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ào páo zhì

2 英文參考

proces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臨牀用藥理論和藥物配製的需要,將藥材進一步加工的傳統工藝。方法衆多,與藥效一般有着密切盼關係。實踐證明,通過炮製能消除或降低藥物毒性副作用;改變藥性或提高療效,便於粉碎加工及貯藏等。

炮製藥物在應用前或製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後者也稱爲“炮炙”。由於中藥大都生藥,其中不少藥材必須經過特定的炮炙處理,才能更符合治療需要,充分發揮藥效。因此,按照不同的藥性和治療要求而有多種炮製方法。有些藥材炮製還要加用適宜的輔料,並且注意操作技術和講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說:“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藥效,而少數毒性藥和烈性藥的合理炮製,更是確保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藥物炮製法的應用與發展,已有很悠久的歷史,方法多樣,內容豐富。

3 炮製的起源和發展

中藥在製劑及配製成藥之前,大部分需要經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加工處理。這種加工處理的過程,就叫做“炮製”。

中藥炮製學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炮製”在古代一名“炮炙”,或稱“修治”。它是根據醫療和製劑需要,研究中藥炮製理論、操作技術及其發展等內容的一門實用科學。“炮”和“炙”從字面上講都離不開火。它反映了古代的製藥情況。現代操作方法雖然已經大大發展和改進了,但“炮炙”的名稱,仍然不能丟。因爲中藥炮製方法是根據中藥傳統理論而制定的。中藥炮製不僅實踐內容豐富,而且有它的科學依據。藥材炮製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着藥品質量的優劣。

中藥是人類在找尋食物的過程中發現的。古人在使用藥物時,爲了便於服食,就必然相應地產生了洗滌、打碎、劈成小塊等最簡單的加工方法。當人類發明了用火以後,不僅能使生食變爲熟食,同時也爲藥物炮炙”加工具備了客觀條件。到了夏商時代,由於酒醋和油鹽的發明,以及人們對烹調技術的掌握,對於製藥的發展,又起到了促進作用。由此可知,炮製的起源和發展,既非一個時代所產生,更非某一個人所獨創,而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已有製藥的記載。如《靈樞·邪客》篇的半夏秫米湯,其中應用的“法半夏”,即是制過的半夏。到秦、漢、三國時代,已發明了煉丹術煉丹雖然不能實現統治階級長生不老的奢望,但在制煉過程中掌握了昇華、蒸餾等方法,從而促進了製藥化學的發展。到後漢對藥物炮製更爲重視,張仲景在他所著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所用方劑大多數註明了炮製,如:麻黃去節,杏仁去皮,附子炮,大黃酒洗等。大約與此同時,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不但把當時所用的藥物功用作了總結,並記載了很多有關炮製的資料,如桑螵蛸蒸法仍爲現代所採用。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不僅在炮製方法和技術上有所改進,而且對製藥工具的選擇也進行了研究,如切制骨碎補時須用銅刀、石榴皮忌用鐵器、煎藥用瓦罐等,大多與現代科學是符合的。到了唐宋時代,我國第一部製藥專著《雷公炮炙論》,把當時流傳的炮製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對後世炮製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梁代陶宏景的《本草經集註》是繼《神農本草經》之後的藥物名著,提到蜜的煉製方法,認爲“凡用蜜皆先火煎,揀去其沫,令色爲黃,則丸藥經久不壞”。這給後世煉蜜法提供了寶貴資料。唐、宋、金、元時代(公元618~1368年),醫學昌盛,藥物炮製亦隨着不斷進步,尤其是宋代國家開辦官藥局,進行熟藥官賣,大力提倡製備成藥,炮製方法相應地日益發展。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的炮製法,名目較前增多。同一煨法,就有面裹煨、紙裹煨的分別,比《雷公炮炙論》已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明代在藥物方面更有輝煌的成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專列“修治”一項。《本草綱目》雖非炮製專著,但所載炮製方法,極大部分仍爲今天藥學界所遵循。此外,繆希雍的《炮炙大法》是一部論述炮炙的專著。它依據藥物類別,分成水、火、土、金、石、草、木等十四都,敘述了四百多種藥物炮製方法。從內容來看,對於炮炙法的記載,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揮。明代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前,有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對炮製問題作了概括性的總結。他說,“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火制四:煅、炮、炙、炒也;水制三:漬、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二者焉。製法雖多,不離於此。”他提出了炮製的總要求,闡明瞭炮製作用,如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住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潤枯生血,蜜制甘緩益元,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路,陳壁土製借土氣以補中焦烏豆湯甘草湯制可解毒,致令平和。”這些理論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中醫中藥的實踐。

