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湯

發汗 清熱瀉火 解表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gāo tāng

2 概述

石膏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十二首。

3 外臺祕要》卷一引《深師方》之石膏湯

3.1 別名

三黃石膏湯[1]

3.2 組成

石膏黃連黃柏黃芩各二兩,豆豉一升,梔子十枚,麻黃三兩[1]

石膏2兩,黃連2兩,黃柏2兩,黃芩2兩,香豉1升(綿裹),梔子10枚(擘),麻黃3兩(去節)。

3.3 製備方法

上切。

3.4 功能主治

功能清熱瀉火發汗解表[1]。治外感表證未解,三焦裏熱已熾,症見壯熱無汗,身體拘急面赤目赤鼻幹口渴煩躁不眠,神昏譫語鼻衄,脈滑數,或發癍者[1]

傷寒病己8-9日,邪攻內而表未解,三焦熱,其脈滑數,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或時呼呻,體猶沉重拘攣傷寒發汗或下或誤吐後,譫語不休,晝夜喘息,鼻中屢衄而疾勢不解,身目如發黃,狂躁欲走。

3.5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1]

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次服,日並服出汗。初服1劑小汗,其後更合1劑,分2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愈。得數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

3.6 用藥禁忌

豬肉、冷水。

3.7 各家論述

1.《外臺祕要》引《深師方》: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愈;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無表裏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湯

2.《醫方集解》:此足太陽手少陽藥也。表裏之邪俱盛,欲治內則表不除,欲發表則裏又急,故以黃芩上焦之火,黃連中焦之火,黃柏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而以麻黃、淡豉發散表邪石膏胃火,能解肌,亦表裏分消之藥也。

3.8 附註

三黃石膏湯(《傷寒總病論》卷五)。

4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石膏湯

4.1 組成

石膏前胡各一兩,犀角防風芍藥各半兩,龍齒三分,牛黃一錢[1]

石膏(碎)2兩,柴胡(去苗)1兩,虎杖1兩,知母(焙)半兩,芍藥1兩,山梔子仁3分。

4.2 製備方法

上藥爲粗末[1]

4.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剛痙身熱仰目,頭痛項強[1]

傷寒天行壯熱頭痛,發瘡如豌豆

4.4 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匕,加豆豉一百粒,蔥白五寸,水煎,不拘時服[1]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5 普濟方》卷十五方石膏湯

5.1 組成

麻黃鉤藤石膏葛根半夏曲柴胡炙甘草炒枳殼菊花等分[1]

5.2 製法

上藥爲粗末[1]

5.3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1]

5.4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十五方石膏湯主治肝厥,狀如癇疾,不醒,嘔吐,醒後頭虛暈發熱[1]

5.5 附註

本方早見於《普濟本事方》卷一,但無方名[1]

6 瘍醫大全》卷十六方之石膏湯

6.1 組成

升麻知母各一錢,石膏一錢五分,大黃酒蒸)二錢,梔子薄荷赤茯苓連翹各八分,朴硝六分,甘草五分[1]

6.2 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頻服[1]

6.3 功能主治

瘍醫大全》卷十六方之石膏湯主治胃經實熱牙痛,或上牙腫[1]

7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之石膏湯

7.1 處方

石膏(研.三分) 白茅根(三分) 扁蓄(三分) 滑石(半兩)

7.2 功能主治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之石膏湯主治中風頭疼煩熱口乾小便赤。

7.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遠熱服

7.4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8 喉科祕訣》卷下方之石膏湯

8.1 處方

石膏30克 知母9克 甘草3克 元參15克 花粉9克

8.2 功能主治

喉科祕訣》卷下方之石膏湯功在清熱養陰。主治肺胃熱盛,咽喉腫痛

8.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摘錄

喉科祕訣》卷下

9 聖濟總錄》卷五方石膏湯

9.1 組成

石膏(碎)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乾)1兩半,芎藭半兩,勺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人蔘半兩,當歸(切,焙)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杏仁15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9.2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9.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方石膏湯主治肝臟中風筋脈拘攣,手足不隨,或緩或急。

9.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切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午時,夜臥各1服。後喫熱生薑蔥薤稀粥,取微汗出。

