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

清熱劑 痢疾 清臟腑熱劑 中醫學 方劑學 中藥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áo yào tāng

2 英文參考

Paeoniae Decoc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haoyao deco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芍藥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六十五首。

4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方之芍藥湯

芍藥湯對各種腸道感染細菌特別是對痢疾桿菌具有相當強的抑制作用,但如果是暴發型痢疾則必須配合擴容、改善微循環等抗休克、抗腦水腫治療措施[1]。同時研究發現該方劑胃炎胃潰瘍、膽肝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也有相當的治療作用,臨牀可以試用於此類病人患腸道感染及非感染性腹瀉[1]

4.1 別名‍

黃芩芍藥湯(《明醫指掌》卷九)、白芍藥湯(《醫家心法》)、當歸芍藥湯(《醫宗金鑑》卷五十三)。

4.2 處方

芍藥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檳榔二錢,木香二錢,甘草二錢(炙),大黃三錢,黃芩半兩,官桂二錢半[2]

芍藥一兩,當歸黃芩黃連各半兩,大黃三錢,肉桂二錢半,檳榔木香炙甘草各二錢[3]

芍藥1兩,當歸半兩,黃連半兩,檳榔2錢,木香2錢,甘草2錢(炙),大黃3錢,黃芩半兩,官桂2錢半。

芍藥20g、當歸9g、黃連9g、檳榔6g、木香6g、甘草6g、大黃6g、黃芩9g、官桂6g[4]

芍藥15~20g、當歸9g、黃連5~9g、檳榔5g、木香5g、甘草5g、大黃6g、黃芩9g、官桂2~5g[5]

4.3 功能主治

具有活血調氣清熱解毒下血調氣之功效。主治溼熱痢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妊娠痢疾腹痛口渴後重裏急之證。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方之芍藥湯功能清熱解毒調氣和血[5]。主治溼熱痢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5]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方之芍藥湯具有清熱燥溼調氣和血之功效[5]。主治因溼熱壅滯腸中氣機,溼熱血瘀相搏所致的溼熱痢疾,症見腹痛,便下膿血,赤白相兼,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5]

4.4 製法

㕮咀[5]

上藥爲粗末[5]

4.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5]

每服半兩,水煎[5]

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1盞,食後溫服

4.6 方解

芍藥湯黃連黃芩苦寒而入腸道,清熱燥溼解腸中熱毒爲君藥[5]大黃苦寒通裏,瀉垢涼血,既可助芩連瀉火燥溼,又可盪滌溼熱積滯,爲臣藥[5]白芍甘草柔肝緩急而調和肝脾當歸柔肝活血;木香檳榔行氣導滯;肉桂辛熱,以制苦寒藥物傷陽、礙溼之弊,皆爲佐藥[5]甘草並調和諸藥爲使藥[5]。全方體現了“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後重自除”的治療原則[5]。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溼調氣和血之功[5]

方中芍藥當歸養血和血,緩急止痛,使血行則便膿自愈木香檳榔行氣導滯,使氣調則後重自除;然溼熱不除,則下痢不止,故又用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燥溼止痢;大黃既可助芩、連清熱燥溼,又可推蕩積滯下行,使積去痢自止;肉桂既可助歸、芍行血,又可防芩、連大寒凝滯之弊,爲反佐藥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藥[5]。諸藥合用,熱毒得解,氣血得調,則下痢膿血諸症自[5]

芍藥湯證爲溼熱壅滯腸中所致[5]溼熱下注大腸,壅滯氣機,腸中積滯不化,溼熱氣血瘀滯相搏,而成下痢膿血,故治宜清熱行氣活血之法[5]。方中重用白芍,取其苦酸微寒,柔肝理脾,調和氣血,而止瀉腹痛[5]黃連黃芩苦寒,清熱燥溼,而解腸中熱毒,以治溼熱成痢之本,爲臣藥[5]大黃苦寒,瀉熱祛積迫瘀,使積滯除、瘀血去,則下痢可止[5]。又以木香檳榔行氣導滯;當歸柔肝和血,與大黃合用,又有行瘀之用[5]使氣行血活,積滯得下,則裏急後重自解[5]。以上4藥爲佐[5]肉桂辛熱,配在苦寒藥中爲反佐,可防止苦寒傷中與冰伏溼熱之邪,配伍活血藥又助行血之力[5]甘草甘平,益胃和中,調和諸藥,與白芍相配,又能緩急而止腹痛,爲佐使藥[5]綜合全方,共奏清熱燥溼調氣行血、柔肝理脾、化滯止痢之功[5]。本方的組方特點,是以清熱燥溼爲本,兼以氣血並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調,與葛根黃芩黃連湯黃連解毒湯等純用苦寒止痢之方不同[5]

4.7 運用

芍藥湯是治療溼熱痢疾證的代表方劑[5]。凡臨牀上以下痢赤白、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5]

4.7.1 加減法

若熱盛傷津,苔黃而幹者,可去溫燥肉桂;兼有飲食積滯者,可加神曲焦山楂消食導滯;如見下痢赤多白少或純下赤凍者,可加丹皮地榆等以涼血行血[5]。如血痢則加大黃;汗後髒毒黃柏半兩[5]

若圊如血痢,漸加大黃;汗後髒毒,加黃柏半兩[5]

血痢,漸加大黃;汗後髒毒,加黃柏半兩。

4.7.2 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證者不可使用本方,久痢虛寒痢亦不宜使用本方[5]

惟真有實熱者可用芍藥湯,若假熱假實者誤服則死;痢疾初起有表證久痢虛寒者,不宜使用本方。

4.8 現代適應

芍藥湯常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見有瀉下不暢、腹痛裏急,屬溼熱患者[6]

4.8.1 芍藥湯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經糞口傳播的一種腸道傳染病。當人體抵抗力低下時,志賀菌進入消化道後侵入結腸上皮細胞,經基底膜進入固有層,並在其中繁殖,釋放毒素引起腸黏膜炎症反應和固有層小血管循環障礙,黏膜表面大量黏液膿性滲出物覆蓋,嚴重者腸黏膜上皮細胞大片壞死,脫落後形成潰瘍;輕者腸黏膜僅瀰漫性充血水腫;慢性者黏膜水腫和腸壁增厚、瘢痕息肉形成;中毒痢疾腸黏膜僅見充血水腫,少有潰瘍形成,突出病變爲全身多臟器微血管痙攣或通透性增加,大腦腦幹水腫,部分腎上腺充血腎上腺皮質充血萎縮。普通型菌痢主要表現爲發熱、膿血便裏急後重,急性者病程1~2周;慢型者病程大於2個月;中毒痢疾起病急驟高熱驚厥休克型常表現爲循環衰竭如四肢冰涼,皮膚紫花,血壓下降,無尿或少尿;腦型者表現爲意識障礙呼吸衰竭腦水腫表現;普通型者具有休克和腦型兩種表現。[6]

