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加斯病

感染性疾病 心肌炎 大腸疾病 輸血併發症 寄生蟲病 感染內科 原生動物性疾病 食管損傷及食管炎症性疾病 疾病 錐蟲病 心血管內科 消化科 食管炎症性疾病 食管疾病 腸道疾病 胸外科 輸血傳播疾病 輸血醫學 普通外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á jiā sī bìng

3 概述

南美洲錐蟲病(trypanosomiasis)又稱恰加斯病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許用術語),因感染克魯斯錐蟲而發病,該錐蟲人體淋巴結內臟器官內增殖,以恰加斯結節、周圍淋巴結腫大、發熱、脾腫大等爲特徵。該錐蟲可經錐蝽叮咬、吞入錐蝽或輸血傳播[1]

查加斯病是由錐蟲感染所致的原蟲感染性疾病。錐蟲病有兩種,即非洲錐蟲病美洲錐蟲病非洲錐蟲病岡比亞錐蟲羅得西亞錐蟲引起,前者分佈於非洲西部和中部,主要傳染源是人,傳播媒介爲須舌蠅;後者分佈於非洲東部,動物和人均爲傳染源傳播媒介爲刺舌蠅。非洲錐蟲病神經系統病變爲主,又稱睡眠病

無論美洲錐蟲還是非洲錐蟲,均可在寄生人體的過程中引起心肌炎心肌病,且心肌的損害是美洲錐蟲病的主要臨牀表現和最常見的合併症,受到心血管病學術界的重視。我國屬錐蟲病非流行地區,該病在我國非常罕見,下面僅就美洲錐蟲病Chagas病做一簡要介紹。

美洲錐蟲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由克魯斯錐蟲(trypanosoma cruzi)引起,主要傳播媒介爲吸血獵蝽蟲(reduviidae bug),於1908年由Chagas醫生髮現,故又稱Chagas病。該病主要流行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特別是巴西、阿根廷和智利,是這些國家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在非流行地區較罕見,多因輸注污染血液製品感染美洲錐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原蟲病,由嗜血錐蝽傳播。臨牀上有急性和慢性蟲血癥,並侵犯多種器官如心、腦、食管結腸等。造成勞動力的喪失或死亡。本病的潛伏期被錐蝽叮咬受染者爲6~10 天,由輸血受染者爲10~20 天 。

急性期多見於兒童出現發熱(稽留或間歇)、皮疹、肝脾腫大、淋巴結病以及非炎症性水腫;隱匿期爲低蟲血癥期,幾乎無症狀;慢性期一般於出現蟲血癥後數年或數十年始發病。先天性蟲血癥的孕婦,不論其有無症狀均可引起流產早產、宮內生長遲延或死胎。有時嬰兒雖能足月出生,但生後多於數日或數週死於腦炎。

4 疾病名稱

查加斯病

5 英文名稱

Chagas disease

6 別名

American trypanosomiasis;Chagas病美洲錐蟲病南美洲錐蟲病;chagas’megalo-esophagus;chagas巨食管症;Chagas 病,Chagas disease,American;恰加斯病

7 流行病學

查加斯病流行於拉丁美洲,南、北緯42°之間的熱帶地區。本病患者以居住條件差的農村地區爲主。約有1 億人受威脅,受染者約有1600 萬~1800 萬人口。流行區中以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與烏拉圭的貧苦農民受染爲多。據WHO 調查該地因本病致死者每年達5 萬人。Guhl等(1999) 報道1例智利北方東部海岸發現大約有4000年曆史,經自然風乾而形成的木乃尹身上分離出Trypanosome cruzi錐蟲的DNA片段,說明此病古已有之。本病男性發病的危險性要高於女性。

7.1 傳染源

凡是有克氏錐蟲血癥的人或動物均爲傳染源。在玻利維亞飼養豚鼠作爲食用,因而豚鼠是該地區的一個主要傳染源。其貯存宿主爲狗、貓、犰狳、負鼠以及齧齒類、猴、貉、蝙蝠、食蟻獸和豬。

7.2 傳播途徑

嗜血錐蝽是本病的傳播媒介,它分九個屬。錐蝽受染後則終身(2 年)傳播本病。此蟲晝伏夜出,咬人吸血,多咬人的面部,所以錐蝽糞便內錐蟲除經叮咬的皮膚傷口外,也很易污染眼、口、鼻黏膜。也可經污染注射器、實驗室意外、母乳、胎盤以及輸血感染。1990 年有人報道在玻利維亞曾對七個血庫進行克氏錐蟲血清檢測,其抗體陽性率平均達28%(4.9%~51%),故作者提出對供血者必須給以嚴格控制

7.3 易感人羣

爲青、幼年,其中80%的患者是在幼年感染的。

8 病因

克氏錐蟲是於1909年由巴西人Chagas在患兒血內發現的一種原蟲。其生活史中有錐鞭毛體與無鞭毛體兩種形態(圖1)。在哺乳動物血液內爲錐鞭毛體,長20μm,體形呈C字或鐮刀形(圖2),具有與蟲體等長的波動膜和自由擺動鞭毛,核居中央,動基質明顯,位於核的後端。本蟲在血液中不進行分裂。進入內皮組織細胞後,即失去鞭毛波動膜,並變圓或卵圓呈無鞭毛體,其直徑爲3~5μm,此期經多次二分裂,生成數百個蟲體,並在細胞內轉變爲小而活動的錐鞭毛體,充滿於細胞中形成假囊,囊破後錐鞭毛體釋入周圍組織,可侵入其他細胞或釋入血循環,並再侵入內皮組織細胞內分裂繁殖。具有蟲血癥的人或動物被嗜血錐蝽(triatoma sanguisuga)叮咬後,錐蟲吸入錐蝽體內,並在其中腸內繁殖經8~10天即由無鞭毛體(amastigote)變成上鞭毛體 (epimastigote),最後變成有感染性的循環後期鞭毛體(metacyclic trypomastigote),聚集在後腸隨糞便排出。錐蝽叮咬人時,常有同時排稀便的習性,糞便中的錐蟲隨搔癢進入皮內或眼、口、鼻黏膜內,在局部細胞內形成假囊,並進行以上生活週期