9.5 用藥禁忌

外風

10 聖濟總錄》卷十二方之石膏湯

10.1 組成

石膏(碎)3分,滑石半兩,白茅根(銼)3分,篇蓄(銼)3分。

10.2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0.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二方之石膏湯主治中風頭痛煩熱口乾小便赤。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熱服

11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石膏湯

11.1 組成

石膏(碎)1兩,莎草根(炒去毛)1兩,天麻1兩,藿香葉1兩。

11.2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1.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石膏湯主治頭痛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臘茶半錢匕,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2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方之石膏湯

12.1 組成

石膏(碎)2兩,葛根(銼)1兩,梔子仁1兩,柴胡(去苗)1兩,赤芍藥1兩,甘草(炙,銼)半兩。

12.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方之石膏湯主治時氣頭痛壯熱

12.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3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石膏湯

13.1 組成

石膏2兩,人蔘半兩,貝母(炮,去心)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13.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肺熱咳嗽頭痛

13.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3-7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13.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4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方石膏湯

14.1 組成

石膏1兩半,麻黃1兩(去根節),桂(去粗皮)半兩,葛根1兩,黃連(去須)3分,故鞋1只(去土,細銼),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1分。

14.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方石膏湯主治傷寒黑斑

14.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衣覆取汗。

14.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5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方之石膏湯

15.1 組成

石膏2兩(研),荊芥穗1兩,青竹茹半兩。

15.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後陰陽易頭痛壯熱

1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1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6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方之石膏湯

16.1 組成

石膏(碎)2兩,白秫米50粒,常山(銼)3分,一方加烏梅肉2-7枚。

16.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方之石膏湯主治癉瘧

16.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淡竹葉7片(細銼),煎至1盞,去滓,空腹溫飲1服,欲發時1服,正發時1服。3服訖,淨室中臥,勿與人語。過發時後,即得洗手面及飲食,久瘧不過再劑。

16.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6.5 用藥禁忌

7日內禁房室及酒面。

17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方之石膏湯

17.1 組成

石膏4兩(碎研),人蔘1兩半,知母(焙)1兩半,赤石脂1兩半,梔子(去皮)1兩半,芍藥1兩半,白朮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紫菀(洗,切)1兩半。

17.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方之石膏湯主治心實熱,夢多驚恐,畏懼不安。

17.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竹瀝少許、生地黃汁1合,更煎1兩沸,食後溫服

17.4 運用

若要利,加芒消1兩,去芍藥

17.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8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方之石膏湯

18.1 組成

石膏1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款冬花(去梗,焙)1兩,熟乾地黃(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桔梗(炒)半兩。

18.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方之石膏湯主治肺脹

18.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加竹葉少許,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夜1。

18.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9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方之石膏湯

19.1 組成

石膏(碎)1兩,山梔子(去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銼)1兩,木通(銼)1兩。

19.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方之石膏湯主治膀胱實熱小便癃閉,舌燥引飲,煩悶。

19.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19.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0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方之石膏湯

20.1 組成

石膏(碎)1兩半,知母(焙)1兩半,犀角(鎊屑)1兩,升麻3分,栝樓根(生者,削去皮,細切,可半斤,爛研,生布絞取汁)兩合半(如無,以幹者4兩代之),土瓜根(絞取汁)兩合半(無生者,以幹者4兩代之)。

20.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方之石膏湯主治消渴後成癰疽。

2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2藥汁各半合,水1盞半,加小麥少許,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0.4 製備方法

上藥除汁外,爲粗末。

21 聖濟總錄》卷一四六方之石膏湯

21.1 組成

石膏5兩,葛根(銼)3兩,生薑(細切)3兩。

21.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四六方之石膏湯主治飲酒過多,大醉不醒。

21.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1.4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22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方之石膏湯

22.1 組成

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薑汁制)、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朮防風(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22.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方之石膏湯主治產後中風煩熱,身體拘急,頭目昏痛。

22.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酒少許,加生薑2片,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3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方之石膏湯

23.1 組成

石膏2兩,黃芩(去黑心)1兩半,前胡去蘆頭)2兩半,葛根2兩半,升麻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荊芥穗1兩半,赤芍藥2兩半,柴胡(去苗)2兩半。

23.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方之石膏湯主治產後傷寒時行溫疫壯熱惡風頭疼體痛,鼻塞咽乾,心膈煩滿寒熱往來咳嗽痰壅。

23.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豉10粒,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3.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4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方之石膏湯