芍藥湯大黃,製成芍藥合劑,治療桿菌痢疾54例,全部治癒出院。製法與服法:將方中揮發藥物當歸肉桂廣木香蒸氣蒸餾,其它非揮發藥物採用20%乙醇滲濾,按照《藥典》規定,以1:1製成流浸膏。成人每次2Oml,日服4次,連服1周。兒童酌減。54例中1日內退燒者22例(40.75%),3日內退燒者13例,5日內退燒者4例,其餘病例在入院初體溫即正常。排便次數在服藥3日內正常者22例,4日內正常者8例,一週內正常者14例,1周後正常者10例。腹痛裏急後重大多數病例在5日內消失,而嚴重的毒血癥現象,均在3日內消失,狂躁不安、四肢痙攣都在1日後消失。大便鏡檢多數在1周內恢復正常。少數在2周內轉爲正常。芍藥合劑磺胺類藥物治療桿菌痢疾之療效作對照,並無遜色。其中有4例急性菌痢和1例慢性菌痢曾用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改用本方而收效。芍藥合劑腸炎療效亦佳,在應用中無任何副作用

4.8.2 芍藥湯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最常見的原因是細菌微生物感染所致,如霍亂弧菌、致瀉性大腸桿菌鼠傷寒沙門菌、痢疾桿菌、阿米巴原蟲空腸彎曲菌、輪狀病毒、藍式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真菌等。某些食物、藥物等也可引起該病。這些微生物一是直接侵襲腸道,使腸黏膜充血水腫、滲出;二是它們的毒素代謝產物使腸壁前列腺素含量增多,引起cAMP增加,cAMP可使腸黏膜分泌亢進,從而引起腹痛腹瀉。另外某些食物和藥物以及病原本身除引起上述病理過程外,均可因腸道消化液分泌不足,導致腸道滲透壓增高而引起滲透性腹瀉[6]

4.8.3 芍藥湯治過敏性腸炎

過敏性腸炎屬慢性結腸炎範疇,慢性結腸炎實質上是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環境因素作用遺傳易感者,在腸道菌叢的參與下,啓動了腸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統,最終導致免疫反應炎症反應。這種免疫反應表現爲過度亢進和難於自限,最終導致組織損害,常見病理改變主要在直腸和乙狀結腸,也可擴展及整個大腸活動期黏膜呈瀰漫性炎症反應,黏膜充血水腫,表面呈細顆粒狀,脆性增加,糜爛潰瘍,個別潰瘍可併發腸穿孔。由於黏膜不斷破壞和修復,正常結構被破壞,潰瘍癒合致瘢痕形成,黏膜肌層肥厚,可使結腸袋消失、腸腔狹窄、腸變形縮短。臨牀表現爲黏液膿血便腹瀉裏急後重消瘦症狀體徵。[6]

4.8.4 芍藥湯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即人攝入被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品和飲水,經胃未被殺死的包囊進入小腸下段,經胰蛋白酶作用脫囊而逸出小滋養體,寄生結腸腸腔內,如感染株爲侵襲性,小滋養體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即侵入腸組織轉變爲大滋養體,吞噬紅細胞損傷腸壁,形成病竈。其侵襲力包括黏附、酶溶解細胞毒、細胞吞噬等連續過程。黏附使靶細胞內Ca2+濃度持續升高造成其死亡;蛋白酶溶解細胞外基質,固定細胞組織結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人體IgA分子起降解效應;阿米巴滋養體還具有腸毒素樣活性。主要病變部位在結腸或回盲末端及闌尾,初期爲淺表糜爛,繼而形成小膿腫,潰破後形成燒瓶樣潰瘍,可誘發腸出血穿孔,主要症狀腹痛及果醬樣大便[6]

4.8.5 芍藥湯痔瘡脹痛

劉某某,女,48歲。混合痔靜脈血栓形成舌質紅,苔黃,脈滑。以芍藥湯枳殼、銀花,服4劑後脹痛消除。

4.9 藥理作用

芍藥湯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6]

芍藥湯配伍檳榔作用的實驗研究《中成藥研究》(1987;11:45)芍藥湯芍藥當歸黃連大黃肉桂檳榔木香炙甘草九味藥組成。就芍藥湯、去檳榔芍藥湯的藥理作用,進行動物實驗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

急性毒性試驗,芍藥湯組小鼠死亡爲11/12只;去檳榔組無死亡。二組差異P<0.001。

②測驗對兔離體腸管活動的影響。在劑量在4×10-2、2×10-2、1×10-2時,芍藥湯組能使腸管出現急劇而振幅上升,進而消失的抑制現象。

③殺菌作用測試。芍藥湯組在1:5,1:10時有殺菌作用,1:20無作用;去檳榔組在1:5有殺菌作用,1:10:20均無作用

④對痢疾桿菌感染的預防治療作用測試。芍藥湯組小鼠存活爲6/10只,去檳榔組無一存活,兩組差異P<0.02,實驗認爲檳榔芍藥湯中尚有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4.9.1 病原微生物作用

方劑中的9味藥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範圍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中君藥白芍具有強大的廣譜抗菌作用白芍煎劑對多種致病性細菌抑制作用,如志賀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傷寒副傷寒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等;同時還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特別是對皰疹病毒抑制作用,對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藥黃連也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除能顯著抑制上述幾種細菌外還對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各型痢疾桿菌結核桿菌鉤端螺旋體有顯著抑制作用;對枯草桿菌肺炎桿菌百日咳桿菌白喉桿菌鼠疫桿菌、布氏桿菌變異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特別是對致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黃連複方抗菌作用一般有所增強,並延緩耐藥的產生,其有效成分小檗鹼,低濃度抑菌,高濃度殺菌;小檗鹼痢疾桿菌作用強度與磺胺相近,小檗鹼還能消除耐藥耐藥質粒,消除耐藥菌的產生,拮抗內毒素,減輕其對細胞膜的損害;小檗鹼對柯薩奇B3病毒、流感等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等多數皮膚真菌抑制作用黃連小檗鹼對阿米巴原蟲沙眼衣原體、滴蟲、熱帶利什曼原蟲錐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黃芩除對上述絕大多數細菌包括痢疾桿菌真菌病毒抑制效果外,對腦膜炎球菌及HIV、鼻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同時能減輕內毒素外毒素細胞膜的損害,消除耐藥耐藥質粒佐藥大黃除對上述包括痢疾桿菌在內的大部分細菌真菌病毒抑制作用外,對淋球菌厭氧菌、脆弱擬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對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對MCV、HSV-1等病毒抑制作用;同時大黃對腸黏膜屏障有保護作用當歸煎劑對上述包括痢疾桿菌在內的大部分細菌都有抑制作用肉桂所含桂皮油也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陰性菌以及大多數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木香對上述部分細菌有殺菌作用,同時對10餘種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抑菌作用外,還能顯著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特別是對艾滋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抑制作用,其所含甘草多糖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抑制作用甘草酸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作用強;甘草酸單胺可抑制HIV;甘草甜素除能抑制上述病毒外,還能抑制肝炎病毒,更重要的是對阿米巴原蟲、滴蟲均有抑制作用檳榔驅蟲殺蟲的名藥,對豬絛蟲、牛絛蟲、蟯蟲、蛔蟲血吸蟲鉤蟲、鞭蟲、薑片蟲等分別有不同程度的驅殺作用,對上述大部分細菌真菌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7]