到清代,對於藥物的研究,大多致力於藥物的臨牀應用,炮製方法只附載於各家本草中。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夕的一百多年中,由於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陷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中醫藥學遭受到歧視和排斥,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中醫藥事業受到嚴重摧殘,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中藥炮製在舊社會的遭遇也不例外。

解放後,中醫藥在黨的中醫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獲得了空前未有的發展,與中醫中藥不可分割的中藥炮製也得到黨的重視,所以各地的炮製經驗,得以相互交流,炮製方法和技術得以迅速提高。

各地將長期以來所積累的炮製經驗進行了總結,制訂了地區性的中藥炮製規範。在編著中國藥典時,又根據各地的炮製經驗,通過全國中醫藥人員反覆討論,把我國的傳統經驗,分別載入藥典中,作爲一種法定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爲炮製工作的依據。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等單位編寫了《中藥炮炙經驗集成》,這給中藥炮製的技術交流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寶貴的資料。爲了探索中藥炮製後所起的變化,1954年以來,全國各地有關科研單位,先後通過化學、藥理、臨牀等途徑,對150多種中藥材進行了下列幾方面探索性的研究。

浸泡藥材質量的影響研究

通過對檳榔藥材炮製研究,發現某些主要成分由於浸泡有所損失,證明不適當的浸泡方法,對藥物質量是有影響的。天津市藥材公司等單位根據藥材的特點,分別採用“噴淋滋潤法”、“少泡多潤法”、“泡透水盡法”,對傳統浸泡軟化方法加以逐步改進,取得較好效果。

藥材不同入藥部位的研究

有些單位對藥材不同入藥部位(如:鉤藤的鉤與莖、枝,當歸的頭、身、尾,人蔘的參身與參蘆等)的作用及化學成分是否不同作了研究。初步認爲:不同入藥部位亦無顯著差別,分別入藥沒有必要。

關於藥物炮製去毒的研究

幾年來對毒藥傳統炮製作了較系統的研究,初步探討了附子(包括烏頭半夏馬錢子硫黃甘遂藥材)的炮製原理,證實了中藥炮製去毒是有科學意義的。

關於藥物輔料炮製的研究

分別對醋制延胡索甘遂皁礬自然銅)、酒制黃芩黃連黃柏)、鹽制澤瀉)、米泔水制(蒼朮)等輔料製作原理作了研究。結果有的是有科學道理的,有的則不然。

關於藥物炒制的研究

檳榔黃柏麥芽谷芽當歸青皮酸棗仁藥材炒制前後,化學成分、藥理、臨牀療效的變化,作了比較,認爲炒制不同的藥材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爲了適應中醫藥事業的發展,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創辦了中藥研究所。成都、北京、南京、上海、江西、湖北、遼寧、黑龍江等中醫學院先後成立了中藥系。他們把中藥炮製作爲一門學科進行教學,均設有中藥炮製課。

上述情況說明:中藥炮製和其他事物一樣,是從社會實踐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建國以來,中藥炮製的生產技術和技術設備,以及科研、教學都得到了巨大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一定要用現代科學知識來整理和研究中藥炮製的理論和技術,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大搞技術革命,使中藥炮製逐步向機械化、電氣化發展。

4 中藥炮製的目的

(1) 消除或降低藥物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如川烏草烏生用內服易於中毒,需炮製後用;已豆、續隨子瀉下作用劇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用酒炒,可減輕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2) 改變藥物性能,使之更能適合病需要。如地黃生用涼血,若制成熟地黃則性轉微溫而以補血見長;生薑偎熟,則能減緩其發散力,而增強溫中之效;何首烏生用能瀉下通便,制熟後則失去瀉下作用而專補肝腎等等。

(3)便於製劑和貯藏。如一般飲片切片;礦物、動物甲殼、貝殼及某些種於類藥物的粉碎處理,能使有效成分易於溶出,並便於製成各種劑型;有些藥物貯藏前要進行烘焙、炒乾等乾燥處理,使其不易黴變腐爛等。

