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礦物類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shí yīng

2 英文參考

amethyst[朗道漢英字典]

violet quartz[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amethys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uorit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uorit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uoritum(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luorit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紫石英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爲氟化物類礦物螢石族螢石,主要含氟化鈣(CaF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luoritum(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fluorit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

紫石英氟化物類礦物螢石族螢石,主要含氟化鈣(CaF2[1]

紫石英爲螢石的礦石[2]

7 產地

紫石英產浙江、江蘇、遼寧、黑龍江、河北、湖南、湖北、甘肅等地[2]

8 性味歸經

紫石英味甘,性溫;入心、肝經[2]

9 紫石英的功效與主治

紫石英具有鎮心,溫肺,暖子宮的功效,治心悸怔忡,肺寒咳上氣,宮寒不孕[2]

10 紫石英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2]

11 紫石英的化學成分

紫石英主含氟化鈣,常雜有氧化鐵及稀土金屬[2]

12 紫石英的藥典標準

12.1 品名

紫石英

Zishiying

FLUORITUM

12.2 來源

本品爲氟化物類礦物螢石族螢石,主含氟化鈣(CaF2)。採挖後,除去雜石。

12.3 性狀

本品爲塊狀或粒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具棱角。紫色或綠色,深淺不勻,條痕白色。半透明至透明,有玻璃樣光澤。表面常有裂紋。質堅脆,易擊碎。氣微,味淡。

12.4 鑑別

(1)取本品細粉0.1g,置燒杯中,加鹽酸2ml與4%硼酸溶液5ml,加熱微沸使溶解。取溶液l滴,置載玻片上,加硫酸溶液(1→4)1滴,靜置片刻,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針狀結晶

(2)取本品,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紫色、紫色至青紫色熒光

(3)取本品細粉20mg與二氧化硅粉15mg,混勻,置具外包錫紙的橡皮塞的乾燥試管中,加硫酸10滴。另取細玻璃管穿過橡皮塞,玻璃管下端沾水一滴,塞置距試管底部約3.5cm處,小心加熱(在石棉板上)試管底部,見水滴上下移動時,停止加熱約1分鐘,再繼續加熱,至有濃厚的白煙放出爲止。放置2~3分鐘,取下塞與玻璃管,用2~3滴水沖洗玻璃管下端使流入坩堝內,加鉬酸銨溶液[取鉬酸銨3g,加水60ml溶解後,再加入硝酸溶液(1→2)20ml,搖勻]1滴,稍加熱,溶液顯淡黃色,放置1~2分鐘後,加聯苯胺溶液(取聯苯胺1g,加入10%醋酸使溶解成100m1)1滴和飽和醋酸鈉溶液1~2滴,即顯藍色或生成藍色沉澱。

12.5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1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鹽酸2ml與4%硼酸溶液5ml,加熱溶解後,加水300ml、10%三乙醇胺溶液10ml與甲基紅指示劑1滴,滴加10%氫氧化鉀溶液溶液顯黃色,再繼續多加15ml,並加鈣黃綠素指示劑約30mg,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滴定溶液黃綠色熒光消失而顯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3.904mg的氟化鈣(CaF2)。

本品含氟化鈣(CaF2)不得少於85.0%。

12.6 紫石英飲

12.6.1 炮製

12.6.1.1 紫石英

除去雜石,砸成碎塊。

本品爲不規則碎塊。紫色或綠色,半透明至透明,有玻璃樣光澤。氣微,味淡。

12.6.1.1.1 鑑別、含量測定

藥材

12.6.1.2 紫石英

取淨紫石英塊,照煅淬法(附錄ⅡD)煅透,醋淬。

每100kg紫石英,用醋30kg。

本品爲不規則碎塊或粉末。表面黃白色、棕色或紫色,無光澤。質酥脆。有醋香氣,味淡。

12.6.1.2.1 含量測定

藥材,含氟化鈣(CaF2)不得少於80.0%。

12.6.1.2.2 鑑別

(1)、(3)  同藥材

12.6.2 性味歸經

甘,溫。歸腎、心、肺經

12.6.3 功能與主治

溫腎暖宮,鎮心安神溫肺平喘。用於腎陽虧虛,宮冷不孕驚悸不安,失眠多夢虛寒咳喘

12.6.4 用法與用量

9~15g,先煎

12.6.5 貯藏

乾燥處。

12.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9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