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齦口炎

口腔疾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ào zhěn xìng yín kǒu yán

2 英文參考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3 概述

皰疹性齦口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是口腔黏膜最常見的急性病感染,主要是由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黏膜病[1]原發性皰疹性齦口炎常見於嬰幼兒[1]患者表現爲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特別是牙齦充血水腫明顯,黏膜出現簇集性小水皰,小皰破裂後形成淺潰瘍[1]原發性皰疹感染癒合以後,有30%~50%的病例可能復發,一般復發感染的部位在口脣或接近口脣處,稱爲脣皰疹[1]

4 皰疹性齦口炎的臨牀表現

皰疹性齦口炎患者表現爲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特別是牙齦充血水腫明顯,黏膜出現簇集性小水皰,小皰破裂後形成淺潰瘍[1]

原發性皰疹性齦口炎多見於2~4歲的兒童,亦可見於青少年。發病前可有接觸史,潛伏期一週,發病前2~3天全身不適,發燒38~39℃,淋巴結腫大,流涎口腔黏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皰疹,直徑2mm左右,圓形,可發生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易破潰形成單個潰瘍或融合的大小不等的潰瘍面。皰易發生在緊張的黏膜上,如舌背、牙齦,在舌背病變周圍常有較厚的白色舌苔牙齦表現爲急性炎症,齦緣和附着齦充血水腫,觸之易出血皰疹發生於口周皮膚鼻翼等處。破潰後形成黃褐色痂皮。[1]

複發性脣皰疹臨牀較爲常見,患者多爲成人。發熱性疾病、感冒、日曬、疲勞、精神緊張等均可誘發皰疹復發。損害常發生口脣、口周、鼻孔附近,也可見於顏面部。開始患部有燒灼癢感,隨即出現紅斑和簇集性小水皰,皰液澄清,水皰破裂後呈現糜爛面,數日後乾燥結痂。全病程1~2周,癒合後可遺留暫時褐色的色素沉着,局部淋巴結可稍腫大,可有倦怠不適感或低熱。[1]

5 皰疹性齦口炎的診斷

5.1 原發性皰疹性齦口炎

(1)多見於2~4歲的兒童,亦可見於青少年[1]

(2)發病前可有接觸史,潛伏期一週,發病前2~3天全身不適,發燒38~39℃,淋巴結腫大,流涎[1]

(3)口腔黏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皰疹,直徑2mm左右,圓形,可發生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易破潰形成單個潰瘍或融合的大小不等的潰瘍[1]。皰易發生在緊張的黏膜上,如舌背、牙齦,在舌背病變周圍常有較厚的白色舌苔[1]

(4)牙齦表現爲急性炎症,齦緣和附着齦充血水腫,觸之易出血[1]

(5)皰疹發生於口周皮膚鼻翼等處[1]。破潰後形成黃褐色痂皮[1]

(6)細胞塗片可見多核巨細胞和毛玻璃樣核[1]

5.2 複發性脣皰疹

(1)臨牀較爲常見,患者多爲成人。發熱性疾病、感冒、日曬、疲勞、精神緊張等均可誘發皰疹復發[1]

(2)損害常發生口脣、口周、鼻孔附近,也可見於顏面部。開始患部有燒灼癢感,隨即出現紅斑和簇集性小水皰,皰液澄清,水皰破裂後呈現糜爛面,數日後乾燥結痂[1]。全病程1~2周,癒合後可遺留暫時褐色的色素沉着,局部淋巴結可稍腫大,可有倦怠不適感或低熱[1]

6 皰疹性齦口炎的治療方案

6.1 全身抗病毒治療

(1)阿昔洛韋:常用於治療原發性皰疹性齦口炎[1]

成人用量及用法:口服一日200mg,一日5次;5~7天爲一個療程[1]

不良反應偶有頭暈頭痛嘔吐腹瀉白細胞下降等[1]

阿昔洛韋多次應用後可能引起單純皰疹病毒耐藥[1]

(2)利巴韋林:成人用量及用法:口服200mg,一日3~4次;7天爲一個療程[1]兒童每日10mg/kg,分4次服用;7天爲一個療程[1]

不良反應貧血乏力,停藥後消失。偶有口渴嘔吐腹瀉白細胞減少,過敏者以及孕婦禁用[1]

哺乳期婦女應用利巴韋林時應暫停哺乳[1]

6.2 局部治療

(1)3%阿昔洛韋軟膏局部塗布,可用於脣部及口周皮膚皰疹[1]

阿昔洛韋多次應用後可能引起單純皰疹病毒耐藥[1]

(2)口腔黏膜病損:局部對症治療,消炎止痛、促進癒合[1]

(3)應用0.1%依沙吖啶溶液溼敷脣部以及口周皮膚病損,特別是有結痂時[1]

6.3 全身支持療法

(l)注意休息,保證飲入量,維持體液平衡[1]

(2)補充維生素B2:成人口服5mg,一日3次;維生素C口服:100mg,一日3次[1]

7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13-31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