24.1 組成

石膏(碎)1錢,白朮半兩,麻黃(去根節)1分,桔梗(炒)1分,甘草(炙)1分,水萍曬乾)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

24.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方之石膏湯主治小兒傷寒頭痛肌熱,喘粗喉鳴

24.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蔥白少許,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4.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5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方石膏湯

25.1 組成

石膏(別搗,研)1兩1分,大黃(銼,炒)1兩半,柴胡(去苗)1兩1分,升麻3分,知母(焙)3分,黃芩(去黑心)3分,芍藥3分,枳實(去瓤,麩炒)3分,甘草(炙)1兩半,大青半兩。

2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方石膏湯主治小兒痰實壯熱頭痛

25.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少許,同煎至6分,去滓,分3次溫服

2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6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方之石膏湯

26.1 組成

石膏3兩,大青3兩,黃芩(去黑心)2兩,升麻2兩,芍藥2兩。

26.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方之石膏湯主治乳石發,大熱,心腹滿脹。

26.3 用法用量

每用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服

26.4 運用

腹痛,加續斷2兩。

26.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7 《博濟》卷一方之石膏湯

27.1 組成

石膏1兩,麻黃1兩(去根節)何首烏5錢,幹葛3分。

27.2 主治

《博濟》卷一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頭痛不可忍者。

2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1片,同煎至8分,溫服

27.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28 《痘科類編》卷三方之石膏湯

28.1 組成

石膏1兩,梔子1錢5分,大青1錢5分,升麻芒消1錢5分,豆豉1合,蔥白5根,生薑5錢。

28.2 主治

《痘科類編》卷三方之石膏湯主治陽明胃實,或下之太早,胃爛發斑及時氣發斑者。

28.3 用法用量

水1鍾半,煎7分,去滓,入芒消,候溫,徐徐服之。

29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石膏湯

29.1 組成

石膏白芍藥柴胡升麻黃芩甘草白朮茯苓附子

29.2 主治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石膏湯主治陽虛寒溼眩暈

30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石膏湯

30.1 組成

石膏5錢,葛根5錢,麻黃5錢,黃芩7錢,芍藥7錢,甘草7錢。

30.2 功能主治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汗下後,頭痛不止者。

30.3 用法用量

每服7錢,加生薑,同煎服。

30.4 製備方法

上銼細。

31 《衛生總微》卷六方之石膏湯

31.1 組成

石膏1兩,獨活去蘆)1兩,川升麻1兩,麻黃(去根節)半兩,桂枝半兩,赤芍藥半兩,防風去蘆並叉枝)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甘草1分。

31.2 主治

《衛生總微》卷六方之石膏湯主治小兒中風口噤,頷頰緊急,冥冥如醉。

31.3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加薄荷竹葉各數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1.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32 方出《普濟本事方》卷一,名見《普濟方》卷十五方石膏湯

32.1 組成

麻黃(去根節)、釣藤(取皮)、石膏(雪白硬者,不煅)、幹葛、半夏曲柴胡(去苗,洗)、甘草(炙)、枳殼(去瓤,麩炒黃)、甘菊(去萼梗)各等分

32.2 功能主治

方出《普濟本事方》卷一,名見《普濟方》卷十五方石膏湯主治肝厥,狀如癰疾,不醒,嘔吐,醒後頭暈發熱

32.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個,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3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3 普濟方》卷一三六方之石膏湯

33.1 組成

石膏2兩(碎,綿裹),防風2兩,葛根1兩,芍藥1兩,前胡1兩,蔥白(並根)3莖,生薑2兩(切)。

33.2 主治

普濟方》卷一三六方之石膏湯主治太陽病氣逆面赤頭痛目疼不可忍者。

33.3 用法用量

以水7升,先煮葛根,減2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日3次。

34 普濟方》卷二六一方之石膏湯

34.1 組成

石膏8兩,茯神4兩,葳蕤4兩,黃芩4兩,橘皮2兩,幹藍2兩,五味子2兩,麻黃(去根節)2兩,甘草(炙)2兩,犀角屑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銼碎)3兩,梔子3兩。

