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宋 政府組織編寫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咳嗽統論

論曰內經謂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爲肺咳。微則爲咳,甚則爲痛爲泄。然腑臟皆有咳。非獨肺也,蓋肺合皮毛,故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而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而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下滿。脾咳之狀,咳而右下痛,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五臟之咳。久而不已,各以其合,移於六腑。故脾移於胃。肝移於膽,肺移於大腸,心移於小腸,腎移於膀胱。其終則又移之於三焦胃咳之狀。咳而嘔,甚則長蟲出是也。膽咳之狀,咳而嘔膽汁是也。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失是也。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是也,膀胱咳之狀。咳而遺溺是也。至於三焦之咳,則咳而腹滿不欲食飲。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腫。又有所謂十咳者。其證雖各不同,要之不離於五臟六腑而已,診其手陽明之經。其脈浮則爲陽實。病腹滿喘咳,古人又云。咳嗽脈浮喘者生。小沉匿者死。脈浮直者生。沉者死。各以其脈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