(4)除去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使藥物純淨,才能用量準確,或利於服用。如一般植物藥的根和根莖當洗去泥沙,揀去雜質;枇杷葉要刷去毛遠志去心蟬蛻去頭足;而海藻肉蓯蓉當漂去鹹味腥味,以利於服用等。

5 中藥炮製理論

中藥炮製的理論,歷代本草都有一定的解說,如酒制提升,姜制溫散,入鹽走腎,用醋止痛,乳制潤枯生血,蜜制潤燥益元。麩炒資其谷氣,蒸熟取其味厚,炒黑人血,煅淬使其脹脆、純淨,黑豆湯甘草水解毒,去瓤者免脹,抽心者除煩……等等。

這些理論多是從臨牀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些是有科學根據的,如姜制溫散(姜中的揮發油發汗解熱作用),蜜制潤燥益元,(蜂蜜有滑腸及增強營養作用),煅淬使其脹脆、純淨(藥材經高溫處理,有機成分破壞並逸去,故藥材鬆脆,且保留了較純淨的無機成分),甘草水解毒(因甘草酸水解後生成之葡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

如何用中醫臨牀用藥理論和現代科學方法,闡明各種炮製原理,是工藝革新和制定炮製規範的依據。因此探討中藥炮製理論,具有重要意義。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開展,現就有關資料,闡述如下:

5.1 改變藥物性能,緩和或提高防物的療效

大黃爲習用的重要瀉下藥之一,文獻記載:大黃峻下走,用之於下必生用,若邪氣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驅熱而下。大黃經過酒炒或酒蒸後,均能緩和其瀉下作用炒炭後則能起到止瀉止血功能。據近代研究證明,大黃瀉下的主要成分爲結合性蒽醌,其遊離蒽醌瀉下作用較弱,但具有抗茵消炎作用,而大黃鞣質則爲收斂止瀉成分。據實驗大黃炮製前後有效成分的變化如下:

1.生大黃經過水浸切片,所損失的主要成分是結合蒽醌,酒大黃中結合蒽醌損失1/4,熟大黃中結合惠醒減少1/2,鞣質減少1/3,大黃炭結合性蒽醌減少4/5,鞣質減少1/3。

2.炮製品的瀉下作用都比原大黃爲弱,尤其是大黃炭瀉下作用極爲微弱。何首烏中醫常用中藥。生用潤腸通便,能解瘡毒,制後可補肝腎、益精血,用於貧血神經衰弱

據報導,何首烏卵磷脂和羥甲基蒽醌衍生物。前者是構成細胞膜神經組織,尤其是腦脊髓的主要成分,故可用於神經衰弱,促進血液新生及發育,並有強心作用。但卵磷脂不溶於水,而溶於醇,蒸後可使卵磷脂易溶出,同時酒蒸後可使結合性蒽醌被破壞,而消除瀉下作用

槐花米是一種常用的涼血止血中藥。據報導,主含芸香甙(Rutin)或類似芸香甙黃酮類鞣質等。槐花米炒黃後,僅部分糖類氨基酸類有所破壞,而由於加熱使鼠李糖轉化酶被破壞,因而有利於芸香甙保存,同時由於加熱使藥組織疏鬆,有利於芸香甙鞣質的煎出。

槐花炒炭芸香甙含量相應減少,而鞣質含量相應增加(炒炭槐花鞣質爲生槐花的四倍)。據實驗證明,此增加之鞣質系由蘆丁轉變而來。因而增強了炒槐花的收斂上血作用

杜仲炒炭後的降壓作用比生杜仲大一倍,各種杜仲的降壓作用,以炒杜仲爲最強。歷代本草杜仲炮製多載有“炒斷絲”。實驗證明,杜仲的降壓成分是水溶性的,絲被炒斷後可使溶解度增加,從而提高療效。

同理,有效成分爲酶類的藥材,則不宜加熱而應生用。如雷丸有效成分蛋白質分解酶,故雷丸均生用。但麥芽有效成分澱粉分解酶,習慣炮製方法卻爲微炒,這是由於在乾燥狀態下有利於保存和發揮酶的活性。