34.2 主治

普濟方》卷二六一方之石膏湯主治心忪熱,煩悶如火,氣上

34.3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服之愈。

34.4 製備方法

上切。

35 《保命集》卷中方之石膏湯

35.1 組成

石膏2兩,知母半兩,白芷7錢。

35.2 功效主治

《保命集》卷中方之石膏湯功在解利傷寒。主治傷寒身熱

36 傷寒微旨》捲上方之石膏湯

36.1 組成

石膏3兩,芍藥1兩,柴胡1兩,升麻3分,黃芩3分,甘草3分。

36.2 製備方法

上爲末。

36.3 功能主治

傷寒微旨》捲上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陽盛陰虛邪氣在表,脈浮數,或緊或緩,其脈上出魚際寸脈力大於關尺,發熱冒悶,口燥咽乾者。

3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加豉1合,煎8分,去滓熱服芒種以後至立秋以前服。

36.5 運用

如3-5服後熱不解,加知母1兩;又未解,加大青1兩。

37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名見《醫部全錄》卷四二○方之石膏湯

37.1 組成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芒消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1兩,桂心8銖。

37.2 功能主治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名見《醫部全錄》卷四二○方之石膏湯主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不化。

37.3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次服,1歲以下小兒作5次服。

38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方石膏湯

38.1 別名

石膏散

38.2 組成

石膏1合,麻黃8銖,甘草4銖,射干4銖,桂心4銖,芍藥4銖,當歸4銖,細辛2銖。

38.3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方石膏湯主治小兒中風惡,痱不能語,口眼了戾,四肢不隨。

38.4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次服,1歲以下小兒作5次服。

(口父)咀。以水3升半,先煮麻黃3沸,去上沫,納餘藥,煮取1升,3歲兒分4次服,日3次。

38.5 附註

石膏散(《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

39 備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石膏湯

39.1 組成

石膏1兩,龍膽1兩,升麻1兩,芍藥1兩,貝齒1兩,甘草1兩,鱉甲1兩,黃芩1兩,羚羊角1兩,橘皮2兩,當歸2兩。

39.2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石膏湯主治腳氣風毒,熱氣上衝頭面面赤筋急鼻塞去來,來時令昏憒,心胸恍惚,或苦驚悸,身體戰掉,手足緩縱或酸痹,頭目眩重,眼反鼻辛,熱氣出口中,或患味甜,諸惡不可名狀者。

39.3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次服。

40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石膏湯

40.1 組成

石膏雞子大)3枚,麻黃3兩,杏仁40枚,雞子2枚,甘草1尺。

40.2 功效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石膏湯功在逐風毒。

40.3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3升,破雞子,納水中烊令相得,入藥煮取1升服之,覆取汗,汗不出,燒石熨取汗出。

40.4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

40.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麻黃杏仁石膏清解之力,則風毒外散;石膏甘草雞子潤燥之功,則熱毒內化。乃知麻杏甘石湯不獨分解邪熱,又添化毒之用也。

41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之石膏湯

41.1 別名

石膏散

41.2 組成

石膏1斤,地骨皮5兩,梔子仁3-7枚,淡竹葉1升,茯苓3兩,小麥3升,香豉1升。

41.3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之石膏湯主治心熱實,或欲吐,吐而不出,煩悶喘急頭痛

41.4 用法用量

(口父)咀。先以水1鬥5升,煮小麥竹葉,取8升澄清,下諸藥,煮取2升,去滓,分3次服。

41.5 附註

石膏散(《太平聖惠方》卷四)。本方方名,《外臺祕要》引作“瀉心湯”,《普濟方》引作“竹葉湯”。

42 太平聖惠方》卷九方之石膏湯

42.1 組成

石膏3兩,黃連1兩(去須),黃柏1兩,黃芩1兩,豉2兩,梔子仁1兩,麻黃1兩(去根節),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

42.2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病九日,曾經發汗吐下來解,三焦生熱,其脈滑數,昏憒沉重。

42.3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如人行10裏再服。以微利爲度。

42.4 製備方法

上銼細和勻。

43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石膏湯

43.1 組成

石膏2兩,知母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人蔘去蘆頭)1兩。

43.2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十方之石膏湯主治傷寒,已大汗後下利,其人頻渴不解,其脈洪大。

43.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粳米100棱,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3.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44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方之石膏湯

44.1 組成

麥門冬1兩(去心),石膏2兩,蘆根1兩(銼)。

44.2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方之石膏湯主治熱極渴不止。

44.3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4.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4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