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連丸

清熱化溼 中醫學 消化系統中成藥 消化系統藥物 方劑學 中成藥 行氣止痛 方劑 中藥學 藥物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g lián wán

2 英文參考

Coptidis ahnd Evodiae and Aucklandiae Bol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xianglian 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xianglian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香連丸爲方名,同名方劑約34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香連丸成藥藥典標準。

4 香連丸的藥典標準

4.1 品名

香連丸

Xianglian Wan

4.2 處方

萸黃連800g、木香200g

4.3 製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即得。

4.4 性狀

本品爲淡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4.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菊糖團塊形狀不規則,有時可見微細放射狀紋理,加熱後溶解網紋導管直徑約90μm(木香)。纖維束鮮黃色,壁稍厚,紋孔明顯(萸黃連)。

(2)取本品約60mg,研細,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熱迴流15分鐘,濾過,取濾液,補加甲醇使成5ml,搖勻,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照藥材50m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

(3)取本品2g,研細,加乙醚15ml,放置2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木香照藥材0.4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丙酮(10: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4.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4.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用磷酸調節至pH3.0)(30:7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50nm。理論板數按鹽酸小檗鹼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4.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鹽酸小檗鹼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4.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2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鹽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上述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4.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萸黃連鹽酸小檗鹼(C20H17NO4·HCl)計[1],不得少於27.0mg。

4.8 功能與主治

清熱化溼行氣止痛。用於大腸溼熱所致的痢疾,症見大便膿血、裏急後重發熱腹痛腸炎細菌性痢疾見上述證候者。

4.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兒酌減。

4.10 貯藏

密封

4.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5 香連丸中藥部頒標準

5.1 劑型

濃縮丸

5.2 拼音名

Xianglian  Wan

5.3 標準編號

WS3-B-1584-93

5.4 處方

黃連吳茱萸制)   800g    木香     200g

5.5 製法

以上二味,將黃連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 17頁),以45%乙醇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至滲漉無色,收集漉液,加收乙 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將木香粉碎成細粉,與上述清膏混勻 製成濃縮丸乾燥打光,即得。

5.6 性狀

本品爲深棕色的濃縮丸;氣微,味苦。

5.7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菊糖塊不規則,有時可見微細放射狀 紋理,加熱後溶解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0μm 。

(2)取本品約0. 3g,研碎,加乙醇10ml,加熱迴流 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作 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 1ml中含 1mg的溶液,作爲對照 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同一 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 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 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 個黃色熒光斑點。

5.8 檢查

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5.9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通過三號篩)約0. 8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鹽酸-甲醇(1:100) 適量,加熱迴流提取,至提取液無色,將提取液(必要時濃縮) 移至50ml量瓶中,加鹽酸-乙醇(1:100) 稀釋至刻度,搖勻,照柱色譜法(附錄58頁) 試驗,精密量取 5ml,置已處理好的氧化鋁柱(內徑約 0.9cm,中性氧化鋁 5g,溼法裝 柱,用乙醇30ml頸洗)上,用乙醇25ml分次洗脫,收集洗脫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 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 2ml,置50ml量瓶中,加硫酸液(0.5mol/L) 稀釋至刻度 搖勻。照分光光度法(附錄?1 頁),在  345nm 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鹽酸小檗鹼 (C20H18CNO4)的吸收係數(E 1m)計算,即得。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總生物鹼以鹽? 小檗鹼(C20H18CINO4) 計,不得少於 8.0%。

5.10 功能與主治

消化溼熱行氣止痛。用於痢疾裏急後重腹痛泄瀉

5.11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6~12丸,一日 2~3 次。小兒酌減。

5.12 規格

每 6丸相當於原生藥 3g

5.13 貯藏

密封

6 香連丸水丸藥品介紹

6.1 藥品名稱

香連丸

6.2 藥品漢語拼音

Xianglian Wan

6.3 劑型

每6丸相當於原生藥3g

6.4 性狀

香連丸爲淡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6.5 香連丸的主要成份

黃連吳茱萸制)、木香等。

6.6 香連丸功能主治

清熱化溼行氣止痛。用於大腸溼熱所致的痢疾,症見大便膿血、裏急後重發熱腹痛腸炎細菌性痢疾見上述證候者。

6.7 香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兒酌減。

6.8 注意事項

1.孕婦慎用。

2.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藥3天后症狀未改善,應去醫院就診。

5.對香連丸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香連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8.請將香連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香連丸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6.9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6.10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7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大香連丸

7.1 組成

黃連去蘆,須二十兩[2]