綜上所述,該方劑有十分廣譜和強大的抗菌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最少有7味藥有抑殺作用,對阿米巴原蟲最少有3味藥有驅殺作用。其抗病毒、抗真菌的陣容也相當強大,對各類寄生蟲有抑殺作用,所以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阿米巴痢疾療效較好。[7]

4.9.2 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芍藥湯9味藥中有8味藥對腸道分別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對胃腸平滑肌興奮作用的有1味,而起抑制作用的3味,另4味藥則起雙相調節作用,其中君藥白芍所含芍藥苷能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呈突觸抑制,而對胃腸道平滑肌有顯著的解痙作用臣藥黃連除對實驗性胃潰瘍應激性潰瘍抑制作用外還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對胃腸道平滑肌低濃度興奮之,高濃度則抑制之,皆因其所含小檗鹼對乙酰膽鹼具有劑量依賴性雙相作用所致;同時對霍亂弧菌大腸桿菌所致腸道分泌亢進、腹瀉及死亡均有顯著的對抗作用黃芩煎劑黃芩素能明顯拮抗乙酰膽鹼所致的腸痙攣而具有解痙效果。甘草抑制胃液胃酸分泌並吸附胃酸而降低胃酸度,增加胃黏膜細胞己糖胺成分,促進胃黏膜再生刺激黏膜合成和釋放PGE,保護胃黏膜,因而具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甘草所含FM100和異甘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罌鹼樣特異性解痙能力肉桂水提物能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進胃黏膜血流,增加胃黏膜氨基己糖的含量,從而對各型胃潰瘍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水提取物對小鼠腹瀉有明顯的止瀉作用肉桂對胃腸推進無明顯影響,但對藥物性腸功能紊亂可起到調整作用當歸抑制腸收縮及推進運動。木香對胃腸道平滑肌抑制興奮雙相作用木香提取液使腸平滑肌興奮,腸肌力增高、蠕動增強,但其所含內酯揮發油、二氫木香脂和總內脂等7種內脂成分則對小腸運動有抑制作用,使其緊張性下降,蠕動節律減慢;同時木香還有抗胃潰瘍作用生大黃粉對胃黏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可提高應激性潰瘍胃液pH值,改善胃血液灌流,促進胃腸蠕動恢復;大黃對腸黏膜屏障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其所含蒽酮具有膽鹼作用,加快腸蠕動抑制平滑肌Na+-K+-ATP酶,使腸腔Na+增高,滲透壓升高,腸容積擴大,刺激蠕動;同時大黃結合性蒽苷經腸道分解爲苷元,刺激腸黏膜及腸壁神經叢生,也促進腸蠕動,因此有顯著的致瀉作用大黃煎煮時間長則止瀉作用減弱,收斂作用增強,小劑量產生補益、健胃止瀉作用,大劑量則有祛邪、瀉下作用;對乙酰膽鹼引起的腸管收縮作用大黃素有雙相調節作用大黃所含番瀉苷能抑制腸道離子和水的吸收,促進排便,但不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檳榔能調節胃動素及血管活性肽的分泌,對胃腸有推進運動,促進胃排空。以上所述說明該方劑對腸黏膜屏障有保護作用,對胃腸平滑肌的過度興奮抑制作用,通過該方劑雙相調節作用,可使胃腸平滑肌蠕動恢復正常。[7]

4.9.3 抗炎及抗氧化作用

君藥白芍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多種實驗性非特異性炎症免疫性炎症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白芍總苷,能顯著抑制IL-1、TNF、PGE2的過度分泌,對炎症的滲出、水腫及增生等不同階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總苷丹皮總苷對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能抑制脂質過氧化的形成,清除自由基,其有效成分是多種黃酮。臣藥黃連甲醇提取物對多種致炎物所致水腫和肉芽腫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小檗鹼、藥根鹼和黃連鹼等生物鹼黃連刺激ACTH釋放,同時黃連所含小檗鹼可明顯降低PGE2含量,降低中性粒細胞PLA2活性,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運動,對抗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黃芩亦有抗炎作用,其有效成分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及黃芩苷-鋅絡合物黃芩苷黃芩素能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PGE及LT的產生,抑制組胺(HA)釋放,從而對炎症的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黃芩的抗炎作用阿司匹林相似黃芩苷可提高心肌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對抗超氧陰離子損傷反應大黃素明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細胞之脂質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白三烯B4和5-羥基二十碳四烯酸合成和釋放減少而發揮抗炎作用;從大黃分離的Lindeyin與阿司匹林有相同的抗炎活性;大黃炎症的滲出、毛細血管透性增高、白細胞遊走等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大黃能清除超氧陰離子及羥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木香炎症毛細血管透性增強、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有抑制作用當歸也有抗炎作用,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損傷作用甘草則具有保泰松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對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對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還能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另一方面白芍有抗氧化損傷作用肉桂對炎性腫脹及肉芽腫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能提高血清總抗氧化能力[7]

4.9.4 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白芍免疫應答具有調節作用,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能使處於低下狀態的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正常,其有效成分白芍總苷,對巨噬細胞及巨噬細胞激活分泌的多種細胞因子具有雙相調節作用;對T細胞功能呈機能和濃度依賴性雙相調節作用;對體液免疫雙相調節作用也與白芍總苷與T調節細胞的影響有關,即白芍總苷抗體生成的正、負調節與其對T細胞的調節相關臣藥黃連能激活巨噬細胞,使之出現定向趨化移動,達到補體活化部位而呈趨化因子樣作用;同時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黃芩對多型變態反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對Ⅰ型變態反應作用更強,其有效成分黃芩素、黃芩苷,二者均能抑制組胺釋放;黃芩素有一定的抗組胺和抗乙酰膽鹼作用黃芩素的水溶性衍生物黃芩素-6-磷酸二鈉能保護肥大細胞的完整性;黃芩所含多種酮能顯著抑制化合物48/80所致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黃芩苷對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均具有雙相調節功能,低劑量顯著增強其功能,高劑量抑制之,對RBC免疫黏附功能也有促進作用,因此能明顯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動物的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大黃可保護骨髓血細胞免受免疫抑制劑的破壞,對腸黏膜細胞發揮多種免疫調節作用大黃在體內能誘生干擾素,使動物血漿中TNF-α、IL-6水平下降。當歸對Ⅰ、Ⅱ、Ⅲ、Ⅳ型變態反應均有拮抗作用,對機體的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顯著提高單核吞噬細胞功能活動,拮抗糖皮質激素抑制作用當歸醇沉物能促進胸腺脾臟B淋巴細胞增殖作用,對抗免疫抑制劑T淋巴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當歸內酯能增強細胞T細胞功能,增強其殺傷活性;當歸多糖能促進脾細胞增殖,在體內有免疫佐劑作用當歸注射液能明顯提高抗體數量及效價,對淋巴細胞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肉桂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免疫功能抑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抗體的產生。甘草能誘導干擾素、增強NK細胞的活性;甘草甜素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而有抗過敏作用甘草多糖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使脾臟胸腺重量增加;其所含甘草次酸能激活小鼠淋巴細胞增殖,提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酸使抗體產生顯著增加;甘草甜素可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所含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產生而顯示免疫抑制作用,對青黴素導致的過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能從多方面促進和調節免疫功能[7]