9 ICD號:B57

9.1 分類

感染內科 > 寄生蟲病 > 原生動物性疾病 > 錐蟲病

消化科 > 腸道疾病 > 大腸疾病

9.2 病理生理

錐蟲在入侵部位的細胞內迅速繁殖形成假囊。假囊破裂後釋放抗原毒性物質,在該處引起嚴重炎症反應,呈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以及明顯的間質水腫,形成硬結即南美洲錐蟲腫(chagoma)。此時附屬淋巴結細胞內也有假囊形成及炎症反應。如由眼結膜入侵,則單側眼瞼及眼周水腫充血及附屬淋巴結腫大,即Romana 徵。其病變以淋巴細胞浸潤和肉芽腫爲特點。

查加斯病可分急性期、隱匿期(或稱未定期)及慢性期。急性期蟲血癥顯着,錐蟲在多種器官組織細胞內繁殖並播散,主要侵犯心肌橫紋肌和網狀內皮細胞,使之產生炎症,主要爲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引起心肌炎及心內膜炎。心肌纖維傳導組織可見壞死。早期心肌壞死與蟲體寄生有關。隨病程發展,炎症瀰漫,間質水腫,致使無蟲寄生心肌也可見有壞死心臟神經節神經元和其他外周神經元,如消化道的Auerbach 神經叢均可出現壞死。多數患者急性期可緩解進入隱匿期,此期無症狀,但仍有低蟲血癥,可持續多年,甚至終身。此期中20%~40%可發展爲慢性期,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此階段心肌消化神經叢與血內很難找到錐蟲心肌內有纖維化,心臟肥大,房室腔擴張,心尖部偶呈動脈瘤樣突起與血栓形成,以及二尖瓣、叄尖瓣功能性關閉不全。食管擴張和結腸擴張並延長,是胃腸型的特徵,乃因其神經元受損所致。關於巨食管、巨結腸等多見於巴西患者,相對之下,在巴西以外的患者則罕見。

近年來,發現克氏錐蟲的病變具有自身免疫性質。PCR 檢測發現,克氏錐蟲宿主心肌組織具有共同的抗原特性,激發機體產生自身抗體,引起心肌損傷。還證明患者血液中存在與外周神經神經鞘(sheath of Schwann)發生反應抗體。此外在體外培養中證明Chagas 病患者的T 細胞損傷人的心肌細胞

Chagas病可引起消化道壁內神經元破壞,引起消化道運動功能障礙。

1.食管運動 Chagas病患者常有胸痛、反流、吞嚥困難等表現。研究發現此病的食管運動異常表現爲食管清除力降低,食管蠕動減弱或消失,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減低、食管排空障礙。

2.胃運動 研究證實在Chagas病患者胃內充人100~700ml氣體,其胃內壓明顯高於正常對照組,表明胃近端容納舒張功能減退。Chagas病胃運動異常還表現爲胃液體排空加快、固體排空減慢。

3.小腸結腸運動 Chagas病患者消化間期運動複合波(MMC)週期縮短,MMCⅢ相持續時間延長,伴有消化道病變的Chagas病患者MMCⅢ相移行速率明顯慢於不伴消化道病變的Chagas病

Chagas病遠端小腸轉運減退,口-盲腸通過時間延長。

9.3 查加斯病的臨牀表現

可分急性期、隱匿期及慢性期。本病的潛伏期被錐蝽叮咬受染者爲6~10天,由輸血受染者爲10~20天。

9.3.1 急性期

急性階段甚至在流行區也很少見,在流行區多見於兒童。被錐蟲感染的錐蝽叮咬後,25%局部無反應,50%局部病變出現於面部,25%出現於軀幹。叮咬的局部反應爲,從皮膚入侵者,局部產生皮下結節,即南美洲錐蟲腫。從眼結膜入侵者出現結膜炎,眼窩水腫合併局部淋巴結腫大,即Romana徵。在此等病變中可能查到錐蟲。此徵象約1個月內消退。大約入侵後2周,隨蟲血癥的第一個浪頭可能出現毒血癥,雖然很多患者仍無症狀,但部分可能出現發熱(稽留或間歇)、皮疹、肝脾腫大、淋巴結病以及非炎症性水腫,可僅限於面部或全身性。蟲血癥期間或以後錐蟲進入組織,引起心肌炎與心內膜炎、竇性心動過速、二尖瓣收縮期雜音、心臟肥大以及腦膜腦炎。症狀多於4~12周後消失。嚴重者多見於新生兒幼兒、老人及免疫抑制者。此期因早期心肌炎引起心力衰竭或心室纖顫和腦膜腦炎,常可招致死亡。

9.3.2 隱匿期

爲低蟲血癥期,幾乎無症狀,但在進行性的走向有症狀的慢性期,包括漸漸發展成爲不能復原的危及生命以及致殘的合併症。特別是那些免疫抑制者。體檢正常,休息時心電圖正常。惟特殊檢查法可發現異常。它是慢性期的開始期。它在巴西約佔感染者的40%,在阿根廷和智利佔20%,此型可遷延20~30年,甚至終身。

