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

鍼灸學 中醫學家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áng huái yǐn

2 註解

王懷隱爲宋代醫家[1][2]。宋州睢陽(今屬河南商丘南)人[2]。初爲道士,精通醫藥[2]。太平興國初年詔還俗,爲尚藥奉御,後升任翰林醫官使[2]。太平興國三年(978),宋政府組織編修方書,命王懷隱與副使王祜、鄭奇、醫官陳昭遇等,廣泛收集歷代名方及家傳驗方,主要以隋代《諸病源候總論》爲依據,加以分類,附以方藥[2]。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主纂官修《太平聖惠方》,成書百卷,太宗作序,刊行各州[2]。其中99~100兩卷,收錄了唐以前有關鍼灸學資料[2]。於992年(淳化三年)編成《太平聖惠方》100卷,太宗作序,並刊刻頒行各州[2]。置醫博士掌之[2]

王懷隱初曾爲道士,居京師津隆觀,並以醫術知名。後宋太宗於太平興國初詔其爲官,初任尚藥奉御,後遷翰林醫官使,並嘗治癒吳越王之子錢惟浚之疾,深受賞識。時太宗留心醫藥,嘗以所藏之方千首出示,並命翰林醫官院蒐集各種方劑達萬餘首,由王懷隱會同副使王祐鄭奇並醫官陳昭遇等人共同整理編次,以病歸方,每類之下,以《諸病源候論》冠之,次列方劑,得一百卷,於淳化年間刊成,太宗親爲之序,是爲《太平聖惠方》,其中資料甚多,有些系古醫籍佚文,甚可珍貴。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