7.2 製法

用茱萸十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木香(不見火)四兩八錢八分[2]。上件爲細末,醋糊爲丸,如梧桐子[2]

7.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2]

8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方之香連丸

8.1 組成

白石脂龍骨炮姜、炒黃連枯礬各半兩[3]

8.2 用法用量

爲細末,醋糊爲丸,麻子大,一歲小兒每服十丸,乳前米飲送下,日三至四次[3]

8.3 功效及主治

香連丸治小兒冷熱不調,泄瀉煩渴,米穀不化,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裏急後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漸變成疳[3]

9 證類本草》卷七引《兵部手集方》之香連丸

9.1 方名

香連丸

9.2 別名

二和丸(《衛生總微》卷十)、祕方香連丸(《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經驗良方》)。本方改爲散劑,名香連散(見《醫方類聚》引《吳氏集驗方》)。

9.3 組成

黃連青木香(即今之廣木香[3]

宣連、青木香

9.4 功效及主治

證類本草》卷七引《兵部手集方》之香連丸功能清熱燥溼行氣導滯[3]。治熱痢,下痢赤白,日夜不止,肛門灼痛[3]

香連丸主治熱痢內熱口渴,下痢赤白,日夜不止,肛門灼痛;或泄瀉不止。下痢。瀉及痢下膿血,日夜不止。

9.5 用法用量

白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日二次[3]

每服20-30丸,空腹飲送下,日2次。其久冷之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

9.6 製備方法

上分兩停,煉白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7 臨牀應用

傷寒帶菌者:成人口服每次1錢,兒童每次5分,每日2次,連服6天爲1療程。結果:觀察15例,經一次治癒者13例,兩次治癒者1例,另1例經兩個療程治療仍爲陽性,未繼續觀察。

10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聚寶》之香連丸

10.1 方名

香連丸

10.2 組成

木香1分,川黃連半兩,沒石子1個,肉豆蔻2個,訶皮3個,胡椒40粒。

10.3 主治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聚寶》之香連丸主治小兒疳瀉及夏末秋初瀉痢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食前杆草湯送下,日3-4次。

10.5 製備方法

上以吳茱萸1合,慢火同炒紫色,去茱萸,爲末,酒糊爲丸,如麻子大。

11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之香連丸

11.1 方名

香連丸

11.2 別名

小連丸

11.3 組成

黃連(去須,炒)半兩,乾薑(炮)1分,吳茱萸(湯浸,焙乾,炒)1分,肉豆蔻(去殼)2枚,草豆蔻(去皮)1枚。

11.4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之香連丸主治小兒腸胃虛寒,洞泄下痢,腹痛

11.5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乳食前米飲送下。

11.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燒粟米飯爲丸,如綠豆大。

11.7 附註

小連丸(《普濟方》卷三九八)。

12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之香連丸

12.1 方名

香連丸

12.2 組成

黃連(去須)3兩,地榆(銼)2兩,赤石脂2兩,龍骨1兩,阿膠(炙令燥)1兩,木香1兩,赤芍藥1兩,艾葉(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肉豆蔻(去殼)1兩半,無食子3分。

12.3 功效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之香連丸具有調髒氣,止便泄之功效。

12.4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之香連丸主治下痢膿血,臍腹(疒丂)痛,虛氣痞滿,腸鳴裏急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1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3 幼科折衷》捲上之香連丸

13.1 方名

香連丸

13.2 組成

蒼朮1斤,明礬1斤(爲末,入蒼朮炒),木香2兩,黃連2兩,烏梅1斤(煮爛)。

13.3 主治

幼科折衷》捲上之香連丸主治噤口痢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生薑湯送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烏梅肉爲丸。

14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之香連丸

14.1 方名

香連丸

14.2 組成

木香1兩,黃連1兩(去須,別炒),地榆1兩(銼),訶黎勒2兩(煨,用皮),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當歸1兩。

14.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之香連丸主治虛勞泄痢腹痛,不欲飲食。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5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之香連丸

15.1 方名

香連丸

15.2 別名

豆蔻香連丸

15.3 組成

木香半兩,黃連3分(去須,微炒),訶黎勒半兩(煨,用皮),肉豆蔻1或2枚(去殼),丁香1分。

15.4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之香連丸主治小兒乳食不節,腸胃虛弱,冷熱之氣客於腸間,下痢赤白,腸內(疒丂)痛,日夜頻並,不欲飲食。