4.9.5 對肝膽功能的影響

芍藥湯中除檳榔以外,所有的藥味對肝膽功能有着積極而明顯的影響。君藥白芍對多種實驗性肝損傷模型均有顯著的保護效果,白芍總苷可對抗肝組織的嗜酸性變性壞死,對免疫性肝損害也有保護作用白芍可使SGPT降低,肝細胞病變及壞死恢復。臣藥黃連所含小檗鹼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形成,促進膽汁中結合型膽紅素排泄黃芩也有保肝利膽作用黃芩素、黃芩苷可促進膽汁分泌,黃芩酮可顯著抑制血清ALT、AST升高,可增加肝中SOD、GSH-Px活性,明顯降低LPO含量。大黃也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膽囊收縮,鬆弛Oddi's括約肌,增加膽汁酸的分泌和膽汁流量;大黃能明顯減輕肝損傷,減輕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明顯降低ALT,促進肝細胞RNA合成及肝細胞再生刺激人體產生干擾素抑制肝炎病毒繁殖,改善肝血循環,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木香能促進膽囊收縮。當歸注射液可明顯降低肝硬化患者之過氧化脂質、腺苷脫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和活性,抗肝硬化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而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肉桂有明顯的利膽作用甘草酸化合物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其中甘草甜素可明顯減輕肝細胞壞死和脂變,並能減輕組織間質的炎症反應抑制纖維再生,從而降低肝硬化發生率;甘草酸還有抗氧化作用甘草酸類可直接抑制引起肝細胞損害的磷膽酶A2的作用,從而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其內各種酶的釋放,改善肝功能。由此可見該方劑對各種肝膽損害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7]

4.9.6 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白芍水提取物能拮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肌缺血,增加營養性血流,擴張冠狀動脈,其所含白芍總苷能減輕血小板溼重,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臣藥黃連所含小檗鹼可促進心肌細胞外Ca2+內流,導致細胞內Ca2+濃度增加,低濃度對心肌興奮作用,增加心肌收縮力,高濃度則抑制之;小檗鹼能增加冠脈血流,對缺血性心肌有保護作用;同時小檗鹼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衝動抑制心肌快Na+內流及可能的Ca2+通道阻滯,因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有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作用,且依劑量增大而增加;小檗鹼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作用黃芩能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肌缺血,增加冠脈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時具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黃芩抑制血管運動中樞,直接擴張血管刺激血管感受器而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同時也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產生抗凝血作用,並有改善脂質代謝利尿作用大黃有降血壓和降血脂作用,既能縮短凝血時間,具有凝血作用,又能提高血漿滲透壓,使血漿稀釋,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大黃多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減少血栓形成。木香揮發油有較明顯的擴張血管作用木香利尿和促進纖維蛋白溶解作用,並抑制血小板聚集,對聚集血小板有解聚作用檳榔有減慢心率、降低血壓作用肉桂所含桂皮醛能擴張冠狀動脈及腦血管,使冠脈及腦血流量增加;同時可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血壓抑制血小板聚集當歸能增加冠脈血流,降低冠脈血管阻力和心肌含水量,減少心肌細胞內Ca2+、Na+蓄積,減少MDA生成,減少CPK、LDH、AST的釋放和抗心肌缺血。當歸所含阿魏酸能減慢傳導,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延長平臺期,抑制異位節律點,提高致顫閾而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當歸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並能降低血壓,改善外周循環和降血脂。肉桂能增加冠脈血流,促進心肌側支循環的開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甘草所含黃酮對多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並能縮小心梗死體積,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甘草還有降血脂作用檳榔抑制血管緊張素轉移酶(ACE)活性的作用,從而有持續抗高血壓作用。綜上所述,該方劑所有藥味對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有積極影響,改善心肌功能;對血壓均能降低,對血流變學均能改善,這對於心血患者大有好處。[7]

4.9.7 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君藥白芍所含白芍總苷通過增敏腦內H1受體而有降低體溫作用,通過作用於高級中樞而產生鎮痛、抗驚厥作用臣藥黃連不僅有解熱作用,還有中樞性鎮靜作用黃芩也有解熱作用和鎮靜作用大黃通過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內升高體溫的介質PGE2和cAMP的水平而有顯著的退熱作用肉桂水提取物可明顯提高痛閾,從而產生鎮痛作用甘草所含FM100具有鎮痛、解痙、抗驚厥作用。該方劑除上述解熱、鎮痛、鎮靜、抗驚厥作用外,君藥白芍不僅具有增進學習和促進記憶功能,而且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有雙相調節作用,其對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可能與此有關。臣藥黃連及所含小檗鹼可擴張腦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提高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馬CA1區神經元線粒體粗麪內質網高爾基體對缺血的耐受性,減輕缺血再灌注晚期海馬CA1區遲髮型神經元死亡程度;小檗鹼可顯著升高腦缺血時SOD、GSH-Px的活力,降低MDA含量,抑制神經細胞內鈣濃度的升高。黃芩所含黃芩苷能縮小缺血再灌注損傷腦梗死的體積,減輕WBC浸潤程度,減輕缺血區髓過氧化物酶活性。佐藥當歸可加強腦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元代謝,減少腦梗死體積,促進腦缺血後神經生長修復促進神經細胞再生和再支配。佐藥肉桂能增加腦血流量,增加腦動脈灌注壓。使藥甘草所含總黃酮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能提高腦線粒體ATP酶、腦組織乳酸脫氫酶活性,減輕腦水腫,同時甘草肉桂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7]

由此可見,該方劑大腦功能有良好的保護調節作用,特別是該方劑中有4味藥均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興奮作用,這就增加了該方劑解熱,抗炎作用和對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調節作用,提高了機體的適應性[7]

4.10 各家論述

1.《保命集》:《經》曰:溲而便膿血。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後重自除。

2.《杏苑》:本方以芩、連之苦寒以清溼熱;木香檳榔之辛溫以行滯氣白芍、歸尾活血養血;大黃溼熱之鬱積;桂心通和營衛;甘草緩中和藥。

3.《醫方集解》:此足太陰、手足陽明藥也。芍藥酸寒,瀉肝火,斂陰氣,和營衛,故以爲君;大黃、歸尾破積而行血;木香檳榔通滯而行氣黃芩黃連燥溼而清熱。蓋下痢由溼熱鬱積於腸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澀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調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熱以爲反佐也。

4.《成方便讀》:此方用大黃之盪滌邪滯;木香檳榔理氣當歸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溼熱而起,故用芩、連之苦寒,以燥溼清熱;用芍藥甘草者,緩其急而和脾。

