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證治準繩》

明 王肯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見形證治

聞人氏雲∶傷寒熱邪在表,裏未能作汗,或當汗不汗,熱鬱於肌膚,故發瘡,色白或赤如火丹,頭作漿白膿者輕,根下紫色隱隱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之,其形亦如痘,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證,非正瘡痘也。又云∶六腑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作膚瘡,一出即遍滿肌皮之上,如痱瘡細子,見而便沒,其所受氣淺故也。五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爲瘡痘,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發紅,而後如豆,故名瘡痘,其所受氣深故也。大抵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久熱而難出者必是正瘡痘,膚疹非正瘡痘也。愚按∶痘瘡初出,五臟不同,肝水、其色微青而小。肺膿,其色微白而大。心爲,色赤而小。脾爲疹,色赤黃而淺。及五七日之後,不問其初出自何藏,悉成血,血成膿,正如豆樣,膿之後,結痂則愈,此方是正瘡痘也。或人疑之曰,肺既爲膿,而血之後,又成膿者何耶?蓋膿之出於肺者,言其初時淡淡如膿,其色白而非黃,俗稱白痘者是也。若血之後所結膿,則是其瘡已熟,譬如果之成實,飽足充滿,包裹黃膿,其色黃而非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