15.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米粥飲送下,每日3-4次。

15.6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燒飯爲丸,如黍粒大。

15.7 附註

豆蔻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16 梅氏驗方新編》卷二之香連丸

16.1 方名

香連丸

16.2 組成

黃連1兩2錢,廣木香8錢(不要見火),山楂肉1兩2錢(炒),川厚朴(去粗皮,薑汁炒)8錢,小青皮(醋炒)8錢,生甘草5錢,紅花3錢(酒洗),大黃2兩(酒炒),大白芍1兩2錢,陳枳殼麩炒)8錢,尖檳榔8錢,油當歸5錢,地榆5錢,桃仁6錢(去皮尖),橘紅4錢。

16.3 功效

梅氏驗方新編》卷二之香連丸具有清邪熱,導滯氣行瘀血之功效。

16.4 主治

梅氏驗方新編》卷二之香連丸主治熱痢

16.5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扁豆花泡湯化下。

16.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荷葉包米煨飯爲丸。

16.7 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17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之香連丸

17.1 方名

香連丸

17.2 組成

木香半兩,黃連(用茱萸半兩,同於銚內炒令煙起,取出,去茱萸)半兩,肉豆蔻半兩,訶子(炮,去核)半兩,阿膠(面炒)1錢,硃砂1錢。

17.3 主治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之香連丸主治小兒瀉痢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0-14丸,用飯飲吞下。兒小碎之。

1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飯飲爲丸,如梧桐子大。

18 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吉氏家傳》之香連丸

18.1 方名

香連丸

18.2 組成

黃連1兩,木香1兩,訶子皮1兩,豆蔻2個,子芩半兩。

18.3 主治

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吉氏家傳》之香連丸主治小兒赤白痢

18.4 用法用量

每服大人10丸,小兒5丸,空心煎醋漿湯送下;日午再服,煎生薑蜜湯送下。

1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19 《慈幼心書》卷九之香連丸

19.1 方名

香連丸

19.2 組成

黃連1斤(去毛蘆),廣木香4兩。

19.3 主治

《慈幼心書》卷九之香連丸主治小兒痢疾

19.4 用法用量

外用吳茱萸4兩,當歸白芍川芎、生地、厚朴車前木通枳殼檳榔茯苓白朮黃芩香附陳皮蒼朮各2錢,水7碗,煎至4碗,濾去滓,將汁煮川連,至汁幹爲度,取起焙脆,同木香爲細末,以老米粉和,滴醋打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20丸,白痢生薑湯送下,赤痢細茶送下。

20 聖濟總錄》卷七十五之香連丸

20.1 方名

香連丸

20.2 組成

木香黃連(去須,炒)、甘草(炙,銼)、肉豆蔻(去殼)各等分

20.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五之香連丸主治熱痢

20.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

2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沙糖爲丸,如梧桐子大。

21 《人己良方》之香連丸

21.1 方名

香連丸

21.2 組成

黃連(酒、蜜、姜、土製)1兩,使君子肉7錢(炒),白芍5錢,木香2錢半。

21.3 主治

《人己良方》之香連丸主治小兒脾胃虛弱疳瀉疳痢,延纏不愈。

21.4 用法用量

5-6歲服5分,8-9歲服8分,每日服2次。虛弱者服1分。

2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米湯爲丸。

22 醫學啓蒙》卷三之香連丸

22.1 方名

香連丸

22.2 組成

黃連(淨)1斤(切豆大,同吳萸用湯浸泡良久,去湯,以溼萸同連悶過,方炒連赤色,去吳萸用連),廣木香4兩,白芍藥4兩(醋炒),平胃散4兩。

22.3 功效

醫學啓蒙》卷三之香連丸具有和脾胃,除溼熱止瀉痢,解宿醒之功效。

22.4 主治

醫學啓蒙》卷三之香連丸主治吐酸嘈雜腹痛,並男子淋濁,女人帶下

22.5 用法用量

空心米湯送下100餘丸;淋濁帶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

2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活人方》卷三之香連丸

23.1 方名

香連丸

23.2 組成

黃連2兩5錢(用吳茱萸1兩3錢,同煮汁幹,去吳萸用連,切片,焙乾),白芍藥(醋炒)1兩,黃芩(炒)5錢,當歸(酒焙)7錢5分,地榆(醋炒)5錢,廣木香5錢,烏梅肉(炙)2錢5分,陳神曲(炒黃爲末,1兩2錢)。