微炒並未降低酶的活力,但水煎後大大降低了酶的活力。中藥炮製過程中,往往加入一定的輔料,如酒、醋、鹽等。這些輔料除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外,並可緩和或提高藥物的療效。醋制柴胡青皮香附等都能增強疏肝理氣作用。醋也可增強三棱莪術延胡索等行血作用。醋是良好的有機溶媒,能與生物鹼形成鹽,大大增加生物鹼在水中的溶解度。據實驗證延胡索醋制後比生延胡索有效成分多煎出一倍。

5.2 降低或消除藥材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

川烏草烏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大戟芫花甘遂商陸馬錢子巴豆等劇毒藥,具有強烈的毒性,經過炮製後,則可消除或降低,保證用藥安全有效。近代科研證明:烏頭藥材含有多種烏頭鹼。目前已經瞭解到炮製前後毒性的變化與雙酯型烏頭鹼的含量有密切關係。烏頭藥材生品含烏頭鹼一般在0.1%以上,人服用雙酯型烏頭鹼0.2~1mg,即出現中毒症狀,人的致死量爲3~4mg。烏頭鹼水解成烏頭次鹼並進一步水解成烏頭原鹼,其水解產物同樣有效,但毒性可降低。炮製品的劑量也相應地增加數倍至數十倍,從而表現出其他方面的藥理作用,如強心作用。實驗證明,尚有其他非生物鹼成分,亦具有藥理作用。因爲生品毒性大,如不炮製而減少劑量,必會影響其他成分發揮作用。這就充分說明烏頭炮製是必要的,合理的。

關於半夏炮製原理,據藥理實驗證明育以下幾點:

1.生半夏毒性最大,蒸、漂、姜浸半夏仍有毒,而白礬半夏無毒

2.生半夏口服對咽喉刺激作用,而灌胃則無刺激作用,說明造成失音的原因是直接作用咽喉的結果。各種不同半夏均有不同程度的失音現象,只有白礬半夏失音現象。

3.嘔吐驗證明,各種半夏對鴿子均能引起嘔吐,而白礬半夏水煎液沒有嘔吐作用

4.各種半夏煎劑均有鎮吐、鎮咳作用。根據上述實驗與臨牀的密切配合,認爲對半夏炮製方法可除去其它輔料,只加白礬煮即可,經臨牀觀察保證了療效。

甘遂醋制毒性降低,也得到藥理實驗的證明:小白鼠口服生甘遂和制甘遂酒精浸膏,生者瀉下作用較強,毒性較大,而制者瀉下作用較弱,毒往較小。說明用醋炮製某些藥材而能起到解毒作用

肉豆蔻含大量脂肪油,刺激性強,有滑腸副作用揮發油中含有肉豆蔻醚(Myristicin),能使人驚厥,但經煨制後,上述成分均有一定減少,增強了澀腸止瀉作用

其它如巴豆毒性成分與有效成分是一致的,可改變其炮製方法縮小其劑量,達到安全有效的目的。舊法是將巴豆去油作成巴豆霜,以保安全。現已將巴豆麪粉混合後,壓榨使油爲麪粉吸收然後測定其含油量,按劑量折算投藥,這樣可節約巴豆35%左右,又安全可靠。

5.3 便於製劑、煎服和貯藏

有些藥材質堅難碎,不便調製和製劑,有效成分也難以煎出,必須經過煅、淬、炒、搗等,使其粉碎,以便使有效成分易於煎煮出來,達到提高療效。如爐甘石煅後氧化鋅含量增高,增加外用消炎,收斂作用磁石煅後醋淬,易於粉碎,並生成可溶性鹽類,便於吸收而發揮藥效

有些甙類藥材,如杏仁黃芩槐花等經炮製可破壞所含的酶,而使有效成分不被破壞。生杏仁容易發黴變質、走油蟲蛀,炒後失去水分不易發黴變質。將杏仁炒黃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加熱破壞苦杏仁酶,從而保留了81.8~93.1%的苦杏仁甙使藥物充分發揮療效。

近來對苦杏仁炮製又進行了改革,將苦杏仁冷壓後榨出其中約50%的脂肪油(供工業使用)所得之杏仁餅(油粕)中保存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經過氫氰酸含量測定後,按劑量折算給藥,即縮小了劑量,又回收了大量的杏仁油

