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

溫中祛寒劑 虛勞裏急證 溫裏劑 中醫學 方劑學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jiàn zhōng tāng

2 英文參考

Small Jianzhong Decoc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xiaojianzhong deco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小建中湯同名方劑約有五首,其中《傷寒論》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桂枝9g、炙甘草6g、大棗4枚、芍藥18g、生薑9g、飴糖30g,具有溫中補虛,和裏緩急之功效,主治因中焦虛寒化源不足所致的虛勞裏急證,是治療虛勞裏急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神經衰弱再生障礙性貧血功能發熱等屬中虛陰陽不和者。

4 傷寒論》方之小建中湯

實驗研究本方加黃芪當歸可防止結紮幽門所致的胃潰瘍發生抑制胃液分泌,減少遊離酸和總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可抑制鴿胃的正常運動及家兔的腸運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對抗乙酰膽鹼和毛果芸香礆所致的腸痙攣[1]

方劑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等作用,而且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抑殺作用,因此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應有一定治療作用。但在治療該類疾病時有必要配合西藥抗菌藥十抗酸藥胃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療效可能更好。除了對肝臟的直接保護作用外,該方劑免疫促進和雙相調節作用,並且有抗肝炎病毒作用,這可能是其對慢性肝炎治療有效的主要機理;也可能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機理;該方劑的鎮靜、鎮痛作用可能是其治療神經衰弱的主要機理。[2]

4.1 方名

小建中湯

4.2 別名

虛勞小建中湯[2]

芍藥湯桂心湯建中湯桂枝芍藥湯

4.3 組成

桂枝(去皮)、生薑各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飴糖一升[2]

桂枝9g、炙甘草6g、大棗4枚、芍藥18g、生薑9g、飴糖30g[3]

芍藥(酒炒)18g、桂枝(去皮)9g、炙甘草6g、生薑切9g、大棗4枚、飴糖30g[4]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膠飴一升[5]

4.4 功效主治

傷寒論》方之小建中湯具有溫中補虛,和裏緩急之功效。主治因中焦虛寒化源不足所致的虛勞裏急證,症見腹中時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脈細弦;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5]

傷寒論》方之小建中湯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治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並治虛勞萎黃小便自利;及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或心中悸而煩者;近代也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功能紊亂而見脾虛寒證者。[5]

4.5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人飴糖烊化,分三次服,日三次[5]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納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1升,1日3次。

水煎取汁,入飴糖,更上微火烊化溫服[5]

前5味水煎後加飴糖後微火使之溶解,每日1劑,分3次服。[5]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飴,更上微火消[5]溫服一升,一日三次[5]

4.6 用藥禁忌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忌海藻菘菜、生蔥。必小便自利,證非溼熱者乃可用之。

4.7 方解

方中飴糖甘溫質潤,溫中健脾,和裏緩急,爲君藥芍藥養血斂陰柔肝緩急而止痛;桂枝溫陽祛寒,溫涼共用,一散一收,調和陰陽,共爲臣藥炙甘草甘溫益氣,助飴糖以補虛,合桂枝則辛甘養陽,配芍藥又酸甘化陰;生薑大棗溫胃補脾,升中焦生髮之氣而調營衛,共爲佐使藥。全方辛甘酸合用,酸甘養陰柔肝緩急,辛甘化陽使陰陽相生,營衛和諧,虛勞陽虛所發之熱能除,體現“甘溫除熱”法。諸藥合用,使中氣健,化源足,氣血生,營衛調,則虛勞諸證可解。[5]

本方中桂枝芍藥之比是1:2,以芍藥柔肝以止痛,桂枝溫陽而祛寒,芍藥甘草相伍,酸甘化陰,緩急止痛;桂枝飴糖相伍,辛甘養陽。[5]

虛勞裏急一證,系中焦虛寒、肝脾失調所致,故腹痛喜溫欲按;中虛則化源不足,陰陽俱乏,無以奉心,則虛煩心悸營衛不和虛勞發熱。證雖不同,但病因則一,即以中焦虛寒爲主,理應溫中補虛爲法,溫建中陽,和裏緩急止痛。方中飴糖甘溫質潤入脾,益脾氣而善脾陰溼中焦而緩急止痛,故爲君藥芍藥養陰而緩肝急,桂枝溫陽而祛虛寒,2味爲臣。炙甘草甘溫益氣,既助飴糖桂枝辛甘養陽,益氣溫中緩急,又合芍藥甘化陰,柔肝益脾合營。生薑溫胃,大棗補脾,合用以升騰中焦生髮之氣而調營衛,共爲佐使之用。6味配合,於辛甘化陽之中,又具酸甘化陰之用,共奏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效。中氣健,化源足,肝脾調,陰陽和,裏急腹痛虛勞發熱心悸虛煩自除,故方名“小建中湯”。[5]