23.3 主治

《活人方》卷三之香連丸主治男、婦、小兒之痢,表裏俱清之後,裏急後重,肚腹仍痛,所去血積或鮮或黑,及滯下而不痛,久不能愈者。

23.4 用法用量

早晨空心吞服1錢5分,病久及年老者以蔘湯送下。

2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即以神曲調糊爲丸,如麻子大。

24 《活人方》卷四之香連丸

24.1 方名

香連丸

24.2 組成

黃連2兩5錢(用吳茱萸1兩3錢同煮汁幹,去茱萸用連,切片,焙乾用),白芍藥(醋潤1宿,曬極幹,炒黃色)1兩,廣木香5錢,陳神曲(炒黃,爲細末)1兩2錢。

24.3 功效

《活人方》卷四之香連丸具有清火順氣之功效。

24.4 主治

《活人方》卷四之香連丸主治白痢裏急後重

24.5 用法用量

早晨空心米湯吞服1錢5分。

24.6 加減

肝泄者,脈必浮弦或沉弦,加防風1錢5分,柴胡1錢,升麻川芎各5分,以昇陽益氣,兼服四神丸

24.7 製備方法

上以前3味爲細末,即用神曲調糊爲丸,如麻子大。

25 女科祕旨》卷七之香連丸

25.1 方名

香連丸

25.2 組成

黃連(爲末)、蓮肉(研粉)各等分

25.3 主治

女科祕旨》卷七之香連丸主治產後噤口痢

25.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酒調送下。

25.5 製備方法

上和勻,酒爲丸。

25.6 附註

本方名香連丸,但方中無木香,疑脫。

26 傷暑全書》卷下之香連丸

26.1 方名

香連丸

26.2 組成

木香2兩,黃連(茱萸炒)8兩,廣陳皮2兩,槐角子1兩5錢,地榆1兩,枳殼麩炒)2兩,枳實麩炒)1兩,檳榔2兩,益元散2兩。

26.3 主治

傷暑全書》卷下之香連丸主治痢疾

2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紅痢米湯送下,白痢生薑湯送下,日3次。

26.5 製備方法

上醋糊爲丸。

26.6 用藥禁忌

老弱數服後,即當溫補

27 女科百問》卷下之香連丸

27.1 方名

香連丸

27.2 組成

木香黃連吳茱萸白芍等分

27.3 主治

女科百問》卷下之香連丸主治妊娠泄痢不止。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濃煎米飲湯送下,日3次。

2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8 儒門事親》卷十二之香連丸

28.1 方名

香連丸

28.2 組成

木香半兩,訶子肉(面炒)半兩,黃連(炒)半兩,龍骨2錢。

28.3 主治

儒門事親》卷十二之香連丸主治小兒痢。

2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湯送下。

2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飯丸如黍米大。

29 活幼心書》卷下之香連丸

29.1 方名

香連丸

29.2 組成

南木香半兩(不過火),淨黃連1兩(銼,用茱萸炒,仍去葉梗),烏梅肉2錢半(薄切,用屋瓦漫火焙乾)。

29.3 主治

活幼心書》卷下之香連丸主治赤白下痢,煩渴作痛。

29.4 用法用量

赤痢每服33-55丸,或77丸,空心甘草湯送下;白痢丸數同前,空心白姜湯送下;赤白交作,空心溫米清湯咽服。

2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阿膠半兩(銼碎,炒脹),水化如糊,候冷入乳鉢內同前藥末亭分拌勻,丸如麻子仁大。

30 普濟方》卷二二○之香連丸

30.1 方名

香連丸

30.2 組成

硫黃1兩(研),硇砂1兩(研水煎霜),生木瓜1枚(去皮,切取蓋子,剜瓤盡,入硫黃,砌砂在內,卻蓋,竹籤定,蒸1伏時,研如膏),肉豆蔻3枚(去殼,炮),檳榔3枚(生,銼),當歸(切,焙)半兩,石斛(去根)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巴戟去心)半兩,蓯蓉(酒浸,切,焙乾)半兩,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沉香(銼)半兩,白茯苓(去皮)1兩,丁香1兩,京三棱(炒,銼)1兩,麝香1兩,乳香(另研)1兩,人蔘1兩,桂(去皮)1兩,畢澄茄1兩,阿魏(醋化面作餅子,炙幹)1兩,乾薑(炮)1兩。

30.3 功效

普濟方》卷二二○之香連丸具有補骨髓,益真氣,治痼冷,潤皮膚,悅顏色之功效。

30.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30.5 製備方法

上除前膏外,爲末,入前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30.6 附註

本方名香連丸,但方中無黃連,疑脫。

31 證治準繩·幼科》集七引茅先生方之香連丸

31.1 組成

木香黃連吳茱萸五錢同炒令煙起,去吳茱萸)、肉豆蔻、炮訶子肉各半兩,阿膠(面炒)、硃砂各一錢[3]

