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

四診 中醫診斷學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ng zhěn

2 英文參考

inspe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sp.[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SPEC[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spec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sp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望診四診之一[1]。即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分泌物、排泄物、小兒指紋等的異常變化,以測知內臟病變,以瞭解病情的診斷方法[2][2] 。

4 英文翻譯

inspection

解釋:one of the four diagnostic examinations, including observing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facial , complexion, physical condition, condition of the tongue, secre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uperficial venules of the infant’s fingers

5 望診的定義

望診診斷學名詞,系四診之一。指運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動態、體表各部、舌體舌苔大小便和其他分泌物,從而獲取與疾病有關的辨證資料。一般以神色、舌診爲重點(小兒包括診指紋)。辨別色澤時,以在自然光線較充足的地方爲好 。[3]

6 望診方法

6.1 形體

觀其形體,可知五臟盛衰,軒岐早有論述。《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雲: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按俯,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腦爲元神之府腎精生化之髓充實其中,才能神光煥發,思維敏捷。苦頭往前傾,目睛內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將憊現象。背爲胸廓,心肺居於胸中背曲肩隨,是心肺已虛象徵。腰爲腎臟所在部位,不能轉搖,是腎臟功能衰憊。膝部關節肝系筋膜相連才能運動。屈伸不能,俯身而行,是肝系筋失柔和。腎系之骨內貯骨髓,骨健全賴髓充。不能久立,行則振掉,是骨髓虧損,骨質疏鬆所致。根據上述證象可以確定五臟盛衰。此外,局部骨節變形是類風溼的特徵;局部紅腫、有塊;是瘡、癰、療、癤、癓積象徵,凡此種種,都是望其形體得來的證象。

6.2 面色

望其面色,可知五臟榮枯。《內經》將面色分爲青、黃、赤、白、黑五色以內應五臟,青色屬肝,黃色屬脾,赤色屬心,白色屬肺,黑色屬腎,若由正常顏色變成異常顏色,就是病態。《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說:“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這一論述是對面部五種正常顏色和異常病色的高度概括。正常五色的共同特徵是色澤明潤,異常五色的共同特徵是晦暗不鮮。臨牀辨證不必拘泥五色內應某一臟器之說,應以氣血津液的盈虛通滯爲其依據,才能揭示病變本質。

從不同面色所反映的機理來講,其人面青多屬經脈攣急,血行不利的痛證。經脈攣急則因於寒,是故青色主寒、主痛。面色萎黃,是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象徵;若見淡黃,血色偏淡,追本溯源,仍因牌不運溼,水溼阻滯使然。若見鞏膜及其周身發黃,是膽液從少陽三焦外溢肌表,病名黃疽,黃色鮮明者屬陽黃,晦暗者屬陰黃面色泛紅,是充血血分有熱,外感內傷皆能致之。溫病熱人營分血絡有熱者恆多;陰虛陽亢血隨氣逆,上充於面,面紅目赤者亦復不少。也有因寒而見面色微紅者,如陰盛陽衰,虛陽上浮,可呈面赤,不可一律視爲熱證面色發白,是氣血虧損現象,陽氣虛則無力鼓運血流,營血虛則不能上榮於面,蒼白之色見矣!若因失血或造血功能障礙,血虛於內而形見於外,於是眼瞼舌質口脣指甲毫無血色見矣!面色發黑,其理有二。一因津凝面黑:黑爲水色而腎爲水髒腎陽虛損,氣化不及,水邪上泛,可呈目眶黧黑口脣發紺。或因腎陽虛損,氣化不及,色素沉着,亦可呈爲面色黧黑。二因血瘀則黑:血瘀內臟或脈絡瘀阻,可見黑色。蓋血瘀則黑,有諸內而形諸外也。

6.3 舌質舌苔

舌爲心的苗竅,心主血脈血絡遍佈全身,無處不有,是營血環流之路。舌無皮膚包裹其外,最能反映血的盈虛,察其舌色,可辨營血虛滯。舌體雖是心的苗竅,卻與五臟都有聯繫。因爲少陽三焦是通連五臟內外組織,也是無處不有,是津氣流通之所。五臟功能活動所需氣血津液與機體每一組織所需氣血津液,均從血脈少陽三焦輸送而來。所以五臟功能失調導致氣血津液發生病變,都可通過觀察舌質舌苔變化決定氣血津液的盈、虛、通、滯,此即察其一部,可概其餘。臨證之際,望診位居四診之首,而舌診望診中又居首位,實有其理在焉。

觀察舌質老嫩,可審正氣盛衰舌色濃淡,可窺營血變化;舌體胖瘦,可察津液盈虛。舌體胖大,是津液壅滯現象;舌體瘦小,是水津虧損象徵舌質老,是邪氣實的表現;舌質嫩是正氣虛的證象;舌色紅線,是邪熱人營,血熱傷陰血變濃稠之象;舌質淡白,是失血血虛營血不足,或陽氣虧損象徵舌質紫暗,則爲血瘀現象,一言蔽之,舌可洞察氣血津液的盈虛通滯。此外,舌體痿軟、顫動,是氣血虛損;強硬、歪斜、吐弄、短縮,是經脈攣急象徵舌縱不收,則是經脈鬆弛現象。

舌上之苔,最能觀察津氣的變化。少陽三焦津氣運行之樞而內連五臟,是以五臟津氣皆可從三焦上通幹舌。一旦外感六淫相侵,內傷七情之變,五臟功能失調,引起津氣發生病變,不論盈虛通滯,都可反映於舌。苔的顏色,可以反映病性寒熱白苔爲寒,黃苔屬熱,黑苔寒熱皆能致之。白苔之所以爲寒,是氣未化熱之象;黃苦之所以屬熱,是因氣鬱化熱,津中所夾膽液爲熱所蒸,隨津外溢於舌之徵;苔黑而舌淡者屬寒,黑爲水色證象見矣!苔黑而舌紅者屬熱,熱盛膽液濃縮而黑色見矣!但亦不盡如此,若初起即苔白乏津,是氣迅速化熱現象,不能因其苔白就斷爲寒;舌體淡胖而兼苔黃,是陽爲溼遏膽液不能隨津下行歸腎,上溢於舌所致,不能因其苔黃便斷爲熱。苦的有無,可以窺測津液盈虛。津虛,則無苔或少苔,津滯,則苔厚或苔膩;津虛,則舌體乾燥乏津,津阻,則苔滑多液。不過此亦僅言其常未及其變。舌上無苔或乾燥乏津,並非全是陰虛,假使舌體胖大而無苔、乏津,則是陽不化氣,水津不能上承所致,無苔、乏津是陰虛的假象,舌體淡胖纔是陽虛的真實反映。又如看上無苔兼見泄瀉陰囊潮溼、婦女帶下,此因溼濁下泄而不上溢於舌,也就不能斷爲陰虛而應斷爲溼滯。

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3.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