9.3.3 慢性期

一般於出現蟲血癥後數年或數十年始發病。

(1)心肌病:在流行區錐蟲病心肌病心臟疾患與猝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常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並有心臟擴大。2/3患者心臟傳導障礙,常爲右束支傳導阻滯、多源性期前收縮與心肌壞死。病程可很短且突然死亡,或因長期心力衰竭而死亡。此外,心尖部或心房所脫落的栓子可引起腦或肺栓塞猝死

(2)多種器官擴張:在巴西、智利、阿根廷部分地區有出現多種器官擴張者,主要是食管結腸,常因食管擴張而引起嚥下困難,結腸擴張而出現便祕,也可出現腸扭轉急腹症。至於巨胃、巨十二指腸、巨支氣管、巨輸尿管等雖有報道但很少見。

9.3.4 先天

多見於巴西、智利,中美洲很少。有蟲血癥的孕婦,不論其有無症狀均可引起流產早產、宮內生長遲延或死胎。有時嬰兒雖能足月出生,但生後多於數日或數週死於腦炎。僅呈血清陽性孕婦的新生兒輕度患病者較多。

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患者,可以使美洲錐蟲病再活化,如果發生急性腦炎,在腦與腦脊液內可找到錐蟲

9.4 查加斯病的併發症

急性期可併發心力衰竭、慢性期可併發巨食管或巨結腸症。

9.5 診斷

在流行區,或從流行區來的患者,結合臨牀特徵可考慮本病,但必須找到病原蟲或其抗原抗體才能確診。

9.5.1 直接檢查

查找克氏錐蟲或其DNA。急性期可用新鮮血液檢查活動的病原蟲,或用吉姆薩染色檢查血塗片,或將血液離心檢查浮於血凝塊的上清液,查找錐蟲鞭毛體。也可用組織活檢,查找假孢囊內的無鞭毛體。慢性期可用蟲媒接種法查找錐蝽腸腔錐蟲的上鞭毛體(此法很敏感)。急性和慢性期均可採用NNN 培養基進行血液培養。也可用實驗室飼養3~10 天的小鼠或大鼠進行動物接種。近年來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基因重組DNA 技術,提高了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用PCR 技術,檢測慢性錐蟲感染者的血液組織錐蟲核酸傳播媒介體內的克氏錐蟲核酸

9.5.2 間接檢查

顯示特異性抗體,急性早期檢測IgM 抗體,慢性期檢測IgG抗體。本法廣泛應用於篩選檢測,特別是用於供血者。在南美洲某些地區,放射學檢查可顯示巨食管及巨結腸等,或心臟肥大表示特殊性的心尖部動脈瘤

9.6 實驗室檢查

9.6.1 病原體檢查

急性期可用新鮮血液封片,或懸滴法,或厚塗片吉姆薩染色法鏡檢。慢性期可用蟲媒接種法,即用人工飼養的錐蝽叮咬患者,2~4 周後,檢查其糞便或磨碎蟲體檢錐蟲。也可用動物接種法,即採用患者血1ml 接種2只小白鼠後,每週查其尾血,持續1 個月;或用腫大淋巴結體檢查找無鞭毛錐蟲體;腦膜腦炎患者腦脊液單核細胞增多,蛋白輕度增加,偶可查見錐蟲

9.6.2 血清檢查

多用IFAT 與ELISA 法,急性期檢測IgM 抗體,慢性期檢測IgG 抗體

9.7 其他輔助檢查

急性期心電圖可發現室性多源性期前收縮、QRS 綜合波低電壓、Ⅰ度房室傳導阻滯,特別是右束支傳導阻滯心律失調。隱匿期與慢性期可用回聲心動描記法,心電向量描記法,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及病理組織學等的發現佔60%;心臟心電圖傳導損傷心律失調及心臟肥大,回聲心動描記法顯示全心或心尖部運動減弱,並且在心內膜面常見有血栓形成,它們可引起腦或其他器官發生栓子。

9.8 鑑別診斷

臨牀表現的南美洲錐蟲腫或Romana 徵應與昆蟲叮咬作鑑別。未發現侵入途徑者,應除外傳染性單核或淋巴細胞增多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內膜炎和腦膜腦炎。慢性心肌病應與心肌缺血、高血壓、其他心肌病心包滲出液進行鑑別。病原體克氏錐蟲應與讓氏錐蟲(T.rangeli)作鑑別。T.rangeli 是一種非致病血液錐蟲,中美與南美洲在人體內也可找到。通常可採用數種血清學試驗方法進行鑑別。

9.9 查加斯病的治療

美洲錐蟲病有用的藥物有幾種,但僅在疾病的早期有效,大約半數患者可能達到寄生蟲學治癒。目前尚無治療方法能從組織內將無鞭毛體除掉。藥物毒性藥物克氏錐蟲敏感性因當地蟲株不同而異,使對藥物的評價與比較療效更爲複雜。

1. 硝呋替莫( 硝呋莫司) 劑量成人爲8 ~ 10mg/(kg/d) , 小兒爲15mg/(kg/d),分4 次,於飯後服用。持續用30~120 天。對急性期及未定期感染,可以減短病期和感染的嚴重程度,但治癒率僅爲50%~60%。對慢性期雖然寄生蟲血癥可以變爲陰性,但不能改變血清反應、心功能和疾病的發展。副作用噁心厭食嘔吐體重下降、失眠、顫抖、多種神經病、精神病皮膚過敏與白細胞減少。此藥被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南部確認有效。