5.《方劑學》:本方治法,是以調和氣血爲主,兼以清熱解毒,方中重用芍藥,配當歸調和營血,配甘草緩急止痛;黃連黃芩苦寒燥溼以解腸中熱毒。在本方中,大黃配芩、連則清中有瀉,導熱下行;配木香檳榔行氣導滯;皆屬“通因通用”之法。方中肉桂,配在苦寒藥中是爲“反佐”,能防止苦寒傷陽,冰伏溼熱之邪;配和血藥則有加強行血之功。

4.11 歌訣

芍藥湯內用檳黃,芩連歸桂甘草香;重在調氣兼行血,裏急便膿自然康[參考資料]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12 出處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四瀉痢論第十九方

5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芍藥湯

5.1 組成

芍藥一斤,黃芩茯苓各六兩[7]

5.2 製備方法

上藥爲粗末[7]

5.3 功效主治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諸積[7]

具有養陰去熱之功效。主治產後諸積不可攻者。產後熱積,脈數弦虛微澀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煎服,日三次[7]

每服半兩,水煎,去滓溫服

5.5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產後熱積傷陰,不能涵養肝木肝氣不化,故胸膈不利刺痛不止焉。黃芩積熱以涼胸隔,赤苓滲溼熱以利營氣白芍斂陰和肝青皮汁制調和肝氣,以除熱積傷陰之痛也。水煎溫服,使熱化氣行,則積結自散而營陰暗復,經絡清和,何胸膈刺痛之不巳哉。

5.6 出處

《保命集》卷下

6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芍藥湯

6.1 方一

6.1.1 組成

芍藥六兩,生薑、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飴糖八兩[7]

6.1.2 製法

五味爲粗末[7]

6.1.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入飴糖烊化,分三次服[7]

6.1.4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少腹痛[7]

6.2 方二

6.2.1 處方

白芍藥乾地黃牡蠣各五兩,桂心三兩[7]

白芍藥 乾地黃 牡蠣各15克 桂心9克

6.2.2 製法

上藥爲粗末[7]

上四味,哎咀。

6.2.3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虛熱頭痛,及腹中拘急作痛[7]

6.2.4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7]

以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

6.2.5 加減

若遍身發熱,加黃芩二兩[7]

發熱者,加黃芩6克。

7 證治準繩·瘍醫》卷二方之芍藥湯

7.1 組成

赤芍藥石膏犀角(鎊)、麥門冬、薺苊、木通各二兩,朴硝升麻玄蔘、生甘草各一兩[7]

7.2 製法

上藥爲粗末[7]

7.3 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水煎,不拘時服[7]

功能主治

證治準繩·瘍醫》卷二方之芍藥湯主治胃脘積熱結聚爲癰[7]

8 證治準繩·女科》卷四方之芍藥湯

8.1 組成

芍藥生薑各四兩,厚朴二兩,甘草當歸白朮人蔘各三兩,薤白(切)一升[7]

8.2 製法

上藥爲粗末[7]

8.3 用法用量

以水五升、清酒四升煎後分三次服(一方用烏雌雞煮汁煎藥),日二次,夜一次[7]

8.4 功能主治

主治妊娠八月,觸犯風寒,頭目昏眩,寒熱體痛,或繞臍寒痛,或腰背冷痛,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胎動不安等證[7]

9 張氏醫通》卷十五方芍藥湯

9.1 組成

白芍藥(酒炒)、炙甘草、忍冬、茯苓黃芩等分薏苡仁量加倍[7]

9.2 功能主治

張氏醫通》卷十五方芍藥湯主治痘將靨而微癢[7]

9.3 用法用量

水煎[7]

9.4 出處

張氏醫通》卷十五

10 聖濟總錄》卷九方之芍藥湯

10.1 組成

芍藥3分,防風(去叉)3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3分,葛根(銼)1兩,黃苓(去黑心)半兩,防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裂)1兩,白朮半兩,人蔘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芎半兩,竹瀝(旋入)半兩,升麻半兩,牛膝(去苗,銼,微炒)半兩,石膏(碎)半兩,陳橘皮(湯會白,焙)半兩,羚羊角(鎊屑)半兩,五加皮(炙)半兩。

10.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方之芍藥湯主治中風半身不隨

10.3 用法用量

每用藥12錢匕,以水4盞,煎取2盞,去滓,加竹瀝1合,更煎3沸,分3次溫服,空心、午時、夜臥各1服。

10.4 製備方法

上除竹瀝外,如麻豆大。

10.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

11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芍藥湯

11.1 組成

芍藥1兩,防風(去叉)1兩,石膏(研碎)1兩,木通1兩,麻黃(去根節)1兩,甘菊花(擇)半兩,葛根半兩,甘草(炙,銼)3分,前胡去蘆頭)3分。

11.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芍藥湯主治風眩暗倒,眼旋屋轉,腦痛

11.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枚(去核),煎至1盞,去滓,入荊瀝半合,重煎令沸。早晚食後、臨臥溫服

11.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1.5 出處

聖濟總錄》卷十六

12 聖濟總錄》卷十九方之芍藥湯

12.1 組成

芍藥2兩,熟乾地黃(焙)2兩,當歸(切,焙)2兩,防風(去叉)1兩,秦艽(去苗土)1兩,羌活去蘆頭)1兩,防已1兩,芎1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3分。

12.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九方之芍藥湯主治脈痹,營衛不通,四肢疼痹。

12.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2次。

1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2.5 出處

聖濟總錄》卷十九

13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方之芍藥湯

13.1 組成

芍藥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

13.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方之芍藥湯主治傷寒下利清谷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腹痛兼嘔。

13.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晚再服

13.4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13.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14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方之芍藥湯

14.1 組成

芍藥3兩,當歸(切,焙)3兩,黃苓(去黑心)3兩,黃連(去須,銼,炒)3兩,伏龍肝1兩半。

14.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方之芍藥湯主治傷寒後血痢,腹痛不可忍者。

1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14.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4.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15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方芍藥湯

15.1 組成

芍藥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白豆蔻(去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木香3分。

1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方芍藥湯主治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或時泄利

1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1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5.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16 聖濟總錄》卷三十方之芍藥湯

16.1 組成

芍藥1兩,黃苓(去黑心)1兩,羚羊角(鎊)1兩,甘草(炙,銼)1兩,大青3分,升麻2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

16.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方之芍藥湯主治傷寒後,心熱口瘡久不愈。

16.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3-7片,煎至8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1-2沸,食後溫服

16.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6.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三十

17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方之芍藥湯

17.1 組成

芍藥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人蔘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藿香葉半兩,白芷半兩,生蘆根1兩,甘草(炙)1分。

17.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方之芍藥湯主治傷寒壯熱,骨肉疼痛頭重嘔噦。

17.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晚食前再服。

17.4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17.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18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方之芍藥湯

