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清 林佩琴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格論治

下不得出爲關,二便俱閉也。上不得入爲格,水漿吐逆也。下關上格中焦氣不升降。乃陰陽離絕之危候。景嶽以此爲陽亢陰竭,元海無根。症見粒米不能下嚥,渴飲茶湯,少頃即吐,復飲復吐,熱藥入口隨出,冷藥過時亦出,大小便俱阻。關無出之由,格無入之理,急症難從緩治。《內經》以陰氣太盛,則陽不能榮,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弗能榮,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因是症氣逆於上,津涸於下,與噎膈反胃同,而勢較驟,最忌燥熱劫陰,法宜甘潤滋液,生脈散甜杏仁玉竹等。或甘酸化陰。參、麥、阿膠地黃白芍烏梅牛膝等。如脈洪大者先降火,山梔犀角竹茹黃連等。沉滑者先豁痰,大半夏湯。兼虛弦者先和陰,甘露飲茵陳黃芩喘滿者先降逆,降氣湯去桂。陽結者先通痞,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液虛者主通潤,一陰煎真陰素虧者滋化源大營煎氣血兩不足者填虛損大補元煎。嘗治一老人,吐欲死,便不通,上格下關,用參、苓、歸、芍、山藥牛膝麥冬百合等。吐止,用炒粳米湯,濃煨三陰煎調理,便通獲愈,可以審所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