本方系桂枝湯芍藥,加飴糖組成。方中飴糖桂枝,甘溫相得,溫中補虛;飴糖甘草芍藥,酸甘相須,和裏緩急;又以生薑之辛溫,大棗之甘溫,辛甘相合,健脾胃而和營衛。因此本方可以溫中補虛,和裏緩急。[5]

4.8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虛勞裏急證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腹痛喜得溫按、面色無華、舌淡、脈弱或弦細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5]

2.加減法:若氣虛不足者,加人蔘黃芪益氣補虛;血虛者,加當歸溫養補血;寒重者,加乾薑川椒溫中散寒大便稀溏者,加白朮健脾燥溼[5]面色萎黃精神倦怠,屬虛黃者,去飴糖,加人蔘黃芪當歸以補養氣血[5]

3.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禁用本方;嘔家吐蛔或中滿者亦不宜使用。[5]

4.虛勞吳鞠通醫案》:施某,20歲,形寒六脈弦細,時而身熱先天不足,與諸虛不足小建中法,白芍六錢、炙甘草三錢、生薑四錢、桂枝四錢、膠飴一兩(去滓後化入)、大棗去核)四枚,煮三杯,分三次服。服六十劑後,諸皆見效,陽雖轉而虛未復,於前方內減姜、桂之半,加柔藥(大生地、麥冬五味子)兼與護陰。

5.腹痛經方實驗錄》:王某,腹痛喜按,痛時自覺有寒氣自上下迫,脈虛弦,微惡寒,此爲肝乘脾小建中湯主之,川桂枝三錢、大白芍六錢、生草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十二枚、飴糖一兩。

6.吐血吳鞠通醫案》:胡某,31歲,勞傷吐血,汗多足麻,六脈弦細不數,小建中湯主之,白芍六錢,甘草(炙)三錢,生薑五錢,桂枝四錢,膠飴(後入)一兩,大棗去核)三枚,煮三杯,去滓後,將膠飴化入,上火二三沸,攪合勻,分三次服。服七劑後,汗減,足麻愈,食少。再服七劑後,諸症皆愈,惟咳嗽未止,於原方中加雲苓半夏而愈。

7.咳嗽臨證指南醫案》:某,色白肌柔,氣分不足,風溫上受而咳,病固輕淺,無如羌、防辛溫,膏、知沉寒,藥重己過病所,陽傷背寒,胃傷減谷,病恙仍若,身體先憊,小建中湯主之。

8.黃疸《湖南中醫雜誌》(1987;5:30):資某,男,58歲,患黃疸一年餘,面部及肌膚發黃、色淡暗晦,鞏膜微黃而暗滯,四肢軟弱乏力心悸短氣,語言低微,納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濡細,實驗室診斷:溶血性黃疸。乃脾虛失運,氣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予溫中補虛,益氣生血處方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9g,大棗20枚,生薑3片,黃耆30g,當歸6g,水煎去滓取汁,納飴糖120g口服,每日一劑,服20餘劑後諸症悉除。

9.小兒尿頻《千家妙方》:孫某,女,4歲,尿頻月餘,一日幾十次,每次量少,喜甜食,食量不大。發育一般,較瘦,神情不活潑,面色稍蒼黃,腹部較緊張。診爲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予小建中湯十劑後,尿頻好轉,每日減至二十多次,面色轉紅。繼服原方加黃耆七劑後,尿頻愈,每晝夜小便僅十次左右,食量增,面色紅潤,體力增強,活潑,較前體胖。

4.9 現代適應

[6]

適應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神經衰弱再生障礙性貧血功能發熱,屬中醫陰陽不和者,可加減用之。

4.9.1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慢性肝炎多由乙、丙、丁3型肝炎急性期轉變而來,凡病期超過半年,或乙、丙、丁3型肝炎或HBsAg攜帶者再次出現肝炎症狀體徵、肝功能異常者,或雖病史不明,但肝病組織學症狀、體徵、B超檢查符合慢性肝炎均可定爲慢性肝炎。由於肝臟腫大,匯管區出現不同程度炎症、肝小葉壞死,並出現不同程度的纖維化、膽汁排泄障礙以及腸道瘀血,可致消化功能障礙及胸脅脹滿等症狀

