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錐蟲

人體寄生蟲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è shì zhuī chóng

2 英文參考

[醫] Schizotrypanum cruzi

Trypanosoma cruzi

3 註解

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 chagas, 1909)也稱枯氏錐蟲,屬人體糞源性錐蟲,是克氏錐蟲病即恰加斯氏病(Chagasdisease)的病原體。主要分佈於南美和中美,故又稱美洲錐蟲病

4 克氏錐蟲形態

生活史中有三種不同形態:無鞭毛體、上鞭毛體和錐鞭毛體。

鞭毛體(amastigote)存在於細胞內,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爲2.4~6.5μm,具核和動基體鞭毛很短或無。

鞭毛體(epimastigote)存在於錐蝽的消化道內,紡錘形,長約20~40μm,動基體在覈的前方,遊離鞭毛自核的前方發出。

鞭毛體存在於宿主血液或錐蝽的後腸內(循環後期鞭毛體),大小11.7~30.4μm×0.7~5.9μm。遊離鞭毛自核的後方發出。在血液內,外形彎曲如新月狀。

5 克氏錐蟲生活史

傳播媒介爲錐蝽,錐蝽的雌、雄成蟲幼蟲若蟲都能吸血。當錐蝽自人體或哺乳動物吸入含有錐鞭毛體的血液數小時後,錐鞭毛體在前腸內失去遊離鞭毛,約在14~20小時後,轉變爲無鞭毛體,在細胞內以二分裂增殖。然後再轉變爲球鞭毛體(spheromastigote)進入中腸,發育爲上鞭毛體。上鞭毛體以二分裂法增殖,約在吸血後第3、4天出現於直腸,並附着於上皮細胞上。第5天后體形變圓,發育循環後期鞭毛體,爲感染階段。當受染錐蝽吸血時,循環後期鞭毛體隨錐蝽糞便經皮膚傷口或粘膜進入人體。也可通過口腔、鼻粘膜或眼結膜侵入人體

血液內的錐鞭毛體侵入組織細胞內轉變爲無鞭毛體,進行增殖,形成假囊,約5天后,假囊內可達500個無鞭毛體,一部分無鞭毛體經上鞭毛體轉變爲錐鞭毛體,錐鞭毛體破假囊而出,進入血液,再侵入新的組織細胞,主要是肌細胞

此外,還可通過輸血、母乳、胎盤或食入被錐蝽糞便污染的食物而獲得感染

6 克氏錐蟲的致病

皮膚粘膜入侵者潛伏期約1~2周,經輸血感染者可長達數月,此期無鞭毛體在細胞內繁殖,錐鞭毛體在細胞之間傳播

6.1 急性期

錐蟲侵入部位的皮下結締組織出現炎症反應,局部出現結節,稱爲恰加斯氏腫(Chagoma)。如侵入部位在眼結膜,則出現一側性眼眶周圍水腫結膜炎及耳前淋巴結炎(Romana氏徵)。這兩種體徵的病變都是以淋巴細胞浸潤和肉芽腫爲特點。主要臨牀表現爲頭痛、倦怠和發熱、廣泛的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面部或全身浮腫,伴有嘔吐腹瀉症狀。還可有心動過緩、心肌炎腦膜腦炎等症狀。此期持續4~5周,大多數患者可自急性期恢復,即病程進入隱匿期,有些患者則轉爲慢性期。

急性期多見於兒童,且可因急性心肌炎而死亡。腦膜腦炎主要見於嬰幼兒。在因艾滋病而復發的患者原蟲可通過血腦屏障引起致死性腦膜腦炎。

6.2 慢性期

常在感染後10~20年出現,主要病變爲心臟增大、心肌菲薄,表現爲心率失常、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症狀。也常見食管結腸肥大和擴張,繼之形成巨食管(megaesophagus)和巨結腸(megacolon)。病人可有吞嚥困難,並出現嚴重便祕。在慢性期,血中及組織內很難找到錐蟲

克氏錐蟲各期表面糖蛋白的碳水化合物成分不同。自蟲體表面純化的不同分子量糖蛋白有GP90、GP85、GP72、GP25等。應用GP90免疫小鼠可保護小鼠免於克氏錐蟲的急性致死性感染。GP90可能還有抗吞噬的功能。GP85見於血中錐鞭毛體,可能起受體作用。應用GP72能保護小鼠免於循環後期鞭毛體所致的致死性感染,但對於血錐鞭毛感染則無效。在病人血中可檢出針對GP72的抗體。GP25可用作診斷抗原

人體感染克氏錐蟲後,常在急性期出現蟲血癥,由於產生免疫應答,在2~3個月內,血中蟲數下降。

克氏錐蟲宿主組織有共同抗原,能誘導交叉反應。在患者血內存在抗心內膜、血管和間質的自身抗體。恰加斯氏病隱性期的病變具有自身免疫病的性質。

在急性期,宿主產生了免疫抑制。體外實驗表明,克氏錐蟲能分泌一種免疫抑制因子,抑制IL-2、轉鐵蛋白(Tf)和CD3受體在淋巴細胞表面的表達,從而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

7 克氏錐蟲的實驗診斷

急性期,血中錐鞭毛體蟲數多,易於檢獲病原體方法包括:在血沉棕黃層(buffy coat)與血漿的界面直接鏡檢活體原蟲血塗片姬姆薩染色鏡檢,血液接種鼠體或NNN培養基中培養。

在慢性期,血中錐蟲少,可用免疫學方法診斷。如間接熒光抗體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也可用動物接種法,即用人工飼養的錐蝽幼蟲吸食受檢者血,10~30天后檢查該蟲腸道內有無錐蟲

PCR及DNA探針技術對於檢測蟲數極低的血標本,有很高的檢出率,但因操作較繁、價格較高、目前尚難用於常規檢查`。

8 克氏錐蟲的流行與防治

美洲錐蟲病是拉丁美洲分佈最廣的傳染病之一,感染者在1000萬以上。多種野生動物和家養哺乳動物都是本病的保蟲宿主。重要的動物有犰狳、袋鼠、浣熊、家鼠、狗、貓等。克氏錐蟲通過媒介錐蝽在野生動物之間、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之間以及在人羣之間傳播,屬人獸共患疾病。具有克氏錐蟲血癥的動物和人是該病的傳染源

傳播媒介錐蝽(Triatoma),可棲息於人房內,多夜間吸血。主要蟲種爲騷擾錐蝽(Triatoma infestans)、長紅錐蝽(Rhodnius prolixus)、大錐蝽 (Panstrongylus megistus)、泥色錐蝽(T.sordida)。人在睡眠時因錐蝽吸血時排出含錐蟲的糞便而感染

各年齡組人羣均可感染,但主要爲兒童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硝基呋喃(nitrofuran)類衍生物Bayer 2502(商品名爲Lampit)對急性期有一定效果,可明顯縮短症狀錐蟲血癥持續的時間,但清除血中原蟲作用有限。

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防止錐蝽在室內孽生。滯留噴灑殺蟲劑殺滅室內錐蝽可有效防止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