2.苯並乙唑(benznidazole) 是當今首選藥。兒童比成年人耐受力更好。劑量爲5~10mg/(kg/d),分2 次服用。持續30~60 天。急性期治癒率達60%~90%。對慢性期也有益,但因血清學持續陽性,同時治療前血內即很難找到錐蟲,故難以判斷其療效。副作用有過性皮反應剝脫性皮炎)、胃腸功能紊亂(厭食體重下降)、外周神經炎及骨髓抑制,而引起粒細胞缺乏症。故療程中應複查全血細胞,1 次/2 周,發現粒細胞缺乏,應立即停藥,粒細胞可以恢復。

3.別嘌醇(allopurinol) 劑量8.5 mg/(kg/d),持續60 天,治癒率爲44%。耐受性好。

4.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劑量6mg/(kg/d),持續120 天。治癒率爲53%。耐受性好。

對症治療也很重要。慢性期心力衰竭利尿劑常有效。但通常對地高辛耐受不好。抗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藥是胺碘酮(amiodarone)。應注意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甲狀腺功能障礙及對碘過敏者禁用。陣發性心律不齊也可用普萘洛爾以及抗凝劑等。房室傳導阻滯常用心臟起搏器。在流行區用於輸血血液,至少要兩個血清學試驗方法均爲陰性者;否則,血液必須應用結晶紫處理殺滅錐蟲。巨器官綜合徵可用外科手術。忌用類固醇以免急性發作或惡化。

9.10 預後

急性期預後取決於患者年齡和感染程度。先天性患兒、幼兒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率最高。心肌炎腦膜腦炎常招致死亡。慢性心臟患者心臟肥大、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調等均預後不良。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均可致死。慢性期患者死亡可能由於營養不良食管內容物吸入急性腸梗阻

10 ICD號:K23.1*

10.1 分類

普通外科 > 食管疾病 > 感染性疾病

外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損傷食管炎症性疾病 > 食管炎症性疾病

10.2 概述

查加斯病侵犯食管造成食管動功能紊亂及管腔擴張,謂之Chagas食管病。

10.3 病機

T.cruzi原蟲的感染過程是一漫長的病理改變。感染多年後可累及心臟引發心肌炎、累及肝、脾造成肝、脾腫大等損害,也可因累及食管結腸等臟器,使食管結腸器官的腸肌叢神經節細胞(Auerbach’s plexus)發生神經支配,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消化道運動功能紊亂及管腔擴張。Chagas病侵犯食管造成食管動功能紊亂及管腔擴張謂之Chagas食管病。約有10%~24%的慢性Chagas病人發現有食管異常。此外,有家族性自主神經機能異常澱粉樣變及吸毒者中亦可見到有巨食管發生

Sterin-Borda等(2000)的研究表明,Chagas病人體循環中存在一系列神經遞質受體(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的自身抗體(autoantibody),這些抗體主要通過阻斷β2腎上腺素受體和M2膽鹼受體而影響細胞內的信號轉導,引起機體靶器官(主要爲心臟消化道腸肌叢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叢)的損害。Ny等(1999)則指出腸道環境一氧化氮系統的改變在Chagas病人胃腸道發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0.4 病理改變

Chagas食管病的病理改變主要爲椎蟲使壁間神經叢遭受破壞,以致形成與原發性賁門失弛症無法區別的食管無張力性擴張,病變爲全身性,可累及心臟結腸腮腺及其他器官,約有30%慢性Chagas病病人的上述器官受累。Sterin等(1999)報道Chagas心臟神經肌肉病和賁門失弛症分子機制,作者證明Chagas病患者血液內存在一種抗體,其與心肌的β類腎上腺素能性及蕈毒鹼性膽鹼受體結合以後,可誘發細胞內信號傳導,使靶器官的生理功能發生變異,以致正常細胞變爲病理活性細胞。上述的抗體心肌的β類腎上腺素能及膽鹼受體結合後,可以誘發生理性、形態性、酶性以及分子性等一系列改變,最後造成組織損傷。研究工作證明:與對照組的無心肌食管自主神經障礙的人羣比較血清抗體陽性的病人其抗體分佈心肌食管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此種抗體的存在可以部分地解釋Chagas病病人的失弛症和心臟神經肌肉功能障礙的原因。此類病人的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均受到影響,其發展後果爲出現進行性神經傳導受體封閉和交感、副交感的去神經,此種現象在Chagas病人的疾病過程中表現爲心肌神經病(cardioneuropathy)及失弛症。Dantas等(1990)報道118例慢性Chagas病測量LES壓力的結果,發現其壓力較正常對照組及特異性失弛症病人爲低。此症患者食管癌發病率高。Camara-Lopes(1961)報道90例Chagas病人在3.5年的過程中有7例發生食管癌,因此一旦確診爲Chagas病,最好作預防性食管切除術。

10.5 查加斯病的臨牀表現

Chagas食管病最常見的臨牀症狀表現爲進食時嚥下困難(100%),胸骨疼痛,胃食管反流和體重下降。伴隨着自主神經系統的損害,機體的糖、水電解質代謝內分泌調節、胃酸的分泌、汗腺腮腺應激以及其他一些相關器官功能調節也發生或輕或重的功能異常,其中很多病人因腮腺神經支配而有唾液過多症狀,其腮腺常有肥大。