4.9.2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統稱爲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二者均會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破壞,在正常黏膜損害、防禦和修復過程中,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損害發生的直接因素,繼而發生潰瘍,其主要病理改變是十二指腸球部、胃角或胃小彎處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邊緣光整、底部潔淨,由肉芽組織構成,上面覆蓋灰白色或灰黃色纖維滲出物。活動潰瘍周圍黏膜常有炎性水腫潰瘍淺者累及黏膜肌層,深者可達漿膜層,血管潰破時引起出血,穿破漿膜層引起穿孔。臨牀上主要表現爲腹鈍痛灼痛脹痛等,尤以空腹時爲著;週期性發作,秋冬季爲多,發作具有節律性,查體可見上腹部局部輕壓痛。

4.9.3 神經衰弱

神經官能症發病與精神過度緊張或恐懼等因素有關,使大腦皮層抑制功能不足而出現頭痛頭暈、易激動煩躁、入睡困難或睡眠淺或失眠;其次是大腦皮層興奮功能不足,表現精神不振、沒情緒乏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工作難以持久等,上述兩種情況也可同時存在;但要除外某些器質性疾病,如腦腫瘤等引起的神經衰弱綜合徵

4.9.4 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原因至今尚不明確,與其發病相關的因素可能有病毒感染氯黴素抗腫瘤藥等化學因素以及長期接觸X線鐳及放射性核素等。多數學者認爲發病機制是免疫異常;造血微循環異常及造血幹細胞缺陷,是異常免疫損傷所致。臨牀上主要表現爲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貧血出血感染綜合徵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

4.9.5 功能發熱

功能發熱多見於青年女性,可能是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所致。也可見於夏季熱,臨牀主要表現爲患者體溫比正常人升高0.3~0.5℃,一般不超過38℃,熱型多有相對規律,日間溫差不大於0.5℃,晨間、午前往往較下午爲高,體力活動體溫不升或下降。患者常有多汗皮膚劃痕症、怕冷、失眠等自主神經症狀。

4.10 藥理作用

[7]

4.10.1 對胃腸功能的影響

君藥飴糖中醫文獻記載其能緩中、補虛、生津潤燥,現代醫學只知其是從糧食澱粉發酵糖化後製成的一種糖,對胃腸的藥理作用尚待研究。臣藥芍藥所含芍藥苷及牡丹酚應激性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抑制胃酸分泌,芍藥苷與甘草FM100合用時有協同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芍藥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所致腸管收縮,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劑量增大則作用增強。桂枝有芳香健胃作用,其所含桂皮醛能促進胃腸蠕動,使腸中腐敗之氣體得以排除,而不引起下痢;桂皮酸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桂皮油則除健胃作用外還能緩解腸道痙攣。甘草FM100和異甘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抑制腸管運動,解除乙酰膽鹼組胺所致腸痙攣,因此具有罌粟鹼特異性解痙能力甘草水提取物能增加胃黏膜細胞的“己糖胺”成分,增進胃黏膜細胞合成和釋放具有腎黏膜保護作用的內源性PG;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傷甘草對實驗性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使胃液遊離酸度和總酸度降低,並能吸附胃酸,降低胃液酸度,促進消化道上皮再生甘草鋅能促進成纖維細胞合成纖維基質而具有抗潰瘍作用。有報道甘草浸膏治療100例早期胃潰瘍6周後90%病例獲良好效果。生薑煎劑能促進胃黏膜合成內源性前列腺素,顯著保護胃黏膜,防治應激胃潰瘍;6-薑辣醇及6-薑辣烯酮對胃腸平滑肌有鬆弛作用生薑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和鎮吐作用生薑可弱化胃蛋白酶作用強化脂肪酶作用,對胰酶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能降低其對澱粉脂肪消化功能大棗飴糖含豐富的蛋白質糖類氨基酸維生素、各種微量元素、黏液質和糊精,對消化系統有增強營養、保護胃腸黏膜的作用

