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事年表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ī dà shì nián biǎo

傳統中醫歷史悠久,理論體系完整,療法獨特,蘊藏豐富的實踐經驗。縱覽歷史發展進程,其醫學基礎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歷代醫家繼承前人知識,闡發其理論,使原有基礎得到充實和發揮, 再結合各自的文化修養和醫學經驗,不斷補充、創新,而形成現今的局面。總括來說,中醫學的發展是以典籍註釋爲主導;利用前人奠定的基礎爲依據,將內容不斷註釋而逐步完善起來的。認識這些發展進程,可深入體會中醫的貢獻。

傳統中醫發展進程,分爲以下階段:

1、醫藥起源

2、早期醫藥衛生活動

3、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

4、醫藥學全面發展

5、醫藥學突出成就與創新

6、醫藥學理論和實踐進一步發展

7、近百年的醫學形勢

2 醫藥起源(遠古 - 公元前21世紀)

人物事件/成就
 原始人在採食過程中,發掘了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
 氏族公社時期發明了火,衍生熨法灸法
 當時的治療手段常滲入巫術
黃帝與炎帝(神農)傳說中的中醫藥始祖。

3 早期醫藥衛生活動(公元前1700 - 1100年)

人物事件/成就
 根據甲骨文記載,當時已有許多病症名稱, 同時開始有除蟲、洗澡、洗臉等衛生知識。
伊尹傳說他精於烹調,是湯液的發明者。

4 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

4.1 周 (公元前1100 - 221年)

人物事件/成就
 周禮》記載了食醫疾醫瘍醫及獸醫等醫事制度,並有四時流行病和「五毒」之藥。
醫和用 「六氣致病說」來解釋各種疾病的成因。
扁鵲中國第一位正式傳記的醫家,創立了中醫診斷基礎。
 陰陽」及「五行學說」約於此時應用在醫學上。
 黃帝內經》分爲《素問》及《靈樞》二冊,是當時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亦標誌中醫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4.2 秦、漢 (公元前221 - 公元220年)

人物事件/成就
 五十二病方》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參考文獻,內容顯示當時已有中藥複方配伍理論。
 哲學及宗教思潮崛起,開始影響中醫藥的發展。
 師徒相授乃是當時主要教育培訓制度,但開始以考試製度來篩選醫師
 神農本草經》最早期的完整中藥學文獻。總結了當時的用藥經驗,共載藥物365種,對藥性、功能等已有概述。
華佗開創中藥麻醉法,提倡體育療法(導引除病),創立五禽戲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亦即現今流傳的《傷寒論》及《金匱要略》。

5 醫藥學全面發展

5.1 三國、魏晉及南北朝 (公元220年 - 581年)

人物事件/成就
王叔和脈經》現存最早的中醫脈學專着,奠立了脈理與方法系統化、規範化基礎。
皇甫謐鍼灸甲乙經》最早期的完整鍼灸療法參考文獻。記有大量古代醫學文,爲後世發展建立規範。
葛洪肘後救卒方》臨牀第一部急救手冊,包括臨牀常見病、急病,以及相關的治療摘要。
劉宋雷斆雷公炮炙論》第一本藥炮製學專着,爲當時制定了藥物炮製的規範。
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現存最早的中醫外科專書。
陶弘景本草經集註》共載藥物730種,對當時的中藥知識作了勘訂整理。本書爲後期中藥分類的典範,是直至7世紀中期的主要醫藥文獻。

5.2 隋、唐 (公元 618 - 907年)

年代人物事件/成就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國最早的病因證候學記錄,共載1739種病證,詳細論述了疾病的病因症狀,還包括診斷及預後。
624唐政府設立「太醫署」,成立醫學教育機構,開始有分科教授醫學。一些地區性學府亦開始興辦。
659蘇敬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政府頒行的藥典,共載藥844種,並開始繪製藥物圖譜。
581-682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包括理論、醫方、診法、治療、食養導引等多方面著述。
621-714孟詵食療本草》一本總結食用和治療的本草專着。
713-741陳藏器本草拾遺》指導臨牀辨證用藥,對方劑學發展很有意義。
752王燾外臺祕要》爲總結性著作,爲研究唐朝以前醫學的重要參考著作。
841-846藺道人《理傷續斷祕方》中國現存第一部骨傷科專着。
847 - 859昝殷經效產寶》現存第一部婦產科專着。
974劉翰馬志開寶重定本草》記載藥物已達983種,分類方式先進。

