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椎

腧穴學 中醫骨名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人體部位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 zhuī

2 英文參考

the seventh thoracic vertebr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七椎人體部位名,指第七胸椎[1][2],即至陽[2]。《黃帝內經素問·刺熱篇》:“七椎下間主腎熱。”

穴位至陽
漢語拼音Zhiyang
羅馬拼音Chiyang
美國英譯名Bright Sunshine
各國代號中國GV9
日本9
法國莫蘭特氏VG8
富耶氏
德國LG8
英國Gv9
美國Go9

至陽經穴名(Zhìyáng GV9)[3]。出《鍼灸甲乙經》。屬督脈[4][4]。別名肺底[4]。至即到達,陽爲陰之對,此穴在第七胸椎下,與橫膈平,經脈至此已從膈下的陽中之陰到達膈上的陽中之陽,故名至陽[4]

4 標準定位

至陽穴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5]

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間,約與肩胛骨下角相平[5]

至陽穴位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臥位取穴[5]

至陽穴的位置

至陽穴的位置

至陽穴的位置

至陽穴的位置

至陽穴的位置

5 取法

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約與肩胛骨下角相平。

至陽穴位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5]。俯伏或伏臥位取穴[5]

6 穴位解剖

至陽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七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5]

布有第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七肋間動脈後支[5]

7 功效與作用

利膽退黃、寬胸利膈

至陽穴有理氣寬胸疏肝和胃作用[5]

8 治病

至陽穴主治咳嗽氣喘黃疸胸脅脹悶,脊背強痛;以及肝炎,膽囊炎瘧疾[5]

至陽穴主要用於胸肺、肝胃疾患等:如胸脅脹詞、咳嗽氣喘、腹背相引痛、腰背強痛、四肢重痛瘧疾[5]

現代又常用至陽穴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肝炎、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胃下垂帶狀皰疹[5]

主治胸脅脹痛脊強,腰背疼痛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胃腸炎肋間神經痛

9 刺灸法

9.1 刺法

向上斜刺0.5~1寸[5]

一般斜刺0.5~1.0寸[5]

9.2 灸法

可灸[5]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5]

10 配伍

至陽穴配列缺咳嗽胸痛[5]

至陽穴配肝俞脾俞陽陵泉足三裏傳染性肝炎[5]

至陽膽俞可治膽道蛔蟲症[5]

至陽配配陽陵泉日月,有疏肝利膽,清熱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痛黃疸嘔吐

至陽心俞內關,有寬胸利氣,溫陽通絡的作用,主治心律不齊,胸悶

11 研究進展

針刺至陽穴組,可使食管平滑肌有所弛緩,黏膜皺襞可因此在吞鋇檢查時顯影更加清楚,故可應用於食管靜脈曲張的檢查[5]

至陽穴也是胃大部切除術的常用針麻用穴[5]

1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5.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