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泄痢
泄痢病名。即泄泻。痢,通利。《局方发挥》:“泄痢之病,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倦。”参见泄泻条。
-
烧肝散
《普济方》卷十九引《家藏经验方》:方名:烧肝散组成:银州柴胡(去芦)1两,白术1两,红芍药1两,牡丹皮1两,人参(去芦)1两,苍术1两,黑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石斛(去浮膜)半两。主治:冷劳,面色萎黄,泄痢。主治:五劳七伤,三十六风,二十四冷,脐腹寒痛,四肢少力困倦,黄疮久患。
-
扁豆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豆花:拼音名:BiǎnD uHuā来源: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lablabL.的花。三出复叶;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各家论述:1.《本草便读》:扁豆花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也。
-
通玄二八丹
别名:通元二八丹(《类证治裁》卷三)。治积聚、泄痢,内有积热者。如治泄利,饭后茶清下即止。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扶寿精方》:方名:通玄二八丹别名:通元二八丹组成:黄连8两(去毛,雅州者),当归(酒浸)5钱,生地黄(酒浸)5钱,白芍药5钱,乌梅肉5钱。主治:积聚,泄痢肠滑,肠风下血。
-
下髎
下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疾患:如腹痛,肠鸣,泄痢,尿血,尿闭,淋证,月经不调,痛经,阴中痒痛,带下,腰骶痛,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赤白带下,疝痛,阴痒,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小腹痛,现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疗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为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
厚朴散
泄泻,米饮调下;摘录:《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五十一: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1日3-4次。
-
青粱米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圣济总录》粱米粥)②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二两(炙,捣罗为末),青粱米四合(淘净)。(《寿亲养老新书》曲米粥)③治老人五淋病,身体烦热,小便痛不利:浆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研)。
-
荞麦
荞麦花粉的水提取液具有和硫酸亚铁相似的抗缺铁性贫血作用,饮用水提取液35d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主要脏器未见损害[7]。大肠经功能主治健脾消积;主肠胃积滞;2.《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指的是荞麦面气味甘平而寒。
-
香连丸
(2)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功效及主治:香连丸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淋浊带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吞下。
-
诃黎勒丸
功能主治:大肠虚寒,肠鸣泄泻,腹胁气痛,饮食不化。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圣惠》卷四十三:诃黎勒丸:处方: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神曲1两(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槟榔3分,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
豌豆
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软荚豌豆主要以嫩荚作蔬菜,嫩荚和青豌豆除含蛋白质外,还富含糖分及维生素A、B1、B2和C,豆苗及嫩梢则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均是优质蔬菜。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主治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
-
二和丸
(2)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功效及主治:香连丸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淋浊带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吞下。
-
陈曲丸
《普济本事方》卷四:陈曲丸:处方:陈曲45克干姜(炮)官桂(不见火)白术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人参(去芦)当归(去芦,薄切,焙干)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积滞泻痢,心腹冷痛。功能主治:磨积,止泄痢。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酒或淡醋汤送下,空心食前服,1日2次。
-
上慈宫
概述:上慈宫即慈宫,为冲门之别名。主治病症: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子宫内膜炎,产后血崩,胎气上冲,子痫,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小便淋沥,尿闭,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肠痉挛等。5壮,艾条灸10~
-
鹌鹑
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栗黄色纤维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丝缘;肾经鹌鹑的功效与主治:《全国中草药汇编》: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中药大辞典》:治泻痢,疳积,湿痹。崔禹锡《食经》:主赤白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嘉佑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或烧存性,研末。
-
水煮金花丸
半夏30克(洗)天南星30克(洗)天麻15克寒水石(烧存性)30克、雄黄22.5克白面18克(一方改寒水石为轻粉少许)制法:上药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洁古家珍》方之水煮金花丸主治咳嗽有痰,且泄痢不止,甚则欲呕吐,不能食。每服100丸,先于沸浆水内下药,煮令浮为度,漉出,空腹时用生姜汤下。
