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huáng tāng

2 概述

三黃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九首。

3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三黃湯

3.1 別名

大黃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九十二)。

3.2 組成

大黃黃芩各三兩,梔子十四枚,甘草一兩,芒硝二兩[1]

大黃(切,別漬水)1升,黃芩3兩,梔子14枚,甘草1兩,芒消2兩。

3.3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三黃湯功在通便瀉火。治骨極,及腎熱病膀胱不通,大小便閉塞,顏焦枯黑,耳鳴虛熱[1]

3.4 製法

各爲粗末,先煎黃芩梔子甘草,去渣,下大黃、煮一二沸,再下芒硝,分三次服[1]

3.5 用法用量

各爲粗末,先煎黃芩梔子甘草,去渣,下大黃、煮一二沸,再下芒硝,分三次服[1]

(口父)咀。以水4升,先煮3物,取1升5合,去滓;下大黃,又煮2沸:下芒消,分3服。

3.6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

3.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此因腎水之涸不能涵養少火,而致孤陽獨發,中外皆從火化,所以骨極腎熱二便不通。故梔、芩、甘草芒消大黃急奪其陽以保傷殘之餘。若以腎傷不敢峻用三黃,而用滋水制陽,此與杯水救車薪之燎不殊也。

4 千金翼方》卷十七方三黃湯

4.1 處方

麻黃(去節)五分,獨活一兩,黃芩三分,黃芪細辛各半兩[1]

4.2 製法

爲粗末[1]

4.3 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1]

4.4 功能主治

中風手足拘攣肢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不欲飲食[1]

4.5 使用注意

若心中熱,加大黃半兩;腹滿,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蔘三分;心悸,加牡蠣三分;口渴,加栝蔞三分;素有寒,加附子一枚[1]

4.6 附註

本方也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名仲景三黃湯,惟劑量略有出入[1]

5 雜病源流犀燭·面部門》卷二十三方之三黃湯

5.1 處方

黃芩黃連梔子石膏赤芍藥桔梗陳皮茯苓各八分,白朮甘草各三分,烏梅一枚[1]

5.2 用法用量

水煎[1]

5.3 功能主治

雜病源流犀燭·面部門》卷二十三方之三黃湯主治脾熱口甘口臭[1]

6 銀海精微》捲上方之三黃湯

6.1 處方

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1]

6.2 用法用量

水煎[1]

6.3 功能主治

治脾胃積熱胬肉攀睛。若熱甚,目眥赤脈紅盛,加黃柏石膏生地黃[1]

7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方之三黃湯

7.1 別名

千金三黃湯(《金匱》捲上附方)、加減三黃湯(《聖濟總錄》卷十)、三黃散(《普濟方》卷三一六)、三黃獨活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7.2 處方

麻黃30銖(去節),黃耆12銖,黃芩18銖,獨活1兩,細辛12銖。

麻黃3.5克 黃耆1.5克 黃芩2.2克獨活3克 細辛1.5克

7.3 製法

五味,嚼咀。

7.4 功能主治

中風,手足拘攣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賊風偏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

7.5 用法用量

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爲兩次服。一服小汗,再服大汗

7.6 加減

中熱,加大黃半兩;脹滿,加枳實6銖;氣逆,加人蔘18銖;心悸,加牡蠣18銖;渴,加栝樓18銖;先有寒,加八角附子1枚。

7.7 各家論述

1.張氏醫通:此方《備急千金要方》雲仲景三黃湯,治惡寒經日不止,不欲飲食,全似內外虛寒之候,而方中僅用黃芩之苦寒,豈不疑麻黃輩之溫散乎?既用麻黃,複用黃耆,豈不疑表氣之閉拒乎?易知惡寒經日不止,雖有似乎虛寒。而實衛虛不能勝邪所致;不欲飲食,亦是風熱內蘊之故;觀煩熱心亂一語,病情灼然。故方中雖以麻黃獨活細辛開發腠理於外;即以黃芩清解風熱於內,更慮衛虛難於作汗,乃以大劑黃耆助之,與黃耆建中之義不殊。其用黃耆之意有二:一以佐麻黃開發之權,一以杜虛風復入之路也。方後復雲,心熱大黃,言服前藥後心中煩熱不除,知黃芩不能祛之外散,即以本方加大黃以引之下泄也。其加枳實、加人蔘、加牡蠣、加栝樓等法,或治旺氣,或助本元,各隨標本而施。加附子者,專佐麻黃蒸發,助黃耆溫經,殊非陰寒之謂,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同源異流。

2.《法律》:此方治風入榮衛肢節之間,擾亂既久,證顯煩熱惡寒不食,邪盛正虛可知。其用麻黃爲君者,以麻黃通陽氣而開痹也;故痹非得汗不開,然內虛當慮,須用參、耆以佐之;而虛復有寒熱之不同,虛熱則用黃芩虛寒則加附子

7.8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

8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三黃湯

8.1 方名

三黃湯

8.2 組成

大黃3兩,黃芩2兩,甘草1兩,梔子14枚。

8.3 主治

下焦熱結,不得大便

8.4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1升8合,分3服。

8.5 加減

若大祕,加芒消2兩。

8.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於伊尹三黃湯中以梔子甘草輕劑易去黃連之苦寒,使速分利陰陽,不致重味侵犯中州也。

9 方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二,名見《外臺祕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黃湯