18.1 組成

赤芍藥1兩,車前子葉1兩,木通1兩。

18.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方之芍藥湯主治胞轉小便不利

18.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18.4 製備方法

上銼細。

18.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19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方之芍藥湯

19.1 組成

赤芍藥1兩半,赤石脂1兩半,大腹皮1兩半,京三棱(煨,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焙)1兩半,肉豆蔻(去殼)1枚,桃仁(去皮尖雙仁,炒)30枚,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朮1兩,木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當歸(切,焙)1兩,麻黃(去根節)1兩,黃連(去須)1兩。

19.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方之芍藥湯主治積聚,心腹脹滿,甚則泄利及氣不升降。

19.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19.4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19.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20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方之芍藥湯

20.1 組成

赤芍藥1兩,黃柏(去粗皮,炙)1兩,地榆1兩。

20.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方之芍藥湯主治血痢腹痛

20.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漿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0.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0.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21 聖濟總錄》卷八十方之芍藥湯

21.1 組成

芍藥(銼,炒)1兩,桂(去粗皮)半兩,黃耆(銼)3分。

21.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方之芍藥湯主治通身水腫,其脈沉遲。

21.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米醋1合,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煩心勿驚,6-7日即愈。

21.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1.5 用藥禁忌

食鹽

21.6 出處

聖濟總錄》卷八十

22 聖濟總錄》卷八十二方之芍藥湯

22.1 組成

赤芍藥2兩,防己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獨活去蘆頭)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葛根(銼)1兩半,半夏(湯洗去滑,薑汁制)1兩。

22.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二方之芍藥湯主治腳氣腫滿,胸膈痞塞,吐逆不下食。

22.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5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近晚各1次。

2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2.5 出處

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23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方之芍藥湯

23.1 組成

芍藥1兩,黃耆(銼)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熟乾地黃1兩(焙),阿膠(炒燥)半兩。

23.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方之芍藥湯主治虛勞少氣,脅下妨悶,腹中拘急少腹痛,脣乾口燥,不能飲食。

23.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飴糖少許,再煎1-2沸,食後分2次溫服,夜臥再服。

23.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3.5 出處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24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方之芍藥湯

24.1 組成

芍藥3兩,黃耆去蘆頭)2兩,乾薑(炮裂)2兩,甘草(炙,銼)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去蘆頭,切,焙)2兩。

24.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方之芍藥湯主治虛勞裏急少腹發痛,氣引胸脅,或心痛短氣

2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分(拍碎),大棗2枚(去核),煎至7分,去滓,加飴糖1分,再煎令沸,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24.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4.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25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方之芍藥湯

25.1 組成

芍藥3分,地骨皮3分,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半兩,石膏(碎)1兩,當歸(切,焙)3分,鱉甲(醋浸,炙黃)1兩,白朮1兩。

2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方之芍藥湯主治骨蒸羸瘦,背髆煩疼,頭痛寒熱,不能下食。

25.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食後各1次。

2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5.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26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方芍藥湯

26.1 別名

大黃散

26.2 組成

赤芍藥3兩,桑根白皮(銼)3兩,瞿麥穗2兩,大黃(銼,炒)2兩,榆白皮(銼)2兩,防葵(去蘆頭)2兩,麻子仁(研如膏)2兩。

26.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方芍藥湯主治大小便不通;心腹滿悶不可忍。

26.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腹溫服,日晚再服。

26.5 製備方法

上爲粉末,與麻子仁拌勻。

26.6 附註

大黃散(《普濟方》卷三十九)。

26.7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27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方之芍藥湯

27.1 組成

赤芍藥2兩,大黃(銼,炒)2兩,當歸(切,焙)2兩,芎2兩,桂(去粗皮)3兩,人蔘3兩,細辛(去苗葉)3兩,桃白皮1握洗,真珠末半兩,雄黃(研)3分。

27.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方之芍藥湯主治氣淋小便不通

27.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7.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7.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28 聖濟總錄》卷一○五方芍藥湯

28.1 組成

芍藥半兩,芎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炒熟)半兩,甘草(微炙,銼)半兩,黃連(去須)1兩。

28.2 功效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五方芍藥湯具有利心肺之功效。主治目小眥赤脈。

28.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28.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8.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五

29 聖濟總錄》卷一一三方之芍藥湯

29.1 組成

赤芍藥1兩半,羚羊角(鎊)1兩,玄蔘1兩,防風(去叉)1兩,黃芩(去黑心)1兩,蔓荊實3錢,甘菊花3錢。

29.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一三方之芍藥湯主治熱毒目眥,目腫起有膿汁者。

29.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加馬牙消1錢匕.食後、臨臥溫服

29.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9.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一三

30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方之芍藥湯

30.1 處方

赤芍藥 犀角(鎊)木通(銼)石膏(碎)升麻各60克 甘草(生,銼)樸消玄蔘麥門冬去心,焙)各30克

30.2 製法

上九味,搗爲粗末。

30.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方之芍藥湯主治胃脘蓄熱,結聚成癰。

30.4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30.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31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方之芍藥湯

31.1 組成

赤芍藥1兩,黃耆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切,焙)1兩,續斷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1兩。

31.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方之芍藥湯主治傷折惡血不散,腫痛不消。

31.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1.4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31.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

32 聖濟總錄》卷一五○方之芍藥湯

32.1 組成

芍藥1兩,牡丹皮1兩,玄蔘1兩,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白蘞1兩,甘草(炙,銼)1兩,當歸(切,焙)1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焙),人蔘1兩。

32.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五○方之芍藥湯主治婦人血風勞氣,骨節疼痛寒熱頭眩,眼睛疼,心虛恍惚驚悸

32.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2.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五○

33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方之芍藥湯

33.1 組成

芍藥1兩,人蔘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煙出)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甘草(炙)3分,當歸(微炙)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

33.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方之芍藥湯主治婦人月水來腹痛,煩悶體熱。

33.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3.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3.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34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方之芍藥湯

34.1 組成

赤芍藥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百合1兩,當歸(銼,微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牽牛子(微炒)1兩,檳榔1兩(銼)。

34.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方之芍藥湯主治婦人血分有病,頭面浮腫,腹脅妨悶,四肢煩疼。

34.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逐日以利爲效,未利再服。

34.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4.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35 聖濟總錄》卷一六○方之芍藥湯

35.1 組成

芍藥3兩,知母(焙)2兩,當歸(銼,焙)1兩,紅藍花2兩,荷葉蒂2枚(炙)。

3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3-4日,惡露未盡,嘔吐不食,身體壯熱

35.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再加蒲黃1錢匕,生地黃汁半合,煎6-7沸,去滓,空腹溫服,相次再服之。

3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5.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

36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方之芍藥湯

36.1 組成

芍藥2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

36.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血氣攻心腹痛

36.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6.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6.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37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方之芍藥湯

37.1 組成

赤芍藥1兩,葛根1兩(銼),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半兩,甘草(炙)半兩,石膏半兩,人蔘半兩,當歸(切,炒)半兩。

37.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傷寒,肢體疼痛乾嘔頭昏煩躁潮熱

37.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7.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7.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38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方之芍藥湯

