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g róu

2 英文參考

hard stems and soft term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ang stems and yin term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剛柔:1.陰陽;2.剛柔二幹

4 陰陽·剛柔

剛柔陰陽[1]。剛強與柔弱。陽性剛,陰性柔,故代指陰陽。《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審其陰陽,以別柔剛。”張景嶽注:“形證有柔剛,脈色有柔剛氣味尤有柔剛,柔者屬陰,剛者屬陽,知柔剛之化者,知陰陽之妙用矣。”《難經·十難》:“五臟各有剛柔邪。”

5 剛柔二幹·剛柔

剛柔剛柔二幹[1]。即剛乾、柔幹[1]。《素問遺篇·刺法論》:“假令甲子剛柔失守,剛未正,柔孤而有虧。”張景嶽注:“十干五運,分屬陰陽陽幹氣剛,甲、丙、戊、庚、壬也;陰乾氣柔,乙、丁、己、辛、癸也,故曰剛柔二幹。”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