Chagas食管病發生食管擴張、產生臨牀症狀,甚至出現巨食管並不表明其病程已到了終末期。在漫長的病理過程中,隨着食管膨脹、失遲緩的發展及食管下段括約肌不完全鬆弛,病人可出現體重下降、未消化食物的反流,甚至可出現誤吸。約有5%~10%的病人因食管內瀦留物的刺激造成食管黏膜經久不愈的反覆損傷食管黏膜增生、間變,最後導致食管惡性腫瘤發生,其病變大都位於食管下1/3。Mad等(1999)報告1例與Chagas食管病有關的食管平滑肌肉瘤性病例。該病人19歲時因緩慢發展的Chagas食管病而出現嚥下梗噎,49歲時接受賁門肌層切開治療,6l歲時因嚥下困難加重發現食管平滑肌肉瘤,並進行手術切除,術後14個月出現肺部及肝轉移,6個月後死亡。

據報道,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系的研究人員發現,T.cruzi原蟲對惡性腫瘤細胞具有一種“以毒攻毒”的遏制作用,即如果體內有正常細胞惡性變,T.cruzi原蟲會首先對其進行攻擊,而對正常細胞則“不予理睬”。在T.cruzi原蟲作用下,癌瘤的生長速度會降低,癌瘤會縮小,甚至消失。他們的動物實驗表明,在T.cruzi原蟲的攻擊下,動物體內的移植瘤在各個生長階段,其體積僅爲對照組的2/3~1/2。他們推測,T.cruzi原蟲體表的多種分子可幫助其識別、攻擊惡性腫瘤細胞,另外一些分子脫離原蟲而激發機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T.cruzi原蟲畢竟是一種病原體,因此在臨牀上不宜直接以該原蟲攻擊癌細胞作爲惡性腫瘤治療的手段來應用。但從反面可以推論,患有Chagas病的病人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應是相對較低。

儘管Chagas食管病的發病以巨食管爲主要表現,但Chagas病累及食管引起巨食管的發病率並不高。Koberle(1974)和Andrade等(1979)的屍檢報告顯示約有2.6%~18%的病人發現有巨食管。從最初感染發展到有Chagas巨食管徵象約需經歷10~20年的潛伏期

10.6 查加斯病的併發症

Chagas病可侵犯心臟造成心肌病。急性期可併發心力衰竭、慢性期可併發巨食管或巨結腸症。

10.7 實驗室檢查

10.7.1 病原體檢查

急性期可用新鮮血液封片,或懸滴法,或厚塗片吉姆薩染色法鏡檢。慢性期可用蟲媒接種法,即用人工飼養的錐蝽叮咬患者,2~4周後,檢查其糞便或磨碎蟲體檢錐蟲。也可用動物接種法,即採用患者血1ml接種2只小白鼠後,每週查其尾血,持續1個月;或用腫大淋巴結體檢查找無鞭毛錐蟲體;腦膜腦炎患者腦脊液單核細胞增多,蛋白輕度增加,偶可查見錐蟲

10.7.2 血清檢查

多用IFAT與ELISA法,急性期檢測IgM抗體,慢性期檢測IgG抗體。

10.8 輔助檢查

10.8.1 X線檢查

Chagas食管病的鋇劑造影表現爲食管的高度擴張和遠端食管變細形成特徵性的“鳥嘴樣徵”。Rezende(1973)根據食管擴張的長度把Chagas食管病分爲4級:Ⅰ級,食管擴張的長度在3cm以內;Ⅱ級,食管擴張的長度在3~7cm之間;Ⅲ級,食管擴張的長度超過7cm;Ⅳ級,食管擴張的長度超過7cm,同時食管的長軸發生偏離。

10.8.2 食管測壓

食管測壓檢查結果能反映獲得性去神經節症(acquired aganglionosis)基本的病理過程。通過測壓可發現Chagas食管病人食管蠕動停止和食管下段括約肌的不完全鬆弛等兩個典型的特徵。

10.9 診斷

Chagas食管病的臨牀表現、X線食管測壓檢查,甚至藥物反應的治療反應等很多方面均與特發性失弛緩症相似。因此,對於具有巨食管的病人,Chagas食管病的診斷應建立在確實可靠的流行病學依據之上。在作出診斷之前必須確認病人是否曾在該病的流行區域即南美洲或中美洲旅遊或居住過。

10.10 鑑別診斷

10.10.1 賁門失弛緩症

Chagas食管病在影像學上很難與賁門失弛緩症相鑑別。兩者均形成特徵性的“鳥嘴樣徵”。惟一可鑑別兩者的是前者可能伴有巨十二指腸或巨結腸賁門失弛緩症也有類似Chagas食管病的食管測壓檢查結果,但Chagas食管病的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相對較低,反映了不同的食管下段括約肌的調控機制損害;賁門失弛緩症食管興奮性膽鹼能神經僅爲輕微損害,其食管下段括約肌對促胃液素(gastrin)呈高敏感性,而Chagas食管病的食管興奮性膽鹼能神經嚴重損害,其食管下段括約肌對促胃液素(gastrin)呈低敏感性。賁門失弛緩症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較高,收縮持續時間較長,有效收縮次數較多,而Chagas食管病食管下段括約肌無效收縮時,食管內壓在進食後沒有任何變化。