4.10.2 對肝膽功能的影響

君藥飴糖麥芽糖葡萄糖、蛋白及糊精,對肝臟營養保護作用。有報道用芍藥總苷治療乙肝85例,HBV標誌物轉化的總有效率爲63%,說明其對HBV復治有一定抑制作用白芍甘草合用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81例,1.5個月後治癒72例,說明白芍甘草合用有利膽、退黃、保護肝細胞作用;實驗證白芍對多種實驗性肝損傷模型均有顯著的保護效果,白芍能使急性肝損傷時SGPT下降,肝細胞變性壞死恢復;白芍總苷肝臟嗜酸性變性壞死對抗作用,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甘草酸化合物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甘草甜素可明顯減輕肝細胞壞死和脂變,並減輕間質性炎症反應抑制纖維再生,從而降低肝硬化發生率;甘草酸類可直接抑制引起肝細胞損害的磷脂酶A2作用,從而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其內各種酶的釋放,因而有利地改善了肝功能;同時甘草黃酮可顯著抑制急性肝損傷ALT升高及LDH活性升高,降低MDA含量,抑制谷胺甘肽的耗竭,還能抑制自由基和過氧化脂質而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甘草酸對HBV還有直接抑制作用;臨牀用甘草甜素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330例,有效率70%。大棗也有保護肝臟功能作用生薑油、薑辣醇和薑辣烯酮能顯著防治肝損傷,並有顯著的利膽作用

4.10.3 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臣藥白芍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肌缺血,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同時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抑制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還能減輕血小板血栓溼重,抑制血栓形成桂枝所含桂皮醛能使血管擴張,改善外周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甘草次酸可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同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甘草葉中所含黃酮組分對膠原、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強度比阿司匹林強大17.7倍;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能縮小心梗死範圍,並有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的激動劑樣作用生薑興奮心臟血管運動中樞作用大棗飴糖所含糖類蛋白質微量元素心臟也有營養作用

4.10.4 免疫功能的影響

臣藥白芍水煎劑可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其有效成分白芍總苷白芍總苷花生四烯酸的環氧化酶和脂氧酶途徑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體內、體外試驗表明白芍總苷T細胞功能呈機能和濃度依賴性雙相調節作用,可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調節細胞的誘導;同時白芍總苷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均具有雙相調節作用,使免疫功能亢進者降低,使免疫功能增強者下降,從而使免疫功能恢復平衡;更重要的是:芍藥總苷對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具有雙相調節作用,這可能是其調節免疫功能的另一途徑。桂枝具有較強的抗過敏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不僅具有干擾素樣誘導作用,而且能增強NK細胞的活性;不僅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而具有抗過敏作用,而且能增加脾臟胸腺的重量,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並使抗體產生顯著增加;甘草Lx還可降低抗原量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甘草甜素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可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更重要的是甘草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而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從而具有抗炎、促進代謝、解熱作用,其允許作用則可大大提高機體內分泌調節能力,使其他激素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使機體代謝及各項功能恢復平衡,此即爲其“扶正固本”的治療作用生薑醇提取物能明顯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臟器指數,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率;6-薑辣醇、8-薑辣醇、10-薑辣醇能拮抗5-HT,抑制5-HT所致腸管收縮。大棗也具有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及強壯作用大棗能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解,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促進溶血素和溶血空斑,增強巨噬細胞TNF-α、IL-1、NO的分泌能力。這些促進、調節免疫功能作用在治療慢性肝炎、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可能起到積極作用

4.10.5 抗炎、抗氧化作用

白芍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IL-1、TNF、PGE2等炎性因子過度分泌,使其功能恢復正常。對多種實驗性非特異性炎症免疫性炎症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炎症的滲出、水腫、肉芽增生等不同階段均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白芍總苷,其抗炎作用還與其濃度和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作用有關;同時芍藥總苷不僅對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而且還有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效果。這些作用可能也與芍藥總苷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雙相調節作用有關。桂枝抑制IgE致肥大細胞脫顆粒,抑制組胺生成及釋放,減少炎性介質釋放,抑制補體活性,抑制PG合成及釋放,清除自由基,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炎症毛細血管透性增加,水腫及棉球肉芽腫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桂枝芍藥聯合其抗炎作用協同而增強。甘草具有保泰松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其不僅對一般炎症,而且對免疫性炎症均具顯著影響,其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對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效果;甘草還有清除超氧陰離子抑制H2O2所致溶血作用,能對抗脂質過氧化反應生薑也有抗炎消腫作用,對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生薑提取物、薑辣醇、薑辣烯酮能清除超氧陰離子羥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組胺MDA產生,抑制H2O2所致溶血大棗所含大棗多糖可顯著提高SOD及CAT活力,降低腦勻漿、肝勻漿及血漿中LPO水平,清除自由基及全血化學發光中的活性氧。