黃芩炮製方法是燙、蒸、或短時間水煮,以便破壞酶而保留其有效成分。但加熱時間從10分鐘到48小時不等,有些地區認爲黃芩小毒,須用冷水浸泡至色變綠去毒後再切制,名“淡黃芩”,但也有認爲黃芩遇水變綠影響質量,必須用熱水煮後切成飲片,以色黃爲佳。按黃芩有效成分黃芩甙。試驗證明,黃芩遇冷水變綠色的原因是黃芩中的黃芩甙(Baicalin)被酶(Baicalinase)在一定溫度和溼度下酶解成黃芩素(Baicalein)(5,6,7一三羥基黃酮),由於鄰三羥基穩定,容易被氧化變綠。

藥理試驗證明:生黃芩、冷浸黃芩抑菌能力較燙、煮、蒸的黃芩低。所以黃芩炮製的目的是破壞酶並使藥材軟化易切片,故以蒸(1小時)或煮(不超過10分鐘)爲宜。北方以蒸或沸水略煮,“應以色黃爲佳”,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5.4 清除雜質和非藥用部分

一般植物的根、根莖種子果實、果穗、花葉等藥材,往往含有泥沙或枝梗等雜質,有的皮類藥材往往含有木質心等非藥用部分。須經過炮製後除去。

關於遠志去心炮製,最近證明,遠志皮部皁甙含量相當於木部的25倍,說明中國自古重用遠志皮部的實踐經驗可貴。

但有些中藥炮製去心,尚需進一步研究。麥冬連翹中藥,古來炮製均需去心,有人曾對麥冬作如下試驗,取麥冬肉、心各以甲醇乙醇、水提取其化學成分,薄層層析結果完全相同,又將肉、心水浸出物進行比較,肉多於心,但肉、心重量比較,心只佔爲1/3,故帶心使用,差別不大。又對連翹進行試驗,帶心青翹,揮發油含量爲1.5%,藥材氣味芳香,青翹心含油2%,芳香氣濃,而青翹殼含油量僅有0.5%,芳香氣較心差,似可考慮以整個青翹入藥,不必去心

有的藥材來源於同一植物,但藥用部分不同,作用不同,必須分開應用。如麻黃莖和根部入藥,但根能止汗,莖能發汗,又如蓮子心清心熱,而蓮子肉健脾止瀉川椒果實種子作用也不同。果實溫脾胃、散寒氣,而種子椒目)能行水平喘,必須分開。總之,炮製的目的是爲了用藥安全和更好地發揮藥效。搞不搞炮製或是否認真炮製,是密切關素繫到藥品的質量問題。實踐證明中藥炮製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保證藥品質量,提高療效的一個重要環節。中藥炮製的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臨牀效果。關係到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我們必須以極端負責的精神,認真地搞好中藥炮製工作,以便更好地爲廣大人民健康服務。

6 中藥炮製方法

炮製分類是隨着炮製方法的不斷髮展而產生的。明代繆希雍等編着的《炮炙大法》是一部以製藥爲主要內容的書,按照藥物類別分成水、火、土、金、石、草木等類,歷代一般採用此種分類方法。他還把《雷公炮炙論》中的炮製方法歸納爲十七種,後世稱爲“炮炙十七法”,其中很多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廣泛應用。爲了便於瞭解這十七種炮製方法的含義,現分別簡介如下:

(1)炮:將藥物置於火上加熱,以煙起爲度,如炮姜

(2)爁(音覽lǎn):將藥物置沸水中燙,以種子藥物能脫去種皮爲度,如杏仁。又有謂爁即火焚。

(3)煿(音博bó):將藥物直接置於火上烘乾

(4)炙:藥物將液體輔料,用小火拌炒至幹,如炙黃芪

(5)煨:藥物用溼面或溼紙色裹,埋火灰中,至包被物焦黑爲度,如煨肉豆蔻

(6)炒:藥物置鍋中,清炒至黃,以不焦爲度,如炒谷芽

(7)煅:藥物置炭火中,燒至通紅或灰白色,礦石、介殼類藥材多用此法,如煅赭石、煅牡蠣

(8)煉:藥物置鍋中用小火煎熬,如煉蜜。礦物藥材置鍋中或罐中用火燒亦稱煉,如煉丹

(9)制:藥物輔料共制,以剋制藥物的偏寒偏熱之性或烈性,達到緩和藥性的目的。制的方法很多,通常有酒制醋制鹽制蜜制、藥汁制、米泔水制等。

(10)度:藥物長度、直徑的方法,即度量衡裏面的一種。

(11)飛:藥物用水研磨爲細粉,加水攪拌,分取上層懸浮的極細粉末,如飛爐甘石

(12)伏:土類,如伏龍肝

(13)鎊:堅硬的藥物用多刃工具製成薄片,如鎊犀角、鎊羚羊角

(14)樧(音殺shà):藥物用工具搗擊至破碎。

(15):古曬字。

(16)曝(音僕pù):即曝曬。

(17)露:將藥物置露天,任其日曬夜露,如海螵蛸

藥物經水蒸汽蒸餾出的芳香水亦稱露,如金銀花露

明清以來,炮製分類方法已有很大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系統性,爲學習炮製技術和理論起到了積極作用。現將炮製幾種方法作一介紹:即一般製法(修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製法等。

炮製方法是歷代逐漸發展和充實起來的,參酌前人的記載,根據現代實際炮製經驗炮製法大致可分爲五類。

6.1 修制

(1)純淨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藥用部分,藥物清潔純淨。如揀去合歡花中的枝、葉,刷除枇杷葉、石葦葉背西的絨毛,颳去厚朴、肉的粗皮等。

(2)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藥物粉碎,以符合製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犀角羚羊角鎊成薄片,或銼成粉末,便於製劑和服用。

(3)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藥物切制成一定的規格使藥有效成分易於浴出,並便於進行其他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調劑時稱量。根據藥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如天麻檳榔宜切薄片澤瀉白朮宜切厚片,黃芪雞血藤宜切斜片,白芍甘草宜切圓片,肉桂厚朴宜切圓盤片,桑白皮枇杷葉切絲白茅根麻黃宜鍘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塊等。

6.2 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藥材方法稱爲水製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藥物、軟化藥物、調整藥性。常用的有淋、洗、泡、漂、浸、潤、水飛等。這裏介紹三種常用的方法

(1)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藥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浸潤、晾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藥效的前提下,使藥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如淋潤荊芥泡潤檳榔,酒洗潤當歸薑汁浸潤厚朴,伏潤天麻,蓋潤大黃等。

(2)漂:將藥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覆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稱爲漂。如將昆布海藻、鹽附子漂去鹽分,紫河車漂去腥味等。

(3)水飛:系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藥材極細粉未的方法。將不溶於水的藥材粉碎後置乳鉢或碾槽內加水共研,大量生產則用球磨機研磨,再加入多量的水,攪拌,較粗的粉粒即下沉,細粉混懸於水中,傾出;粗粒再飛再研。傾出的混懸液沉澱後,分出,乾燥即成極細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藥物的制粉。如飛硃砂,飛爐甘石,飛雄黃等。

6.3 火制

(1)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炒黃、炒焦使藥物易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藥性;種子藥物炒後則煎煮時有效成分易於溶出。炒炭能緩和藥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強其收斂止血的功效。還有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的,可減少藥物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朮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藥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2)炙: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使輔料滲入藥物組織內部,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炮製方法稱爲炙。通常使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薑汁、鹽水、童便等。如蜜制黃芪甘草可增強補中益氣作用蜜炙百部款冬花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強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強疏肝止痛之效;鹽炙杜仲可增強補腎功能酒炙常山可減輕催吐作用等。

(3)煅:將藥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堅硬的礦物藥或貝殼類藥多直接用火煅燒,以煅至紅透爲度,如紫石英海蛤殼等。間接煅是置藥物於耐火容器中密閉煅燒,至容器底部紅透爲度,如制血餘炭、陳棕炭等。

(4)煨:利用溼麪粉或溼紙包裹藥物,置熱火灰中加熱至面或紙焦黑爲度,可減輕藥物的烈性和副作用,如煨生薑、煨甘遂、煨肉豆寇等。

6.4 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藥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減低毒性,酒煮黃芩可增強清肺熱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藥物方法。如酒蒸大黃可緩和瀉下作用。有些藥物經反覆蒸、曬,才能獲得適合醫療需要作用。如何首烏經反覆蒸曬後不再有瀉下力而能補肝腎、益精血

(3)淬:是將藥物燃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極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4)潬: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於類藥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類藥物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苑、天門冬以便於曬乾貯存。

6.5 其他製法

常用的有發芽發酵制霜及部分法製法等。其目的在於改變藥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副作用,或使藥物更趨效高質純。如稻、麥的發芽發酵法制神曲淡豆豉巴豆去油取霜,西瓜的加工制霜法制半夏等。