10.10.2 特發性失弛緩症

此病的臨牀表現、X線食管測壓檢查,甚至藥物的治療反應等很多方面均與特發性失弛緩症相似。但其沒有Chagas食管病流行病學特徵。

10.11 Chagas食管病的治療

10.11.1 飲食習慣調整

Chagas食管病人進行治療之前,爲緩解症狀可指導病人進行飲食調整,如細嚼慢嚥,進食流質及軟食,或在進食固體食物的同時進食流質,注意避免進食過熱及過冷的食物等。對於有明顯食管瀦留的病人,在進食後2h內應避免臥牀,以防止瀦留食物的反流,及可能出現的誤吸。Meneghelli(1999)認爲,Chagas食管病是一漫長的病理過程,發展爲巨食管的病程很緩慢,甚至不發生食管。當Chagas食管病引起的吞嚥困難症狀較輕,尚可忍受,或是間斷發生時,可暫不進行治療,而對病人進行隨訪,直到病情進一步發展,病人迫切要求進行治療。

10.11.2 藥物治療

關於Chagas食管病的藥物治療,Dantas等(1987)提出採用消心痛舌下含服(劑量爲2.5~5mg)可明顯緩解Chagas食管病人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約60min,起到加速食管排空,減輕吞嚥困難症狀作用。其副作用頭痛和因食管下段括約肌的長時間鬆弛造成的胃食管反流。Menegheni指出硝酸異山梨酯在Chagas食管病治療中的應用僅限於短期治療(數週),隨着用藥時間的延長,機體對藥物敏感性將降低。

10.11.3 擴張治療

Chagas食管病的有創性治療主要是應用機械的方法來改善其功能性梗阻症狀,即通過使用氣囊等方法擴張食管遠端,一般能使約75%的病例臨牀症狀得以改善或解除。由於Chagas病可侵犯心臟造成心肌病,Chagas食管病在選擇手術治療方法時有一定的限制。

10.11.4 手術治療

僅有少數病人在機械方法不能改善臨牀症狀之後,需要進行肌層切開術或食管切除、頸部胃食管食管空腸、食管結腸吻合術。

10.12 預後

由於Chagas病的基本病理改變是發生腸道自主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Chagas食管病不論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治療,也僅爲對症處理。其預後主要取決於病人的心臟是否受累以及受累的程度。

10.13 相關藥品

腎上腺素、氧、硝酸異山梨酯

11 ICD號:I41.2﹡

11.1 分類

心血管內科 > 心肌炎

11.2 病因

吸血獵蝽蟲通過吮吸含有錐蟲的動物或人的血液時受到感染,被吸入錐蟲在蝽蟲腸道內增殖,並隨糞便排出體外。當蟲咬傷口或皮膚黏膜破損處被感染性蟲糞污染時,錐蟲即可傳播宿主體內。獵蝽蟲在阿根廷俗稱“vinchuca”,意思是“自行掉落”,此蟲蟄居於家宅的牆壁和屋頂,至晚間求食時可掉落到睡在下面的人身上,常叮咬人的眼周。當該蟲糞便中的錐蟲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後,人體就被感染。經皮膚進入人體所引起的皮膚病損稱爲chagas結節。此外,本病也可通過輸血傳播先天性獲得,但這兩種途徑均少見。

11.3 病機

本病發病機制不明,自死於該病的患者體內檢出錐蟲陽性率並不高。目前有人提出其發病的自體免疫機制學說,認爲在感染錐蟲後,體內可產生自身反應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後者可溶解宿主的正常細胞。此外,針對心肌細胞肌漿網、層纖蛋白及其他細胞成分的各種抗體也可能與Chagas心肌炎的發生有關。心臟副交感神經的去神經支配作用被認爲可能是慢性Chagas病的原因。

11.4 病理改變

神經自主神經節常有異常改變,可出現巨結腸和巨食管。不同株的克魯斯錐蟲引起本病的病理表現存在地域差異,如巨食管和巨結腸在巴西很常見,但在委內瑞拉卻很少見。慢性Chagas病患者多存在心臟副交感神經的去神經支配。心臟病理檢查可見全心擴大和心肌肥厚,半數以上有左心室(偶爾爲右心室)心尖部變薄並膨出,狀如室壁瘤,此爲Chagas病心臟的特徵性改變。心腔內可有血栓形成,常見血栓填滿心尖部,右房內也常有血栓。

11.5 查加斯病的臨牀表現

查加斯病可按自然病史分爲急性期、隱匿期和慢性期3個階段。

11.5.1 急性錐蟲病

錐蟲進入人體以後,即開始繁殖,並在體內廣泛播散,但感染者中只有不足10%可發生急性錐蟲病,以幼童最常發生,且症狀比成年人嚴重,主要表現爲發熱、肌痛、出汗、肝脾腫大、心肌炎及其併發的心力衰竭,偶有腦膜腦炎等。大多數病人臨牀症狀可於數月後緩解,病死率約10%。

11.5.2 隱匿性錐蟲病

隨後疾病進入無症狀的隱匿期,此期常可出現心電圖變化。目前認爲心電圖異常是最終發生心肌病以及晚期病死率增高的重要標誌。

11.5.3 慢性錐蟲病

錐蟲感染後平均約20年左右,約30%感染者可出現慢性錐蟲病的臨牀表現,如心臟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不典型胸痛右束支傳導阻滯猝死等。本病的心肌炎爲全心炎,亦可爲節段性心肌損害和心室功能障礙,臨牀上以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血栓栓塞爲其主要表現。

(1)心律失常:本病極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並且是導致猝死最常見的原因。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可爲本病惟一的臨牀表現,而伴有心臟其他病變者,則無一例外均有室性期前收縮。與其他心肌病相比,本病的室性期前收縮更爲頻發,每天可達數萬次,且在一段時間裏持續頻發。有左心室室壁瘤或心功能障礙,或兩者兼有的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更爲常見。室性心律失常出現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與心肌病變的範圍和嚴重程度有關。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亦不少見,且多伴有左前分支傳導阻滯或雙束支傳導阻滯,而不是單純的右束支傳導阻滯心臟傳導系統受累的發生率可達80%,常表現爲右束支傳導阻滯,或左前分支傳導阻滯,或兩者兼有,被認爲是本病典型的心電圖表現。有研究發現,傳導阻滯似呈進行性加重,從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轉爲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由左前分支傳導阻滯,最後發展至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後者常見於晚期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心電圖上出現病理性Q波常提示預後不良;ST段抬高和T波異常通常提示存在室壁瘤。

