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明 李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溫暑

輕、調、緩、淡、清,暑、溼、解、和、平,火、奪、寒並補,甘、溫、澀與榮,隨證選用,真有古人不傳之妙。乃補仲景之遺亡也,非不遵桂枝麻黃之謂也。一說清平之世,同水化也,雖辛熱之藥,不生他證。擾攘之世,同火化也,若用辛熱之藥,則發黃、出斑,變壞之病作矣。蓋人內火既動,外火又侵,所以辛熱發汗不如辛溫,辛溫又不如辛涼藥也。(輕劑

防風通聖散

益元散,名雙解散。在表當汗者,俱宜連進數服,必愈。不解者,病已傳變。(清劑)

涼膈散

汗吐下後,無異證者用。下早遂成結胸虛痞,或合天水、小柴胡。(解劑)

小柴胡湯

半表半里者用,或合涼膈。(緩劑)

大柴胡湯

微熱者用,或合解毒湯。(寒劑

大承氣湯

裏大熱者用。表裏大熱合大柴胡湯裏熱表熱漸微者,合解毒湯。(調劑

調胃承氣湯

裏熱無脹滿者用。(吐劑)

瓜蒂散

胸滿喘嘔,陽脈緊甚者用。(甘劑)

天水益元散

傷寒餘熱,以此調之。(火劑)

黃連解毒湯

(暑劑)

白虎湯

中暑自汗者用,半表半里者用,或加蒼朮發汗熱不解,脈尚浮者,用解之。或裏熱內盛,陽厥極,皆因失下而成此證,但進涼膈、天水,合而爲一,調合陰陽洗滌臟腑,則其他證自不生矣。(淡劑)

五苓散

中暑白虎解後多服,或合天水。(溼劑

三花神佑丸

(奪劑)

三黃丸

補劑

防風當歸飲

平劑

四君子湯

(榮劑)

四物湯

澀劑

胃風湯

(溫劑)

理中湯

(和劑)

平胃散

結胸

大、小陷胸湯、丸

(發斑)

涼膈散

當歸。胸緊加枳殼桔梗。(心煩不眠)

豉湯

發黃

茵陳湯

調五苓散。(煩渴)

涼膈散

去桂五苓散益元散。()

承氣湯

解毒譫語發狂者並用。以上一十八劑,二十四方,四十四味藥品,調治溫暑初證、雜證、餘證及雜病痰火、溼熱。曲盡其妙,男婦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