4.10.6 鎮靜、鎮痛、解熱作用

臣藥白芍所含芍藥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能延長戊巴比妥的睡眠時間;其所含牡丹酚可顯著延長催眠藥睡眠時間芍藥總苷還通過作用於高級中樞而有顯著的解熱、鎮痛和抗驚厥作用桂枝所含的桂皮醛有顯著的鎮靜、鎮痛、抗驚厥、解熱作用甘草所含FM100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甘草酸靜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腦線粒體ATP酶、腦組織乳酸脫氫酶活性,減輕腦水腫生薑油、薑辣醇、薑辣烯酮均有顯著的鎮靜、抗驚厥作用。故該方劑可能對神經衰弱所致失眠有一定治療作用

4.10.7 病原微生物作用

臣藥白芍煎劑對多種致病菌抑制作用,如志賀痢疾桿菌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傷寒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等,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等10餘種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並且有直接抗病毒作用桂枝煎劑對金黃色及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及常見的致病性皮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所含桂皮醛結核桿菌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孤兒病毒及埃柯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甘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鏈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阿米巴原蟲及滴蟲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化合物還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抑制水皰性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甘草酸抑制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強;甘草酸單胺能滅活HIV;甘草甜素除對上述病毒抑制作用外,還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熱水提取物還能殺滅華支睾吸蟲生薑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沙門菌、肺炎鏈球菌痢疾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陰道滴蟲、堇色毛癬菌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拮抗作用

4.11 各家論述

①《傷寒明理論》:脾者,土也,處四髒之中,爲中州,治中焦,生育榮衛,通行津液。一有不調,則榮衛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湯溫建中髒,是以建中名之焉;膠飴味甘溫,甘草味甘平,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健脾者,必以甘爲主,故以膠飴爲君,甘草爲臣;桂辛熱,辛,散也,潤也,榮衛不足,潤而散之;芍藥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藥爲佐;生薑味辛溫,大棗味甘溫,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甘辛相合、脾胃健而榮衛通,是以姜、棗爲使。

②《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以芍藥之酸於土中瀉木爲君;飴糖炙甘草溫補養胃爲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脈弦至腹痛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姜、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爲使。建中之名於此見焉。

③《傷寒附翼》:此肝火上逼於心脾,於桂枝加芍藥湯中更加飴糖,取酸苦以平肝臟之火,辛甘以調脾家之急,又資其谷氣以和中也。此方安內攘外,瀉中兼補,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資姜、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稱曰小。

④《千金方衍義》:桂本血藥而辛溫散邪,恐其動血,故以芍藥護持榮氣,不能隨桂外泄,得甘草之甘溫,而和寒熱諸邪,姜、棗之辛甘,而和榮衛諸氣,爲風傷衛之首方,參入膠飴一味,取稼穡之甘,便爲建中專藥,所以寒傷榮之尺中脈微,虛寒之裏氣不足,鹹賴乎此,允爲虛羸和解中外之聖法。小建中爲諸建中之母,本桂枝湯表藥,藉膠飴之甘溫入脾通津。

⑤《傷寒溯源集》:建中者,建立中焦脾土也。蓋土爲五行之主,脾爲四髒之本,即洪範建中立極之義也。中氣虛餒,脾弱不運,胃氣不行,致心中悸動,故以建立中氣爲急也。謂之小建中者,以風邪未解,未可以參、術補中,只加膠飴,倍芍藥桂枝全湯,和衛解鬱之中以稍裨中土,故謂之小建中湯芍藥性雖酸收,既無寒邪,在所不計,李時珍謂其益脾,能於土中瀉木,故倍用之。飴糖爲米糵之上品,能和潤中州中氣既和,陽邪得解,則心中之悸煩自止矣。

