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胃丹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wèi dān

2 概述

小胃丹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小胃丹

3.1 處方

芫花(醋拌一夜,瓦器上炒令黑)、甘遂(面裹煨,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乾,或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水煮)、大戟(長流水煮一時辰,再水洗曬乾)各半兩,大黃(溼紙裹煨後,酒潤炒熟)一兩半,炒黃柏三兩[1]

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炒令黑,不要焦)甘遂(溼面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乾;又云: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乾)各15克 大黃(溼紙裹煨勿焦,切,焙乾,再酒潤炒熟,焙乾)45克 黃柏90克(焙,炒)

3.2 製法

上藥爲細末,煮糊爲丸,麻子大[1]

3.3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小胃丹主治膈上熱痰風痰溼痰,肩臂疼痛[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臨臥,白開水送下,欲利則空腹服[1]

3.5 使用注意

能損胃氣,不能多用久用。

3.6 摘錄

丹溪心法》卷二

4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三引《三因》方之小胃丹

4.1 方名

小胃丹

4.2 組成

芫花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酒拌蒸)1兩半,黃柏(炒褐色)2兩。

4.3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粥爲丸,如麻子大。

4.4 功效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三引《三因》方之小胃丹功在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瀉積利水通便。主治水飲痰熱互結之肩膊、胸腹疼痛食積哮喘咳嗽心悸頭眩帶下

4.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溫湯送下。

4.6 用藥禁忌

能損胃氣,不宜多;唯胃虛少食者忌用。

4.7 臨牀應用

1.哮:丹溪治一人哮,1日1發,此病在上焦,不得汗泄,正當10月,遂以麻黃黃芩各2錢,入薑汁煎服,臨臥進小胃丹三十粒而安。

2.痰飲:朱文學遍體如蟲螫,口舌糜爛,餘診之,寸脈乍大乍小,意其爲鬼祟,細察兩關弦滑且大,遂斷定爲痰飲之痾。投滾痰丸3錢,雖微有所下,而病患如舊,更以小胃丹2錢與之服,復下痰積及水10餘碗,遍體之痛減半,更以人蔘3錢,白朮2錢,煎湯服小胃丹3錢,大瀉十餘行,約有20碗許,病若失矣。乃以六君子爲丸,服4斤而愈。

3.白帶證治準繩·女科》:陶遵道外姑,年七十,形瘦,善啖,白帶,食前薑湯吞大補丸50丸1-2次,午膳後及臨臥時各與小胃丹15丸愈。

4.8 各家論述

醫方考》:小,消也;小胃者,消去胃中之痰物也。甘遂芫花大戟,能下十二經之溼痰大黃佐之下行,黃柏制其辛烈。是方也,大毒之劑,攻殺擊刺之兵也,善用則治,弗善用之則亂。

4.9 附註

丹溪心法》本方用法: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焦)、甘遂(溼面裹,長流水浸半月,再水洗曬乾。又云,水浸冬七,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乾)各半兩,大黃(溼紙裹煨,勿焦,切,焙乾,再酒潤,炒熟焙乾)一兩半,黃柏三兩(焙炒),每服二三十丸,臨臥津液吞下,或白湯一口送下,取其膈上之溼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則空心服。按:《醫學綱目》本方用法:上爲末,以白朮膏爲丸,如蘿蔔子大。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