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宋代 中醫學 中藥學 書籍 古籍 中藥學著作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èng lèi běn cǎo

2 英文參考

Jing Shi Zheng Lei Beiji Bencao[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lassified Materia Medica from Historical Classics for Emerg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爲中藥著作[1],簡稱《證類本草》,宋·唐慎微撰。其初稿完成於1082年,最後定稿時間約在1098年。

4 主要內容

證類本草》是在掌禹錫《嘉祐本草》和蘇頌《本草圖經》基礎上,收集民間驗方,各家醫藥名著以及經史傳記、佛書道藏中的有關本草學記載,整理編著而成的。全書共31卷。第1、2卷爲序例,以後各卷,將藥物分爲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以上又各分爲上、中、下三品),有名未用、圖經外草類、圖經外木蔓類,凡13類,敘述藥物別名、藥性、主治、產地、採集、炮炙、辨析、附方等。本書內容豐富,收載藥物1746種,其中增加藥物660種,有藥圖294幅,分類較有系統,論述也較周詳。書中引述了大量文獻資料,據統計,共引經史方書240餘家,一些重要本草著作如《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嘉祐本草》等早已散佚,其內容幸賴《證類本草保存下來,這是唐慎微的一大功績。本書增加方論1000餘條,各藥之後共附古今單方3000餘首。總之,《證類本草》對宋以前的本草學成就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在《本草綱目》問世之前流行500餘年,一直是本草學研究的範本,在本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學之大成的本草學著作,代表了宋代藥物學的最高成就。該書雖爲民間醫家個人著作,但由於它的高水平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流傳甫始,就引起朝野各方面的重視,宋政府後據依校刊增訂爲《大觀本草》、《政和本草》、《紹興本草》等作爲國家藥典頒行全國。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歷代刊本中,有將書名“備急”改作“備用”者,但其內容並無差異。將寇宗奭本草衍義》中的藥物內容逐條鄧以合編,改稱《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此後各種《政和本草》刊本都是該本的復刻。明代萬曆年間,開始出現《大觀本草》與《本草衍義》合編的刊本,稱爲《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

5 現存版本

現在存《政和本草》主要版本有:蒙古定宗四年(1249)平陽張存惠晦明軒刊本,明成化四年(1468)原傑氏刊本,明萬曆九年(1582)富春堂刊本,《四庫全書》本,《四部叢刊》本,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縮印本,196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原大線裝本。

現存《大觀本草》主要版本有:元大德六年(1302)崇文書院刊本,明嘉靖間刊本,明萬曆五年(1577)陳瑛刊本,日安永四年(1755)望草玄刻本。

現存《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主要版本有:明萬曆五年(1577)宣郡王大獻尚義堂刊本,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籍山書院重刊王大獻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山西官刻本。

《紹興本草》在國內早已失傳,但很早就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現有若干種手抄本尚存。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