⑥《金匱要略心典》:此和陰陽,調營衛之法也。夫人生之道,曰陰曰陽,陰陽和平,百疾不生。若陽病不能與陰和,則陰以其寒獨行,爲裏急,爲腹中痛,而實非陰之盛也;陰病不能與陽和,則陽以其熱獨行,爲手足煩熱,爲咽乾口燥,而實非陽之熾也。昧者以寒攻熱,以熱攻寒,寒熱內賊,其病益甚,惟以甘酸辛熱和合成劑,調之使和,則陽就於陰,而寒以溫;陰就於陽,而熱以和。醫之所以貴識其大要也,豈徒雲寒可治熱,熱可治寒而已哉。或問和陰陽,調營衛是矣,而必以建中者何也?曰:中者脾胃也,營衛生成於水谷,而水谷轉輸於脾胃,故中氣立,則營衛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運之軸而陰陽之機也,故中氣立,則陰陽相循,如環無端,而不極於偏。是方甘與辛臺而生陽,酸得甘助而生陰,陰陽相生中氣自立。是故求陰陽之和者,必於中氣;求中氣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⑦《古方選注》:建中者,建中氣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緩中,僅能建中焦營氣也。前桂枝湯芍藥桂枝,今建中湯桂枝芍藥,義偏重於酸甘,專和血脈之陰。芍藥甘草戊己相須之妙,膠飴爲稼穡之甘,桂枝爲陽木,有甲己化土之義,使以姜、棗助脾與胃行津液者,血脈中之柔陽,皆出於胃也。

⑧《醫宗金鑑》:是方也,即桂枝湯芍藥加膠飴也。名曰小建中者,謂小小建立中氣也。蓋中氣雖虛,表尚未和,不敢大補,故仍以桂枝和營衛,倍芍藥加膠飴調建中州,而不啜稀粥溫復令汗者,其意重在心悸中虛,而不在傷寒之表也。中州建立,營衛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悸煩可除矣。

⑨《醫方論》:小建中湯之義,全在抑木扶土。當從吳氏之說,用肉桂不用桂枝肉桂溫裏,桂枝解表,用各有當也。且肉桂性能殺木,合芍藥以制肝,又用姜、棗、甘草飴糖之甘溫以補脾,斯中州陽氣發舒,而陰寒盡退矣。

⑩《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5;1:39):小建中湯非治中焦虛寒之方、溫脾陽之劑,方中滋陰藥與助陽藥並用,而前者的份量超過後者,其意不在“陰中求陽”,以補脾陽之虛,而在於滋養脾陰。故重用飴糖芍藥脾陰之品爲君,以甘酸化陰,補虛養血,緩解急迫,其中飴糖作用是滋潤,而非溫補白芍甘草甘緩和中,飴糖大棗脾陰;少佐桂枝生薑甘溫益陽,使陽生陰長,以剛濟柔之意。綜觀全方,具有酸得甘助以益氣生津,辛甘化液以滋脾,陽生陰長脾土得潤,中氣自立。共奏育陰健脾,補虛緩急,調養氣血之功。把本方當作溫中劑,有悖仲景原意,與臨牀實際運用也有一定距離,因此,似應將本方歸入補陰劑中。

4.12 附註

芍藥湯(《外臺祕要》卷十六引《古今錄驗》)、桂心湯(《聖濟總錄》卷九十一)、建中湯(《傷寒明理論》卷四)、桂枝芍藥湯(《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4.13 歌訣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枝甘草姜棗和;更加飴糖中氣虛勞腹痛服之瘥。[7]

4.14 摘錄

傷寒論

5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之小建中湯

5.1 處方

芍藥(三錢) 桂枝(二錢) 甘草(二錢) 膠飴(一雞子黃大)

5.2 功能主治

方賢着《奇效良方》之小建中湯主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自汗者。

5.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一鍾,去滓,下膠飴,再煎化,不拘時服。

5.4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6 《便覽》卷一方之小建中湯

6.1 方名

小建中湯

6.2 組成

官桂、陳皮乾薑甘草等分

6.3 主治

《便覽》卷一方之小建中湯主治腹痛

6.4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溫服

6.5 摘錄

《便覽》卷一

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小建中湯

7.1 方名

小建中湯

7.2 組成

芍藥6兩,桂心3兩,甘草(炙)2兩。

7.3 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小建中湯主治喘而發熱頸脈皆動,日漸瘦削,由客熱乘肺,或因飲食失宜,氣不轉而氣急,誤服熱藥,火氣燻肺而遂喘,頰赤咽燥,其脈細數。

7.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薑3片,大棗2個,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

7.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7.6 附註

天門冬湯同服。

7.7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四

8 幼科發揮》卷三方之小建中湯

8.1 方名

小建中湯

8.2 組成

白芍藥(酒炒)、炙甘草等分肉桂減半。

8.3 主治

幼科發揮》卷三方之小建中湯主治小兒脾胃中氣虛損

8.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白餳1匙,再煎1沸,溫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6 摘錄

幼科發揮》卷三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
  2. ^ [2]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78.
  3.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75.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75-176.
  7.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76-17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