(2)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廣泛而不可逆性心肌損傷心臟結構異常的結果,大多發生於40歲以後,常晚於房室傳導阻滯或室壁瘤出現,爲本病的晚期表現。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本病常在早期出現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副交感神經的去神經作用所致,表現爲對運動的血流動力學反應遲鈍、直立性低血壓心率變異性降低以及對壓力反射試驗、阿托品試驗異常。有研究發現,血漿去甲去甲腎上腺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與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的嚴重程度有相關性;也有學者指出,本病的心臟性猝死亦可能與其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關。

11.6 查加斯病的併發症

11.6.1 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錐蟲病多表現爲心臟增大、心肌損傷廣泛,同時心臟結構發生異常,加之長期的心律失常或室壁瘤的存在,在疾病的晚期可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

11.6.2 心律失常

本病極易併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多見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2/3的患者心臟傳導阻滯,常爲右束支傳導阻滯等。

11.6.3 室壁瘤

在該病患者心肌內可見心肌纖維化、心臟肥大、房室腔擴張、心尖部偶呈動脈瘤樣突出與血栓形成

11.6.4 栓塞

心尖部和心房內脫落的血栓可引起腦或肺栓塞,嚴重者發生猝死

11.7 實驗室檢查

11.7.1 直接檢查

急性期可用新鮮血液檢查活動的病原蟲,或用吉姆薩染色檢查血塗片,或將血液離心檢查浮於血凝塊的上清液,查找錐蟲鞭毛體。也可用組織活檢,查找假孢囊內的無鞭毛體。

11.7.2 動物接種

確診“金指標”。讓實驗室培養的獵蝽蟲吮吸疑爲克魯斯錐蟲感染者的血液4~6周後檢查獵蝽蟲的直腸,可發現錐蟲。此法很特異,只要外周血存在極少量的錐蟲即可確診。

11.7.3 聚合酶鏈反應

血液組織中克魯斯錐蟲特異的DNA片段。應用此法,要10ml血液中有1個錐蟲就能發現。與動物接種一樣,該法的特異性高達100%,敏感性也很高,甚至可以替代動物接種,但對晚期、慢性Chagas病患者敏感性尚不理想

11.7.4 血清實驗

是目前臨牀上主要的診斷方法,可發現感染者體內存在的抗克魯斯錐蟲抗原的IgG抗體。此種抗體感染後4~6周出現,並終生存在。儘管此法在診斷上有較高價值,但其滴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並無關係,亦無證據表明抗體對疾病的病程有何影響。常用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抗體測定以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11.8 輔助檢查

1.右心室心內膜心肌活檢  較輕或晚期的病例可採用本法瞭解心肌損害程度,但通常不會發現錐蟲

2.X線檢查  可顯示巨食管及巨結腸。可發現心臟擴大及特殊的心尖部動脈瘤等徵象。

11.9 診斷

心臟的克魯斯錐蟲感染可由心臟組織病理學檢查或動物接種來證實,但病理學診斷陽性率很低,動物接種不能廣泛應用,且對於晚期病人亦不敏感,故通常還是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血清檢查以及臨牀表現綜合考慮做出診斷,主要標準如下(在非流行地區,應更加嚴格執行該標準):

1.曾在Chagas病流行地區居住過。

2.克魯斯錐蟲血清學試驗陽性

3.心臟臨牀表現符合Chagas心臟病。

4.各種心臟表現雖可歸因於其他心臟病,但並無這些心臟病的證據。

11.10 鑑別診斷

應與冠心病、特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鑑別。

11.10.1 冠心病

本病與錐蟲心肌炎一樣可累及心肌,造成心臟擴大,均可有心律不齊、心力衰竭等。冠心病多見於45歲以上的男人和絕經期後的女性,年齡大者更多見。冠心病往往有多種患病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少動、家族史等。而錐蟲心肌病多有曾在克魯斯錐蟲流行地區居住過史,克魯斯錐蟲血清學實驗陽性,往往有Chagas心臟病的臨牀表現等可與該病進行鑑別。

11.10.2 擴張型心肌病

可有家族史,病程長,進展緩慢,擴張型心肌病心臟常明顯擴大,可有動脈栓塞現象,病毒分離陰性血清病毒中和抗體效價短期內增高,心電圖常有各種心律失常,有時可見病理性Q波。晚期可出現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症狀錐蟲心肌炎有曾在克魯斯錐蟲流行地區居住過史,克魯斯錐蟲血清學實驗陽性和典型的臨牀症狀和體徵。

11.10.3 酒精性心肌病

該病患者有大量飲酒、長期飲酒史(多持續10年以上,每天純乙醇量125ml);出現心臟擴大、心律失常胸痛血壓偏高等改變,晚期可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雖與本病的部分症狀、體徵相近似,但要從流行病史、克魯斯錐蟲血清學實驗陽性及常併發多器官擴張等表現進行鑑別。

11.11 查加斯病的治療

迄今爲止,尚無一種治療方法能終止受感染病人心肌損害的發展。對慢性Chagas病患者,抗寄生蟲治療並不奏效,或僅對某些病人起有限的作用。預防性疫苗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尚未達到臨牀應用階段。對已有心臟病變者,治療的重點在於防治其主要合併症,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1.11.1 錐蟲治療

