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證治準繩》

明 王肯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鄭〕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內爲血,發外者爲汗。蓋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雲∶陰虛陽必湊,則發熱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血氣嫩弱,膚腠未密,若濃衣溫暖,燻蒸臟腑臟腑生熱,熱搏於心,爲邪所勝,故液不能內藏,燻出肌膚,則爲盜汗也。又或傷於冷熱,冷熱交爭,陰陽不順,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間有虛實之證,虛者謂諸病後、大汗後、血氣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熱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人黃瘦,失治則變爲骨蒸疳勞也。丹溪雲∶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亦是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雲∶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