31.2 用法用量

爲細末,軟飯爲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十四丸,用飯飲吞下[3]

31.3 主治

證治準繩·幼科》集七引茅先生方之香連丸瀉痢[3]

32 證治準繩·幼科》集七引吉氏方之香連丸

32.1 組成

黃連木香訶子皮各一兩,肉豆蔻二個,黃芩半兩[3]

32.2 用法用量

爲細末,煉蜜爲丸,綠豆大,成人每服十丸,小兒每服五丸,空腹煎醋漿湯送下,日三次[3]

32.3 主治

證治準繩·幼科》集七引吉氏方之香連丸赤白痢[3]

33 證治準繩·幼科》卷五之香連丸

33.1 方名

香連丸

33.2 別名

香橘丸

33.3 組成

黃連吳茱萸五錢同炒,去吳茱萸)一兩,木香陳皮各半兩,石蓮子肉二錢半[3]

黃連1兩(以茱萸5錢同炒,去萸不用),木香半兩,石蓮子(取肉)2錢半,陳皮半兩。

33.4 主治

證治準繩·幼科》卷五之香連丸主治小兒痘瘡,熱毒下流,暴泄或膿血不止者。熱嘔,並噤口痢

香連丸治小兒痘疹結痂之時,暴瀉不止,水谷不分,利如膿血[3]

33.5 用法用量

爲細末,醋調神曲糊爲丸,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陳倉米湯送下[3]

每服20-30丸,陳倉米湯送下。

3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醋調神曲糊爲丸,如麻子大。

34 仁齋直指方論》卷十四方之香連丸

即《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大香連丸[3]

35 育嬰祕訣》卷四之香連丸

35.1 方名

香連丸

35.2 組成

黃連(大如雞爪者,去枝梗,橫切)3錢,吳茱萸3錢,木香3錢,石蓮子肉3錢。

35.3 主治

育嬰祕訣》卷四之香連丸主治下痢膿血,赤白相雜,裏急後重

35.4 用法用量

陳米炒煎湯送下。

3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糊爲丸,如黍米大。

36 古今醫統大全》卷二十六引《活人心統》之香連丸

36.1 方名

香連丸

36.2 別名

香連丹

36.3 組成

川連(姜炒)4兩,香附子(制末)4兩。

36.4 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二十六引《活人心統》之香連丸主治久鬱,心胸不快,痞塞煩痛。嘈雜乾嘔吞酸

36.5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白湯送下。

36.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神曲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6.7 附註

香連丹(《濟陽綱目》卷十六)。

37 《袖珍小兒》卷六之香連丸

37.1 方名

香連丸

37.2 組成

黃連1兩(去毛,以吳茱萸2兩炒,去茱萸用黃連),木香2錢,訶肉5錢(面煨)。

37.3 主治

《袖珍小兒》卷六之香連丸主治積瀉下痢,裏急後重,夜起頻並。

3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吞下。

3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38 《袖珍》卷一之香連丸

38.1 方名

香連丸

38.2 組成

黃連5兩(銼),粉草2兩半(碎),木香1兩(不見火)。

38.3 主治

《袖珍》卷一之香連丸主治痢疾

38.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酒或米飲送下。

38.5 製備方法

上先將粉草、黃連用蜜水略拌溼,安在銚中,重湯燻之,良久取出,曬焙乾,再依上法燻之,再曬,得九燻九曬九炒,再曬10分幹,與木香一處爲末,水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9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香連丸

39.1 方名

香連丸

39.2 組成

黃連1兩,廣木香1兩,川樸1兩,檳榔1兩,白芍1兩,枳殼1兩。

39.3 功效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香連丸具有消炎整腸之功效。

39.4 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香連丸主治腸炎腹痛裏急後重,膿便血便,或如魚腦,或如爛肉,日行數10次。

39.5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開水送下,日2次。

39.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泛小丸。

39.7 用藥禁忌

忌食瓜、果、生冷、油膩等物。

40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之香連丸

40.1 方名

香連丸

40.2 組成

廣木香4兩,甘草4兩,陳皮4兩,檳榔4兩,澤瀉4兩,黃連8兩,蒼朮8兩,枳殼6兩,厚朴6兩,吳萸4兩,杭芍8兩,茯苓6兩。

40.3 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之香連丸主治赤白痢疾,裏急後重

40.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半,幼童減半,開水吞服。

40.5 製備方法

水泛爲丸。

40.6 用藥禁忌

胃弱泄瀉不宜服用。

41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