6 醫藥學突出成就與創新

6.1 宋 (公元960 - 1279年)

年代人物事件/成就
982 - 992王懷隱太平聖惠方》受命於宋政府編輯的大型方書,共載藥方16,834首,還包括理論、法則、組合、用藥等完整知識。本書是總結公元10世紀以前的大型臨牀方書。
1027王惟一銅人腧穴鍼灸圖經》詳述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及任、督二脈的循行路線和腧穴
  受命主持設計及造鍼灸銅人,爲中醫史上形象實物教學法的重要發明。
1057宋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校定古代醫書,編寫本草、醫方,並刊刻印行。
1060掌禹錫《嘉佑補註神農本草》書中記載的藥物達1083種。
1061蘇頌本草圖經》中國第一部刻版藥物圖譜。
1075蘇軾、沈括蘇沈良方》個人編著方書
1076宋政府設立「太醫局」,下設「賣藥所」,後改稱「醫藥惠民局」。即國家開設藥局,爲公共福利而設。
1082唐慎微證類本草》個人編著,代表宋代藥物學最高成就
1086韓只和傷寒微旨》早期研究《傷寒論》專着。
1093董汲小兒斑疹備急方論》論述痘疹病源及治法,並附有方藥。
1098楊子建《十產論》詳述各種難產和助產方法,爲婦產科專着。
1100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早期研究傷寒及時溫病的專着。
1102楊介存真圖》較早地利用解剖經驗,根據實物描繪而編成的解剖圖譜。
1103宋政府設「修合藥所」,後改稱爲「醫藥和劑惠民局」。即官方藥物炮製坊。
1107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政府屬下藥局的成藥處方指南。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局醫方典籍之一,爲當時製藥的規範。
 朱肱類證活人書》將《傷寒論》原文以問答形式 述,並增補原書治法之不足。
1111宋醫官合編聖濟總錄》宋政府編修醫書,廣泛收集歷代方書及民間方藥。
1116寇宗爽本草衍義》在本草理論上提出氣味新說,同時評論當時的一些謬誤。
1119閻孝忠小兒藥證直訣》引用名醫錢乙(1035-1117AD)的理論與經驗編成,此書對後世兒科學的理論與實踐有指導作用
1132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個人編著方書
1144成無己註解傷寒論》現存全面註解《傷寒論》的最早的註釋本。
1150劉昉幼幼新書》本書整理彙集了宋以前有關兒科學成就。作者發明小兒指紋觀察法,如虎口三關指紋檢察等。
1174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進一步闡述「三因致病說」,爲後世病因著述所遵循。
1182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研究《素問》,探討疾病發生機理。
1186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重視「五運六氣」學說。
 張元素珍珠囊》對藥物歸經學說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1189崔嘉彥《崔氏脈訣》將《難經》《脈經》《脈訣》內容加以論述,精煉了脈學。
1208太醫局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由南宋太醫局刊刻,又名《保幼大全》。收編了南宋以前的兒科資料,總結精髓並加以系統論述。
1217張從正儒門事親》提倡 「六門三法」。
1220王執中鍼灸資生經》首創以因證配穴,來指導臨牀鍼灸治療。
1224張杲醫說》較早的中醫史專着,廣泛匯錄南宋以前記載於各種文史著作中,有關醫學典故、傳說等史料。
1226聞人耆年備急灸法》討論常見急性病證的灸治法專着。
1237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一部內容豐富的總結性婦產科專着,長期爲後人所應用。
1247李杲內外傷辨惑論》發揮了張元素(1151-1234AD)臟腑辨證之長,書內區分了外感內傷病證。
 宋慈洗冤錄法醫學專着,爲處理死傷獄斷案的法典和依據。
1249李杲脾胃論》內科脾胃病專書,很有實用價值。
1253嚴用和《濟生方》個人著作,爲嚴氏50餘年經驗的總結,收載藥方400首。
1254陳文中小兒痘疹方論》論述痘疹病因治法,並附有方藥。
1263陳自明外科精要》本書標誌當時外、傷科的確立。

6.2 金、元 (公元1115 - 1368年)