7  炮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炮製過程中,製藥場所的清潔衛生和安全防火,製藥人員的勞動保護,製藥工具的潔淨、保養,以及藥物的防黴、防腐、防凍等,與藥物的質量,製藥工人的健康,工具使用的期限,以至生命財產的安全,存在着密切的關係,必須予以充分注意

7.1 清潔衛生

製藥場所的清潔衛生,對於藥物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蜂蜜飴糖等味甜的藥物,易爲蒼蠅、螞蟻等昆蟲所侵蝕,植物藥的根、根莖果實種子等,易爲老鼠及蟲類所殘害。如果不經常進行清潔工作。給老鼠、蟲類以藏匿、聚集、孳生的機會,不僅使藥物遭受損失,還可以因老鼠、蟲類的叮爬而帶來了穢物和病菌,危害人體炮製藥物也可以被灰塵穢物所污染。因此,製藥場所的清潔衛生,必須引起我們注意。製藥場所一般要求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四壁光潔,有條件的,地面最好用水泥石灰之類建築,便於經常沖洗。室內每日打掃,保持清潔;室外四周經常清除雜草,不堆積雜物,要有良好的下水道或陽溝,不使污水積留。洗藥、浸藥、漂藥的地方,要經常沖洗。缸內污水要及時排除,夏季浸藥必須經常換水。切制飲片的場所,最好和烘房、曬場接近,以便於將切制飲片進行日曬或烘烤。曬藥最好設置曬臺,曬臺位置高,受陽光照射的面廣、時間長、空氣流通、灰塵較少。如在地面曬藥,應搭離地面3~4尺的架子,不使吸收地下潮溼,地面要經常打掃。製藥人員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常洗澡、勤換衣、常剪指甲,工作時穿戴工作衣帽,必要時要戴口罩,不得隨地吐痰,工作時不吸菸,以免菸灰掉落在藥物裏面。

7.2 勞動保護

製藥人員的勞動保護主要是防止藥物中毒、工傷事故,搞好防暑降溫,減少勞動量。炒制斑螯、乳香沒藥藥物時,產生的氣體,有劇烈的毒性或較強的刺激性,必須戴口罩以防止吸入毒性刺激性物質,並須利用風扇使有毒物質迅速擴散煅制砒石皁礬等可產生有毒氣體,最好在露天空曠地方進行,製藥人員站在上風處,時間較長鬚輪換操作。炒制煅制藥物時,有條件最好戴上工作手套,以防燙傷。制藤黃硫黃等有毒藥物用的輔料,如豆腐等,要處理好,防止誤食中毒。制巴豆霜去殼去油,最好戴橡皮手套,接觸到巴豆油的手指,不要到處亂摸,應用肥皂水洗淨。

7.3 工具的潔淨和保養

工具潔淨保養關係到炮製質量,工作效率。工具管理不當,往往導致損壞而造成浪費,並影響工作。鐵製工具如切藥機、切藥刀、炒藥鍋等,用後要洗淨、擦乾,如不用應塗一點油,以防生鏽:竹木制工具如竹篩、簸箕、工作臺等,要經常洗刷,清除積垢。

7.4 防火、防黴、防腐、防凍

炮製過程中,一般離不開水與火,爲了保障安全,保證藥物質量,必須注意防火、防黴、防腐、防凍等事項。防火:工作完畢應即將火熄滅;藥物炒炭或火煅後,應放地上攤冷,最好過夜入庫;烘房要管理,嚴防藥料烤焦燃燒,以至着火成災。防黴:潮溼季節潤藥,要經常檢查翻動,以免藥物生黴。陰雨天切制飲片,必須烘乾,以免生黴。防腐:漂制與浸製藥物,必須經常換水,特別是夏季,每日需換水1~3次。防凍:冬季發芽,要防止凍壞芽苞,造成浪費。水制藥物要放在避風溫暖的地方,防止受凍後內部空松,外皮起皺,鮮藥更要注意防凍,以免凍壞,變質失效。

8 藥物的貯存

藥物在貯存期間,容易產生變質敗壞現象,這是不同質的藥物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致。因此,貯存藥物必須瞭解影響藥物質量的各種外界因素,從而作出相應處理,以保證藥物的質量。

