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 cǎo

2 《*辭典》:莎草

2.1 出處

《別錄》

2.2 拼音名

Suō Cǎo

2.3 別名

莎隨(《大戴禮記》),侯莎(《爾雅》),地毛(《廣雅》),山莎(《纂文》),回頭青(《清異錄》),香頭草(《廣州植物誌》),野韭菜,豬荸薺、隔夜抽、地韭姜(《浙江中藥手冊,),地溝草(《廣西中獸醫藥植》),小三棱、米珠子、紹縮草(《江蘇植藥志》),地貫草豬鬃草、地糕草(《廣西中藥志》),吊馬棕(《湖南藥物志》),土香草(《泉州本草》)。

2.4 來源

莎草科植物莎草的莖葉。

2.5 形態

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莖長,先端具肥大紡錘形的塊莖,外皮紫褐色,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狀物。莖高15~95釐米,銳三棱形,基部呈塊莖狀。葉窄線形,短於稈,寬2~5毫米;鞘棕色,常裂成纖維狀。葉狀苞片2~5;長側枝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輻射枝3~10:穗狀花序輪廓爲陀螺形;小穗3~10,線形,長1~3釐米,具花8~28朵:小穗軸具較寬的、白色透明的翅;鱗片覆瓦狀排列,膜質,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3毫米,中間綠色,兩側紫紅色或紅棕色,具脈5~7條;雄蕊3,藥線形;花柱長,柱頭3。小堅果長圓狀倒卵形。花果期5~11月。

本植物的根莖香附)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2.6 生境分佈

生於田野。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2.7 功能主治

行氣開鬱祛風。治胸悶不舒,皮膚風癢,癰腫。

①《履巉巖木草》:"治皮膚瘙癢,遍體生風。"

②《綱目》:"煎飲散氣鬱,利胸膈,降痰熱。"

2.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2.9 附方

①治癰疽腫毒:鮮莎草洗淨,搗爛敷患處。(《泉州木草》)

②治水腫小便短少:鮮莎草搗爛,貼湧泉關元穴。(《泉州本草》)

2.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莎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