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證治準繩》

明 王肯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餘熱

餘熱者,謂寒邪未盡傳經遺熱也。仁齋曰∶傷寒汗下後而熱又來,乃表裏俱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不可再用涼藥,蓋熱去則寒起,古人戒之,法當和胃氣,使陽氣收斂歸內,其熱自止,宜以參苓白朮散主之。〔曾〕有小兒熱證表裏藥後,其熱俱退,既退,復熱者何也。療病至此,難以概舉,或再解表攻裏,或施涼劑,熱見愈甚,以陰陽辨之,何者爲是,推其原乃表裏俱虛而陽浮於外,陰伏於內,所以又發熱,宜用溫平之藥和其裏,則體熱自除,投錢氏白朮散木香,加扁豆水煎,及黃六一湯安神散自然平復。若日久汗多煩渴,食減,脈微緩,喜飲熱,可服真武湯,雖附子性溫,取其收斂陽氣,內有芍藥性寒,一寒一溫,停分得宜,用之無不驗矣。〔薛〕汗後血虛而熱益甚者,六神散粳米。汗後氣虛惡寒發熱者,補中益氣湯。汗後陰虛,陽無所附而熱者,用四物湯加參。汗後陽虛,陰無所附而熱者,用四君湯加芎歸。

實脾散

治小兒餘熱不除。川芎茯苓甘草白朮銼散。用水煎,食遠服。

參苓白朮散

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中滿痞,噫嘔吐逆,此藥不寒不熱,性味和平,常服,調脾悅色,順正去邪。人蔘去蘆白茯苓(去皮)粉草白朮白扁豆(如前制)山藥(去黑皮)縮砂仁薏苡仁桔梗(銼、炒。各一兩)蓮子肉去心)上,銼、焙爲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棗湯、空心調服,或溫米湯亦可。

安神散

治吐瀉諸病後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預防變生他證。人蔘白茯苓半夏(制)甘草(炙)陳皮(去白)枳實(制。各五錢)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竹茹小團,煎七分,無時溫服。有微熱渴,入麥門冬去心同煎。

《簡易》凝神散

治小兒經汗下熱去復作,收斂胃氣,清涼肌表,神效。人蔘白朮白茯苓山藥(炒。各一兩)扁豆粳米知母生地黃甘草(各半兩)淡竹葉地骨皮麥門冬(各一分)細末。每二錢,水小盞,姜二片,棗一枚煎,無時。

錢氏白朮散

(見渴)

六一湯

(見自汗

真武湯

(見自汗

六神散

(見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