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註

南北朝時期 中醫學 中藥學 書籍 中藥學著作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ěn cǎo jīng jí zhù

2 英文參考

Collective Notes to the Canon of Materia medic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本草經集註》爲藥物學著作[1]。七卷[1]。梁·陶弘景約撰於5世紀末[1]。本書是《神農本草經》較早注本的一種[1]

4 主要內容

書中補充了原書“序例”部分,並創用了“諸病通用藥”的體例,便於藥物檢索[1]。在藥物方面輯錄了原書及《名醫別錄》(爲《本經》以後名醫新增的藥物),各365種,共730種[1]。在三品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爲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類[1]。書中對藥物的產地、採用、炮製以及具體臨牀應用等,均有較多新的補充和說明,但其中也宣揚了一些道家的服食丹藥等方面的內容[1]

5 現存版本

原書早佚,其主要內容仍保存於《證類本草》等書[1]。此外又有在敦煌出土的唐以前寫本殘卷1種,但僅存其序例部分[1]。1955年羣聯出版社曾據此出版影印本[1]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