-
鸭卵
《*辞典》:鸭卵: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āLuǎn别名:鸭子(孟诜),鸭蛋(《医钞类编》)。性味:甘,凉。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②《本草备要》:能滋阴。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肺,止热嗽,治喉痛齿痛;百沸汤冲食,清肺火,解阳明结热。注意:脾阳不足,寒湿下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
-
赤小豆花
《中医大辞典》·赤小豆花: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Roxb.或赤豆P.angularisWight的花。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①《本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③《药性论》: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
-
海棠果
CrabApple海棠果为蔷蔽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海棠果的别名楸子、海红海棠果的营养价值1.生津止渴:海棠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帮助补充人体的细胞内液,从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有生津止渴,健脾止泻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肠炎泄泻以及痔疮等病症。《饮膳正要》:“酸甘平,无毒,治泄痢。”
-
立应丸
《儒门事亲》卷十五:立应丸:处方:干姜(炮,另末)30克百草霜30克巴豆(连皮,炒用)30克杏仁(同巴豆和皮炒黑色,杵为泥后,入霜研用)30克制法:上药用黄蜡120克,熔开蜡,次入前四味,用铁器搅匀,旋丸梧桐子大。一方炮,地埋一夜出火毒),白僵蚕7个。主治:脏腑泄痢,脓血不止,腹中疼痛。主治:缠喉风,急喉痹。
-
莲实粥
别名:莲子粥处方:嫩莲实半两(去皮,细切),粳米3合。功能主治:健脾和中,益神固精。益耳目聪明,补中强志。主用法用量:莲子粥(《饮膳正要》卷二)。本方方名,《老老恒言》引作“莲肉粥”。
-
苍榆汤
处方:苍术2钱,卷柏1钱半,芍药1钱半,地榆1钱,阿胶1钱。功能主治:泄痢脱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芍药黄芩汤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煎服。主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及下利脓血稠黏。功能主治:《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引李东垣方之芍药黄芩汤功在清热燥湿,缓急止痛。功能主治:《顾松园医镜》卷六方之芍药黄芩汤主治热邪传入太阴,腹满咽干,吐而食不下,自利而腹痛。运用:便脓血,加地榆,调服滑石末3-5钱;
-
益黄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黄散:处方:丁香四钱(不见火),陈皮(去白)二两,甘草、诃子(炮.主治:脾虚受冷,水谷不化,泄泻注下,盗汗出多。《诚书》卷八:方名:益黄散组成:人参(去芦)1钱,白扁豆(去皮,炒)1钱,黄耆1钱,茯苓1钱半,神曲(炒)2钱,石莲肉(炒)1分,白芷5分,木香5分,甘草5分,藿香叶3叶。
-
增损理中丸
别名:枳实理中丸(《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加减理中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五)。功效:止泄痢,下气能食。《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方名:增损理中丸组成:人参2两,白术2两,甘草1两5钱,干姜1两5钱,黄芩5钱,枳壳12片。主治:太阴下之,胸痛硬满,诸结胸症。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
-
刺梨花
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L 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泄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地浆
《*辞典》:地浆: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D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性味:甘,寒。④《本草备要》: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及虫蜞入腹。或代水煎药。(《圣惠方》)②治干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地浆三、五盏,服。(《梅师集验方》)⑤治中野芋毒:土浆饮之。
-
梅
拼音名:M i性味:(生梅、青梅)酸、平、无毒。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2、喉痹乳蛾。3、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8、大便不通。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
荠苎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Q Zh 别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苎的茎、叶。茎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轴除节外均无毛,或疏生白长毛。0.5%,精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约占90%,l-甜没药烯约占4%,α-石竹烯约占2%。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
槠子
《*辞典》:槠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ZhūZǐ别名:株子(《饮膳正要》)。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羽状侧脉9~雌花序穗状腋生。壳斗扁球形,直径8~果期10月。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
四续丸
《千金》卷十五:别名:蜡煎丸组成:云实5合(熬令香),龙骨3两,附子2两,女萎2两,白术2两半。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 四续者,痢止而气血津液续复也。方中云实除泄痢肠僻,附子破癥坚积聚,白术健脾气运积,龙骨摄泄利脓血,女萎治泄利肠鸣。丸用蜜蜡,取其味淡入胃本经,专主下痢脓血,故又名 蜡煎丸。
-
芍药地榆汤
《医方集解》引河间方:组成:苍术地榆汤加芍药、阿胶、卷柏。各家论述:《医林篡要》:芍药,治痢君药;苍术以燥湿,且舒郁热而升达阳气;卷柏辛咸平,生于水石,得清洁之气,而色青紫入肝,能除血分之浊热,去瘀软坚,炙用能止崩漏、脱肛,肠风血痢;此亦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酸收,苦发之道。
