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煉丹家 人物百科 晉代 鍼灸學 道教學家 中醫學家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ě hóng

2 英文參考

Ge Ho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葛洪

葛洪爲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字稚川,自號抱撲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長期隱居民間,對醫學煉丹頗有研究。生平著作較多,有《抱撲子·內外篇》《金匱藥方》《肘後卒救方》等,後者收治多種灸治方法,對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記載較早。民間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蓋出此書。[1] [2]

葛洪(283-343年)世家出身,然十三歲喪父,家道中落,常帶經而農,攜史而樵,學問成熟很早。他的父親曾在東吳做官,擔任會稽太守。東吳被晉消滅之後,他又作了晉朝的郡陵太守。祖父葛雲,也曾做過東吳的大官,以煉丹著名,人稱葛仙公。葛仙公的弟子是鄭隱,葛洪就是從鄭隱處學習煉丹術。後從從祖葛玄弟子鄭隱習煉丹術,悉得其傳。太安二年(303年)從軍參與鎮壓石冰起義,因而賜爵關內侯。後應嵇含之託去廣州,得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玄,傳其術,兼習醫業,並娶鮑玄之女鮑姑爲妻,就是著名的女灸法鮑姑。後聞交趾出丹砂,求爲勾漏令,並攜子侄至廣州,留止於羅浮山煉丹,後終於該山。著有《抱朴子》,其內篇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反映其以神仙養生爲內,儒術應世爲外的儒道合一思想。書中有“金丹”、“黃白”、“仙藥”諸篇,是現存較早之煉丹術著作,反映了當時對化合、分解置換等基本化學反應的初步認識,在化學史上有一定地位。其醫學著作有《玉函方》(一作《金匱藥方》)一百卷,分類述病,不致錯雜。又著有《肘後救卒方》三卷,專述常遇急症之處理,是我國古代較早的急救醫方書。且所用治療藥物均屬價廉易得之品,並主張多用鍼灸療法,並用歌訣形式敘述部分藥物方劑的主治,頗利於一般人士學習醫術。此書中首次描述了沙蝨(恙蟲)病、天花病,記載了竹片夾縛術裹治骨折食道異物取出及用狂犬腦髓外敷狂犬咬傷處以防治狂犬病發作等,均爲中國古代醫學的重要成就。此書後經梁陶弘景補闕,名《補闕肘後百一方》,金·楊用道又予附廣,稱《附廣肘後方》,即今傳世之本,書雖屢易,大旨仍在,未失本意。

葛洪自幼十分好學,13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境敗落,十分貧苦,他靠上山砍柴換取文具,用來學習他經常寫字,常抄書直到深夜。也從不與別人嬉戲,沉着穩重,又十分好學。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醫學家、道家、煉丹家和藥物學家。

他的醫學著作《肘後備急方》,書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備在肘後(帶在身邊)的應急書,是應當隨身常備的實用書籍。書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這都是他在行醫、遊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他特地挑選了一些比較容易弄到的藥物,即使必須花錢買也很便宜,改變了以前的救急藥方不易懂、藥物難找、價錢昂貴的弊病。他尤其強調灸法的使用,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明確的註名了各種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鍼灸的人也能使用。

肘後備急方

肘後備急方》中收載了多種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的醫學資料。這部書上描寫的天花症狀,以及其中對於天花的危險性、傳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確。書中還提到了結核病的主要症狀,並提出了結核病“死後復傳及旁人”的特性,還涉及到了腸結核骨關節結核等多種疾病,可以說其論述的完備性並不亞於現代醫學。書中還記載了被瘋狗咬過後用瘋狗的腦子塗在傷口上治療的方法,該方法比狂犬疫苗的使用更快捷,而且有效,從道理上講,也是驚人的相似。另外,對於流行病、傳染病,書中更是提出了“癘氣”的概念,認爲這絕不是所謂的鬼神作祟,這種科學的認識方法在當今來講,也是十分有見地的。書中對於恙蟲病、疥蟲病之類的寄生蟲病的描述,也是世界醫學史上出現時間最早,敘述最準確的。

葛洪中年時,晉元帝及晉鹹帝都曾賜召他高官厚爵,都被他拒絕了。後來,他厭於在家中總被人催請做官,又聽說了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帶有煉丹的原料,就主動要求到那裏去做縣令。皇帝以爲這很辱沒他的才能,但他並非爲了高官厚祿,而是爲了方便取得煉丹的原料。上任時,在他經過廣州的時候,刺史鄧兵留住了他,提供給他煉丹的原料,於是他就隱居在羅浮山,從事煉丹術

舉凡名醫,必有一段艱難的求學歷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學習葛洪的一生可謂精彩,而且頗具傳奇色彩,他的聰慧睿智幫助他開拓了醫學上的新領域,在臨牀急症醫學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6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