38.1 組成

赤芍藥(銼)1兩,芎半兩,牡丹皮半兩,玄蔘半兩,當歸(切,焙)半兩,人蔘半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白薇半兩,熟乾地黃(焙)2兩,甘草(炙)半兩。

38.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血氣虛弱,心下驚悸,夢寐不安,妄見鬼物;產後蓐勞疼痛寒熱頭眩眼運,精神恍惚,睡多驚恐,盜汗腹痛大便不利。

38.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8.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8.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39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方之芍藥湯

39.1 組成

芍藥1兩,五味子1兩,芎3分,牡丹去心)3分,玄蔘3分,當歸(切,炒)3分,人蔘3分,麥門冬去心,微炒)3分,白茯苓(去黑心)3分,生乾地黃(焙)3分,白薇(去苗)3分,甘草(炙)3分。

39.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虛羸瘦瘁,肌肉不澤,氣血不充,或寒或熱。

39.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3次。

39.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9.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40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方之芍藥湯

40.1 組成

赤芍藥1一兩,芒消(別研)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大麻仁3分(研如膏),大黃(銼,炒)2兩,當歸(切,炒)2兩。

40.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大小便不通,腹脹氣急。

4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加芒消末半錢匕,溫服。以利爲度。

40.4 製備方法

上揀四味爲粗末。入大麻仁同研令勻。

40.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41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方之芍藥湯

41.1 組成

芍藥半兩,甘草(炙,銼)半兩,大黃(蒸,焙乾,銼)1兩。

41.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方之芍藥湯主治小兒壯熱及百病。

41.3 用法用量

5-6歲兒每服1錢匕以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食後溫服,日3次。

41.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41.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42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方芍藥湯

42.1 組成

芍藥1兩,桔梗(炒)1兩,桃仁7枚(去皮尖雙仁,炒),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升麻1兩,大黃(銼,炒)2兩,鬼臼1兩,甘草(炙)半兩,杏仁4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麝香半錢(研)。

42.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方芍藥湯主治小兒中惡,心腹堅脹痛,顏色青黑,大便不通

42.3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1錢匕,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午後各1服。以利爲度。

4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加麝香和勻。

42.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43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方之芍藥湯

43.1 組成

芍藥2兩,枳實(去瓤,麩炒)2兩,大黃(銼,炒)2兩,升麻2兩,當歸(切,焙)1兩。

43.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方之芍藥湯主治乳石發熱,堅腫。

43.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午各1服。

43.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43.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44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方芍藥湯

44.1 組成

芍藥1兩,牡丹皮1兩,莎草根(炒去毛)1兩,高良薑1兩,木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44.2 功效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方芍藥湯具有補益臟腑之功效。主治小腸虛冷,時發搐痛,不思飲食;或時乾噦。

4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煎至7分,去滓溫服

44.4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44.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45 萬病回春》卷二方之芍藥湯

45.1 組成

芍藥1錢,梔子1錢,黃連1錢,石膏1錢,連翹1錢,薄荷1錢,甘草3分。

45.2 主治

萬病回春》卷二方之芍藥湯主治脾火消谷易飢,或胃熱口燥煩渴,或脣生瘡,右關脈洪數者。

45.3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45.4 製備方法

上銼。

45.5 出處

萬病回春》卷二

46 萬病回春》卷三方之芍藥湯

46.1 組成

芍藥2錢,木香1錢,當歸1錢,枳殼(去瓤)1錢,黃芩(去朽)1錢,檳榔1錢,黃連2錢,甘草5分。

46.2 主治

萬病回春》卷三方之芍藥湯主治虛弱人初痢。

46.3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46.4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46.5 出處

萬病回春》卷三

47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引《逐月養胎法》方之芍藥湯

47.1 別名

芍藥飲

47.2 組成

芍藥4兩,生薑4兩,厚朴2兩,甘草3兩,當歸3兩,白朮3兩,人蔘3兩,薤白(切)1升。

47.3 功效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引《逐月養胎法》方之芍藥湯具有補土生金,散寒除痛之功效。主治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時寒慄,腰背苦冷而痛,目(目巟??)(目巟??)者。

47.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清酒4升,合煮取3升,分3服,日3夜1。

47.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取專走陽明薤白一味,以開泄經氣;即用善護子氣芍藥助之;以參、術、當歸生薑甘草,外佐薤白,內助芍藥。一服而轉危就安,且無風藥動搖胎息之患。世醫鹹謂蔥白安胎,不知薤白之功更勝;用厚朴者,以其時時小便有所下,借《黃帝內經素問潔淨府之一法也。

47.6 附註

芍藥飲(《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47.7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引《逐月養胎法》

48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芍藥湯

48.1 組成

白芍藥5兩,乾地黃5兩,牡蠣5兩,桂心3兩。

48.2 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虛熱頭痛,亦治腹中拘急痛者。

48.3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日3次。

48.4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產後虛熱虛煩,渾是虛火上炎之候,芍藥地黃清血熱,恐其閉拒,乃以桂心散之,牡蠣能解虛熱上蒸之頭痛,以其鹹降也。

48.5 附註

本方加黃芩,名“桂心牡蠣湯”(見《類證活人書》)“桂心牡蠣散”(見《普濟方》)。

48.6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49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六方之芍藥湯

49.1 組成

赤芍藥6兩,桔梗5兩,杏仁5兩。

49.2 主治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六方之芍藥湯主治寒氣猝客於五臟六腑中則發心痛

49.3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3升,分3服。

49.4 出處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50 外臺祕要》卷四引《深師方》之芍藥湯

50.1 組成

芍藥5分,黃連4分,甘草2分(炙),黃芩2兩,桂心2兩,栝樓2分。

50.2 主治

外臺祕要》卷四引《深師方》之芍藥湯主治溫毒病及吐下後,有餘熱而渴者。

50.3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3升,分3服,日令盡。

50.4 製備方法

上切。

50.5 出處

外臺祕要》卷四引《深師方》

51 外臺祕要》卷十五引《深師方》之芍藥湯

51.1 組成

芍藥2兩,細辛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當歸2兩,吳茱萸2兩,獨活2兩,乾地黃2兩,生薑5兩,桃仁40枚(去皮尖雙仁,碎)。

51.2 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五引《深師方》之芍藥湯主治中毒風腫,心腹痛達背,迫氣前後如疰痛。

51.3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爲4服。

51.4 加減

宜利者,加大黃2兩。

51.5 製備方法

上切。

51.6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生蔥、蕪荑生菜

51.7 出處

外臺祕要》卷十五引《深師方》

52 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張渙方之芍藥湯

52.1 組成

赤芍藥1兩,黃芩半兩,當歸(銼,焙乾)半兩,柴胡半兩,肉桂1分,甘草(炙)1分。

52.2 主治

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張渙方之芍藥湯主治小兒寒熱往來

52.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8分盞,加生薑2片,大棗2枚,同煎至5分,去滓溫服