-
肉豆蔻猪肝丸
《圣惠》卷二十八:组成:肉豆蔻1两(去壳),草豆蔻1两(去皮),诃黎勒2两(煨,用皮),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1半生,1半炙)。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猪肝1叶,可重4两以来,切为片子,以乌梅10枚捶碎,以米泔汁同浸猪肝一宿,后却用湿纸裹煨,令肝熟后,入醋少许,同细研如糊,入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乳饼面
《饮膳正要》卷二:方名:乳饼面组成:乳饼1个(切作豆子样)。主治:脾胃虚弱,赤白泄痢。用法用量:上药用面拌煮熟,空腹食之。
-
神仙导水丸
《普济方》卷三十九:方名:神仙导水丸组成:木香1两,当归1两,枳壳(炒)1两,黄芩1两,黄连1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1两,香附子1两,三棱半两,莪术半两,大黄3两,黄柏3两,牵牛末3两。制备方法:上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五纬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名:五纬丸组成: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为末),硫黄(细研)1分,桂(去粗皮,为末)1分,干姜(炮,为末)2钱。功效:补暖丹田,去风冷气,常服可预防结胸、阴毒伤寒等。用法用量:脾胃冷,脾痛泄痢,浓煎艾汤放冷下10丸,良久再服,或怕冷物,用冷水下10丸;小儿则化下1丸,不拘时服。
-
富强粉
富强粉的别名小麦粉富强粉的营养价值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2.精白面粉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并造成营养不良;病湿热者忌食面条。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
面粉
面粉的别名小麦粉面粉的营养价值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2.精白面粉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并造成营养不良;病湿热者忌食面条。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
干𧏾
干𧏾为病名,指虫蚀下部所致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大肠腑》:“干𧏾,不甚泄痢而下部疮痒,不问干湿,久则杀人。”
-
活法机要
《活法机要》为综合性医书。不著撰人《或题元·朱震亨撰》。本书介绍以泄痢、头风、消渴等内科杂病为主,兼及胎产、疮疡、眼证等临床较常见的多科病证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本书或认为系朱氏门人所编述,现存较早的刊本有明吴中衍校刻本,《济生拔萃》本、《医统正脉》本等。
-
水谷利
指泄泻完谷不化者。《卫生宝鉴·泄痢门》:“饮食太过,肠胃所伤,亦致米谷不化,此俗呼水谷利也。加减木香散主之。”出《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又名飧泻、水谷痢。以泻下完谷不化为特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夕食谓之飧。脾胃气虚阳弱,或内伤七情,或风、湿、寒、热诸邪客犯肠胃皆可导致飧泄。
-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河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产子痢
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指产后恶露不行,败血渗入大肠,积滞而成泄痢者。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症见下利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兼见身体困倦,虚烦不眠,唇干口渴等,治宜养血清利湿热,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汤。若恶露不下,亦称产后痢,症见便痢鲜血,腹中刺痛,无里急后重,方用枳实、荆芥,水煎服。
-
肥肌方
别名:佐胜六神丸处方: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3味用面裹同入慢灰煨,令面熟为度取出,放冷),诃子(煨,去核)半两,使君子半两,芦荟(细研)1两。功能主治:小儿羸瘦,脏腑怯弱,泄痢虚滑,乳食减少,引饮无度,心腹胀满。用法用量:每服3-7丸,温米饮送下,乳食前服烂饭丸如黍米大,1岁20丸。
-
诃子四柱散
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木香(纸包,煨过)半两,诃子半两(湿纸包,炮,取皮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脏腑虚怯,本气衰弱,脾胃不快,不进饮食,时加泄痢,昼夜不息。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大枣1个、生姜2片,煎至6分服。
-
淮山圆肉炖水鱼
处方:淮山药15~20克水鱼(又名鳖)1尾制法:先用滚水烫鱼,使其排尿,再切开洗净,掏出内脏,然后将水鱼肉、水鱼壳、淮山药、桂圆肉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用。功能主治:补肾益精。适用于早泄、食欲不振、心悸怔忡、泄痢、耳聋目暗。用法用量:喝汤吃肉,每星期炖服1次。
-
加减茱萸汤
《普济方》卷三四九:加减茱萸汤:处方:吴茱萸1两半,枳壳半两,干姜半两,甘草半两,防风半两,细辛半两,麦门冬半两,当归(酒浸,焙)半两,茯苓半两,桂心半两,牡丹皮半两,半夏(汤浸7次)半两。功能主治:产后肿证,脏气暴虚,外感内伤,血气留滞,或腹痛呕利。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煎,食前热服。
-
建胃丹
别名:健胃丹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矾1分(枯,令汁尽),乌梅肉(炒)半两,龙骨半两,白石脂半两,神曲(炒)半两,干姜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泄痢兼脓血,日渐羸瘦。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
-
椒面粥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椒面粥:别名:椒面羹(《饮膳正要》卷二)。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7.5克(炒出汗,水浸一宿,焙干,末之)白面90克功能主治:治久患冷气,心腹积痛,呕吐不能下食。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泄痢无常,不下食。老人噎食,胸胁逆满。
-
橘皮煮散
《博济方》卷三:橘皮煮散:处方:橘皮(去白)白术各60克诃子干姜(炮)官桂(去皮)枳壳(去瓤,麸炒)木香人参甘草(炙)各30克草豆蔻7枚(去皮)厚朴45克(姜汁涂、炙黄)槟榔5枚半夏15克(汤洗二十度用)制法:上十三味,杵罗为末。功能主治:治脾气不足,寒滞内停,泄痢不止,腹中雷鸣,胀满刺痛。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