9.1 方名

三黃湯

9.2 組成

大黃3兩,黃芩2兩,梔子14枚(擘),豉1升(綿裹),麻黃(去節)2兩,甘草(炙)2兩。

9.3 功效

殺石氣,下去實,兼發汗解肌。折石熱,通氣,泄腸胃。

9.4 主治

服石發熱或中發熱

9.5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9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4升,納豉3沸,分3服。得下止。

10 千金翼方》卷十五方三黃湯

10.1 方名

三黃湯

10.2 別名

瀉心三黃湯瀉心湯

10.3 組成

大黃3兩,黃連3兩,黃芩3兩。

10.4 主治

三焦壅熱,煩躁譫語腹痛脹滿,大便祕結胬肉攀睛;婦人傷寒6-7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難煩躁譫語目赤,毒氣閉塞不得流通;心受積熱譫語發狂,逾牆上屋;熱證口疳

10.5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爲3服。

10.6 附註

瀉心三黃湯(《活人書》卷十九)、瀉心湯(《世醫得效方》卷八)。

11 證治匯補》卷一引東垣方之三黃湯

11.1 方名

三黃湯

11.2 組成

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炒山梔8兩,玄蔘8兩,知母1錢半,石膏2錢,甘草7分。

11.3 主治

膏粱醇酒太過,積熱上中二焦,變諸火症。

11.4 用法用量

燈心水煎服。

12 《祖劑》卷一引伊尹方之三黃湯

12.1 方名

三黃湯

12.2 別名

火齊湯

12.3 組成

大黃2兩(如丸,春3兩、夏秋2兩、冬5兩),黃連1兩(如丸,春4兩、夏5兩、秋3兩、冬2兩),黃芩1兩(如丸,春4兩、夏秋6兩)。

12.4 主治

心下痞,按之濡,關上脈浮。

12.5 用法用量

上藥以麻沸湯2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12.6 附註

火齊湯(《張氏醫通》卷十六引倉公方)。

13 醫略六書》卷十八方之三黃湯

13.1 方名

三黃湯

13.2 組成

黃連錢半,黃芩錢半,黃柏錢半,山梔錢半(炒),玄蔘錢半,知母錢半,石膏5錢,甘草5分,淡豉錢半。

13.3 主治

膏粱積熱三焦見諸火證,脈洪數者。

13.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3.5 各家論述

膏粱積熱,蘊蓄於中,不得舒泄,而瀰漫三焦,故發火證黃連清心、脾之火,黃芩清肺、腸之火,黃柏清腎、膀胱之火,梔子三焦之火,玄蔘清浮游之火,知母清腸胃之火,石膏清胃瀉熱甘草緩中和藥,佐淡豉以發泄熱邪也。使熱化火降,則三焦肅清而經絡宣通,安有火發之患哉!此清火疏熱之劑,爲三焦熱盛之專方。

14 《痘疹仁端錄》卷十一方之三黃湯

14.1 方名

三黃湯

14.2 組成

防風荊芥枳殼黃耆白芍牛蒡地骨皮

14.3 主治

痘疹。

14.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 《袖珍》卷一引《太平聖惠方》方之三黃湯

15.1 方名

三黃湯

15.2 組成

黃連黃芩黃柏等分

15.3 主治

火熱內壅,口渴目痛眩暈血崩赤白痢赤多白少。赤白痢,多赤少白。三焦虛煩作渴。實火眩暈血崩。目有大角刺痛熱淚傾出,沙澀睛疼,怕日羞明胞腫

15.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1兩,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16 萬病回春》卷五方三黃湯

16.1 方名

三黃湯

16.2 組成

黃連黃芩山梔石膏芍藥白朮去蘆)減半、桔梗陳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減半,烏梅1個。

16.3 主治

脾熱口甜

16.4 用法用量

上銼1劑。水煎食後服

17 醫心方》卷二十引《小品方》方之三黃湯

17.1 方名

三黃湯

17.2 組成

黃連2兩,黃芩2兩,大黃2兩,甘草2兩,芒消2兩。

17.3 主治

服石後盛熱不除,心腹滿小便赤,大便不利,吐逆,氣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燻熱。

17.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半,納芒消令烊,分3服。

18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方之三黃湯

18.1 方名

三黃湯

18.2 組成

銀花31g,連翹31g,黃芩9g,黃連9g,黃柏9g,紫草9g,梔子9g,蒲公英15g。

18.3 主治

癤。

18.4 用法用量

水煎,內服。

19 筆花醫鏡》卷三方之三黃湯

19.1 方名

三黃湯

19.2 組成

黃芩1錢,黃柏1錢,川黃連1錢,大黃1錢。

19.3 功效

解小兒胎毒

19.4 用法用量

濃煎,將絲綿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5-6回,不必盡劑

20 喉科紫珍集》卷下方之三黃湯

20.1 方名

三黃湯

20.2 組成

川連甘草川芎黃柏黃芩梔子赤芍薄荷等分

20.3 功效

瀉火。

20.4 主治

咽喉諸症,初起黃紅,甚至紫黑,壅腫疼痛惡寒發熱

20.5 用法用量

燈心竹葉爲引,水煎,食後涼服。

21 醫學集成》卷二方之三黃湯

21.1 方名

三黃湯

21.2 組成

生地、赤芍玄蔘大黃人中黃黃連丹皮滑石甘草

21.3 主治

楊梅瘟,遍身紫塊,忽發梅瘡。

21.4 加減

渴,加石膏葛根

2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