52.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52.5 出處

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張渙

53 《朱氏集驗方》卷十方之芍藥湯

53.1 處方

香附子120克(用醋400毫升、鹽30克,煮幹爲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藥等分

53.2 製法

上爲細末。

53.3 功能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十方之芍藥湯治婦人氣血瘀滯,腰脅疼痛

53.4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開水調下。

53.5 出處

《朱氏集驗方》卷十

54 普濟方》卷三八五方芍藥湯

54.1 組成

人蔘去蘆根)半兩,赤芍藥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地骨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蛤粉炒)半兩,木香2兩半,檳榔2兩半,甘草(微炙)2兩半。

54.2 主治

普濟方》卷三八五方芍藥湯主治小兒身體壯熱,心腹脹悶,不思乳食,漸漸羸瘦。

54.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4.4 出處

普濟方》卷三八五

55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方之芍藥湯

55.1 組成

芎、歸、白芍、熟地、參、術草、陳皮香附前胡柴胡紫蘇黃耆杜仲大棗

55.2 主治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方之芍藥湯主治妊娠8月,胎動不安者。

55.3 出處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

56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芍藥湯

56.1 組成

白芍1錢半(酒炒),紫樸1錢(鹽水炒黑),白朮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歸3錢,知母1錢半(酒炒),人蔘1錢(生),木香1錢,砂仁1錢(炒),薤白3枚。

56.2 功效主治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芍藥湯具有清補調中之功效。主治妊娠8月,胎熱氣壅,氣壅不能統運其胎,而腹滿疼痛,脈洪滑疾,按久軟澀者。

56.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56.4 各家論述

人蔘補氣之虛,黑厚朴散氣之壅,白朮健脾生血,條芩清熱安胎當歸養血榮經脈白芍斂陰血脈知母胎熱潤燥木香調中氣醒脾砂仁醒脾開胃薤白散寬中水煎溫服,務使熱化虛回,則胎順氣調,而疼痛無不退,胎息無不寧矣。

56.5 出處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57 醫學集成》卷二方之芍藥湯

57.1 組成

白芍6錢,鬱金3錢,降真香2錢,花蕊石2錢,炙草2錢,側柏葉(炒)。

57.2 主治

醫學集成》卷二方之芍藥湯主治陰虛吐血

57.3 附註

方中側柏葉用量原缺。

57.4 出處

醫學集成》卷二

58 《幼科指掌》卷三方之芍藥湯

58.1 組成

白芍藥木香、薄桂、澤瀉甘草

58.2 主治

《幼科指掌》卷三方之芍藥湯主治小兒胎寒腹痛腸鳴,糞清下利,或時發寒慄,握拳曲足,失治而成盤腸溏泄口噤慢驚者。

58.3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服。

58.4 出處

《幼科指掌》卷三

59 千金翼方》卷六方之芍藥湯

59.1 組成

芍藥3兩,桂心3兩,當歸2兩,半夏(洗去滑)2兩,茯苓2兩,蜀椒2合(汗),生薑汁5合,蜜1升。

59.2 主治

千金翼方》卷六方之芍藥湯主治產後心痛,因寒冷所致者。

59.3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納生薑汁及蜜,復煎取2升5合。每服5合,漸加至6合。相去一炊久再服。

59.4 用藥禁忌

忌冷食。

59.5 出處

千金翼方》卷六

60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芍藥湯

60.1 組成

芍藥1兩,白朮1兩,甘草5錢,茯苓5錢,黃耆2兩。

60.2 主治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芍藥湯主治婦人妊娠傷寒,邪入太陰,自利腹中痛,食慾不下,脈沉者。

60.3 用法用量

每服1兩,水煎服。

60.4 製備方法

上銼細。

60.5 附註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芍藥散”。

60.6 出處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61 產乳備要》方之芍藥湯

61.1 組成

當歸1兩半(切,焙),人蔘1兩,肉桂1兩,生薑(後入)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

61.2 功效主治

產乳備要》方之芍藥湯具有補虛治氣之功效。主治產後虛乏,不思飲食,四肢昏倦,心腹陣痛

61.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2盞,加大棗2枚,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61.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61.5 附註

普濟方》有“生地黃”。

61.6 出處

產乳備要

62 幼科發揮·附方》之芍藥湯

62.1 組成

白芍澤瀉甘草、大茴、薄荷木香、茱萸、生薑

62.2 主治

幼科發揮·附方》之芍藥湯主治小兒夜啼泄瀉;小兒胎中受寒,成乳母好食生冷,或夜失蓋,冷氣侵襲兒腹,易夜多啼,面青白,而便亦青白。

62.3 附註

《慈幼心傳》本方用法:水煎服。

62.4 出處

幼科發揮·附方》

63 傷寒微旨》捲上方之芍藥湯

63.1 組成

芍藥1兩,荊芥穗1兩,石膏3兩,甘草(炙)半兩。

63.2 主治

傷寒微旨》捲上方之芍藥湯主治傷寒無汗惡風,脈浮數,或緊或緩,三部俱有力者。

63.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1塊(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如3-5服後,猶惡風,再加生薑1塊,大棗3個,煎法如前。

63.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63.5 出處

傷寒微旨》捲上

64 續名醫類案》引伍氏方之芍藥湯

64.1 組成

白藥薏仁茯苓地骨皮、銀花、百合山藥、建蓮。

64.2 主治

續名醫類案》引伍氏方之芍藥湯主治痘巳破碎,聲不啞,毒不陷者。

64.3 出處

續名醫類案》引伍氏方

65 幼科折衷》捲上方之芍藥湯

65.1 組成

白芍澤瀉、薄桂、甘草

65.2 主治

幼科折衷》捲上方之芍藥湯主治小兒溼熱積滯大腸,而成脫肛者。

65.3 附註

治上證,宜少加大黃以瀉其積滯之氣。

65.4 出處

幼科折衷》捲上

66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芍藥湯

66.1 組成

白芍

66.2 主治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之芍藥湯主治痘痛。

66.3 用法用量

磨酒服。

66.4 出處

種痘新書》卷十二

67 瘟疫論》捲上方之芍藥湯

67.1 組成

白芍1錢,當歸1錢,檳榔2錢,厚朴1錢,甘草7分。

67.2 主治

瘟疫論》捲上方之芍藥湯主治瘟疫戰汗後,復下後越2-3日,反腹痛不止,欲作滯下,無論已見積、未見積。

67.3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服。

67.4 加減

裏急後重,加大黃3錢;紅積,倍芍藥;白積,倍檳榔

67.5 出處

瘟疫論》捲上

68 不知醫必要》卷三方之芍藥湯

68.1 組成

白芍1錢5分,山楂(燒成炭)1錢分,桔梗1錢5分,陳茶葉2錢,炙甘草7分,生薑5片。

68.2 主治

不知醫必要》卷三方之芍藥湯主治痢疾初起,身不熱者。

68.3 加減

如渴,加葛根1錢5分。

68.4 出處

不知醫必要》卷三

69 參考資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57.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5.
  4. ^ [4]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53.
  6.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53-154.
  7.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54-15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