8.1 影響藥物質量的外界因素

藥物含有多種成分,各具特性。在一定外界條件影響下可以引起分解變質、發黴或生蟲。通常影響藥物變質的外界因素有:日光、溫度、空氣、溼度、黴菌、害蟲等。①日光:在日光照射下,含色素的藥物容易改變顏色而影響質量;含揮發油藥物,可因日光照射而加速揮發油的散失,以致降低質量。②溫度:通常在室溫25℃時,含糖及粘液質藥物容易變質及發黴、生蟲;含脂肪藥物則易酸敗,如糖參、玉竹杏仁等;動物膠類藥材乾燥葉汁,在30℃或溼度過大時,能使藥物變軟,進而粘結,甚至融化呈粘稠流體的變質現象,如阿膠蘆薈等。③空氣:藥物所含的揮發油,在空氣中揮發散失,如麝香等;含揮發油脂肪糖類藥物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出現浸油狀的變質現象,習稱泛油,如當歸柏子仁麥冬等。④溼度:相對溼度達75%時,含澱粉粘液質糖類藥物以及炒焦炒炭藥物容易吸收氣中水分分解變質或促使黴菌生長,如山藥天冬地黃等。無機鹽類結晶形礦物藥材,在相對溼度75%以上時,則吸收氣中水分而部分溶化成液體,習稱潮解;在相對溼度70%以下時,由於空氣乾燥,逐漸失去結晶水變成非結晶形粉末,習稱風化,如芒硝。一般飲片,可因空氣中的溼度大,出現溼潤、變軟的受潮現象;粉末藥物可因受潮,出現粘結不散的變質現象。⑤黴菌:在一定的溼度及溫度下,黴菌即能生長,促使某些成分分解失效。富含營養藥物較易生黴,如淡豆豉等。⑥害蟲:在適宜的溫度下,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營養料的藥物,最易生蟲,如澤瀉、祁蛇、黨蔘等。

此外,老鼠能嚴重地損耗含糖、蛋白質澱粉油脂藥物以及動物藥材;灰塵對油性和粘性較大易於吸溼的粉狀、片狀藥物及未經切制藥材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作用,這也是影響藥物質量的外界因素。

8.2 貯存方法

爲了防止各種外界因素對藥物質量的影響藥物應裝入一定的容器內,存放在通風、避光、陰涼、乾燥的地方,室溫宜保持在25℃以下。

①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及未經切制藥物可裝入竹蔞、蒲包或木箱內,以防止藥物散失,灰塵污染,如貝殼黃柏等。②富含澱粉蛋白質糖類藥物以及炒焦、炒炭藥物應裝入白鐵箱或木箱內,並加蓋密閉,以防受潮及鼠耗。③油性、粘性較大的藥物、製成粉末的礦物藥以及易於吸溼的藥物,應裝入缸內或壇內,加蓋密閉,以防受潮變質及落灰和損耗,如柏子仁炙甘草化石粉、鹽附子等。④劇毒藥物,及少量貴重藥物應裝入陶缸或瓷缸內加蓋密閉,以防毒藥粉末混入它藥和避免貴重藥物損耗,如藤黃蟾酥番紅花牛黃等。⑤含揮發性物質的藥物和貴重藥物的粉末應裝入玻璃瓶或瓷瓶內加蓋密封,以防香氣走失和受潮,如樟腦冰片麝香珍珠末琥珀末等。

此外,容易吸溼、生蟲的藥物宜放在裝有石灰的貯存器內,或於容器內加入殺蟲藥,如將阿膠放在膠箱或灰缸內;貯存金錢白花蛇可加入花椒,可防止動物藥材蟲蛀變色;澤瀉丹皮同放一處,則澤瀉不易蟲蛀丹皮也不變色。每年夏季易生蟲、長黴,根據各類藥材的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處理,如烘、曬、硫黃燻蒸等。藥物貯存期間,應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要經常檢查、翻動。藥物受潮生黴,應取出晾曬或加溫至60℃烘乾藥物生蟲用硫黃燻殺,如有變質敗壞要迅速處理。凡劇毒藥物和貴重藥物要專人專框專鎖貯藏,嚴加管理,切勿混同一般藥材存放。藥物貯藏保管,直接關係到藥材的質量好壞和是否有效。因此要健全工作制度,工作人員要有責任心,才能保證藥物的質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