(1)呋喃西林硝基呋喃腙)製劑:長程給藥有一定療效。兒童急性期口服劑量每天25mg/kg,連續15天,繼以每天15mg/kg,連續75天,全療程90天。兒童慢性期前15天劑量同上,繼以每天15~18mg/kg,連續105天,全療程120天。由於該藥有胃腸道反應,因而使有的病人難以完成全療程治療。

(2)苯硝唑(benzonidazole):成人每天5mg/kg,口服,連續60天。該藥與呋喃西林硝基呋喃腙)製劑均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和多發性神經炎,應予注意

(3)伯氨喹:可明顯降低急性期病人的錐蟲血癥,但不能完全清除之;對慢性期病人無效。

11.11.2 心律失常治療

(1)室性心律失常:防治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其所致的死亡是本病重要的治療目標,但往往不易奏效。儘管各種抗心律失常藥已廣泛用於本病,但迄今仍缺少大樣本和設計良好的臨牀資料證實哪類藥物可降低猝死,改善預後。有人用電生理檢查對病人進行危險性分層,並指導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選擇,能減少其心律失常發生,延長生存時間,適用於有症狀的或高度複雜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兩者兼有的病人,但目前只有29%的患者採用此法,且有些病人仍不能篩選出有效的藥物,使其臨牀應用受到較大限制。對這類病人可能需要採用經驗藥物治療。胺碘酮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能顯著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嚴重性和複雜性,且病人對該藥耐受良好,但該藥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能否降低總死亡率目前尚不清楚。 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往往與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密切相關。如室壁瘤較侷限且左心室功能尚可,則室壁瘤切除術不失爲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項有效舉措。

近年來,可植入心臟復律除顫器(ICD)已用於治療錐蟲病所致的頑固性室性心動過速,少數病例的臨牀實踐證實確有療效,其主要適應證爲心臟性猝死後的存活者,且其心律失常不能由程序性心室電刺激誘發,也不能爲藥物治療所控制

(2)傳導阻滯的起搏治療:傳導阻滯是本病常見合併症之一,已有相當多的病人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有症狀的病人,尤其病程長者往往可從起搏治療中獲益。故高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病人均爲永久起搏的適應證。竇房結功能障礙儘管亦很常見,但很少需行起搏治療。

11.11.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

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預後往往不良。心衰症狀明顯者可常規應用利尿藥血管擴張藥和洋地黃類製劑,但尚無藥物治療心力衰竭可明顯改善本病預後。

關於ACEI治療錐蟲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有研究表明,晚期錐蟲病心肌病病人應用卡託普利能降低神經內分泌的活性,減少非致死性心律失常。但該研究病例數較少,僅供參考。亦有研究發現,長期應用此類製劑並不能改善該病預後,這可能是因爲此類藥物並不能預防心律失常所致的死亡。目前多數學者認爲,ACEI是治療錐蟲心臟病合併有症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和有益的手段,值得提倡和推薦。

11.11.4 抗凝治療

本病血栓栓塞合併症的發生率很高,故應長期應用抗凝治療,尤其適用於左心室功能障礙或有左心室室壁瘤者。

11.11.5 免疫抑制治療

動物實驗發現,應用免疫抑制藥往往伴有錐蟲血癥的增加和慢性感染症狀再現。國外對本病早期行心臟移植和動物實驗研究表明,應用免疫抑制藥後儘管多數病人採用了預防性抗錐蟲治療,但仍會導致疾病的再現。此種感染常呈突發性,並伴特徵性的皮膚損害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在活檢的心內膜心肌標本中常可找到錐蟲。由此可見,雖然本病的心臟損害可能有免疫機制參與,但免疫抑制療法並非是有效和安全的。對於急性再現病例,一般可採用短程呋喃西林硝基呋喃腙)製劑或苯硝唑治療,反應良好。但由於這些藥物毒性較大,多數專家主張僅用於心內膜心肌活檢或臨牀所見錐蟲病再現心臟移植病人。長期隨訪結果顯示預後尚好,僅少數病人發生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

11.12 預後

查加斯病心臟損害呈緩慢持續性發展,歷時可達數10年之久,從亞臨牀型心肌炎至輕度室壁節段性異常伴傳導障礙,繼而出現嚴重心室結構異常,直至最終發展爲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的出現與嚴重程度似乎與預後呈平行關係。但目前尚缺乏長期隨訪資料。在發生錐蟲病後10~20年期間密切觀察心肌病的表現,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11.13 相關藥品

阿托品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呋喃西林伯氨喹胺碘酮洋地黃卡託普利

11.14 相關檢查

補體結合試驗

12 查加斯病的預防

改善住所,消滅錐蝽棲息地。住房內及其外周定期噴殺錐蝽藥物以便控制傳播媒介。建立良好衛生習慣,晚間將所有動物,特別是犬從住房中驅除出去。並儘量消滅動物貯存宿主,孕婦應加強錐蟲檢查藥物治療急性早期與不定期孕婦患者和她們的新生兒。供血員於供血前,應用血清方法(兩種)檢測抗體,篩除感染。將有感染血液,於使用前加結晶紫(crystal violet)0.25g/L,置於4℃電冰箱內24h殺死錐蟲後,纔可安全使用。個人防護可用蚊帳防止錐蝽叮咬。

13 參考資料

  1.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T 203—2001 輸血醫學常用術語[Z].2001-7-20.

治療查加斯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