年代人物事件/成就
1294曾世榮活幼心書》元代專書,選錄了切於實用的兒科驗方
1306王好古湯液本草》介紹藥理、各病主治藥、用法和炮製
1330忽思慧飲膳正要》以正常人膳食標準立論,制定了一般飲食衛生法則。
1335齊德之外科精義》對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和診斷方面都有一些新觀點。
1343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設有骨折脫位的整復及固定專論,對骨傷科有重要貢獻。
1347朱震亨格致餘論》力倡「相火論」,「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學說。
  局方發揮》反對忽略辨證,機械地搬用「局方」和濫用辛燥藥物風氣

7 醫藥學理論和實踐進一步發展

7.1 明 (公元1368 - 1644年)

年代人物事件/成就
1368王履醫經溯洄集》本書將傷寒溫病區分開來,分別對相關的治療方法加以詳述。對溫病學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1406朱橚救荒本草》選定可供災荒時食用的植物414種。
1408明政府《永樂大典》大型類書,收載明代以前的醫書甚多。乃古代中國最大的典籍。
1442冷謙《修齡要旨》一部內容豐富的氣功養生保健專書。
1443太醫院特請專人仿照宋代式樣,另行鑄造鍼灸銅人
1492王綸本草集要藥物專着,發展了陶弘景(456 ~ 536AD)的通用藥分類法。
1528薜己口齒類要》現存早期的中醫口齒科專書。
1529高武鍼灸聚英發揮》彙集了16世紀初以前,十餘種鍼灸文獻的理論與治療經驗,同時附有作者的一些見解及評論。
 薜己《內科摘要》中醫史上第一本以內科命名的醫籍。
  正體類要》記載正骨手法19種及外科方劑等,論述簡明實用。
1549江氏父子名醫類案》載錄了歷代名醫治案。是中國第一部以疾病種類編纂的大型醫案專着,不僅對歷代臨牀醫家有指導作用,對醫案學發展亦有重要的意義。
1550沈之問解圍元藪》最早的麻風病專書。
1554薜己癘瘍機要麻風病專書,有關辨證論治,方藥及驗案介紹。
1556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輯錄230餘部醫籍,並將其他文獻中有關醫學內容也加入編纂而成。
1564李時珍瀕湖脈學》豐富了中醫脈學內容
1567 人痘接種法見於記載,之後廣泛流傳,並傳入歐洲多國。
1575李梴醫學入門醫學啓蒙與入門專着,附有醫德專述。
1578李時珍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前的中草藥經驗與知識。
1584吳昆醫方考》扼要論述有關方劑之命名、藥味組成、方義、功效、適應證、加減應用、禁忌。是明代著名的方劑學著作。
1586馬蒔黃帝內經素問靈樞注證發微》將《素問》《靈樞》重新分卷加以註釋,也是《靈樞》的最早全注本。
1589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將《傷寒論》原文詳加考訂註釋。
1591高濂遵生八箋》有關養生保健的論述。
1601楊繼洲鍼灸大成》介紹了綜合鍼灸藥物治療的經驗,是明代重要的鍼灸專書。
1602王肯堂證治準繩》包括雜病、類方、傷寒、瘍瘡、幼科、女科共六科診治法則,又稱《六科準繩》。
1604龔雲林小兒推拿祕旨》總結了前人有關小兒按摩療法及成就,並加入作者經驗
1615龔延賢壽世保元》述內、外、婦、兒各科病證的診斷及綜合療法。
1617陳實功外科正宗》主張對外科疾病調理脾胃,並對多項手術及癌腫有精確描述。
1620武之望濟陰綱目》以經、帶、胎、產諸病分列綱目編撰,便於婦科臨證應用。
1622繆希雍炮炙大法》對學習、研究中藥炮製法,及用藥注意事項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1624張介賓類經》根據性質將《內經》原文再分類,並予以註解,很有參考價值。
1632陳司成黴瘡祕錄》較早的梅毒專書。
1640張景嶽景嶽全書》有關內科疾病的綜合性醫籍,包括理論、診斷、治療、各家論述評議、經驗方劑等。是論述理論與臨症各科診治的全書。
 施沛《祖劑》收集明代以前著名方劑,並加以歸類 述。對古代方劑學有參考價值。
1642吳有性溫疫論》創立「戾氣」學說,即現代有關細菌病毒傳染病學說,對傳染病的發展有突出貢獻。
 李中梓內經知要》《內經》精簡註釋

7.2 清 (公元1644 - 1911年)

