損,癇痙,驚悸健忘煩滿短氣,髒傷咳嗽,飲食不下,肌肉疼痛;並口瘡牙齒疳蝕百藥酒食邪毒,中外邪所傷,中暑傷寒疫癘,飢飽勞損,憂愁思慮,恚怒驚恐傳染,並汗後遺熱勞復諸疾;產後血衰,陰虛熱甚,一切熱證,兼吹奶乳癰

益元散功能清暑利溼[2]。治暑溼身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及三焦溼熱小便淋痛[2]

5.5 用法用量

爲細末,每服三錢,加蜜少許,溫水調下,日三次[2]

上爲細末。每服3錢,加蜜少許,溫水調下,不用蜜亦得,日3次;欲飲冷者,新汲水調下;解利傷寒發汗,煎蔥白豆豉湯調下;難產紫蘇湯調下。

5.6 加減

加黃丹,名紅玉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加薄荷葉(末)1分,名雞蘇散

5.7 用藥禁忌

孕婦不宜服。

5.8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顯示益元散具有利尿、保護皮膚黏膜的作用[2]

5.9 臨牀應用

膀胱炎《福建中醫藥》(1965,6:2O):林某某,男,69歲。突感尿意急迫,排尿頻繁,量少,滴瀝難下,小腹灼痛,診斷爲急性膀胱炎。脣口紅甚,舌苔黃濁,脈數有力,給六一散2兩,衝開水600毫升,澄清,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4天痊癒。②暈厥《山西中醫》(1987;2:29):張某某,男,48歲,廚師。1977年5月14日初診。患者1年前用鰭刺刺傷右手食指,翌日全身不適,低熱,右肢劇痛納呆噁心暈厥,經強心輸液復甦。此後常無規律暈厥患者面容憔悴,神情恐慌,右背及右腿外側均見大小不等之紺斑十餘塊,大者如掌,小者似卵,質硬壓痛,舌紅有瘀點,診爲破傷中毒,毒瘀血分。遂予六一散200g,每次用綠豆沖服10g,1日2次,10日後諸症緩解,又10日諸證痊癒。③泡疹《山西中醫》(1987;2:30):雷姓女嬰,8個月,因腹泄服西藥後全身泛發泡疹,小豆樣,疹周紅潤,伴咳嗽,低燒,舌紅,指紋淡紅浮現,小便淋瀝不暢。遂予六一散30g,衝調徐徐涼飲,晚7時許服藥,夜暢尿數次,翌晨泡疹全消,一切恢復正常。

5.10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滑石性寒,故能清六腑之熱,甘草性平,故能緩諸火之勢。②《成方切用》:滑石重能清降,寒能泄熱,滑能通竅,淡能行水,使肺氣降而下通膀胱,故能祛暑住瀉,止煩渴而利小便也。加甘草者,和其中氣,又以緩滑石之滑降也,其數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也。

6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方之益元散

6.1 別名

辰砂六一散辰砂益元散[2]

6.2 組成

滑石180g,甘草30g,硃砂9g[2]

6.3 用法用量

爲細末,每服6g,溫水送下[2]

6.4 功效與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方之益元散暑熱煩渴,驚悸多汗小便不利[2]

7 益元散的藥典標準

7.1 品名

益元散

Yiyuan San

7.2 處方

滑石600g、甘草100g、硃砂30g

7.3 製法

以上三味,滑石甘草粉碎成細粉;硃砂水飛成極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7.4 性狀

本品爲淺粉紅色的粉末,手捻有潤滑感;味甜。

7.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塊片無色,有層層剝落痕跡(滑石)。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草酸鈣方晶,形成品纖維甘草)。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硃砂)。

(2)取本品2g,加鹽酸1ml、三氯甲烷15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 30~60℃)-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7.6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B)。

7.7 含量測定

7.7.1 硃砂

取本品2.5g,精密稱定,置250ml燒瓶中,加硫酸10ml與硝酸鉀1.5g,緩緩加熱使硃砂溶解,放冷,加1%硝酸溶液10ml,搖勻,冷卻,用垂熔漏斗濾過,用1%硝酸溶液40ml分次洗滌漏斗和燒瓶,洗液併入濾液中,滴加1%高錳酸鉀溶液至顯粉紅色(以2分鐘內不消失爲度),再滴加2%硫酸亞鐵溶液恰至紅色消失,加硫酸鐵銨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銨滴定液(0.05mol/L)滴定。每1ml硫氰酸銨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5.815mg的硫化汞(HgS)。

本品每1g含硃砂以硫化汞(HgS)計,應爲35~42mg。

7.7.2 甘草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7.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2mol/L醋酸溶液冰醋酸(47:52:1)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0nm。理論板數按甘草酸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7.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甘草酸銨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用流動相溶解並製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相當於每1ml含甘草酸0.1959mg)。

7.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動相50ml,稱定重量,密塞,超聲處理(功率180W,頻率42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流動相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7.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甘草甘草酸(C42H62O16)計,不得少於2.7mg。

7.8 功能與主治

清暑利溼。用於感受暑溼身熱心煩口渴喜飲,小便短赤。

7.9 用法與用量

調服或煎服。一次6g,一日1~2次。

7.10 貯藏

密閉,防潮。

7.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