年代人物事件/成就
1644傅仁宇審視瑤函》記載眼科病證108證,308餘方劑,附有插圖,又稱爲《眼科大全》。
1665祁坤外科大成》記有外科辨證論治要點與常用方劑
1669柯琴傷寒來蘇集》爲《傷寒論注》《傷寒論翼》《傷寒附翼》合編本。
1670張志聰黃帝內經素問靈樞集註》使《內經》的不少疑難問題得到闡明。
1682汪昂醫方集解》一本應用較廣的方書。
1687趙獻可醫貫》強調「命門之火」的重要,提倡溫補療法。
 李用粹證治匯補》收集了內科雜病的各家論述和經驗,共載80餘種病症的辨證論治
1694汪昂本草備要》介紹藥性專書,書中已明確地指出吸菸的禍害。
  湯頭歌訣中醫方劑學重要入門書。
 張璐張氏醫通醫學叢書,記載古今各科醫學知識,還介紹了接種人痘方法
1695夏鼎幼科鐵鏡》對兒科的推拿療法頗爲重視,闡述了作者本人的經驗與見解;對於指紋望診及驚病的各種病證也提出不同的看法。
1697王宏翰《古今醫史》有關醫學史論述。
1723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受命於清政府編輯的大型類書,內有《醫部全錄》520卷。
1729尤怡金匱要略心典》對《金匱要略》進行校正、註釋和闡述,說理清楚。
  傷寒貫珠集》將《傷寒論》原條文作適當的連貫與再分類
1732程鍾齡醫學心悟綜合性醫書,在醫學入門書中很有影響。其中也談及醫德的具體要求。
1740王維德外科證治全生集》根據家傳四代外科經驗撰成。
1742吳謙醫宗金鑑》受命於清政府修纂之醫學叢書。流傳頗廣,爲學習中醫的重要讀本。介紹了人痘接種方法,並繪製多類骨傷治療的用具圖。
1746葉天士溫熱論》有關溫熱病理論與經驗總結。
  臨證指南醫案醫案專輯。
1750陳復正幼幼集成》根據前人的兒科論述,結合作者本人40餘年經驗與體會寫成。
1757張宗良喉科指掌》喉科專着。
 吳儀洛本草從新》對於鑑別藥品真僞,藥物性味與加工炮製方法均有介紹。
1759徐大椿傷寒類方》將《傷寒論》內113首方劑再次分類與校注。
 趙學敏《串雅》廣泛收集和整理民間醫藥經驗與知識,突出民間走方醫用藥優點。
1761吳儀洛成方切用》收方豐富,條理清晰,註釋引證詳細,對學習方劑及臨牀應用很有價值。
1765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總結了1802年以前藥物成就,載藥921種。
1792唐大列吳醫匯講》最早的中醫雜誌。
1798吳鞠通溫病條辨》確定了溫病學說的研究範疇,以及在人體的具體定位。使溫病學說更完整及系統化。
1805高秉釣瘍醫心得集》書中常從內科角度論述和治療外科疾病。是清代三大外科學派中,頗具影響的外科代表作。
1808錢秀昌傷科補要》骨傷科專輯。
1820陳修園南雅堂醫書全集醫學叢書。
1822清統治者下令在太醫院內永遠廢止針灸科。
1827傅山傅青主女科》後人將傅青主(1607-1684AD)以及其他醫家,有關女科經驗輯錄而成。對帶下血崩種子妊娠正產難產、產後有簡要論述。
1829章楠醫門棒喝》廣泛討論醫學理論、診法,以及各科疾病的辨證論治,並附有醫案
1830王清任醫林改錯》根據屍體解剖及臨牀經驗寫成,強調解剖學的重要性。
1838鄭梅澗重樓玉鑰》根據個人的喉科理論與診治經驗整理而成的專輯。
1840江考卿《江氏傷科方書》有關金瘡、接骨、跌打、損傷等骨傷科疾病專着。
1842 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規定英國人可以在五個通商口岸設置醫館。
  西醫學開始廣泛傳入,形成了中西醫並存局面。
1843周松齡小兒推拿輯要》對兒科雜病方面,傳統按摩療法的應用。
1844 中美簽訂平等的「望廈條約」,規定美國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設置醫館及禮拜堂等。
1846鮑相璈驗方新編》彙編了當時一些單方驗方祕方
1848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藥物圖譜,共收載植物1714種。
  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錄歷代文獻中有關中藥的資料性著作,共收編植物838種。
1852王孟英溫熱經緯》是溫病學論述彙編,又是溫病診治參考專書。
  王氏醫案醫案專輯。全書詳述作者對溫病雜病等治療驗案。
1863費伯雄《醫醇剩義》繼承前人基礎,總結了一些慢性病經驗,並自創許多方劑
1864吳尚先理瀹駢文》主張利用外治法通治內、外諸病。作者不但廣泛吸取前人的外治論述,又收集民間外治法經驗
1865費伯雄醫方論》強調應根據病情處方,反對濫用某些通用方劑
1877潘蔚女科要略系統簡要地論述了婦產科常見的證治。
1881 天津開辦「醫學館」,表示中國正式自辨西醫學教育。
1882雷豐時病論》介紹各種時令病病因、病理、症狀特點、以及辨證立法的依據。作者又擬定了一些自創的療法及方藥。
1884唐宗海中醫匯通醫書五種》是較早試圖匯通中西醫學的論著
  血證論》有關血證的論述。
1889張振鋆釐正按摩要術》介紹各種按摩手法,附有兒科推拿取穴手法圖說。
1892馬培之外科傳薪集》對外科瘡瘍諸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朱沛文華洋髒象約纂》將人體結構臟腑圖像與西醫生理解剖知識,以圖譜相互參照,加以論述。
1901鄭肖巖鼠疫約編》記載鼠疫預防及治法,並附有醫案驗方
  僞藥條辨》分門別類來訂修丸散膏丹方書,並考定訛傳藥品。
1912民國政府汪大燮等衛生官員首次正式提出議案,要求取締中醫學

8 中醫學近百年的形勢

年代人物事件/成就
1914北洋軍閥政府主張廢止中醫,遭到中醫界的強烈反對,各地組織了「醫藥救亡請願團」進行鬥爭
1921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共收名詞、術語、醫家、醫着70,000條目。
1922惲鐵樵羣經見智錄》論述各種醫學典籍。
1909-1924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綜合性醫書。在辨證論治選藥立方上,結合中西醫學理論與醫療實踐,理論見解獨到。
1924惲鐵樵傷寒論研究》在中西匯通的觀點上,註釋、補正、闡發《傷寒論》原文。
1925民國政府當局禁止把中醫課程列入醫學教育規程。
1929 餘巖等人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使摧殘消滅中醫活動達到高潮。
  上述事件引發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抵抗,最後決議被迫取消。
1931 「中央國醫館」成立,致力推動中醫科學化思潮。
1933吳炳耀鍼灸纂要》介紹鍼灸取穴法,附有歌謠、解剖圖譜、經穴彩圖等。
1935陳存仁《中國藥學大辭典》
1936民國政府頒佈「中醫條例」,當中仍充滿歧視中醫的內容。
 曹炳章中國醫學大成》輯錄魏、晉至明、清歷代重要醫着及少數日本醫家著作。
1950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召開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確定「中西醫結合方式」的衛生行政方針。
1955 中醫研究院成立。
1956 中醫學院相繼在成都、上海、北京及廣州等成立。
  同年舉辦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
1962衛生部高等中醫院校統編的第一版中醫教材正式出版。
1964 第二版中醫教材出版。
1980衛生部制定了「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力量都要發展,長期並存」的方案。
  中醫出版社成立。
1982 《憲法》寫入“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
1985 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
1986 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成立。
1987 世界鍼灸學聯合會在北京成立。
1991 將“中西醫並重”作爲新時期衛生工作總方針之一。
2005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向文化部報送了《中醫藥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草案》
2006 頒佈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傳統醫藥作爲第九大類共9個項目列入名錄。
2007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一次明確指出要“中西醫並重”、“扶植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賦予中醫合法的地位。
2009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及《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委高度重視,對中醫藥予以重點支持。爲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有關部委編制完成了《重點中醫醫院建設與發展規劃》,提出到2011年,總投資133.2億元,重點建設16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和改善320所地市級以上中醫醫院的基礎條件

30位國醫大師

6月19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在京召開國醫大師表彰暨座談會,對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首屆評選出的30位“國醫大師”進行表彰,以弘揚大醫精誠醫德醫風,推動中醫藥學經驗繼承與創新,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